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胜利后背后的无奈

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胜利后背后的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7 更新时间:2024/2/5 21:10:18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要有人做“小人”?因为秦不可以说不行,“小人”范睢可以说不行。长平之战后,白起提出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邯郸,然而长平之战举国奋战,全国所有青壮全部押在长平作赌注,经过长平一役,秦国虽然是大胜,然而大胜的背后,却是举国国力、人力、物力耗尽的惨胜。然而,不管是六国还是秦国臣民,看到的是秦军长平胜利的震惊和喜悦,却没有人想到举国国力耗尽的惨淡。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作为秦王这个一国之主,在长平之役国力消耗殆尽之时,将领提出继续乘胜追击,心里是不滋味的,因为他想,却没办法提供更多用于军队作战的物资和兵员,但又不能以没有国家资产提供给军队所以不能战的理由来说明自家已经穷困和打击全国军民的士气。此时,虽值大胜,但是高涨的秦军士气与损失惨重的国力成为了进攻邯郸的突出矛盾了。如果此时由秦王说出休兵的话,对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将士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大打击,从而影响将士对秦王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任由白起因为战役层面的有利而不顾国家战略上的困境一味冒进的活,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既要将士休兵又不让别人知道自家米缸空的办法唯有一个,就是必须有个小人跳出来害怕别人功劳大过自己,劝秦王休兵不战了。然而这个小人不能由秦王来做,毕竟秦国是秦王的国,他要以他的威严富强形象来治理这个秦国。但是,面对经济上的困境与胜利之师的高涨士气,这个“搅局”的小人角色必须要有人来演。秦昭王此时更需要的快快劝他退兵的“小人”来缓解经济与国力的不足,而不是冒进的勇士。

然而,除了范睢,似乎没有人肯做这个“小人”了,由范睢提出休兵言和的话,秦军将士就会把“不能再立功”的怨恨转到范睢的身上,而不是秦王身上。范睢看到了问题的要害,坚决做了一回小人。表面上,白起恨透了他,其实秦王却最感谢他,他将所有的怨恨揽到自己身上守住秦国穷困的机密,也维护了秦王与秦军将的内部团结隐定。

然而白起在处理长平之战的矛盾却没有范睢那样敢相当了,相反,为了“战神”的声誉将最难堪的丑事赤裸裸地往形象威严的秦王身上扔,就是长平杀赵军降卒的事。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赵国降卒一事却实是个大难事,处理得好与不好,在舆论上对秦国在各诸候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长平之战秦国耗费举国之力与赵国在长平对峙三年,国库民间均无粮可供了,供给长平的秦军尚已困难重重才挤得出点保命粮维持,然而在原来的人数上一下子多了二十万赵军降卒,对于因秦国为长平之战在国内已经开始啃树皮充饥的秦国子民来说,无疑是在供给上雪上加霜。

[var1]

此时,收降率与粮食供给上出现了刻不容缓的矛盾,几十万人要填饱肚子,已无粮可供。然而杀降,是一件最丧失仁义的事,做了名声不保,以后各诸候国必定仇秦,仇秦意味着,往后各国对秦军开战只有血战到底而求生,绝不投降而送死。这事秦王是做不得的,秦王做了便给各国留下残暴之君和残暴之秦国的臭恶名声,引发宁死不降恶秦的后果,对秦军在统一的路上是个巨大的障碍。

然而,国做不得,君做不得,在将军必须挺起胸膛为整个秦国和秦王利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承受杀降的残暴之名的时候,白起却没考虑这层,只是认为杀降的话,他白起“战神”的名声荡然无存。他没有像范睢那样自告奋勇地抛开个人荣辱得失为秦国的利益演好这场“不是秦王要杀降,是秦王劝我不杀降,是我白起非杀降不可”把暴名留给自己,把仁义之名留给秦国和秦王的这场戏。秦帝国的名声比起白起的名声,固然是帝国的名声重过白起的名声,在两者不可同得之时,白起却没敢担当起作“恶人”的名声,不想做,不能做,又不得不做的丑事却要秦王下令然后他白起实施,这是让所人有知道是秦王才是残暴的元凶啊。

秦王知道白起不肯牺牲自己的名声来维护秦帝国的名声时,便给了一诏给他自己写处理降卒的诏书。最后不得已把杀降的事给做了。然而杀降一事,自己却认为是有人在背后给他“穿小脚”的结果,其实,秦王代表一个帝国的威严,而白起仅是这个傍大秦帝国统一天下战略的一枚棋子,帝国的威严比起一个臣子的个人荣辱得失是微不足道的。

[var1]

长平之战表面上是秦军胜了,局外人只是看到胜利的喜悦,然而胜利者背后的无奈没有知道,也远远没有结束,他仍需要有人担当和承受胜利背后的无奈、痛恨、冤屈甚至个人的生死。最后秦王见白起最后一面时说了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武安君你不如相国”,我想原因就在这里。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如果60万秦军倒戈,秦国会如何?司马迁:难逃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灭亡时百万秦军去哪了,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对秦国的评价,司马迁对秦国的态度

    [var1]这种积累起来的矛盾,在灭楚之战中完全爆发了?秦始皇和王健之间的分歧是:一个过去被白棋残废的楚国,真的需要60万秦军才能摧毁吗?秦始皇的思想很清楚,消灭楚国不需要压倒一切的军队,王坚的态度也很坚决,要想消灭楚国,就必须拿出60万秦军。利用王健和他的儿子赢得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嬴政权,他很快意识

  • 在桂陵之战中,孙膑就活捉了庞涓,为何等到马陵之战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膑庞涓大战的马陵在哪里,马陵之战中孙膑和庞涓的特点,大秦帝国孙膑庞涓

    (孙膑与庞涓)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同门师兄弟,皆是非常有才能的军事家,可庞涓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他身为魏国大将,总怕孙膑超越自己,把孙膑骗到魏国,借故砍了孙膑的双腿,让他成为一个废人,生不如死,慢慢折磨他,满足庞涓的变态心理。(一)三年同窗学兵法孙膑与庞涓,同跟老师鬼谷子学兵

  •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宗室贵族的特权还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中期,法家思想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已经逐步发展完善,所以列国在法家的指导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变法。但是面对着不同的政治环境,各国变法发展极不平衡,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变法运动中,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种派系的倾向:李悝、吴起、商鞅算是一派,而申不害算是一派。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并不相同,

  • 墨子:生前伟大,死后寂寞!埋头苦干的墨家学派,为何突然绝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墨子死后墨家分了几派,墨子死后墨家分为哪三个学派,墨子及墨家思想的形成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是法家代表,在他看来,在他所处的年代(战国后期),只有儒家和墨家才称得上是“显学”,所谓“显学”,是指当时处在热点上的学说。[var1]可见,即使在战国后期,墨家学派的影响力仍然不输给同时期的其他学说。奇怪的是,十余年后,秦始皇统一七国,儒

  • 司马迁《史记》故事:田单以一城光复齐国,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田单的简介,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资料,田单收复齐国七十城

    正面的交锋和侧面的奇袭环绕在一起,交织在一起,融汇在一起,就像一个没有起止、坚不可摧的圆环一样,让人捉摸不定,没有头绪。历史上那些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做到奇谋变化莫测,奇兵层出不穷。战斗之前,就要像处女一样沉静、柔弱,想方设法让敌人敞开门户,毫无戒备。战斗之时,就要像兔子一样快速和敏捷,像老虎一样凶

  • 历史上真实的毛遂,是不是被郭开害死的,他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毛遂被郭开抓住了什么把柄,毛遂的资料有哪些,郭开个人资料简介

    [var1] (《大秦赋》中的毛遂) 那么,真实的毛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毛遂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便是“毛遂自荐”后的使楚之行。在楚王宫,毛遂慷慨激昂的陈词,挟持并震慑住了楚王。逼迫他歃血为盟,签订合纵条约,派兵救赵,解邯郸之围。 回顾历史,毛遂之所以能有这一路神级表现的机会,都源起于赵武灵王和平原

  • 历史上的吕不韦究竟是什么形象,仅是个投机商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吕不韦简介,历史上吕不韦真实身份,历史人物评价吕不韦

    作为经典故事《奇货可居》的“总导演、总编剧和总策划”,吕不韦可谓是成就秦始皇的核心人物。然而,正是由于“奇货可居”太过传奇,留给后人的遐想空间和谈资太多,直接导致了后人对吕不韦的认知出现了片面和偏颇。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极其响亮,但一提起吕不韦,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他就是个投机分子,浑身充满着商

  • 孔子被弟子气到飙脏话,没想到流传至今,成为老师批评学生的句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的10句脏话,孔子被学生气得说了哪句脏话,孔子教育弟子经典语录

    [var1]孔子经常在各国之间游历,出自他手的徒弟更是个个都是人才,这也使孔子成为众多教师的楷模。虽然孔子被称为圣人,但是他本身却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气的时候也会发火,甚至逼急了也会爆粗口。他的学生宰予就是这么一个学生,气的老师爆出千古名句。想必这是他没想到的。[var1]宰予是孔子手下著名弟子

  • 南窑庄出土燕国铜壶,将壶内的东西取出来,还发现叫不出名的金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出土燕国铜壶,燕国铜壶内部图片,南宋鹰嘴壶

    [var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2年1月10日,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的村民正在修农田。在挖水渠的过程中,一位姓万的村民感觉铁锹触碰到一个“硬东西”,他连忙喊身旁的两位兄弟过来,当他们将硬东西从

  • 华督:强夺孔子六世祖母,比“西门庆”更可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子六世祖母谁厉害,华督简介,华督杀孔父夺其妻

    [var1] 西门庆欺男霸女、胡作非为,武松杀了他,可谓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但这毕竟是小说家虚构的人物,看看就好。 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比小说家虚构的西门庆更加可恨。 [var1] 此人叫华督。 华督是春秋宋国的贵族,宋戴公之孙,好父说之子。 宋殇公(名与夷,宋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