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废掉的皇帝刘贺是怎么机智保命的?

被废掉的皇帝刘贺是怎么机智保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2 更新时间:2023/12/8 12:37:17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被废掉的皇帝刘贺的故事。

当刘贺进京即位的第二十七日,他来到未央宫承明殿,和群臣一起向上官太后朝拜时,却发现宫门紧闭,他的众多昌邑亲随已经被隔绝在宫门之外。霍光连同其党羽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光禄勋张安世等一起发难,将昌邑群臣二百余人尽数捕拿,送往诏狱。

接着,霍光向上官太后奏言,刘贺种种昏庸淫暴,犯下无数悖逆行径。霍光摄政十余年,又党同伐异,清洗政敌,朝堂百官大都是他党羽,对此岂有不认同的道理?上官太后顺水推舟,正式宣布废去刘贺帝位。

从堂堂天子瞬间沦为罪大恶极之徒,人世间的大起大落莫过于此。眼见大势已去,性命危在旦夕,熟读经史的刘贺灵光一现,用一句话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

这句话出自儒家典籍《孝经》,是孔子的原话,意思是:「天子如果能有七个敢于向他进言谏诤的臣子,即使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

【子曰:“是何言矣!是何言矣!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弗诤于父,臣不可以弗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

霍光在历史上原以“不学无术”著称(这个成语的由来),对此难以对答,只得横蛮道「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亲自上前,剥下刘贺身上的冠冕绶带,抢走天子玺印,押解他出了宫门。事已至此,刘贺倒是放下了,向西边上官太后的宝座遥遥一拜:「愚戆不任汉事」(我愚昧不明事理,不堪担当大汉天子之任),洒然而去。

霍光一边假惺惺哭泣“宁负大王,不负社稷”,一边将昌邑诸臣二百余人尽数斩杀,只留下曾多次进言谏诤的郎中令龚遂不死,以回应刘贺的留言。这些人从天子亲随一朝沦为冤鬼,在刑场上大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之后霍光又选中了汉武帝前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即位为帝。正因刘据满门遇害,刘病已此时连爵位都没有,完全没有自家班底,在霍光看来是可让自己任意操纵的最佳选择。刘病已即位后改名刘询,即大汉中宗孝宣皇帝。

昌邑国被废除,刘贺被废为庶人,赐食邑二千户,但允许他保留了从前昌邑王府的家财,和家人一起囚禁于王府中,包括了他的妻妾十一人,奴婢一百八十三人。她们并在之后几年,陆续为刘贺生下了十一个儿子,十一个女儿。

霍光派亲信张敞为山阳郡太守,负责监视刘贺的一举一动。昌邑王府大门紧闭,每日仅开一小门,进奉所需食物,只有张敞可以多次登门拜访,对刘贺察言观色,试探他是否有怨望不臣之心。

汉宣帝即位后,汲取刘贺操切夺权失败的教训,对霍光言听计从,包括糟糠之妻皇后许平君被霍光之妻霍显暗害之事,也强忍下来,并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继任皇后。

一直到霍光死后三年,(公元前65年)大权在握的汉宣帝才正式发难,将霍光一门灭族,并废霍皇后。而对囚禁于昌邑王府的废帝刘贺,宣帝既有相当程度的防范,恐怕亦不乏同病相怜的同情。因此,当张敞奏知刘贺被囚禁多年后,“身患风湿、行走不便、举止痴傻,毫无仁爱之心”后,汉宣帝对刘贺这个“前任”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封刘贺为海昏侯,封给扬州豫章郡海昏县四千户封地,结束了他十多年的囚徒生涯。

刘贺拖家带口来到鄱阳湖畔,犹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一片南疆僻野,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小侯国。他耗费原昌邑王府巨资,大兴土木建起一座紫金城,作为自己的居所,并将中原地区的诗书典籍、先进技术和文明传播到当时尚属蛮荒的赣越之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如此有才,为何下场会如此凄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作为唐朝最为优秀的皇帝,李世民的功绩不可小觑,从李渊起兵开始,李世民就建功立业了。不过他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这是抹不去的。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了一位女子,他就是武则天。不过在李世民时期,武则天根本没有什么起

  • 探索朱高煦与朱瞻圻父子二人的告密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瞻圻,明朝,历史解密

    朱瞻圻,汉王朱高煦的嫡次子,后因父亲惹怒明宣宗而被废除并处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永乐十五年,志在夺嫡的朱高煦十分郁闷。就在不久前,由于用金瓜打死了兵马指挥徐野驴,再加上私自制作了本该是皇帝和太子才能享用的服饰、车马、器物,朱高煦成功点燃了父亲朱棣的怒火,显些被贬为庶人。好

  • 燕丹为何想杀死嬴政?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战国,不只是指相互攻伐的诸侯国,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纷争不断、战争迭起的表象下,隐藏着即将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过程,往往布满血腥和暴力,这是因为旧制

  • 二二六事件简介 该政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本,皇道派,历史解密

    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

  • 汉哀帝为什么对女色不感兴趣?是因为有疾还是真的是同性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哀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哀帝刘欣是元帝庶出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父亲被元帝封为定陶共王,母亲叫丁姬。刘欣三岁时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当上定陶共王,由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长大后,刘欣喜欢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刘欣入朝拜见汉成帝,定陶国中的傅、相、中尉都跟着来到长安;当时,成帝最小的弟弟中山孝王刘兴也来朝,但只带

  • 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那三个人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拥兵自重,逐渐有了威胁朝廷中央的实力,。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由

  • 秦始皇为什么会留下赵高这个祸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什么会留下赵高这个祸害?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始皇在位的时候,赵高是很谨小细微的一个人。赵高当初犯了一个错误,被蒙毅法办差点杀头,最终秦始皇看在赵高服侍他几十年的份上,饶恕了他。此后赵高在秦始皇去世前都是兢兢业业,一点没有显露出的扭曲的本性。几十年如一日的服侍始皇帝,注定他是始皇

  • 流氓国家:或称无赖政权,政治用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流氓国家,美国,历史解密

    流氓国家,或称无赖政权,政治用语,用来指违背其他国家的愿望,试图获得其他国家设法控制的武器、对内或对外挑起其他国家憎恶的战争、进行反人类的罪行、窝藏恐怖份子、容许其他国家缉拿的犯罪活动、或者寻求颠覆或损害其他国家的政治实体。美国政府曾经使用流氓国家一词十多年之久,用来称呼某些符合以上含义的国家,但自

  • 此人一生无战绩,为何却两度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一生无战绩,为何却两度封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话,跨越两千年;邂逅,司马迁密码。“凡事均有例外”,这句话大概是对的。譬如说“封侯拜相”是古代人梦寐以求的美事,然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却不以为然。在汉朝,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如果丞相故去,御史大夫则会顺理成章地接任丞相。“安国为御史大

  • 范蠡为什么会说勾践可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为什么会说勾践可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呢?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468年,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成就霸业后,因其有大功,勾践封他为开国大将军。但是范蠡却留下一封信辞谢了勾践的厚爱,离开了越国。不光如此,他还在齐国写信给同为勾践卖命的文种说:“蜚(同飞)鸟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