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秦王嬴政已经知晓郑国是间谍,为何还让他修好了郑国渠?

大秦赋:秦王嬴政已经知晓郑国是间谍,为何还让他修好了郑国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81 更新时间:2024/1/22 18:02:24

[var1]

经过商鞅“修葺”过的秦国,爆发出了惊人的光芒,这光芒不仅刺眼,在后来还直接把山东六国的眼睛都给闪瞎了。

商鞅可以很骄傲,但同时他的下场也异常悲惨。

关于商鞅的故事,在《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第一部《裂变》中已经演绎过,而这部影视剧也迎来了如潮的好评,接下来又推出了《纵横》和《崛起》两部,反响依然很好。

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一系列,尽可能地还原了当时比较真实的历史。

而在今年12月1日,被认为是《大秦帝国》终章的《大秦赋》开始播出,但它的名字却不是《天下》,这点着实让不少人费解。

其实这是因为这部影视剧并不是按照《大秦帝国》小说来改编的,编剧也不再是孙皓晖,而这部本来被看好的历史大剧,也没能免俗地向宫斗剧靠拢了。

不说对这部剧的评价了,毕竟只要有些人觉得好看,这部剧就算成功了。

我们还是接着来说《大秦赋》中未能播出的真实历史的细节。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秦国虽然是不可争议的主角,但山东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配角。

[var1]

山东六国虽然都是配角,但“身价”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赵、魏、楚、齐这四个诸侯便能称得上黄金配角,而燕国、韩国只能算是青铜配角。

不过燕国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也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派了荆轲去刺杀嬴政,这样看来最没存在感的便是韩国了。

力求自保的韩国,倒也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往秦国派间谍,让这名间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秦国从内部击垮。

这名间谍叫郑国,在他没有完成任务的时候,秦王嬴政便已经知晓他的间谍身份,那为何还让他修好了郑国渠?

我们一起来看。

韩王:秦人欺人太甚,郑国你去搞定他

晋国曾在春秋时期强极一时,但是后来却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兄弟分家这件事,说来也简单,如果家庭和谐,平分就是了,但是如果不太和谐,那就要凭实力来说话了。

韩、赵、魏这三家明显不太和谐,所以只能用拳头来说话,魏国的拳头最硬,它几乎继承了整个晋国,也占据了晋国最好的地段。

赵国实力稍弱一点,占据了晋国北部,实力最差的韩国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它的地盘紧挨着秦国。

秦国强大之后,韩国就成为了受气包,秦国只要在别处受了气,都要拿韩国来出气,韩国被打怕了,一见到秦国伸手,立即就把城池送上,当真是好不和谐。

城池越来越少,土地也越来越少,但秦国的胃口却丝毫不减,这让韩王很是忧伤,当真可以用一首歌来形容韩王的心情:

菊花残,满地伤。

到了秦王嬴政成为了秦王之后,韩国挨打的次数更多了,不得已之下,韩王召集大臣开了一个小会,会议的中心思想便是:如何继续苟且偷生。

大臣们乱糟糟地交头接耳如同一锅被搅浑的粥,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两个字:疲秦。

后来韩王便将这两个字作为基本国策,为此排除了战国时期头号间谍——郑国。

郑国:我是水利专家,国家战争和我无关

郑国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原本就是郑国人,后来韩国灭掉了郑国,他就成为了韩国人,只是不知道他取这样一个名字是什么个意思。

这不重要,毕竟名字只是一个代号。

郑国有一项超出常人的本领,那就是他会玩水,如果用正儿八经的话来说,那就是他是水利专家,他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也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的工程。

郑国在韩国很有名气。

[var1]

所以当疲秦的计策出来之后,韩王就已经想到了,要把郑国给派到秦国去,郑国作为一个小小的水工,自然不能违抗上级命令,于是他带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去了秦国。

但如何让秦王相信郑国呢,这个问题很重要,不然郑国去了秦国,秦王不相信他,自然也不会让郑国在秦国瞎捣鼓,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来疲秦就更不用说了。

这点在史书中并没有被详细地记录下来,只是简单粗暴的一句话:受韩命入秦游说。

不过在《大秦赋》中就生动多了,还加上了韩王故意和郑国闹了矛盾,让秦王觉得郑国是被韩王给逼走的。

还别说,在郑国的游说之下,秦国还真决定修建一处大型地水利工程——引泾水东注洛水为渠,不得不说这项工程是真庞大,动用的劳力数不胜数。

秦王:间谍又如何,只要能造福百姓便是

水利工程开始修建了,郑国得意非凡,没想到他作为一个水利专家,能干这么一项大工程,不骄傲那都对不起自己的天赋。

可是就当工程建了一半的时候,郑国的身份泄露了。

[var1]

秦王嬴政知晓了郑国只是韩王派过来的间谍,让秦国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也不是真的为了秦国好,而是意在疲秦,让秦国在秦人的怨恨中走向崩溃,这样韩国自然便可以继续苟且偷生。

知晓真相的嬴政怒不可遏,就命人把郑国从工程上押回了咸阳。

本来吧,郑国就是一个间谍,他见到嬴政戳穿自己的目的后,该声泪俱下的求饶才是,可是郑国见了嬴政却一点也不畏惧,好似他根本不是间谍一般。

在嬴政的愤怒中,郑国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

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本来吧,就是间谍,但是如果郑国渠建成之后,是对秦国有利,虽然我只是延续了韩国数年的寿命,但是对于秦国来说,却是万世之功。

嬴政听完这句话之后沉默了,作为不世出的英明君主,他自然也明白这项工程所能带来的利,于是他便让郑国继续去修建这一工程。

[var1]

历经十年,这条长达300多里的灌溉渠彻底完工,灌溉了下游四万余顷的土地,使原本贫瘠的关中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

嬴政大喜所望,为了纪念郑国的功劳,便将这一工程命名为“郑国渠”。

郑国渠现在还有,并且在2016年申遗成功,现已经成为了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而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能看出,嬴政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般残暴,他还做了很多对人们有利的事情,郑国渠的修建便是明证。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胜利后背后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战场,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大战

    [var1](图片来自网络)为什么要有人做“小人”?因为秦王不可以说不行,“小人”范睢可以说不行。长平之战后,白起提出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邯郸,然而长平之战举国奋战,全国所有青壮全部押在长平作赌注,经过长平一役,秦国虽然是大胜,然而大胜的背后,却是举国国力、人力、物力耗尽的惨胜。然而,不管是六国还是

  • 如果60万秦军倒戈,秦国会如何?司马迁:难逃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灭亡时百万秦军去哪了,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对秦国的评价,司马迁对秦国的态度

    [var1]这种积累起来的矛盾,在灭楚之战中完全爆发了?秦始皇和王健之间的分歧是:一个过去被白棋残废的楚国,真的需要60万秦军才能摧毁吗?秦始皇的思想很清楚,消灭楚国不需要压倒一切的军队,王坚的态度也很坚决,要想消灭楚国,就必须拿出60万秦军。利用王健和他的儿子赢得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嬴政权,他很快意识

  • 在桂陵之战中,孙膑就活捉了庞涓,为何等到马陵之战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膑庞涓大战的马陵在哪里,马陵之战中孙膑和庞涓的特点,大秦帝国孙膑庞涓

    (孙膑与庞涓)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同门师兄弟,皆是非常有才能的军事家,可庞涓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他身为魏国大将,总怕孙膑超越自己,把孙膑骗到魏国,借故砍了孙膑的双腿,让他成为一个废人,生不如死,慢慢折磨他,满足庞涓的变态心理。(一)三年同窗学兵法孙膑与庞涓,同跟老师鬼谷子学兵

  •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宗室贵族的特权还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中期,法家思想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已经逐步发展完善,所以列国在法家的指导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变法。但是面对着不同的政治环境,各国变法发展极不平衡,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变法运动中,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种派系的倾向:李悝、吴起、商鞅算是一派,而申不害算是一派。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并不相同,

  • 墨子:生前伟大,死后寂寞!埋头苦干的墨家学派,为何突然绝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墨子死后墨家分了几派,墨子死后墨家分为哪三个学派,墨子及墨家思想的形成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是法家代表,在他看来,在他所处的年代(战国后期),只有儒家和墨家才称得上是“显学”,所谓“显学”,是指当时处在热点上的学说。[var1]可见,即使在战国后期,墨家学派的影响力仍然不输给同时期的其他学说。奇怪的是,十余年后,秦始皇统一七国,儒

  • 司马迁《史记》故事:田单以一城光复齐国,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田单的简介,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资料,田单收复齐国七十城

    正面的交锋和侧面的奇袭环绕在一起,交织在一起,融汇在一起,就像一个没有起止、坚不可摧的圆环一样,让人捉摸不定,没有头绪。历史上那些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做到奇谋变化莫测,奇兵层出不穷。战斗之前,就要像处女一样沉静、柔弱,想方设法让敌人敞开门户,毫无戒备。战斗之时,就要像兔子一样快速和敏捷,像老虎一样凶

  • 历史上真实的毛遂,是不是被郭开害死的,他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毛遂被郭开抓住了什么把柄,毛遂的资料有哪些,郭开个人资料简介

    [var1] (《大秦赋》中的毛遂) 那么,真实的毛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毛遂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便是“毛遂自荐”后的使楚之行。在楚王宫,毛遂慷慨激昂的陈词,挟持并震慑住了楚王。逼迫他歃血为盟,签订合纵条约,派兵救赵,解邯郸之围。 回顾历史,毛遂之所以能有这一路神级表现的机会,都源起于赵武灵王和平原

  • 历史上的吕不韦究竟是什么形象,仅是个投机商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吕不韦简介,历史上吕不韦真实身份,历史人物评价吕不韦

    作为经典故事《奇货可居》的“总导演、总编剧和总策划”,吕不韦可谓是成就秦始皇的核心人物。然而,正是由于“奇货可居”太过传奇,留给后人的遐想空间和谈资太多,直接导致了后人对吕不韦的认知出现了片面和偏颇。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极其响亮,但一提起吕不韦,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他就是个投机分子,浑身充满着商

  • 孔子被弟子气到飙脏话,没想到流传至今,成为老师批评学生的句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的10句脏话,孔子被学生气得说了哪句脏话,孔子教育弟子经典语录

    [var1]孔子经常在各国之间游历,出自他手的徒弟更是个个都是人才,这也使孔子成为众多教师的楷模。虽然孔子被称为圣人,但是他本身却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气的时候也会发火,甚至逼急了也会爆粗口。他的学生宰予就是这么一个学生,气的老师爆出千古名句。想必这是他没想到的。[var1]宰予是孔子手下著名弟子

  • 南窑庄出土燕国铜壶,将壶内的东西取出来,还发现叫不出名的金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出土燕国铜壶,燕国铜壶内部图片,南宋鹰嘴壶

    [var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2年1月10日,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的村民正在修农田。在挖水渠的过程中,一位姓万的村民感觉铁锹触碰到一个“硬东西”,他连忙喊身旁的两位兄弟过来,当他们将硬东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