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名永琰,是乾隆的15阿哥。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贵人,34岁才生的他,可见并不受宠。他既不是嫡出,又不是长子,为啥皇帝轮到他来当? 其实,他也是运气极好,前面的哥哥们死的死,剩下的和皇上关系不好。其中五阿哥大家比较熟悉,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永琪,很受父皇钟爱,本欲立为储君,后也病逝,主要是乾隆自己太能活了。。。 所以最后,选谁当皇帝的时候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十五阿哥永琰了,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
嘉庆皇帝性格内敛隐忍,他的为人处事箴言为“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但清朝依旧在他手中开始衰败,更是被人们称之为“嘉庆中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小编认为,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这是趋势,而非完全是嘉庆的锅。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社会已经弊病丛生,繁盛的外表下危机四伏,其中,有这么两件事值得说道说道。第一件事,主角是个农民,叫陈德,他因为活在社会底层,受尽欺凌,干脆不想活了,于是拿着一把小刀带上15岁的儿子冲进宫中行刺,当时皇帝身边上百名侍卫,竟然全都呆若木鸡,没人上前阻拦,可见当时的社会,不论是底层农民,还是官员,都已经麻木迂腐到了极致。 第二件事就是天理教事件,原本是有5千人起义的,只不过大部队在省外,京城里只有200人,结果外面的因为事情泄露而耽搁了,城里的200人竟然就自己动手了,200名农民能干什么?不就等于集体自杀吗?换句话说,农民们即使自杀也不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可见当时社会已经多病态了。
事后,嘉庆发出《遇变罪己诏》,里面说:“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朕虽再三告诫,舌干唇焦,诸臣仍未能领会……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切勿尸禄保位,益增朕罪。” 从罪己诏中,我们能看出嘉庆遇事总是先反省自己,承认错误,这一点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权贵人士,何况是皇帝,能做到反省自身的历史上也是少之又少,嘉庆就是其中一个。 第二个原因,就是嘉庆自身的原因。他过于保守,不敢大刀阔斧改革,嘉庆的保守体现在他禁止开矿。他始终认为,百姓最重要的是吃饱饭,所以重农抑商,而且他认为开矿必须聚集人众,容易滋事。 他还觉得,挖金矿是为了图利,而儒家思想是耻于言利,所以就禁止开矿。
第三个原因,是国际因素。那时候,西方列强已经开始滋扰中国的大门,鸦片也已经开始流入中国,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很难意识得到自身国家的落后,还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他们也没去去欧洲亲眼看过,何况是深宫中的皇帝,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他又怎么能知道呢? 若嘉庆是在唐宋明这些朝代,嘉庆已经足够被称为一代仁君了,可惜时代不给他这个当明君的机会,就如同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一样,如此勤政不还是落得个亡国之君的名号?历史毕竟有局限性,嘉庆能做的,也只能是这样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