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的六次北伐为什么都失败了?

诸葛亮的六次北伐为什么都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13 更新时间:2024/1/16 8:12:37

诸葛亮的六次北伐为什么都失败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众所周知,三国的刘备是一位明君,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特别是三顾茅庐把旷世奇才诸葛亮请下山更是传为佳话。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决定出山时,诸葛亮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分析天下大势。这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三大战略思想和目标:一是强基——先取荆州为根据地,这是成大业不可或缺的根基。二是固本——挥师向川蜀之地进军,夺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三是平天下。待时机成熟,集中兵力,北伐统一中原,再挥师南下,平定天下。

刘备听后满心欢喜,千方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而且是一个字:善。于是和诸葛亮关键更进一步,4个字:情好日密。

事实证明,诸葛亮果然不是空谈之庸人,而是知行合一之牛人,他随刘备下山后,严格按照隆中对既定的战略部署,先是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强大的曹操。然后,诸葛亮“窃取”了赤壁之战的战利品——夺取了荆州之战略要地。同时,帮助刘备攻占了益州,让刘备成为一方之霸,结果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大格局。

然而,到最后“平天下”这一步时,诸葛亮却迟迟没有付诸于行动。原因当然不是畏惧曹魏的强大,而是“内部盟友”出现了问题。

这个盟友就是东吴。因为都处于弱势,孙权自赤壁之战前就达成了联盟的战略协议。之后,诸葛亮也一直奉行内联东吴、外抗曹魏的方针政策。然而,刘备麾下的第一虎将关羽却凭一已之力打破了诸葛亮的整个战略格局。

关羽镇定荆州这个军事要地,他虽然勇冠三军,威震天下,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4个字:狂妄自大。狂妄到什么程度,孙权主动向他提请结为儿女亲家,结果关羽不但拒绝了,而且还以“虎女岂能嫁犬子”6个字“羞辱”了孙权。使得吴魏联盟瞬间破裂。孙权于是派吕蒙陆逊向关羽使暗招子,以“白衣渡江”的方式偷袭荆州成功,最终关羽丢失荆州后,败走麦城被擒杀。随后,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反对,硬是举全国之兵对东吴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夷陵之战的惨败让蜀汉成了三国势力之中最弱的一方。

在吴蜀联盟破裂,蜀国实力衰弱,特别是刘备病死白帝城的情况下,诸葛亮不得不暂时“搁浅”北伐。

后来,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经过精心准备,诸葛亮在晚年终于开始亮剑——北伐。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以诸葛亮之能力之军事才华,为什么倾尽全力的六击却不能一中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形势已非。

荆州一丢,吴蜀联盟名存实亡,实际上已经注定蜀汉已经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了,之后,尽管在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又重走连吴抗魏之路,但两国的间隙显然已经很难完全修复,加强自身国力的下滑,按理说诸葛亮应该选择休息养生,等待机会再北伐才对,但诸葛亮在晚年发动的北伐,是因为他觉得“时不我待”了,他要奉行对刘备的8字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强行为之,6次北伐都属于“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其次,内有隐患。

这个隐患来自于蜀国的内部。要知道,蜀国的地理以险峻著称,这样的位置适合防御,而不是主动出击。因为一旦进军,行军和粮草都是一件有困难的事。而诸葛亮每次出兵都是从汉中出关,一路上地势险要,运输困难。这个从六次北伐,几乎每次蜀军都会出现“食不果腹”的惨境,有几次甚至直接因为粮草供给不足而退军。而后来,聪明的诸葛亮甚至发明了“木流牛马”来运粮,但这样的举世无双的发明,也只能暂时缓解运粮难的问题,而不从根本上消除粮草隐患。

最后,求稳怕乱。

蜀将魏延曾对诸葛亮提出“奇兵出子午谷”的建议,"兵出子午谷”是效仿韩信的暗度陈仓,兵出子午谷后,首先直取潼关,将魏国前来救援的兵马挡在关外。同时,诸葛亮带领蜀军从斜谷出兵,进入关中地区,两支军队合流后,再占领东边的武关(武关、潼关、黄河形成防线)长安城成为瓮中之鳖。这条计虽然存在风险,但在当时的情况看来,很有可能一举拿下长安,从此蜀军就能长驱直入进入中原。结果谨慎有余、激情不足的诸葛亮并没有不采纳,使得蜀军失去了最后出奇制胜的机会。

总之,隆中对可以说是一个很完美的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图册,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之所以诸葛亮在完成前两步后,最终没能实现第三步,不是战略的偏差,而是形势突变产生的连锁反应。失荆州和夷陵之败后,诸葛亮实际上已不具体北伐成功的条件了,“尽人事、听天命”这6个字也一语道破诸葛亮北伐失败的真正原因。

其实,诸葛亮唯一需要做的是应该是放弃北伐,外交东吴,内休政治,辅佐君主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高国力。期间“以待天时”,静观天下大变,一旦有时机,再实际这“平天下”之步骤,效果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天雄军的将军卢象升,为何会被同僚陷害而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出现了一直非常精锐的军队,多次阻挡清军步伐,但是却鲜有人知,这支军队就是天雄军。天雄军是明朝末年最精锐的军队之一,由当时的时任右参政兼副使的卢象升组建,然后卢象升却因同僚的算计最后悲死沙场,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卢象升,字建斗,生于万历二十八年,是常州府

  • 纳兰容若: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结局注定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纳兰容若,清朝,历史解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容若多希望自己与她也只是初见。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身边的红人,是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容若生来注定富贵,生来注定就有着官爵,可是有谁曾问过,他究竟想要什么?是那些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吗,是那一等侍卫的荣耀吗?纳兰容若剧照容若一生才气,他想要的不多,什么功

  • 如果张辽去蜀汉,能进五虎上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张辽去蜀汉,能进五虎上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演义》中最受大众喜爱的人是刘备,虽然是刘氏皇族旁系的人,好歹也是皇族中人,可以说他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具有资格继承皇位之人,就连卧龙凤雏也在他手底下做事,更是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对他忠心不二。关羽一生中最好的知己

  • 他本应是状元,慈禧却嫌他名字难听而落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谭延闿,清朝,历史解密

    提起谭延闿,喜欢湘菜的人应该都知道他,因为他创立了组庵湘菜,可以说是湘菜中的重要菜系了,也正是因为他创立的这个菜系,湘菜成为了我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其中他的名声可是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比起这个成就,他还有个身份,那就是民国时期的主席。谭延闿是清朝时期两广总督谭钟鳞的儿子,小的时候他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 古代起义很多都不是农民,我们为什么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农民起义,清朝,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曾经发生过很多的起义时间,从陈胜吴广到后来的李自成,而要说历史上最成功的两次农民起义,最成功的应该就是刘邦和朱元璋两人了吧,而这两人都建立了非常强大的朝代,但是纵观历史上也有很多并不是农民的人,他们起义也被称为是“农民起义”,而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古代起义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农民,为

  • 被废掉的皇帝刘贺是怎么机智保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被废掉的皇帝刘贺的故事。当刘贺进京即位的第二十七日,他来到未央宫承明殿,和群臣一起向上官太后朝拜时,却发现宫门紧闭,他的众多昌邑亲随已经被隔绝在宫门之外。霍光连同其党羽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光禄勋张安世等一起发难

  • 上官婉儿如此有才,为何下场会如此凄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作为唐朝最为优秀的皇帝,李世民的功绩不可小觑,从李渊起兵开始,李世民就建功立业了。不过他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这是抹不去的。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了一位女子,他就是武则天。不过在李世民时期,武则天根本没有什么起

  • 探索朱高煦与朱瞻圻父子二人的告密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瞻圻,明朝,历史解密

    朱瞻圻,汉王朱高煦的嫡次子,后因父亲惹怒明宣宗而被废除并处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永乐十五年,志在夺嫡的朱高煦十分郁闷。就在不久前,由于用金瓜打死了兵马指挥徐野驴,再加上私自制作了本该是皇帝和太子才能享用的服饰、车马、器物,朱高煦成功点燃了父亲朱棣的怒火,显些被贬为庶人。好

  • 燕丹为何想杀死嬴政?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战国,不只是指相互攻伐的诸侯国,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纷争不断、战争迭起的表象下,隐藏着即将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过程,往往布满血腥和暴力,这是因为旧制

  • 二二六事件简介 该政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本,皇道派,历史解密

    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