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魏徵篇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魏徵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4/1/20 7:07:06

今天要说的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的魏徵,成画时刚刚去世,生前位居太子太师、郑国公,死后追赠司空、相州都督,享年64岁。

魏徵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字玄成。自幼孤苦贫寒,但穷困潦倒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志向。大业末年天下大乱,魏徵终于等来机会一展身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给瓦岗寨的李密写了不少奏疏,李密发现魏徵十分有文才,并召他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魏徵欣然前往,并献上了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可惜李密未采纳。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王世充攻击仓城、洛口等地,均被李密击败,但魏徵却从这一场场胜利中看到了瓦岗寨的颓势,他认为瓦岗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却得不到赏赐,此时不宜主动出击,应该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军相持,等到敌军粮草耗尽退兵时再出兵追击。可长史郑颋却对魏徵的说法嗤之以鼻,魏徵无奈只得拂袖离去。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率领瓦岗寨部将归顺唐朝,魏徵也在归顺之列。此时李密部将李勣还占据着瓦岗原来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群龙无首的李勣不知该何去何从。魏徵便毛遂自荐主动要求去安抚山东,经过魏徵写信劝导,李勣终下决心归唐,并接济唐淮安王李神通

同年九月夏王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退守黎阳,十一月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徵、李神通、李勣等人被一并俘虏。但窦建德也是个惜才之人,魏徵被他起用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担心唇亡齿寒的窦建德便率军驰援王世充,李世民来了个围点打援,在途中埋伏窦建德。结果窦建德连王世充的面都没见到就被生擒了,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早就听说魏徵的大名,就请他担任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魏徵成为太子的人后那是处处为李建成着想,想方设法帮助太子将李世民踩在脚下。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勾结突厥侵犯山东,魏徵建议李建成前去平乱建立战功,李建成听从了魏徵的建议,自请出讨刘黑闼,将其擒斩,平定山东,魏徵也因此立下大功,成为李建成的心腹。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诛杀。李世民早就听说太子阵营有个叫魏徵的经常劝说李建成对付自己,便派人将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毫不畏惧,直言答道:“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其实李世民也早就仰慕魏徵的才能,此时又见魏徵如此直爽,更加欢喜,便赦免了魏徵,授为詹事府主簿,将他吸纳为自己的幕僚。

李世民登基后对魏徵礼遇更甚,升魏徵为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在贞观一朝,魏徵犯颜直谏二百余次,每当李世民哪里做得不对魏徵都能够当面批评,甚至有时会弄得皇帝下不了台,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也不责怪魏徵。若没有魏徵的辅佐,哪里会有“贞观之治”的盛世繁华。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六十四岁的魏徵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李世民闻讯后亲自到魏徵家中探视,与他交谈良久才回宫。没多久李世民又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再次到魏徵家中,魏徵强撑病体穿戴朝服起身迎接,李世民见状十分悲伤,当即就把衡山公主许配给了魏徵的长子魏叔玉,可此时的魏徵身体衰弱得连谢恩的力气都没了。贞观十七年正月戊辰日(643年2月11日)魏徵病逝,李世民下诏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并辍朝五日,与百官一同参加魏徵的丧礼,痛哭流涕。

次月李世民置凌烟阁,将魏徵列为功臣第四。望着凌烟阁内魏徵的画像。李世民思绪万千,吟诗道:“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

更多文章

  • 嚈哒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失利导致灭亡,波斯和突厥则是次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嚈哒的崛起与扩张嚈哒大致起源于乌浒河(即阿姆河)以前200公里的滑国,也就是古代的拔底延城(今阿富汗伐济纳巴德),嚈哒人最早的称呼就是“滑”。4世纪70年代,乌桓与鲜卑南下与中原王朝融合,趁机崛起的草原第三帝国柔然将白匈奴驱离草原。无奈之下,白匈奴背井离乡,沿者大月氏西迁的路线来到索格里亚那。游牧民

  • 唐高宗时期也曾不断开疆拓土,只是鲜为人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高宗简介资料,唐高宗开疆拓土政策,唐高宗晚年历史

    ,唐高祖被排斥其外,而唐高宗的形象则更是庸碌无能。其实,唐高宗是有一定作为的,尤其在开疆扩土方面,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举平定东西突厥就在永徽元年(650年),将军高侃奉命兵击东突厥余部,生擒了车鼻可汗,并收降其众。唐高宗采取羁縻政策,释放了车鼻可汗,拜他为左武卫将军,率部移居郁督军山(今杭爱山)

  • 唐高宗委政于武则天主要是因身体欠佳,但始终未丧失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宗是唐代一个十分特别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王朝地盘达到最大,实力强悍,可他取得的成就大多都被其父亲与妻子抢走了风头,甚至许多人都觉得李治是武则天手里的扯线木偶。慈归仁慈,但并不昏聩李治是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从小就以仁孝出名,与他的大哥哥李承乾完全就是两路人,而这样的性格,也成为李承乾被

  • 唐玄宗时期节度使权力逐步扩大,玄宗甚至希望以此制衡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玄宗对节度使的控制如何,唐玄宗的节度使制度,唐玄宗各地节度使分布

    提到节度使,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安禄山,因为他一个人便兼任了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以至于后来唐玄宗都没法控制他,这才有了安史之乱。那么为啥唐朝初期,节度使就没出什么问题呢?其实节度使不光不容易出问题,反而很好使,只是唐玄宗一个人给玩砸了罢了!均田制被破坏,节度使制度初见端倪所谓均田制,也就是北魏

  • 唐德宗登基前出使回纥被要求行拜舞之礼,二十余年后其仍不忘此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德宗与回纥汗国的旧仇,简述唐德宗,唐德宗几岁登基

    面对唐朝连遭“泾原兵变”、“平凉劫盟”打击的窘境,李泌开始力主构建“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盟南诏”的反吐蕃大联盟(贞元之盟)。但唐德宗李适对贞元之盟的关键点,“北和回纥”极其抵触,以至于放言“朕于卿言皆听之矣,至于和回纥,宜待子孙;于朕之时,则固不可!”李适为何对回纥如此抵触呢?这事儿还得从25年前

  • 唐德宗强硬削除藩镇并征收各种杂税引发兵变,朱泚也因此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德宗削平藩镇简介,唐德宗与朱泚,唐德宗与藩镇之战

    唐德宗的中兴气象唐德宗李适,为唐肃宗李亨长孙、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在位26年,在位时间为唐朝皇帝第三,仅次于高宗李治和玄宗李隆基。他天宝元年(742年)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少年时代恰逢唐朝最辉煌、最昌盛的岁月。但好景不长,1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李适的人生际遇随着彻底扭转。

  • 唐代宗虽平定安史之乱并铲除宦官但仍留下宦官与藩镇之遗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广德年间安史之乱才平息,安史之乱唐朝统治权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大唐帝王中一位贡献不小,默默无闻的帝王——唐代宗李豫。生不逢时说到大唐,很多的人总羡慕大唐的辉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而唐代宗李豫于开元十四年(727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是唐肃宗的长子。也是唐玄宗的长孙。幼年和青年时候的唐

  • 吴越内政清明且奉行事大政策故南唐虽能灭亡其余各国却未灭吴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越与南唐,南唐和吴越的关系,吴越南唐帝国争霸

    “上下同欲者胜”首先要知道马楚政权和闽政权被灭亡的原因。马楚政权从楚王马殷去世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马氏兄弟的奢侈生活让马楚经济迅速下滑。马希萼和马希广两兄弟的互相讨伐打破了稳定已久的政局,让摇摇欲坠的马楚政权走向覆灭,最后上位的马希崇已是惊弓之鸟。马楚政权在外无援军,内无良将的情况下,被南唐轻而易举

  • 南唐在十国中疆域最大,在经济、文化上均有成就,李璟好战加速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南唐的前身,是同样位居十国之列的吴国(创始人杨行密,所以也称杨吴)。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病死,他的儿子杨渥被部下张颢、徐温架空;开平二年(908年),张、徐二人干脆杀了杨渥,改立更年幼、更好控制的杨隆演为主。而在杨渥被杀后第九天,张颢也被干掉,吴国大权从此悉数归于徐温之手。在随后的20年里,

  • 刘裕因担心晋朝复辟而杀害司马德文,后世亡国之君也多被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裕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刘裕是刘渊的儿子吗,刘裕墓

    所以,曹魏篡夺汉室,立山阳国,封刘协为山阳公,存其宗庙以祭祀祖先。司马炎篡夺曹魏江山,封曹髦为陈留王。蜀汉灭亡后,刘禅也得了爵位,名为安乐公。东吴败亡后,孙皓也被封了个违命侯。不管如何,这些王公贵族皆得善终。可是,中华古典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到了西晋末年,突然发生了重大转向。魏晋南北朝时期,国是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