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是官非官,是商非商”,谈谈宋代时期,武将经商成风的原因

“是官非官,是商非商”,谈谈宋代时期,武将经商成风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64 更新时间:2024/1/19 2:23:35

宋代商业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而又颇具特色的发展时期,由于宋代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以至于宋代对商品经济的管理相对松弛,而又由于宋代重文轻武,导致武将在朝廷中处于尴尬地位,这就使宋代的武将被生活所迫,只能从事商业来养家糊口,这就间接使武将经商贯穿于北、南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尤以南宋为盛。宋史专家张邦炜曾说“武将经商之风,尤其盛行于南宋初期”。事实上,武将经商之风何止盛于南宋初期,整个两宋时期都十分活跃且愈演愈烈。所以,让我们翻阅宋史,浅谈宋代武将经商成风之成因。

一、 宋代武将经商的背景

1、“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国,这一时代诞生了很多文坛大家,而这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受到统治者 “重文抑武”政策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宋代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而他则是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并建立了宋朝,且当时在五代的背景时期下,属下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赵匡胤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通过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这一现象,就导致武将在朝堂的地位越来越尴尬,也导致统治者对武将的重视程度不够。

2、“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宋代是我国古代史上商品经济长足发展最繁荣的历史时期,国家的和平稳定,私有化制度的不断完善,市镇“瓦舍”等娱乐场所的繁荣发展,使得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前几代传统经济体制的局限。并且宋代商品经济的活跃度,大有“贾区夥于白社,力田鲜于驵”之势。而也正是适逢宋代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使得商人的地位有所上升,这也间接的使宋代很多朝廷的官吏,看到了这一发展态势,激起了他们对金钱的欲望,其中“武将”对金钱的欲望尤为强大。

二、武将经商成风之成因

1、武将经济来源之“薄弱”

因宋代统治者对武将的重视程度不高,和朝野上下“重文轻武”的现象,以至于武将得到的俸禄也就相对减少,在宋代的朝堂上,同样等级的文官与武官,在文官面前武将都要十分恭敬。这只因武将拥有兵权,皇帝就对武将颇有忌惮,在各种权利上压制武将,怕他们带兵造反。最典型的是在俸禄这方面,一品武将的俸禄甚至还不如三品文官。这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别的途径,来赚取金钱以此养家糊口。

慢慢的武将从商的现象开始大量出现,再加上,统治者因商人地位低贱,认为武将从商,不会影响自己的霸业,所以对武将从商现象,并不加以抑制,且还从一定程度上加以支持。

胡铨在《御试策一道》曾道:“不惟养犒士卒,兼使丰富其家,又虑所费不足,仍许图回,其家属在京师者并厚抚之。则将帅之心更无私虑,但专力于边事而已。”

这既是宋太祖笼络武将的政治策略,也是一种缓解军费紧张的一种措施。

2、统治者对“武将”的放纵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之一的宋朝,被分为北宋和南宋,而张邦炜曾说过:“北宋大多时段处于和平环境,而南宋则长期处于战时状态或准战时状态”。而说起武将经商成风的风气盛行,就不得不探讨南宋这个国家,南宋相较于北宋而言,是一个战乱丛生的时代,这就使得统治者对军队的关注开始加深,而“武将”作为一个军队的重要领导者,自然也得到了统治者更多的重视。这也间接导致了南宋时期,武将的权势地位达到顶峰。就如浚者曾道:“隶岳飞者,曰岳家军;隶韩世忠者,曰韩家军。”

大宋武将

而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武将从商的道路相较于北宋来说,更加的顺畅,发展的更加广泛。而又因宋代的前期“重文轻武”现象的严重,使得统治者忠心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文官。以至于统治者对兵权有着不可想象的依赖性,而这也表明,统治者对武将的依赖性之大。而这一切的现象,也致使统治者在面对武将明目张胆的经营商业与贩卖国家专卖品的情况下,依然采取没看到,和予以支持的态度。武将地位的崇高,也使得他们敢直言“吾平生轻文人,以其不事事也。”武将权势地位的增大,为他们经营商业提供了绝好的保护伞,这也是他们之所以经商成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武将经商种类之丰富

宋代,武将经商风气盛行,再加上统治者明面上的支持,武将相较于商人,在商业领域更加的得意与顺畅,而由于他们接触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广泛,这使得他们不再只满足于“普通的”商品贸易,而是开始经营一些被国家所“违禁”垄断的行业,诸如参与“盐、酒、茶等这类国家垄断的专利性商品的私贩中,甚至还出现经营房地产和买卖人口的现象。

1、武将日常经商产品之贸易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市场不断地扩大,金钱的诱惑等大大刺激了武将这一特殊经商团体的欲望。尤其是武将中的将领,随着他们经商意识的强化,使得武将经营商业日益高涨,其经营活动涉及面更为广泛。嘉祐年间,并州的孙沔,就因自己职务之便,而做不法生意,从事纱、纸的贩卖。据史册记载:“孙沔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纱、绢、纸、药物”。这些军中将领利用自己职务之便,利用朝廷的资源,而获得大量的金钱,这种现象的发生日益严重。

古代小贩

在神宗熙宁元年,保州将领以烧炭来做自己的经商产品,据宋代史料记载:“诸路州军多差兵级营置杂物,所差兵士打柴烧炭,不任重役,往往投贼。兼先有保州烧炭,军员以纳课不充逃走。”这些武将利用自己的官职,通过差役自己的士兵,来为自己商品贸易铺路,这不仅仅浪费了国家的军力,也破坏了商品贸易保护法的规定。而这种现象的不断发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者与武将的矛盾,缓解国家军费的紧张情况,但也带了很大的弊端,武将频繁的运用职务之便,赚取大量不义之金钱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商人、百姓带来了一定不好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2、违禁经商产品,“盐”的贩卖

在宋代,盐、酒、茶等这类国家垄断的专利性商品一直被国家所把控,但因它们的利润之大,吸引了很多人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对它们进行贩卖。就拿其中的“盐”来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所以它的受众群体还是很广泛的。而随着武将对商业经营的日益纯熟,使得他们心中对金钱的渴望越来越大,而“盐”的这类产品,就是他们眼中的金库。并且在日常的当值过程中,他们是最接近官盐的存在,这让他们对它伸出了罪恶之手。

要论述宋代关于走私“盐”的案件,那就当属绍兴二年大将刘光世军中的贩卖食盐的大案。大将刘光世的左膀右臂,武将乔仲福和王德,通过利用自己职权之便,在通州私贩官盐,并公然差遣官兵,沿江过往的船只,私售官盐,最后导致通州一年二十万袋的官盐,被贩卖的只剩下三万袋。

官盐

据《宋史》记载:“近浙西安抚大使司统制官乔仲福、王德市私盐,仿官袋而用旧引货与池州,入不敢问,今岁缘此,支盐仅三万袋”。

可见武将职务的便捷,给他们带来的商业利润。

四、武将经商成风的影响

在宋代,由于统治者对武将从商的管理比较松懈,以至于大部分从商的武将,他们所经营的商品交易都发展的比较好,但武将经商风气盛行,间接的导致了很多平民百姓所经营的商业受到了冲击。同时,随着武将经营的商业越来越好,日进斗金,这致使武将对金钱的欲望不断扩大,他们开始扩大自己的商业规模,甚至垄断,这造成了宋代商业市场一定程度上的失衡。并且,由于武将经商的特殊性,在宋代发展中期时,还出现了武将利用职权,违法贸易的一些恶劣的现象。但是,除了它产生的弊端之外,它还是到了很多积极影响的。

宋代武将经商成风的盛行,不仅仅有利于缓解统治者和武将的矛盾,也有利于为宋代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也致使宋代民间的民风追商逐利,奢华成风,但这种想象,也使得宋代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占据中国古代经济榜的前列。这种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场景,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盛行,也间接刺激了百姓们思想的解放,映射出一股人性解放的时代信息,它对中国社会步入近代文明的价值重构具有先进的导向作用,以及为中国古代史的经济发展形势注入新的活力。

古代商队

五、总结

通过上文对其的分析,可以看出武将经商成风态势的形成,对宋代而言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它既是对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真实写照,也是独特的社会风气所致;但我们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武将经商风气的盛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武将经商对宋代经济、政治、军事带来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总之,宋代武将经商成风现象的产生,是当时宋代社会背景下必然出现的产物,它既消极的映射了宋代当时关于商业贸易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体现了宋代军事力量的弱化,但同时它又为后世统治者在对待官吏从商的问题上,有了更加深刻启迪。

参考文献:

1、《宋代士人经商研究》

2、《浅谈宋代武将经商成风之成因》

3、《御试策一道》

4、《宋史》

5、《宋代军队数量考》

更多文章

  • 君心难测,才子奉命题字,却因“门”字,被朱元璋当场斩首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才子给朱元璋题词,君心难测,南京朱元璋题字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正如朱元璋自己所感慨的那样,他本是一介平头百姓,天下对于他来说有什么用处呢?正是因为他出生于社会最底层,所以他深刻地了解什么对于百姓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他跟以往出生高贵的皇帝不一样,他是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经过自己的奋斗一步步的踏上皇位的。相较于其他不知民间疾苦的

  • 为啥“民族英雄”岳飞会被专家移出教科书?原因:不利于民族团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岳飞为何被教科书移出,岳飞还能重新出现在教科书中吗,岳飞为何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

    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古代,我们都将保家卫国的人称为民族英雄,比如说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等。他们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是在反抗外来民族侵略时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中华民族是一脉相承,团结友爱,人才辈出的民族,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中也非常注重对民族英雄的赞扬,这

  • 天下大旱,朱元璋让刘伯温出主意,刘伯温说:斩首一人,准能下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大怒,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是被人害死的吗,朱元璋怎么保护刘伯温

    就像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一样,虽然无过人之处但是有格局有城府有人格魅力,两人同出身草根,但是识人用人都非常人可比,所以最后身边聚集了很多能文善武的将领,最后成以霸业。若说其中天字第一号谋士,刘伯温一定是呼声最高的,懂阴阳八卦晓五行,历史上明朝期间天下大旱之时朱元璋寻刘伯温拿个主意,刘伯温告诉朱元璋“杀了

  •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割了,包拯:把牛杀了把肉卖掉,小偷会自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农夫家牛舌被割包拯破案,牛舌被割包拯找凶手,包拯主动自首的下场

    ——包拯奏议《乞不用赃吏》近来闲来无事,翻了一下包拯的《乞不用赃吏》,这才知包拯的“青天”之名绝非浪得虚名。若非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正无私的人,又怎么能说出如此深有意义的大道理?包拯,北宋名臣,在一些史书、影视、戏剧中,都记录了包拯是一位铁面无私的大清官。其实,包拯不仅铁面无私,他还是一位断案如神

  •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抗倭名将戚继光简介,抗倭明臣戚继光的悲剧,戚继光抗倭有怎样的情怀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诞生了许多名将,但是相信很少有像戚继光这样口碑严重两极分化的。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倭寇的克星,是抗倭第一名将,他发明了“鸳鸯阵”、“三才阵”等专门针对倭寇的阵法,也改进了很多装备武器,是不可多得的一位能文能武之才;不喜欢的人说他贪污腐败、拉帮结派,公然吃空饷、公开受贿行贿,道德品质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想救都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杨家将怎么灭亡的,北宋灭亡之时杨家将去哪啊,北宋将要灭亡时杨家将在哪儿

    《宋史》中,就有着关于杨家将的详细记载。在记载中,杨继业可是宋朝鼎鼎大名的名将。对于宋朝忠心耿耿。而且在宋朝与辽国等交战的时候,杨继业的名望也非常大。从那以后,杨继业的一些事迹一直在民间流传。而且还有许多的书籍都有记载。例如,《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里,欧阳修就曾对杨家将进行了歌颂。从那以后,杨家将

  •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商业压制加强,是什么原因造成徽商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打造徽商,徽商和朱元璋有关系吗,徽商与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于商业的压制对比前朝来说,就是有增无减,因为元朝就是富商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元朝的灭亡,所以朱元璋在吸取前朝教训的同时,对明朝的商业压制加强,对商业开始进行大肆的控制。但是正是在明代这样重农轻商的时期,名动全国的徽州商帮成立了,徽州商人崛起,并成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商帮,

  •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爹爹,您还有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包拯60大寿感叹无后儿媳突然跪下,包拯60大寿感慨,包拯享年几岁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包拯应该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他用聪明的脑瓜判断了很多案子,不肯假公济私,也决不冤枉一个好人。抓住做坏事的凶手,还给被冤枉的好人们一个清白,其中办案过程让人拍手叫好。包拯深受百姓爱戴,至今在开封还有一座纪念包拯的包公寺,可见包拯被百姓爱戴的程度。谁知这么优秀

  • 为他人作嫁衣裳,只当了几十天皇帝的李自成,为什么成为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闯王李自成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李自成都做了什么?1. 迅速沉迷享受。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没有进行任何当家作主的意识,更无任何建设行为。相反,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堕落,纵容部将,杀死吴三桂家族,逼反仍旧掌握着关宁铁骑的吴三桂。而后被一群二流的文人怂恿,贸然称帝。沉溺于众人谀词如潮的功成名就中。吴三桂迎

  • 朱元璋:我能活多少岁?算命先生:比我多活1天,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活了多少岁死了,朱元璋的出生和死亡时间,朱元璋一般能活多久

    风水命理学说,不仅是达官贵人还是身份卑微之辈都对此深信不已,这或许是所有人的一丝丝慰籍罢了。但明朝开国之皇朱元璋对命理之说,那可谓是精诚之至也,即使如此,但他深知天命不可改,对于一些招摇撞骗之人也是杀伐果断,这也还算是个明智之人。命理学说一旦牵扯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那么一切都将变得变幻多端。乱世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