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到底是真心大赦天下还是政治作秀?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到底是真心大赦天下还是政治作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55 更新时间:2024/1/17 0:42:03

李世民想了想,试图用德感化死囚。于是下令释放390名死囚,让他们回家看看家人,然后再回来受死。

死囚得到释放之后都跑回家团圆了,一年之后这些人全部回到长安,一个都没有跑。李世民很满意,认为是自己德化有了功劳,让这些犯人改过自新,于是就赦免了所有死囚的死罪。

长期以来这件事一直都让李世民饱受赞誉,白居易还写诗赞誉李世民,也就是“怨女三千出后宫,四百死囚来归狱。”(ps:实际上是390,白居易化零为整,是为了让诗词更加顺口)

但是宋朝欧阳修率先开始抨击李世民此举,认为李世民纯粹就是政治作秀(ps:求此名也)。

李世民为什么释放390名死囚,是真心大赦天下还是如欧阳修所言是政治作秀哪?我们来看看李世民为什么释放这批死囚。

1:李世民怒杀张蕴古,法官开始倾于“疑罪从有”

死囚是一年一斩的,所以不存在什么多年累积的死囚。贞观六年这一年有390个死囚,这个数字合理不合理?

这个数字是严重不合理的,为什么?因为贞观四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旧唐书·刑法志》)。贞观六年,(李世民)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新唐书》)

李世民开展仁政已经六年了,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应的是犯罪率不断下降,为什么现在犯罪率反而上升了?贞观初年人口在三百万左右,平均一万人就有一个死刑犯,这个比例是不是太夸张了?贞观四年有29个死刑犯,两年之后就成了390人,翻了十几倍啊。这个数字让李世民都感觉到了意外,李世民还亲问大臣为什么刑网颇密?

史书的记载就是:“太宗(李世民)既诛张蕴古之后,法官以出罪为诫,时有失入者,又不加罪焉,由是刑网颇密。”-《旧唐书·刑法志》

张蕴古是导致刑网颇密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不得不看看张蕴古案发生了什么。

贞观五年八月:河内有个人叫李好德,这人没事干就经常说朝廷坏话,被告发之后就入狱了。按照唐朝法律,非议朝廷是要杀头的,所以衙门的人定他死罪,并且上报大理寺(ps:类似最高法院)。大理寺丞张蕴古裁决此案的时候发现李好德精神有问题,按照法律是可以赦免的,所以上报给李世民裁决。

一个精神病就因为说了几句非议朝廷的话就砍头,这有点不合适,外加上李世民已经施仁政了,这不符合贞观之治的治世初衷,于是李世民就准奏,赦免李好德的死罪。结果张蕴古跑去大狱里面和李好德下棋,并且把皇帝赦免他的消息透露给李好德。御史(ps:类似纪委)权万纪觉得张蕴古心思不正,外加上李好德的哥哥是刺史,张蕴古存在官官相护的嫌疑,所以就参了他一本。

李世民听后是勃然大怒,下令杀了张蕴古。首先张蕴古巴结刺史这件事没有定案,理论上来说不应该杀人家的,毕竟你也没调查清楚。如果只是因为张蕴古提前走漏消息,那人家罪不至死(若据常律,未至极刑)。但是李世民在盛怒之下杀了张蕴古(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李世民杀死张蕴古之后就后悔了(“既而悔之”)。

张蕴古因为轻判李好德而死,而他死后法官的态度迅速改变。原本唐律规定“律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也就是说重判犯人减三等,轻判犯人减五等。而在张蕴古之后就变成了“今失入则无辜,失出则便获大罪”,重判犯人没事,但是一旦轻判犯人那就人头落地,因此法官判案往往都是重判犯人,这就是导致死囚犯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法官断案往往都持有“疑罪从有”、“轻罪重判”的想法。

2:李世民开始修正“疑罪从有”,制定五覆奏条例

贞观五年八月张蕴古被杀,随后死囚数量直线上涨,仅一年就增至390人。怎么办?这些人全杀了吗?不出意外的话真正要处斩的人应该就几十人,但是因为法官坚持“疑罪从无”、“轻罪重判”才导致死囚数量暴增。李世民看着大量的死亡判决,自己也犯嘀咕。

李世民怎么办?如果李世民直接赦免这390人,那不就证明这些法官错判他们了吗?如果李世民让法官重审,法官为了不推翻第一次判决,第二次审判的时候一定会找更多的证据和前例来证明这些人该死。要知道唐律规定重判要减三等,这些人会心甘情愿的减三等吗?不,他们不会,他们只会尽一切可能的狡辩,坚持要判死这390人(吏皆深文)。

所以李世民才搞了这么一出戏,为什么李世民不在贞观四年搞德化?为什么李世民不在贞观七年搞德化?为什么非要在贞观六年搞德化?本质上就是因为自己杀了张蕴古,严重扰乱法官判案的公正性。释放390死囚回家本质上就是找个借口赦免他们,同时又不能打法官们的脸,要让法官们看到李世民的治世理念还是“以“仁”为主,刑罚辅之”,这其实就是修正“疑罪从有”、“轻罪重判”的恶劣影响。

欧阳修是非常不屑李世民的做法,所以在《纵囚论》中批评李世民此举纯属政治作秀(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同时劝统治者不要为了名声标新立异,不能为了名声就违背情理(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而且李世民下令,一定要严格执行“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的法律条文,杜绝出现“今失入则无辜,失出则便获大罪”。本质上还是劝法官认真一点,不要“疑罪从有”、“轻罪重判”,重申重判犯人会失三等,强调法官应该判案公正(断狱平允)。

同时避免张蕴古惨案重复发生,李世民制定了“五覆奏”条例。规定判决死刑之后要重复上奏请皇帝判决,执行死刑的前两天每天都要上奏一次,执行死刑的当天要三次上奏(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如果违反五覆奏,那么执行官员就要流放(诸死罪囚,不待覆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

总结:

李世民的措施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了,李世民重申“仁政观点”,并且制定了“五覆奏”,完善了死刑覆奏体系,让李世民有充分的冷静时间,避免因为一时之怒而下判决。史书记载五覆奏执行后“全活甚众”,这就说明在李世民的修正下法官判决开始逐渐公正,死囚数量也大大下滑。

李世民去世之后也就是唐高宗即位时,唐高宗问大理寺卿牢狱里面有多少犯人,大理寺卿回答“见囚五十余人,惟二人合死”。死囚数量大大下滑,这就说明李世民的仁政是有意义的。张蕴古以一死换来“五覆奏”条例,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隆基称帝后立马除掉上官婉儿,为何不能容忍这位“巾帼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官 婉儿,李隆基为何杀上官婉儿,上官 婉儿

    民间俗语里有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诗经》中也记载道“妇无公事,休其蚕织”。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总认为女性只是时代的附属品,她们自身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也因此,在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之下,导致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要远远低于男性。但是,在中国的盛世唐朝却出现了华夏第一任女性皇帝——武则天。她的出

  • 安禄山有什么能耐,能和杨贵妃搭上关系,还成为她的义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看热闹是中国人刻进了基因链里的“传承”,像现代人抱着手机浏览名人的八卦和绯闻一样,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扎堆凑热闹。其实对于名人绯闻的喜好,古人们自然也不会比现在的人更弱。如当年的大唐第一美女杨贵妃,当年和节度使安禄山之间的绯闻更是流传到了现在。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还“蹭”着杨贵妃的“热点”,

  • 隋唐演义中的四位忠义名将,他宁死不降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唐李世民简介,隋唐演义46个人物排名,隋唐演义中的所有名将

    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为其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程咬金、秦琼奉李世民之命迎战尉迟恭,程咬金不敌尉迟恭。秦琼与尉迟恭比试,程咬金趁机偷袭,却

  •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铸币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代十国吴越国铸币,吴越国钱币图片,五代十国货币一览表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在这些割据政权中也有一个特殊的存在,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锣鼓之声相闻,这个地方就是钱氏治下的吴越国,吴越国之所以能够远离战争,甚至成为整个五代十国中百姓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这一切都归功于它的创立者钱鏐,和五代十国其它割据政权多由外来势力建立不同

  • 常何本是李建成部下,为何玄武门之变时,却为李世民打开城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建成兵败玄武门原因,李建成玄武门之变真相,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李建成

    甚至到了今天,世界各国都以唐人街来纪念数百年前,那个辉煌而璀璨的年代。 尽管最终依旧不可避免的像其他朝代一样,逐渐走向衰弱,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存在,已经证明唐朝的君王们,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不过要说起唐朝为何能够有如此发展,主要还是“归功”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若没有他坚定

  • 李世民麾下第一名将,为什么拒绝参与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起初他并非是为李世民做事情的,只不过当时不慎知道了李世民父亲想要推翻圣上的想法,所以一心为朝廷效力的他自然会想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圣上,这被李世民父亲知道了,想要把他杀掉,免去自己被暴露的风险,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及时的出现了,并且坚定的将他留下来,因为他也看到了对方身上超过一般人的能力。李靖由此获得了

  • 李元吉为何排挤李世民而投靠李建成?为什么他不能选择中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的感情,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谁厉害,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杀了

    但实际上,李元吉并非如影视形象中那般顽劣不堪,他和李建成、李世民同是窦皇后所生,相比于李建成,李世民与李元吉的年龄相差更小,按理说,李元吉应该和李世民更加亲近。而且李建成是嫡长子,李世民开疆拓土,功劳极高,身为李渊第四子的李元吉虽然颇得李渊喜爱,但他早就没有了争夺皇位的可能。既然如此,为何李元吉不选

  • 李建成是废物?他曾安排卧底在李世民身边,只是后来未来得及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李世民李建成现状,李世民和李建成曾非常团结

    貌似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太子,好像都没有善终的,这就像一个诅咒。每一任开国太子,最后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得以善终的几乎没有。就比如李渊的儿子,自从他被立为太子以后,就麻烦不断。 在《隋唐英雄传》里面,我们看到的太子李建成就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人,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李建成不仅仅,不是那么一副尿样,更是一股可以与

  • 李元霸并不是被雷劈死,是被此人杀的,他才是真正隋唐第一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唐李元霸出世,李元霸真实武功,李元霸是隋唐第一名吗

    在隋唐交替的时期,风起云涌,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作为《隋唐演义》里面武功最高,实力最强,力气大过天的人,李元霸在书里面的形象那是很深入人心的,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其实是有原型的,他就是李玄霸,不过在16岁的时候就因为一场意外死掉了。但是在《隋唐演义》里面,作者明显给其加了很多的戏,不管是战场上杀敌的雄

  • 李建成占据先天大义,为何他还会输给李世民?因为他被心腹出卖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李建成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李世民为了夺得先机,他的幕僚们制造出了杨文干事件,让人污蔑太子李建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打算筹集军械谋反。李渊得知此事后,立即召李建成入宫,当时东宫的人劝李建成据城起兵,但李建成并没有这样做,他甚至孤身来到李渊面前,倒地便拜,以头撞地。虽然李建成被李渊拘押起来,并只准李建成食粗粮,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