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蒙用了一辈子 ,清朝灭蒙古到底花了多久的时间?

明朝灭蒙用了一辈子 ,清朝灭蒙古到底花了多久的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39 更新时间:2024/2/5 21:02:54

其实在明朝非常强盛的时候,有很多次的机会可以去消灭蒙古,就比如说明成祖朱棣,在他当皇帝的时候,曾经派了五次兵去远征蒙古,这五次都很有效的打击了蒙古当时的战斗力,但是蒙古就像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朱棣派兵远征之后又过了25年,蒙古人又再次的兴盛了起来,这一次他不仅是骚扰明朝土地,甚至还直接俘虏了皇帝明英宗,在这次战役当中损失了很多的精兵强将之后,他们又经历了很多的战争,但是明朝一直都没有能够彻底的消灭蒙古,就这样,蒙古就传到了他们第35任大汗林丹汗的手中,而林丹汗也是蒙古的最后一位大汗。

在林丹汗即位的时候,草原上的蒙古政权其实已经非常的不稳定了,因为那个时候那些部落们都是各自为政,所以蒙古大汗真正能够支配的其实只有蔡哈尔部,在漠南的部落们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在漠北的部落根本就不承认蒙古大汗,在漠西的部落就直接跟蒙古为敌了。所以那个时候,林丹汗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凶险的,在同一时期,东北的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发展的非常强大了,他们走上了统一的道路。但是林丹汗这个人非常的有野心,他一直都在努力尝试蒙古的统一,希望能够回到成吉思汗当时的那种雄图霸业当中。

所以林丹汗一直都在养精蓄锐,隐忍的发展,在他刚上位的十年当中,他努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和威望,之后就开始统一蒙古的部落了,但是这个时候女真族也发展的很好。我们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这个人比林丹汗可有实力多了,他们是敢直接去挑战明朝的权威的,因为他们直接就是大明朝开战了。

在这种局势下,林丹汗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跟明朝联手,先打败努尔哈赤,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征服当时已经重病的明朝。这么说的话,感觉林丹汗还是挺聪明的一个人,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他觉得襄外必先安内,但是当时对于他的处境来说,其实根本没有多的时间让他去处理内政。

于是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钻了空子,林丹汗就这样被他挖了墙角,于是女真族就开始跟一些蒙古上的部落通婚。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两个民族一旦开始通婚,那就意味着友好,所以这就导致林丹汗开始对自己的部落起疑心,于是他直接带兵就去打科尔沁了,这样就导致了蒙古内部的战争爆发。在打科尔沁的时候,林丹汗觉得这都是因为努尔哈赤惹的祸,所以他也和努尔哈赤开始交战了。

这个时候林丹汗其实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两边都在同时打仗。在1628年的六月,他带着军队打入了大同,在那里,他杀死了数百万的明朝百姓,这一次,他真的就差一点儿占领大同城了。

但是在当时的那种局势之下,林丹汗这么做,反而让明朝和努尔哈赤迅速的结成了联盟。于是两家商量以后,决定夹击攻打他。这种情况之下,他本来就很弱小,怎么能够经受住两边的攻击,于是在1631年的时候,林丹汗下令,准备西迁。

就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出现了,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他下令,决战林丹汗。林丹汗又打不过人家,只能选择逃跑,他就一路的向西狂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很多的部落主都选择了投降,因为逃亡的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没有粮食,在军队当中,甚至都出现了杀人易食的情况,所以在这种非常艰苦的环境当中,林丹汗病逝了。

于是在1635年的时候,林丹汗的老婆们和他的儿子额哲选择了投降,并且送上了传国玉玺,就这样,蒙古帝国正式的灭亡了。

明朝和蒙古打了一辈子,可是直到明朝灭亡,它都没能够彻底的消灭蒙古,最后还是在皇太极的追击之下,蒙古才正式的灭亡,于是后来就有人评价说,这其实是因为皇太极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蒙古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到林丹汗的身上,因为他下达的指令和政策,其实一直都在犯错,所以这才让皇太极钻了空子,真正的灭掉了蒙古。那我们再说回明朝,其实到了明朝后期,他们也没有能力再发动一次远征,去和蒙古打仗了,因为那个时候光是平定自己国家的农民军和打败清军就已经非常让他们难受了,所以最终能够真正的了结蒙古这个大帝国的,也只能是皇太极了。

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批奏折到深夜,宫女端来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没文化怎么批奏折,朱元璋批奏折数量,朱元璋一万多字奏折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信任皇帝,就有多少人厌恶皇帝。因为一直以来都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中,所以君王们对自己的安全很是关心,而其中的很多的人都是拥有极重的疑心病的。他们总是害怕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就丧失了生命,而他们当然是放心不下还是自己的国家,毕竟他是自己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怎么能拱手送人呢?一、疑心病很重的皇帝

  • 孙传庭手握10万精兵,为何被李自成打得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传庭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聚歼起义军,打得李自成仅率18骑突围而走。在当时,陕西境内的义军基本被扑灭,如果再加一把劲,不说能逮住李自成,最起码朝廷也不会像后来那样,失去对时局的掌控。然而,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大帝的命令下来了。崇祯十一年八月,多尔衮率清军从密云

  • 宋江用70位梁山好汉的性命,得来的楚州安抚使,放到现在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江最后的官职,历史上宋江的职位,宋江最后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登科后》写出了孟郊在人已经进入中年,但是终于得偿夙愿,成功考取了进士的喜悦心情。在《儒林外史》中,有一段很著名的故事情节,就是《范进中举》,作者描写了范进这一角色在成功通过了科举考试,勉强进学以后,竟然欣喜到了疯魔的程度。通过这些夸张的情节和诗句可以看出来,在古代人的心目中,能够考

  • 岳飞虽已死,后裔却是一代比一代牛,二十一世孙战功不输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岳飞的母亲教育岳飞学习,正史上的岳飞有多厉害,小说中的岳飞与历史上的岳飞

    “三十功名尘与土,五千里路云与月。”一首《满江红》,寄托了岳飞无限壮志与雄心。奈何英雄不敌流言,精忠报国未实现,便已身死。岳飞虽战功赫赫,却无法为国尽忠。一代英雄没落,忠义精神却世代相传。其子孙后代,留名史册之人数不胜数,真可称得上忠烈世家。其中,最让人敬佩的,应当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其战功与岳飞相

  • 宋代营造私家园林是风尚,为何收取门票?有哪些诗词表明了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苏州沧浪亭便是由其首位主人—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购地所建,好友欧阳修在《沧浪亭》一诗中对苏舜钦营造宅邸的花费坦言:“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北宋初年,李侯在其寓所“开一园,构一亭,竹树花卉少而且备,游赏宴息近而不劳。其始也,患土地之不广,则倍价以市之”,营造所费多达四百万贯。尽管这些私家园林

  • 常遇春提议直捣大都,为何被朱元璋喝止?之后才知道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常遇春和朱元璋的关系,常遇春死朱元璋痛哭,朱元璋为啥不杀常遇春

    北伐事关重大,必须要选精兵良将,朱元璋命徐达挂帅,常遇春为副帅,又派冯胜、薛显、傅友德各领一军,使当一面,这也差不多是他麾下的最强组合了。除了挑选将帅,在作战方案上朱元璋也是亲力亲为,他与刘基等人数次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作战计划。会上,常宇春等人都认为,南部已定,尚未攻占的云南、四川,对吴军来说不是威

  • 嘉庆皇帝如此勤政,清朝却更不行了,有这3原因,换乾隆也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真实的嘉庆皇帝,嘉庆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嘉庆皇帝是一个好皇帝吗

    嘉庆皇帝名永琰,是乾隆的15阿哥。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贵人,34岁才生的他,可见并不受宠。他既不是嫡出,又不是长子,为啥皇帝轮到他来当? 其实,他也是运气极好,前面的哥哥们死的死,剩下的和皇上关系不好。其中五阿哥大家比较熟悉,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永琪,很受父皇钟爱,本欲立为储君,后也病逝,主要是乾隆自

  • 唐朝节度使频频造反,而清朝总督却无人反叛,清朝“高明”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节度使权力有多大,明清总督和唐朝节度使的区别,唐朝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原因

    一句话概括:一个权力受到制约,另一个则很少受制约。只有制约的权力才会听命于中央,不受制约的自然会引来割据,甚至叛乱。清代的总督制度原本是从明朝那继承过来的,临时因事而设,事情结束了就撤走了,这就是临时性的职位。清朝建立后,总督与巡抚成为行省常设的长官,与六部平等出入,权力很大。 为了防止总督专权做大

  • 哪两个盗贼闯入了圆明园?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雨果有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于圆明园和火烧圆明园的资料,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资料,雨果对英法火烧圆明园的评价

    英法联军决定绕道安定门、德胜门,前往圆明园。十月六日,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开始了疯狂的抢劫。闯入圆明园的首先是法国军队,他们每个士兵的口袋里都装满了珍品。 在他们的军营里,准放着珍奇的钟表、绫罗绸缎,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总价值达三千万法郎。虽然英军来得比法军稍晚了一点,但园内的珍宝依然没被抢完。搬不

  • 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只跟这个人见了两面,从此统治了满清半个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咸丰皇帝与慈禧的故事,咸丰皇帝评价慈禧,咸丰皇帝和慈禧啥关系

    尤其是慈禧太后,她在听说奕訢到热河后,心中联合奕訢一起谋权的计划开始逐渐明朗了起来。 从血缘关系上说,奕訢是小皇帝的亲叔叔,是两位皇太后的小叔子。虽然,他们之间有君臣尊卑的关系,但是,跟一些远支的亲王和异姓大臣相比,他们始终比较亲近一些,可以算是一家人。而且,中国有些俗语是这样说的:“血浓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