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徽宗翻墙头时被卡在墙上,喊宰相王黼帮忙,戏谑地称其为司马光

宋徽宗翻墙头时被卡在墙上,喊宰相王黼帮忙,戏谑地称其为司马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4/1/19 13:42:34

蔡京这个人被称为宋朝第一大奸臣,不过这个人非常有才气,特别是擅长书法,也正因为书法好,蔡京才被宋徽宗格外重视。

重视到什么程度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宋徽宗把蔡京当作艺术上难觅的“知音”、朝堂上不可或缺的“导师”、生活上志同道合的“伙伴”。

那蔡京为什么这么受重视呢?除了写字好看之外,他特别会察言观色,能读懂宋徽宗的心思,并且还会用自己的知识,为宋徽宗的荒唐无道找冠冕堂皇的借口。

比如,蔡京劝宋徽宗大兴土木,搞各种奢侈的生活,宋徽宗虽然非常高兴,却也担心后人骂他是昏君,这时候蔡京的“语言魅力”就显现了出来。

蔡京告诉宋徽宗,在皇上您的英明领导下,才有了今天的太平盛世,而在太平盛世中,就要改变以前的节约之风。

因为,皇上您越敢花钱、越能花钱,就越能显现出我们大宋江山的强大实力,这样也才能震慑住辽国、西夏等番邦,如果您扣扣嗖嗖的,反倒给咱们国家丢人了。

话说,蔡京的这套理论,真应了那句“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可是宋徽宗就吃这一套,他一听拍手称快:“原来我过奢靡生活,都是为了国家啊!那我以后得多多辛苦了!”

就这样,随着蔡京等奸臣的不断吹捧,宋徽宗就越来越觉得自己厉害了,同时也越来越能胡闹了。

比如,有一次宋徽宗带着宰相王黼出宫微服私访,其实说是微服私访,实际上就是瞎胡闹,当时宋徽宗要翻一个墙头,可墙有点高,导致他翻的时候卡在墙头上了,脚没踩到地。

这时候宋徽宗就对王黼说:“司马光、司马光,你把背耸上来!”王黼一听连忙跪到地上给宋徽宗垫脚,并说:“神宗皇帝、神宗皇帝,您把脚伸下来。”

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宋徽宗和王黼两人的戏耍之言,司马光是宋神宗时期公认的贤相,而宋神宗同样勤勉朝政,人家那对君臣是典型的明君贤臣。

可臭不要脸的宋徽宗,却把自己比作宋神宗,又把宰相王黼比作司马光,并拿祖宗开玩笑,这种荒唐的操作也是没谁了。

不过,这都不是最荒唐的,宋徽宗曾干了一件让人非常无语的事,那就是铸九鼎,而且在鼎铸成后,宋徽宗献酒时,鼎竟然还裂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104年,是“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即位的第5年,当时奸臣蔡京不停地吹捧宋徽宗,把宋徽宗弄得晕晕乎乎的,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

就在这时候,蔡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吹捧宋徽宗的办法,他建议宋徽宗铸造九鼎,并建一个明堂供奉九鼎,话说是个正常人都想不出这么个馊主意,因为九鼎不是随便铸造的。

九鼎,象征着九州,号称华夏至尊神器,某种程度上讲,说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它代表着王权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统一昌盛。

相传,当年夏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让九州人民贡献青铜,并用这些青铜铸造九鼎,然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珍异物镌刻在九鼎上,并将九鼎作为镇国神器放在夏王朝都城。

此后,夏商周三朝都把九鼎视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不过到了周显王的时候,九鼎被沉入泗水之中,后来秦始皇曾尝试打捞,但也没有捞出来,此后九鼎就再也没了踪影。

其实,关于九鼎的记载都属于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甚至直到今天,人们连九鼎是一尊鼎还是九遵鼎都没弄清楚。

然而,这个传说却让后来的历代帝王非常痴迷,甚至还有很多去泗水打捞九鼎的记录,不过在历代帝王之中,除了非常特别的武则天曾重铸过九鼎之外,几乎没人敢效仿大禹铸九鼎。

这时候,蔡京提出这个建议,绝对是脑袋让门挤了,不过宋徽宗的做法让我们知道了,被门挤了脑袋的不只蔡京,还有宋徽宗本人。

宋徽宗听了蔡京的建议后,竟然直接同意了,还对蔡京想出这么个好点子大加赞赏,其实别说宋徽宗,就连整个宋朝的皇帝,都没人有资格铸造九鼎。

宋朝从建立开始,一直到灭亡,始终没完成中国的统一,而且还越来越小,从大宋被打成小宋,又从小宋被打成微宋,直至灭亡。

总体来讲,宋朝是汉族建立的中央王朝中面积最小的,只有300万平方公里左右,宋朝的北方有辽以及后来的金,西北有西夏,西有吐蕃诸部,西南有大理,反正四周番邦特别多。

而九鼎象征着九州一统,你宋徽宗实现九州一统了吗?可宋徽宗偏要铸,而且一口气铸造了九个。果然,九鼎刚铸完不久就出事了。

话说,九鼎铸成后,宋徽宗兴冲冲地赶过去参加仪式,然而就在宋徽宗献酒的时候,象征着北方的宝鼎却突然裂开了,里面装的酒都洒了出来。

这可把宋徽宗给吓坏了,我们上文说过,对于当时的古人来讲,九鼎号称华夏至尊神器,可刚铸成就裂开了,而且还是当着宋徽宗的面裂开的,这绝对是非常不好的预兆。

就在宋徽宗吓得不知所措时,蔡京也是直冒冷汗,这个馊主意是他提出来的,现在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无论宋徽宗跟他关系多好,依旧会拿他开刀。

特别是,此时宋徽宗还转过头来看他,更是让蔡京吓得不行,其实宋徽宗看他没别的意思,只是希望他能出来救场。

这时候,蔡京的聪明才智终于派上了用场,他眼珠一转就想好了说辞:“恭喜皇上,北方宝鼎开裂,就说明北方的辽国要发生内乱,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消灭辽国,并一统天下!”

蔡京说完,宋徽宗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有了蔡京这套说辞,他也就能对在场的文武百官交待了。

话说,九鼎这件事,就在蔡京的神助攻下,被宋徽宗糊弄过去了,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蔡京的这句话,却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这么说呢?话说九鼎的事过去没多久,心有余悸的宋徽宗就在蔡京的吹捧糊弄下,真的相信了蔡京的话,没事就盼着辽国内乱,他好一统河山。

就这样,又过去了一些年,生长在白山黑土中的女真族崛起了,女真族原本归属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就起兵反辽。

1115年,女真族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建立了金国,随后就把辽国打得节节败退,这时候辽国的一个叫马植的官员,逃到了宋朝境内。

马植在童贯的引荐下,顺利见到了宋徽宗,马植一见宋徽宗就开始吹捧起来,同时劝宋徽宗趁着辽国发生战乱,想办法跟金国结盟,顺势收回燕云十六州,完成收复疆土的伟业。

宋徽宗听后,眼前一亮,瞬间想起了11年前,铸造九鼎那件事,特别是记起了当年蔡京说过的那番话,于是宋徽宗就派使臣渡过渤海,跟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

双方约定,宋金两国结为联盟,前后夹击辽国,待灭掉辽国之后,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然后把之前每年给辽国的岁币全部转给金国。

初看起来,这个点子太聪明了,可实际上却行不通,因为金国当时刚刚建立,军队气势如虹,而北宋虽然经济发达,军队却没有一点战斗力。

本来,有辽国隔着,金国威胁不到北宋,可一旦辽国灭亡后,那北宋就岌岌可危了,而且辽国随着与北宋的接触,已经逐渐被汉化了,整个辽国都非常崇尚礼仪。

据说,曾有辽国皇帝在铸造佛像时,命人在佛像背面刻上:“愿世世代代生中国”的话,而且宋辽之间也有攻守同盟的和平条约。

最关键的是,北宋与辽国之间的力量趋于平衡,两国已经100多年没打过仗了,可以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宋徽宗应该联合辽国抵挡金国。

因为当时金国最强,北宋、辽国、金国属于三足鼎立,而北宋想要找人联盟的话,不应该找最强的,应该找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这样两个弱的对付一个强的,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此,当时很多大臣都站出来反对宋徽宗连金灭辽,可宋徽宗就是不听,在他看来收回燕云十六州,完成祖宗没有实现的梦想,才是最重要的,他想要名垂青史。

可宋徽宗却想过自己有几斤几两,如果北宋的军事实力足够强,这么做自然没有问题,然而当时的北宋军队战斗力就是渣渣,基本上就是靠嘴打仗,根本不行。

果然,1125年,辽国灭亡后,金军连休整都没休整,就直接挥师南下攻打北宋了,仅仅过了一年多,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就都被金军掳走了,北宋宣告灭亡。

总体来看,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宋徽宗太过荒唐,而且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联金抗辽的错误战略。

那金国明明与北宋是盟友,怎么会直接翻脸不认人呢?主要原因是金国发现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不行,其次宋徽宗在这期间有两个能把人气乐的谜之操作,给了金国合理的进攻借口。

关于宋徽宗的那两个谜之操作,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讲述,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

文/学史知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麾下的第一大将,中山王徐达死后,其子女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徐达虽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诛杀功臣著称,但徐达在明史记载是病死,并非被毒死。而徐达被背后生疽,不能吃鹅,朱元璋偏偏将一个蒸鹅送于他,导致徐达病发身亡的故事,则记载于野史。因此徐达之死尚待考证,并不能肯定的说他是被毒死的。徐达徐达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他的家族也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终大明王朝2

  • “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朝就不会被清朝所灭”,这样的说法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有没有李自成,明朝都会灭亡,无论有没有李自成,明朝都不会是清朝所灭。也就是说,明朝末年,明朝的灭亡成为必然,与李自成和满清八旗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明朝是亡于自身原因,也就是恶劣的气候和内部的问题,而非外力——也就是清朝。李自成明朝末年,明朝的问题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它的寿命已进入倒计时。小冰河期

  • 中国古代的无厘头状元:宋朝王嗣宗,靠摔跤被赵匡胤钦点文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嗣宗文章,种明逸与王嗣宗,宋朝十大状元排名

    随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发展,帝王们越来越意识到坐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从隋朝开始便建立了科举制,通过科举制进而选拔人才担任官吏,施展才能。自从学问考核制的出世,人们便信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理念。努力读书,钻研学问,考取功名,从此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时至今日,这种“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

  • 宋代农民如何兼职“赚外快”?农闲时进城务工,制瓷、纺织随便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代农村劳动,古代农民怎么挣钱,南宋时期农村劳动力

    宋代宋代农民的兼业现象,是一个当时独有的特色现象,当然也是宋代社会背景的一种体现。即使是在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主体的古代,宋代的农民仍旧还会选择兼职“赚外快”,这背后的原因自然与宋代的社会发展体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宋代数量规模如此大的农民兼业现象的发生,绝非偶然,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这种农民

  • 成吉思汗与克里米亚有关系吗?克里米亚人是不是蒙古人的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吉思汗是蒙古的还是内蒙的,成吉思汗在外国的地位怎么样,成吉思汗和克里米亚有关系吗

    蒙古铁骑对阵欧洲军队因此,在蒙古铁骑征服了大片疆域之后,按照蒙古的传统分封制,形成了若干个封地,而这些封地逐渐转化成由成吉思汗子孙担任国主的四大汗国,他们分别为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当然,这些汗国也与我们传统理解的王朝并不同,他们依然实行的是蒙古部落的分封制度,在大

  • 包拯额头上到底有没有月牙,包拯画像上为何没有月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包拯脸上有月牙吗,历史上的包拯额头上真的有月牙吗,包拯额头上的月牙朝哪个方向

    戏剧中包拯形象为什么包拯在民间传说中,会头上有月牙呢?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因为包青天年少时被马踢到额头,遂留下月牙形疤痕;一种说法是包拯二嫂害怕其长大后分家产,将包拯推下井中,但包拯在井中捡到一块月牙形明镜,该镜竟然看到了包装二嫂二哥谋害他的场面,包拯将它贴着额头,居然从此长住,于是包拯额头上有个月

  • 茶马贸易的不公平,让西番对明朝失望至极,私茶才有了可乘之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为什么禁茶马走私,明朝茶马贸易影响,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西番即“西羌”,是明朝时期对藏族居住地区的简称,包括今青海、西藏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等广大的地区。而所谓的“私茶”就是一些私贩明知违反政府对茶政的要求,依然以身犯险私下交易并从中获取利益的贸易活动。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茶叶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商品,轻易便可获取,但为什么在西番地区会出现私下贩卖的现象呢

  • “官家“为何能够成为宋朝皇帝的专属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宋朝,文官们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在仁宗朝时,甚至能和皇帝平起平坐,坐而论道,那么为何只有宋朝把皇帝称"官家",而不是称陛下或皇上呢?(一)、自降身份,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皇帝的本意,是天下万物之主,这非常契合他们所宣传的家天下统战思想。"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

  • 他是超级海盗王,率军攻陷厦门、战败荷兰舰队,还成为明朝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海盗之王照片,明朝海盗聚集地,明朝海盗十大排名

    他是明末清初的超级大海盗,精通多国语言,他是荷兰海战中打败海上巨无霸荷兰的英雄,也是黑白通吃横行海上的海盗王,他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他这一生无疑是传奇的一生,一个普通少年是如何成长为称霸四方的海上传奇的呢?福建少年郑一官郑芝龙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的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郑一官,自小郑芝龙就不好读

  • “是官非官,是商非商”,谈谈宋代时期,武将经商成风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代经商过程,唐末经商难还是宋代经商难,宋代对经商的态度

    宋代商业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而又颇具特色的发展时期,由于宋代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以至于宋代对商品经济的管理相对松弛,而又由于宋代重文轻武,导致武将在朝廷中处于尴尬地位,这就使宋代的武将被生活所迫,只能从事商业来养家糊口,这就间接使武将经商贯穿于北、南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尤以南宋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