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与左宗棠为何水火不容?其中原因很简单

曾国藩与左宗棠为何水火不容?其中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4 更新时间:2024/2/5 0:17:54

看看后人对他们二人的评价,大致可以理解其中的原因,“国藩以严谨胜,宗棠以豪迈胜。”二人的性情截然不同,一个克己,一个率性,发生冲突,似乎在所难免。

曾国藩曾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可见,曾国藩对其是相当欣赏。二人关系也一度不错,互相赞赏,彼此关心。平定江南时,一次,曾国藩巡视军队,发现他的行军帐幕太小,就特意让人制了两个大帐幕,送给他。

可是二人的处事方式,反差极大,所以,经常不合拍。这里就有个故事,曾国藩虽然做事严谨,但不是刻板之人,他曾打趣左宗棠的姓字,出了一副上联:“季子才高,与人意见时相左。”“季高”是左宗棠的字。

左宗棠一看,不高兴了,于是,以牙还牙:“藩臣辅国,问伊经济又何曾?”这一对比,能看出个人的“性情”。一个只不过是“词谑”,很是克制,而另一位,却有点“负气”,直言不讳。

二人真正交恶,是在攻破江宁(南京)后。当时,曾国藩相信部下所言,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已亡,认为战事很快就会结束。但没过多久,左宗棠获得情报,洪天贵福在逃到湖州的太平军残部中,于是,他给朝廷打小报告了。曾国藩当然认为他此举别有用心,一怒之下,也上书给朝廷,说他夸大了事实,就是想邀功。

此时的左宗棠,闽浙总督,当然不惧曾国藩的反驳和指责,立刻上书千言,慷慨激昂指责曾国藩的不对,说其欺骗朝廷。二人用“文字”一顿酣战,朝廷头也大,又是用人之际,于是,只好做二人的工作,以和为贵。

二人相斗,自然有人乐得看戏。于是,很快形成两大阵营,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这时,洪天贵福最终被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但两人之间的死结,却是没有打开。

后来,曾国藩自己解释,为何当年对左宗棠的做法耿耿于怀。因为,左宗棠说他“欺君”,这是他无法忍受的,他一生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二人的私交降到了冰点,但在公事上,曾国藩依旧欣赏左宗棠。

后来,有人和他谈及,左宗棠在西北边陲的一些施政策略时,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赞赏,并说:“当今西陲的重任,也只有他可以肩负。”这并不是他故作姿态,而是体现了其容人的雅量。

后来,大学者王闿运在江淮之间游历,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九月,在清江浦遇上曾国藩的巡视船。二人相见,很是高兴,于是,一同看戏,乘曾国藩高兴时,他就建议,和左宗棠握手言欢。曾国藩笑着说:“他现在位居高位,我如何攀谈?”可见,其当时心结已解,只是二人没有机缘再相见。

左宗棠呢?个性要强,心中虽然敬重曾国藩,但嘴上却不肯服软。得知曾国藩去世后,他还是颇为感伤,在家书中他就写到:“曾侯之丧,吾甚悲之......”还特意制了一副挽联,说他自己“自愧不如元辅”,还说“相期毋负平生”。可见,他对他们早年的友谊,还是相当珍惜,虽然后来闹翻,但并没有斩断这份情谊。

二人由于各自的处事原则,由好友变为“对立”,是为可惜。谁都没有先退一步,等到逝者已去,才表明自己的心迹。让人惋惜的同时,又对此做法,难免会有微词。

历史上,类似的事例并不少见。北宋大臣韩琦富弼,二人都为当时的名贤,早年时,意气投合,互相帮衬,由于偶尔一次政见不合,竟然绝交。韩琦去世,富弼没有任何表示,也没有去吊唁。也不知当年他们二人的友谊,是真是假。

有人这么认为,当年曾、左二人闹翻,是做给朝廷看的。毕竟,满清朝廷对汉官,还是有所“忌惮”。其实,在官场上,更多的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在位居高位时,容不得他人对自己的“轻视”,至于友谊,有时不得不让步。

这二人的故事,读来是让人觉得遗憾。只是,如果真正心中珍惜这份情谊,又何苦会让它成为遗憾呢?

参考资料:

【《清代通史》、《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九·左宗棠传》、《左文襄公年谱》】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皇太极从王子到汗王再到大清帝王,却突然死亡,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太极是汗王还是帝王,大清秘史皇太极,皇太极死因真相大揭秘

    哪一个登上皇位的人没有手染鲜血?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己亲人的鲜血。踩着族人的尸骨走向那个让人梦寐以求的拥有无限权力的王位。一生都在猜忌着自己身边的人,不管是怀着什么目的而来的,这便是皇帝的宿命。皇太极逼死大妃阿巴亥,究竟是他过于争强好胜还是心性本就凉薄?在皇太极尚在夺位期间时,皇太极的谋略一向是所向披靡

  •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晚清左宗棠简介,清朝硬汉左宗棠事迹,左宗棠晚清最牛人物

    的仲夏,福州的天气格外炎热,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头顶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燥热的空气压得人们喘不过气起来,似乎是在预兆着要有坏事发生。7月27日天气出奇地低沉,刹那间,天降大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就连福州城一隅的城墙也应声倒下。似乎种种现象都像是预示着什么。在雷电交加中福州黄华馆中一位老人停止了呼吸,

  • 慈安的陵墓中,有这样一样“特殊”的珍宝,慈禧的墓中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慈禧回忆慈安,慈禧和慈安为啥不和皇帝葬在一起,慈禧陵墓稀世珍宝

    接下来,就有读者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神秘的慈安墓中,都埋有什么宝贝?(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盗了慈安墓的人是土匪马福田手下的副官王绍义和黄金仲。1951年,王绍义被我人,民政,府逮捕,在审问的时候,他不仅交代了盗

  • 慈禧贴身保镖李瑞东有多厉害?还没出手霍元甲就认输,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太后认识霍元甲吗,慈禧的保镖李瑞东,慈禧最后一招打霍元甲

    在中国古代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与建立宋朝的赵匡胤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重武轻文”。历史中若论文治,不少人认为满清强于蒙元;若论武治,清朝强于元朝。总得来说,我们中国古代是非常崇武,自古朝廷设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而选出来的栋梁之材就形成了辅助国家的根基支柱。故而回望历朝历代,古人自小习武之风甚浓,到了清

  • 故宫此地于清朝重修,康熙专为一人修建,雍正朝失去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毓庆宫之所以能够得到修建,完全是康熙为了一个人。大家一听“毓庆宫”,会不会是某位妃子居住的呢?也就是说,康熙可能是为了某位受宠的妃子而建。但如果这样想的话就错了,事实上,康熙下旨修建毓庆宫,是专门为了他最疼爱的儿子胤礽。之所以说,胤礽是康熙最疼爱的儿子,是因为胤礽的生母是孝诚仁皇后,康熙的嫡子。康熙

  • 姐妹俩一起嫁给嘉庆,姐姐稳居后位50年,妹妹历经四朝封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庆妃子个人资料,嘉庆的妃子排名,嘉庆晚年宠爱妃子

    孝和睿皇后与恭顺皇贵妃来自镶黄旗钮祜禄氏,她们有一个共同祖先,名为额亦都,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首,爵位为弘毅公。孝和睿皇后的六世祖是额亦都第六子达隆霭,恭顺皇贵妃的六世祖则是额亦都第八子图尔格。其实,从个人成就来看,图尔格要更耀眼一些。在很小的时候,图尔格便跟随太祖努尔哈赤在战场上厮杀,皇太极继位后得

  • 慈禧作为女流之辈,文化程度很低,为何她却能掌控大清47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慈禧的手段有多可怕,慈禧的最高统治权,慈禧的政治能力有多大

    在大清王朝史上,统治最长时间的帝王就是乾隆皇帝,乾隆在位60年,还做了太上皇三年,其次就是康熙了,虽然他在位61年,但在康熙6年才正儿八经的亲征,实际上就是55年的时间!排在第三位的是便是慈禧太后了。慈禧不是皇帝,作为一介女流之辈,她统治大清王朝长达47年之久!1861年,仅有27岁的慈禧太后开始垂

  • 曾国藩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放弃了黄袍加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这些属僚,曾国藩十分冷静地给众人写下了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坦露心迹,放弃了在他手上创造曾氏王朝的机会。看这段历史,不禁要问,这位手握重兵的曾大帅如果顺应了“民意”,振臂一声高呼,就有机会黄袍加身,一步登天成为一帝。难道曾国藩真的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吗?其实,早在安庆战役

  • 庚子国变,慈禧为何调不动两广总督李鸿章?李鸿章:休想让我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有读者提了一个问题,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为何调不动李鸿章?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要了解此时李鸿章的身份,他早已不是1894年前的李鸿章了。1894年甲午战争大清惨败,李鸿章背锅,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遭撤职。李鸿章来到了人生最低谷,可他因此因祸得福,成功躲过了“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惊险时刻

  • 打仗虽是努尔哈赤强项,但敢以七大恨讨伐明朝,离不开这五大要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攻打明朝,努尔哈赤起兵攻打明朝的原因,努尔哈赤是如何打败明朝的

    努尔哈赤并没有急于嚷嚷着报仇雪恨,而是以祖、父曾效力明廷为由与明朝边官谈判,谈判时努尔哈赤用尽浑身解数而据理力争,最后终于从李成梁那“捞”到好处,为自己人生挣得“第一桶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_图努尔哈赤成功要因之一:理智地头脑,自知之明的姿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