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为啥一辈子都没册封皇后,其实他一直在等一个人

秦始皇为啥一辈子都没册封皇后,其实他一直在等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87 更新时间:2024/2/29 10:09:26

中国古代自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统王朝之后,就不再是所谓的分裂国家,同时也摒弃了过去所谓的不能称帝的传统,这个时候的秦始皇直接称呼自己为天子,代表的是上天的意志。而后一片大陆无论有多少个国家,一般都称呼自己为天子,再也没有所谓的王之说。

也是自始皇起,将乾视为天,坤视为地。而天子就是天,皇后就是母。所以应当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皇帝的称呼,应当是有与皇帝并行的皇后,毕竟后来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即便是皇后早早就逝去,皇帝也会新立一位皇后。但是作为封建君主专制开创者的秦始皇却一生都没有册封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他的心中也有一个不归人。

等一不归人——阿房女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一句简单的话就揭露了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即修建阿房宫。而作者杜牧更是在《阿房宫赋》极尽笔墨描写阿房宫的繁华与工艺。

但是现在这样宏伟的宫殿,我们早已经看不见了,因为秦始皇在驾崩之后,秦二世三年而亡,而西楚霸王项羽攻下咸阳之后,就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当然,秦始皇创造的历史并没有随着阿房宫的消失而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因为他的那些创举对于王朝的统一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尽管朝代不同,或者文字与文化不同,甚至服饰等各方面都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延续下来了他的措施。比如书同文,后来的大一统王朝,每个朝代都使用统一的官方文字。

而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与制度,秦始皇是第一人,后来的历朝历代都是在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也就是说,他是搭建起了这样的架子,后世的人只是在这个架子上修修补补或者进行改善。

关于秦始皇在政治上等各个对国家统治有力的措施,很多人学历史的时候,初中就开始学,总之已经是非常熟悉的程度。但是对于秦始皇的个人事情却非常陌生,一来是史书记录的很少,二来是关于他的事情充满了扑朔迷离,比如秦始皇的一生到底是否有册封皇后。如果有册封,那么册封的是谁?如果没有,他又为何册封皇后?

关于皇后这件事,史籍中没有多余的记载,直接写明的是他没有册封皇后。因此,关于他为何不册封皇后的说法开始各种喧嚣于尘上。说法最多的就是秦始皇心中一直有一个不归人,身边的女子都不是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所以没有册封皇后,因为皇后之位是留给自己最爱的那个女子的。

这个女子的来历,说法最多的就是她是来自赵国的人。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年少的时候,在赵国为质子,跟赵姬生下了秦始皇。后面嬴异人在商人吕不韦的帮助下,先回到秦国,而嬴政和自己的母亲赵姬只能在赵国小心翼翼的生活。

由于年少,还是备受欺负的异国他乡,嬴政难免会感到痛苦,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女子,后来被称为“阿房女”。她虽然是个普通的百姓之女,但是会在嬴政痛苦的异乡岁月里带来一丝安慰。就这样,秦始皇自然是喜欢上了她。但是后来,嬴政回到秦国,称为了国君,而后又经过十年的奋战,才有了大一统秦朝。

这个时候的他,想要找到曾经自己心悦的阿房女。找了多年,终于找到,但是这个时候的阿房女早已嫁为人妻,并且自己的丈夫在连年的战争早已经死去。于是秦始皇就觉得册封这个年少时给自己安慰的人为皇后,但是却招致来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虽然秦始皇是赵国歌姬生的孩子,但那是情有可原,毕竟形势所迫。但现在的秦始皇没有必要娶一个平民女子,而且还是已经死了丈夫的人,毕竟不吉利。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即便是力排众议,也无法撼动贵族们的坚持,而这个阿房女最后也悄然离开,成为了秦始皇一生的痛,所以他才修建了巍峨的阿房宫,企图等到那个女子归来。

在一些关于秦始皇的影视剧中,有很多关于秦始皇和这个神秘的赵国女子故事穿插,比如《大秦赋》中,就有秦始皇和年少时在赵国陪伴他的冬儿。但具体的详情,现在还没有进一步的证据证明。

心不在后宫

除了有喜欢的人之外,关于秦始皇不册封皇后的说法还有很多,第一个就是他因为自己母亲的事情,已经十分厌恶这种后宫干政。毕竟,他当初回到大秦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而他年少,所以被母亲把持着后宫,最后秽乱后宫,才有了长信侯嫪毐的事情。

因此,秦始皇一生中,说得出姓氏和来源的后宫女子,就只有来自韩国的公主和楚国的芈氏女子,而且他们在宫中的地位还是相当的,也就是部分高低,可以互相掣肘,而不是一家独大。要是册封皇后的话,那么后宫中权力最大的人一定是皇后,到时候又会出现他母亲赵姬那样一家独大的后果。

第二个原因就是秦始皇一生都在忙于政务,根本无心操心后宫的事情,毕竟我们现在学习秦始皇在政治等各方面的举措,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但实际上在策划与实行的过程中,一定是十分耗时耗力的,而秦始皇做出了这么多事,那么一定没有将心思放在后宫上。而晚年的他,更是一心只在长生上,更是无心想皇后的事情了。

结语

秦始皇作为封建时代的开创者,关于他的历史说法有很多,有他新不在后宫之说,也有他受各种影响之说,还有他也曾年少为人心动之说。总之,众说纷纭,总觉得英雄难过美人关。但这些都是后人的说法,关于他是否心有所属,在史书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所以研究的结果难免带有主观的猜测。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资料缺失的后果。我们期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史料出现,揭秘出秦始皇真正喜欢的人是谁,为何又不册封皇后。这样,历史才能变得更完整,而那时候的我们也许就能站在文明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他是否值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刘备到死才发现:最可怕的人,就隐藏在身边,刘封是被冤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杀刘封后悔了吗,刘备为何总是针对刘封,刘备杀刘封的真实原因

    刘备是历史上的一代天骄,他可是从一介草民卖鞋为生,最终逆袭成为蜀汉的皇帝。此外,他的儿子刘禅也是相当有名,并不是因为丰功伟绩而著名,而是被人们视为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在多名贤臣的帮助下都没能让蜀汉复兴。事实上,在刘禅出生之前,刘备还收过一个干儿子,名字为刘封。他虽然是刘备的干儿子,但也是刘备的左膀右臂

  • 秦朝建立前百越已进入奴隶社会,楚国灭掉越国,秦灭六国后南征百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南征百越有50万人吗,秦朝先北击匈奴还是南征百越,楚国有南征百越吗

    下面系统地讲一下越这个族群:“百越”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的成员,他们的历史乃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百越”的名称和位置“百越”的名称正式见于史籍,是在战国时期。但早在战国以前,我国史籍中就记载了他们的活动,说明在三千多年前“百越”就同中原地区有联系。秦统一之前,“百越”民族的分布及各支的分类,在中

  • 周瑜去世前说:此人不除,后患无穷!后来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瑜简介,周瑜死前的真正遗言,周瑜死后谁结局最好

    然而在周瑜去世之前,曾经留下8字遗嘱,嘱咐孙权一定要当心一个人,不然后患无穷。对此孙权把周瑜的话当耳旁风,果然11年之后东吴的麻烦就来了,那么让周瑜死前依然念念不忘的人到底是谁呢?实际上,他正是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刘备。原来在当初曹操大军南下的石虎,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迎击曹军,将曹操打得大败

  • 孙权北伐接连失利加之刘备的威胁更为突出故其趁关羽北伐时偷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正史关羽是投降孙权吗,刘备张飞关羽孙权哪个厉害,刘备打败孙权的历史过程

    因此,孙权不但不会趁关羽北伐的良机继续进攻曹魏,反而认为这是夺取荆州最好的机会。关羽北伐之前,孙权在忙些什么?关羽北伐始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月,结束于12月,前后历尽5个月的时间。关羽北伐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孙权也没有闲着,他一直在谋划着两件事情:一件事就是图谋荆州,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图谋曹

  • 严尤为劝阻王莽攻打匈奴对周、秦、汉三朝进行评价以借古讽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的职场中,最棘手而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莫过于指出领导的错误。假如直说,很容易损害领导的威严,不仅达不成目的,还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但若太过于拐弯抹角,则很有可能会让对方听不懂,起不了效果。因此,高明的部下,经常会选择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有时甚至不得不有偏向性地扭曲事实。新朝的严尤就是这

  • 七国之乱后反叛七国的国王或自杀或被杀,汉朝集权程度进一步加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七国之乱汉朝地图,汉朝七国之乱的真实历史,汉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这场叛乱仅仅数月就被平定,那这些造反的诸侯王下场如何呢?吴王刘濞刘濞,是高皇帝刘邦次兄合阳侯(代顷王)刘仲(喜)次子,二十岁就跟随叔父刘邦出征叛乱的淮南王英布,立有功勋。击灭英布的叛乱,是高帝刘邦最后一次亲自率军出征。此时的高帝已垂垂老矣,而且伤病缠身,自知命不久矣,再加上在平定淮南叛乱时,亲眼所见

  • 三国名将马超的弟弟创立此国,如今美女如云,中国公民可免签入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将领在海外建国,比如秦朝时期的赵佗,他被秦始皇派去征讨南越,后来秦朝灭亡,赵佗就兼并了南方大量领土建立了南越国。还有梁山好汉的混江龙李俊,他没跟宋江一起征讨方腊,而带着几个兄弟南下建了一个国家,也就是如今泰国的前身。三国时期马超的弟弟同样也建立了一个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至今还在,

  • 项羽勇猛无敌,为什么楚汉之争还是输了?是因为缺心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汉战争为什么项羽会失败,刘邦项羽楚汉争霸,楚汉争霸项羽失败原因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在这时候,先是出现了陈胜吴广起义,其后楚地的起义军就越来越多。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末时期,最先起义的就是楚国旧部,这一点与楚国与秦国有很大的关系。只不过到了最后,陈胜吴广起义以失败告终。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但是陈胜和吴广开启了秦末时期的起义大局。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末的起义军就越

  • 魏相与霍光有多次摩擦,后来曾劝阻汉宣帝征伐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霍光与匈奴的战争,汉朝霍光灭匈奴,魏相被逼死

    魏相劝阻汉宣帝的话,在史料上是有记载的,魏相的整个叙述,非常谦卑,言辞犀利,有理有据,最重要的是,魏相言语中露出的格局非常宏大。魏相这个名字出自《易》“省视也。从目从木。“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是辅助者的意思,也代表了魏相的家人对魏相的期盼。后来给魏相起名字的父母果然期望成真,魏相做了汉朝丞相。魏相

  • 王充的《论衡》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反对东汉盛行的谶纬神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充论衡有哪些内容,王充论衡主要观点,王充写论衡的目的

    王充反对东汉盛行的谶纬神学,天人感应这些思想,并非完全自创,也是传承发展来的,远自荀子的《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近之深受其前辈桓谭的影响,桓谭著有《新论》,反对谶语,曾谏言光武帝刘秀不要用谶语治国,多用实用之学,可惜刘秀就是靠谶语发家的,桓谭差点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