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出匈奴对待王昭君的真相,让人难以直视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出匈奴对待王昭君的真相,让人难以直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64 更新时间:2024/1/20 13:39:57

昭君是我国四大美人之一,也是在历史上为数不多能留下姓名的女子,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有多重,大家也都有所耳闻,王昭君能在这重重压迫之下,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实在是令人赞叹,而王昭君的品性也自古以来都为人所赞扬

众所周知,王昭君并不是真正的汉室公主,但她却自愿成为公主远嫁匈奴,自愿为两国和平做贡献,从王昭君的生平来看,她真的是一个稳重又品性高洁的女子,所以匈奴人才会这么喜爱王昭君,甚至在她死后为她举行了最高仪式的葬礼,这一切都被记录在莫高窟的壁画中,真相揭开时,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王昭君这位奇女子。

不愿贿赂遭排挤

关于王昭君的生平,其实只要上过义务教育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影视圈内关于王昭君改编的电视剧也是数不胜数,可见人们心中对王昭君这位贡献巨大的女子是非常喜爱的,更何况她还是四大美女之一,有着“落雁”的美誉。

王昭君入宫其实并不是自愿的,汉朝的采选制度并不一样,是每一个适龄女子都要参选的,然后第一轮根据女子的样貌身材刷下去一批,而王昭君自幼就生得十分美貌,自然顺利的就进入了宫女的选拔。

本来按照正常的逻辑发展,像王昭君这样的美貌应该一进宫就引起人们的重视才对,如果一开始王昭君的美貌就被人看见的话,她一定不会走向河清这一条路,而是成为汉元帝的妃嫔,毕竟汉元帝在后来第一次见到王昭君时就十分惋惜,为此,还发作了当初那个把王昭君画丑的画师。

王昭君在入宫之后就面临了第二关,那就是呈上自己的画像,画像都是由宫中的画师来画的,而这画像一关有着很多潜规则,其中就有贿赂画师这一项,毕竟能进入这一关的女子样貌都不会太丑,还是有很多人做着当嫔妃的美梦的,所以就会贿赂画师,将自己画的漂亮一些,以此吸引皇帝的目光,让自己变成人上人。

但王昭君并没有这种想法,她是一个极有原则和主见的女子,她对贿赂这种现象实在是非常不齿,而她对妃嫔的位置,对权力也没有太大野心,所以她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并没有给画师毛延寿贿赂。

所以这位毛延寿就对她非常不满,即使王昭君长得十分美貌,他也将王昭君画成一个丑八怪,这样一来,王昭君就彻底没有了做嫔妃的可能性,而且因为画像上的王昭君十分丑陋,她也没有去好地方做宫女的待遇,只能去一些比较繁忙的地方做一个普通的小宫女,不过王昭君对这样的结果并不后悔,不管是什么身份,她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昭君出塞

不过,王昭君的命运在五年后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那就是匈奴首领呼韩邪的到来,当时匈奴和汉朝两方都需要休养生息,因此双方决定停战,以和亲的方式来换取百年的和平,所以这一次呼韩邪是特地来求娶汉室公主的。

但汉元帝的女儿并不多,他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到那边远之地受苦,所以他就决定在宫女中选出一人,将她封为汉室公主,以公主的身份和亲匈奴,王昭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的。

其实一开始关于这个人选的抉择也并没有轮到王昭君,王昭君是自愿前去的,前面也说过,王昭君是一个极有原则且有着自己理想抱负的女子,她对两国的状况也有所了解,而且她不想在劳民伤财了,以她一己之身能换取多年和平,对王昭君来说就是值得的,所以王昭君就自荐成为汉室公主,去往匈奴和亲。

能有人主动站出来,自然是解了汉元帝的燃眉之急,不过当他看到王昭君的真面目时,当场就后悔了。毕竟他之前并不知道王昭君生得这么美貌,长开后的王昭君担得起倾国倾城这一词语,汉元帝当时就看直了眼,十分后悔自己怎么没早发现宫中还有这样美貌的女子。

现在才发现,但已经为时已晚,王昭君已经在匈奴首领前露了面,而匈奴首领呼韩邪显然对王昭君十分满意,他一开始还以为汉元帝会随便找一个女子,但没想到王昭君生得这么美丽,呼韩邪自然更加满意了,这事已成定局,汉元帝再后悔也没用,只能按之前所说将王昭君封为公主,让她带着各类物资去往匈奴了。

婚后的生活

呼韩邪对王昭君的第一印象就很好,相处之后更是对这个满腹才情的女子动了心,所以在呼韩邪在位期间,对王昭君是十分宠爱的,而王昭君这个王后没过多久也赢得了匈奴人的真心爱戴。

她带来的种子、书籍、丝绸等等,都让匈奴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王昭君本身就代表了和平,她的到来象征着匈奴与大汉王朝间百年的和平生涯,匈奴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打仗的,能有一段和平的日子,自然也是求之不得。

这个时候的王昭君生活还是非常幸福的,她很快就融入了匈奴部落,而且与呼韩邪之间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二人之间还有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对这个儿子显然也很重视,一出生就将他封为了右日逐王,但好景不长,王昭君的人生很快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打击,那就是呼韩邪的去世。

本来王昭君以为呼韩邪去世之后,她能带着儿子回到大汉,回到自己的故乡,然而她的这封请求信却遭到了拒绝,当时的汉朝已经不是汉元帝在位了,而是汉成帝,汉成帝显然并不赞同王昭君回汉朝,王昭君只能继续留在匈奴。

但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并不能像汉朝女子那样,丈夫死后就守寡,而是要嫁给上一任匈奴首领的儿子,王昭君身为王后,呼韩邪的其他儿子也是称她一声母后的,现在要让她嫁给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对王昭君来说,实在是过不去这个坎。

王昭君是一个生活在礼法大过天的社会中的,这样有悖伦理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王昭君所接受的教育,不过王昭君一个弱女子也没有办法对抗这种习俗,她带着儿子也无处可去,所以只能遵从这种习俗,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

好在复株累对王昭君也是很宠爱的,王昭君的日子并没有很难过,但复株累也死在了王昭君前面,后来王昭君还嫁给了自己名义上的孙子,王昭君这一生嫁过三次,没有一次是真正如她所愿的。

虽然王昭君不得不接受了这种习俗,但她内心还是很抗拒的,所以改嫁之后的日子王昭君一直都郁郁寡欢,再加上后来匈奴与汉朝的关系突然又变得紧张起来,王昭君日夜操劳担心,身子愈加不好了,所以没过多久就病逝了。

匈奴人对于这一位备受爱戴的王后的去世也十分伤心,王昭君在匈奴人的心中地位显然很高,所以他们为王昭君举行的葬礼是最高等级的,虽然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些血腥和恐怖,但却代表了他们对王昭君最高的敬意。

这个过程也在敦煌壁画中有所体现,从壁画中能够看出来,匈奴人围着王昭君的棺椁,割下自己的耳朵,并且用力气在自己身上划下一道道口子,以他们的习俗对王昭君表达了哀思,而这也足够说明王昭君为匈奴部落所做出的贡献

结语

纵观王昭君的一生,不光能看到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但更多的是让我们能看到女性在那个时代中所能展现的光芒,让我们看到王昭君的个人魅力。一介女子之身,却有着家国大义,能做到牺牲自我,让汉朝无数百姓获得和平,王昭君的确是一个值得令人钦佩的女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日本进贡两个绝色美女给唐高宗,宠幸后却吓得将她们关进了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最宠幸的三个妃子,唐高宗与唐玄宗,唐高宗所有妃子

    日本如今所呈现出来的和风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从中国学习过去的。比如说日本的和服,有心人可以发现,他们的和服样式和中国汉服的样式十分相似,就是因为他们的衣服本身就是借鉴的中国人民的穿着形式。还有他们的文字,不管是平假名还是片假名的创造,其灵感都是来源于中国汉字。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简直不可估量

  •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魏徵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徐茂公,唐太宗与魏徵,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纪录片

    今天要说的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的魏徵,成画时刚刚去世,生前位居太子太师、郑国公,死后追赠司空、相州都督,享年64岁。魏徵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字玄成。自幼孤苦贫寒,但穷困潦倒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志向。大业末年天下大乱,魏徵终于等来机会一展身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魏徵在

  • 嚈哒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失利导致灭亡,波斯和突厥则是次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嚈哒的崛起与扩张嚈哒大致起源于乌浒河(即阿姆河)以前200公里的滑国,也就是古代的拔底延城(今阿富汗伐济纳巴德),嚈哒人最早的称呼就是“滑”。4世纪70年代,乌桓与鲜卑南下与中原王朝融合,趁机崛起的草原第三帝国柔然将白匈奴驱离草原。无奈之下,白匈奴背井离乡,沿者大月氏西迁的路线来到索格里亚那。游牧民

  • 唐高宗时期也曾不断开疆拓土,只是鲜为人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高宗简介资料,唐高宗开疆拓土政策,唐高宗晚年历史

    ,唐高祖被排斥其外,而唐高宗的形象则更是庸碌无能。其实,唐高宗是有一定作为的,尤其在开疆扩土方面,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举平定东西突厥就在永徽元年(650年),将军高侃奉命兵击东突厥余部,生擒了车鼻可汗,并收降其众。唐高宗采取羁縻政策,释放了车鼻可汗,拜他为左武卫将军,率部移居郁督军山(今杭爱山)

  • 唐高宗委政于武则天主要是因身体欠佳,但始终未丧失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宗是唐代一个十分特别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王朝地盘达到最大,实力强悍,可他取得的成就大多都被其父亲与妻子抢走了风头,甚至许多人都觉得李治是武则天手里的扯线木偶。慈归仁慈,但并不昏聩李治是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从小就以仁孝出名,与他的大哥哥李承乾完全就是两路人,而这样的性格,也成为李承乾被

  • 唐玄宗时期节度使权力逐步扩大,玄宗甚至希望以此制衡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玄宗对节度使的控制如何,唐玄宗的节度使制度,唐玄宗各地节度使分布

    提到节度使,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安禄山,因为他一个人便兼任了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以至于后来唐玄宗都没法控制他,这才有了安史之乱。那么为啥唐朝初期,节度使就没出什么问题呢?其实节度使不光不容易出问题,反而很好使,只是唐玄宗一个人给玩砸了罢了!均田制被破坏,节度使制度初见端倪所谓均田制,也就是北魏

  • 唐德宗登基前出使回纥被要求行拜舞之礼,二十余年后其仍不忘此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德宗与回纥汗国的旧仇,简述唐德宗,唐德宗几岁登基

    面对唐朝连遭“泾原兵变”、“平凉劫盟”打击的窘境,李泌开始力主构建“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盟南诏”的反吐蕃大联盟(贞元之盟)。但唐德宗李适对贞元之盟的关键点,“北和回纥”极其抵触,以至于放言“朕于卿言皆听之矣,至于和回纥,宜待子孙;于朕之时,则固不可!”李适为何对回纥如此抵触呢?这事儿还得从25年前

  • 唐德宗强硬削除藩镇并征收各种杂税引发兵变,朱泚也因此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德宗削平藩镇简介,唐德宗与朱泚,唐德宗与藩镇之战

    唐德宗的中兴气象唐德宗李适,为唐肃宗李亨长孙、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在位26年,在位时间为唐朝皇帝第三,仅次于高宗李治和玄宗李隆基。他天宝元年(742年)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少年时代恰逢唐朝最辉煌、最昌盛的岁月。但好景不长,1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李适的人生际遇随着彻底扭转。

  • 唐代宗虽平定安史之乱并铲除宦官但仍留下宦官与藩镇之遗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广德年间安史之乱才平息,安史之乱唐朝统治权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大唐帝王中一位贡献不小,默默无闻的帝王——唐代宗李豫。生不逢时说到大唐,很多的人总羡慕大唐的辉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而唐代宗李豫于开元十四年(727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是唐肃宗的长子。也是唐玄宗的长孙。幼年和青年时候的唐

  • 吴越内政清明且奉行事大政策故南唐虽能灭亡其余各国却未灭吴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越与南唐,南唐和吴越的关系,吴越南唐帝国争霸

    “上下同欲者胜”首先要知道马楚政权和闽政权被灭亡的原因。马楚政权从楚王马殷去世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马氏兄弟的奢侈生活让马楚经济迅速下滑。马希萼和马希广两兄弟的互相讨伐打破了稳定已久的政局,让摇摇欲坠的马楚政权走向覆灭,最后上位的马希崇已是惊弓之鸟。马楚政权在外无援军,内无良将的情况下,被南唐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