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文化:唐朝铸就了唐诗的高度,唐诗书写了唐朝的江山

大唐文化:唐朝铸就了唐诗的高度,唐诗书写了唐朝的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384 更新时间:2024/1/27 10:15:19

开疆拓土,信仰解放,自由迁徙,这些因素给唐代诗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唐代士子在开放思想的浸润下编织了辉煌的大唐盛世;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摆脱了饥肠辘辘的生活,名门望族,寒门子弟在雍容的大唐生活中尽情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化。

大唐一个雍容华贵的代名词,给当代人无限的热情,给后代人无限的遐想。

一、文化的繁荣

唐代的文化繁荣不止表现为内在创造力,它对外域文化的融合与吸收也是唐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通路河西走廊,此路在唐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西出敦煌,远到中亚欧洲等国家,兼收并蓄,大大丰富了唐朝文化的内容;东向的海上丝绸之路,渡海到达朝鲜、日本等国家,传播了唐朝的文化,吸引了许多热爱唐文化的外国友人。

1.文化的传播

向西出发是陆路丝绸之路,沿此路一直到达葱岭以西,是无数将士开疆拓土才达到的成果,是大量商人与骆驼踩出的通路。中原的丝绸、陶瓷、服饰和书法绘画等在丝绸上远传欧亚国家,让中国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的视野当中。

向东出发是海上丝绸之路,佛家僧人远渡日本,传播了中原的礼仪、服饰、制度、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对日本和朝鲜的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吸引了日本学者来带大唐,进行文化交流。

2.文化的融合

大唐是开放的朝代,不仅展现在中原内陆的自由迁徙,还有对引进文化的融合。

西域胡族文化对大唐的日常生活、礼仪习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代“胡文化”盛行,西域的葡萄酒让大唐酒的品类得到了丰富的发展,西域战马的引入保证了大唐开疆拓土的需要,胡人的音乐给大唐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鉴真、玄奘等佛学大师游历数十载,带回的佛法真经丰富了大唐的佛教文化。

二、唐诗的繁荣

唐朝开疆拓土,涌现出一批边塞诗人,唐朝对少数民族统治的成功也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这也是唐诗豪迈、恢弘、壮丽的一个原因。

其次唐朝是一个包容的极高的朝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能力极强,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对少数民族乐舞的融合,玄宗皇帝收录十曲歌舞,少数民族占据七首,这也形成了乐舞诗篇。

1.边塞唐诗

唐朝与西北边疆,西域地区,突厥,吐蕃都有战争,在漫长、残酷的战争中形成了边塞诗体。这些诗作是主动请缨上阵杀敌,是叹咏劳民伤财忧国忧民,是肯定朝廷固边合理保卫国家。所见即所思,这些诗人当中有边疆战士,有文人墨客,也有忧国忧民者。

大漠风沙既考验智慧与勇气,也铸就了豪迈恢弘的文化风骨。

诗人张摈在《过萧关》时也不禁感慨:“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陇狐来试客,沙鹤下欺人。小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诗中悲凉的边塞风景跃然纸上。

诗人岑参在《玉门关寄长安李主簿》一诗中写道:“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须一行书。玉关西望肠堪断,况复明朝是岁除。”道尽了沙场无情,期盼亲人的一纸书信的愿望。

诗人罗隐在作品《陇头水》中感叹战争带给征人的苦楚:“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2.乐舞唐诗

大唐文化繁荣,经济发达,边疆安定,国无内乱,盛唐是乐舞最流行的时期。一是歌舞太平,二是玄宗皇帝热衷于歌舞,三是民族融合表现出的其乐融融的景象。

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是代表作,表演盛况空前,在民间也很有影响力,激发了许多诗人为其作诗的兴趣。

李商隐《华清宫》云: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朝阳第一人。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

杜牧《过华清宫》云:新风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西域的龟兹乐舞和乐器对唐朝的乐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观拓枝舞》写道:“体轻无骨,观者皆營神。”

白居易《拓枝妓》写道:“平铺一合锦筵幵,连击三声画鼓催。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拓枝来。带锤钿跨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三、文化唐诗繁荣的背后

1.因何繁荣

首先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周围少数民族的强大,唐代建立之初就开始开疆拓土,加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征伐,国力强盛,有力的压制了少数民族的气焰,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唐代统治者并没有害怕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会削弱本土文化的影响力,这是因为经过六朝的积累,中原文化已经融入中华大地,深深的文化自信和强大的国力是兼收并蓄的底气。

其次唐朝时不是一个完全实行儒家文化的朝代,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母窦氏,高宗之母长孙氏,皆是胡人血统,而非汉族,唐朝是与少数民族融合的朝代,对外族文化歧视很少,加之唐代是佛释道三教并立发展,儒家统治地位减弱。

所以唐代的诗人的思想不是单一的,单向的,禁锢的,而是在接受了外域文化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开疆拓土,外域文化的引入,丰富了唐代诗人的想象力,增长了人们的见识。

唐代自身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统治者重视文化的发展,长安瑰丽繁华,是当时世界最繁华城市之一,所以唐朝自身就有向外域输出文化的能力,也有吸引四方来唐的文化基础。

再者就是唐朝科举制日臻完善,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对文化的培植,都是唐代文化诗歌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唐朝搞文化的并不只限于皇家贵族,寒门子弟一样可以读书、写字、写诗、绘画,还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美好未来。

人活一世,衣食住行,人们只有填饱了肚子才能有更高的追求。安史之乱之前天下安定,这就增加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对文化要求提高,敦促国家有更多的文化产出。所以唐朝文化高度繁荣是必然的趋势。

2.事在当代,功在千秋

《全唐诗》记载的唐诗足足有五万多首,其实数量是前代的三倍有余,其质量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朝何其雍容,唐诗何其绚丽。唐诗的创作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可谓波澜壮阔,巍巍壮观。

唐诗为历代所传诵,都说唐诗宋词,其实宋代的诗篇已经很多了,但是唐诗达到的高度已经无法超越,所以宋代以词立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诗作产出和质量能超过唐代。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从小也要学习唐诗。一定要读唐诗,其中传达出壮观豪迈的气魄,吞并山河的气势,是我们中华儿女不可不学的内在品质。所以唐诗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不止停留在当代,至今依然存在。

3.物极必反

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万事都要辩证地来看待,一方的安居乐业是一方的负重前行。

中原可以安享太平是无数戍边将士日夜坚守带来的,将外部民族挡在了中原的周边,铸成铜墙铁壁,才有了大唐的灿烂文化。这种文化的灿烂是在强大国力保护之下的,中华民族自始皇帝之后就是君主专制,最大的缺点就是国家的成败兴衰往往与皇帝的个人意志有着莫大的关系。

玄宗皇帝热衷于开疆拓土,与周边民族战争频仍,国力虚耗。玄宗皇帝在位时间四十五年之久,统治后期趋于懈怠,任用奸相,宠幸贵妃,热衷于诗词歌舞,放松了对国家的管理,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

唐代中期往后战争频仍,文化的发展显然不如盛唐。文化从前期的洒脱豪迈,变成了哀叹生灵涂炭。但是唐代的衰落不能说是因为热衷于诗词歌舞,沉醉其中,才导致后世的悲哀,这是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促成的。

外敌的强大,政府的懈怠,民众在繁荣中迷失,都是导致后期战争的原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代在各个时期都为我们留下了绚丽的诗词成就。诗圣、诗仙、诗史,用诗记录历史的兴盛衰败,只有大唐可以。

总结

唐代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民族政策宽容,兼收并蓄,科举制度的完善,促使诗词歌赋更上一层楼,诗人热衷于名山大川,流连于祖国山河,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感受到满腔的自豪感。

唐朝后期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让人叹惋盛世不在。在唐诗中不光可以学到盛唐的绚丽,还可以感受晚唐的颓败,唐诗就像人生的起起落落,总能在高潮低谷中吟咏。是唐诗成就了唐朝,还是唐朝造就了唐诗。其实是二者缺一不可,唐朝铸就了唐诗的高度,唐诗书写唐朝的江山。

文献参考:

《唐初政治的开放性与唐诗的繁荣 》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分析 》

更多文章

  • 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与刘宋的大战,刘宋和北魏哪个是正统,北魏攻打刘宋

    自从秦始皇灭六国以来,大一统的观念开始植入每个君王的心中。不论是割据军阀,还是王朝正统,他们都将天下统一,视作自己的责任。而南北朝时期,神州大地再度陷入了板荡之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刘寄奴利用他数次北伐建立起的威望,逼迫东晋皇帝退位,建立了刘宋。而东胡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北魏,

  • 唐朝搞笑叛乱:屠城洛阳、剑指长安,皇帝认怂后,叛军懒得打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的谋反事件,有农民起义,有藩镇割据,也有各种各样的其他造反事件,这些造反的人都希望自己称王称雄,很少有愿意自己善罢甘休的,不过有这么一件奇怪的藩镇叛乱判断,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例子了,反叛者竟然自己结束了自己的叛乱,因为皇帝没空理他,造反者就自行结束了,可以说这样的历史

  • 萧皇后真的嫁了六位帝王吗,最后一个还是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密和萧皇后,萧皇后一共嫁了几个皇帝,萧皇后与唐太宗的关系

    但乱世就不同了,乱世到来,女性往往会失去丈夫、儿子,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战利品,那个时候,女性的命运就更加悲惨,真正是身似浮萍。就比如著名的萧皇后,在各种传说和演义中,我们的萧皇后曾嫁过六个人,这六个人在历史上还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说起来都算是帝王级别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李密、处

  • 北宋灭南唐,李煜:我投降!赵匡胤怒回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凭借赵匡胤的军事政治才能,很快就先后进攻并占领了南方的这几个地区,首先是湖北地区的南平,之后是成都,最后直接进军广州。可想而知当时南唐的当家的也就坐不住了,当时的后主是李煜,当时的他也是十分惊恐,马上向赵匡胤投降,并且自动取消了国号。但是当赵匡胤带领大军来讨伐他时,他竟然称自己没有什么过错。他当时听

  •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出匈奴对待王昭君的真相,让人难以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莫高窟王昭君壁画内容,王昭君莫高窟的照片,莫高窟内部女人壁画

    王昭君是我国四大美人之一,也是在历史上为数不多能留下姓名的女子,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有多重,大家也都有所耳闻,王昭君能在这重重压迫之下,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实在是令人赞叹,而王昭君的品性也自古以来都为人所赞扬。众所周知,王昭君并不是真正的汉室公主,但她却自愿成为公主远嫁匈奴,自愿为两国和平做贡

  • 日本进贡两个绝色美女给唐高宗,宠幸后却吓得将她们关进了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最宠幸的三个妃子,唐高宗与唐玄宗,唐高宗所有妃子

    日本如今所呈现出来的和风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从中国学习过去的。比如说日本的和服,有心人可以发现,他们的和服样式和中国汉服的样式十分相似,就是因为他们的衣服本身就是借鉴的中国人民的穿着形式。还有他们的文字,不管是平假名还是片假名的创造,其灵感都是来源于中国汉字。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简直不可估量

  •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魏徵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徐茂公,唐太宗与魏徵,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纪录片

    今天要说的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的魏徵,成画时刚刚去世,生前位居太子太师、郑国公,死后追赠司空、相州都督,享年64岁。魏徵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字玄成。自幼孤苦贫寒,但穷困潦倒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志向。大业末年天下大乱,魏徵终于等来机会一展身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魏徵在

  • 嚈哒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失利导致灭亡,波斯和突厥则是次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嚈哒的崛起与扩张嚈哒大致起源于乌浒河(即阿姆河)以前200公里的滑国,也就是古代的拔底延城(今阿富汗伐济纳巴德),嚈哒人最早的称呼就是“滑”。4世纪70年代,乌桓与鲜卑南下与中原王朝融合,趁机崛起的草原第三帝国柔然将白匈奴驱离草原。无奈之下,白匈奴背井离乡,沿者大月氏西迁的路线来到索格里亚那。游牧民

  • 唐高宗时期也曾不断开疆拓土,只是鲜为人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高宗简介资料,唐高宗开疆拓土政策,唐高宗晚年历史

    ,唐高祖被排斥其外,而唐高宗的形象则更是庸碌无能。其实,唐高宗是有一定作为的,尤其在开疆扩土方面,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举平定东西突厥就在永徽元年(650年),将军高侃奉命兵击东突厥余部,生擒了车鼻可汗,并收降其众。唐高宗采取羁縻政策,释放了车鼻可汗,拜他为左武卫将军,率部移居郁督军山(今杭爱山)

  • 唐高宗委政于武则天主要是因身体欠佳,但始终未丧失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宗是唐代一个十分特别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王朝地盘达到最大,实力强悍,可他取得的成就大多都被其父亲与妻子抢走了风头,甚至许多人都觉得李治是武则天手里的扯线木偶。慈归仁慈,但并不昏聩李治是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从小就以仁孝出名,与他的大哥哥李承乾完全就是两路人,而这样的性格,也成为李承乾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