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在青年时期就对中药非常感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他曾经组织了一些学者编制了两卷《保生余录》,然后他还编辑了《普济方》等书。
而且在云南朱橚还更多的去了解人们的疾苦,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不好,还非常严重,有很多生病的人,医学知识匮乏,药物不充足的情况非常严重,所以他组织了本府的良医李恒等编写了方便实用的《袖珍方》一书。
方便实用的《袖珍方》这部著作编著严谨,“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
朱橚编写的科技著作共有4种,《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保生余录》,全书两卷。《袖珍方》全书四卷,3000多方,其中有些还是周府自制的。
在《救荒本草》在这本专著中,朱橚还记录了一些消除某些可食用植物毒性的方法,是一部经典的书,如豆类可以解毒,他想用豆瓣和有毒植物进行毒性制备方法。在现代植物化学领域中的吸附分离方法应用可能始于《救荒本草》。
朱橚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在明代翻刻了几次,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形成了野生食用植物的流派。
这本书后来到了日本,并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认为这是当时最好的救荒食用植物专著。对美国科学史和学者是有意义的,朱橚的《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优秀的本草书。虽然朱橚在朱元璋的眼中毫无价值,但他更用他的聪明才智,为后代留下了无价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