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的悲情名将:对蜀汉忠心耿耿,却因几个文官惨遭灭门

三国的悲情名将:对蜀汉忠心耿耿,却因几个文官惨遭灭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03 更新时间:2024/1/5 22:14:12

但是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最后却落得了三族被夷灭的下场。这个悲剧的结局,也与他生前的风光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来也不由得感叹。那么位高权重的魏延,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不少人可能会立马想到,魏延是谋反不成才被诛杀的。

但是,这毕竟只是小说家言。此事见于《三国演义》第105回,在诸葛亮死后,魏延终于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魏延)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而这段对话,后来也成为了无数读者的谈资。

在这里,笔者要说明的是,小说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所以刻意抹黑了这员对蜀汉集团忠心耿耿的大将。然而在事实上,魏延却是死于和杨仪的争权中;而这,也是诸葛亮为了荆州集团能继续把持朝政,所体现出的一个自私表现。

魏延与杨仪不合,这是蜀汉集团内部,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可以看到,魏延出身行伍,身上自然有一些鲁莽之气。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武将在前线为国家出生入死,反而还要受到一些文人的排挤,当真是讽刺至极。很不巧,魏延得罪的,便是心胸狭隘的杨仪。那么两人的关系究竟恶化到了什么地步呢?据《三国志·费祎传》记载:“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

尽管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已经如此激烈而又明显了,但是诸葛亮对此放任不管态度,才是造成了魏延悲剧的重要因素:“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值得玩味的是,就连孙权都知道魏延和杨仪不合,会对后来的蜀汉集团造成不良影响。可诸葛亮对此的态度,依然是不闻不问。《三国志·董允传》注引《襄阳记》曰:“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在诸葛亮死前,他曾秘密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按理来说,魏延作为征西大将军,是蜀国最为重要的一位武将,他是有资格参与这场会议的。但是诸葛亮却将他排除在外,将自己手上的军权,特意交给了与魏延不对付的杨仪。这样一来,魏延岂能服气?

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可以看到,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终于因为争夺兵权而爆发了。为此,两人还上书刘禅,互相指责对方有谋反之意。

在此情形之下,诸葛亮一系的蒋琬、董允等人,在朝堂之上给了魏延致命一击:“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这样一来,魏延最终失去了刘禅的信任。没办法,魏延只能采取最后一个办法,他想比杨仪先一步到达成都,面见刘禅以诉说原委。

但是,杨仪却不肯放过魏延,他先是派遣何平对魏延进行拦截,然后又令马岱对魏延下了死手。在后者叱责之下,魏延手下的士兵一哄而散,而魏延也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总的来说,魏延从始至终也从未生出过谋反的念头。即便后主刘禅不信任他,魏延首先做的,也是想要先到达成都来自述清白。否则以魏延的军事能力,就算投奔到了魏国,也能有一个很高的地位。对此,陈寿在《三国志·魏延传》中也证明了魏延的清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说到这,还有一个疑问:诸葛亮、杨仪等人,为什么要这样排挤魏延呢?其实,这主要是诸葛亮自己的私心在作祟。一方面,魏延是“部曲”出身,也就是刘备的私兵。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属于刘备的元老集团。从魏延被任命为为汉中太守来看,刘备对其还是非常信任的。而诸葛亮、蒋琬、杨仪等人,却都是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这样一来,双方难免会产生矛盾。

另一方面,魏延既具有冒险精神(见于子午谷之谋),这与诸葛亮谨慎行军的风格背道而驰。诸葛亮其实也担心自己死后,魏延不会遵从自己制定的国策,从而难免会给将来的蜀国带来灾祸。

从这个动机出发,诸葛亮在魏延之死中,的确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杨仪,则是明面上的一把刀罢了。魏延死后,蜀国实力再次下降。在蜀国后期,明面上的文臣武将都因为诸葛亮的任人唯亲,而出现了严重断层,最终成为了蜀国灭亡的一大隐患。不知诸葛亮了解到这一点后,他会做何感想?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刘备苦口婆心,诸葛亮却听不进去,五年后痛哭流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讲了什么话让诸葛亮心寒,梦想三国诸葛亮刘备

    但是诸葛亮毕竟不是神仙,他也不是一直都是神机妙算。曾经在人事问题上,刘备和诸葛亮产生了不同的分歧,而诸葛亮没有尊重刘备的意见,只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最终,历史证明刘备的看法是正确的,诸葛亮为他的独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国志•马良传》记载:“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嶲太

  • 东吴两大河北籍虎臣:一个名副其实居榜首,一个遭子孙抹黑毁英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吴虎臣后代现状,东吴十二虎臣排名,东吴十二虎臣谁的武功最厉害

    据《三国志•程普传》载,程普字德谋,右北平郡土垠县人。土垠县,是西汉时设置的古县名,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唐山市北四十里处的银城铺。程普在十二虎臣当中属于一个典型的智勇猛将,也就是说不仅勇武过人,而且还思维敏捷善于应对且很有谋略。并且他的长相还很有特点,从外表看上去很大气、有威严的一个将领。此外,他还是

  • 汉武帝首创一制度,异常残忍,但却一度被北魏皇室奉为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创建了什么制度,汉武帝首创制度,汉武帝的统治手段

    有了儿子作为依靠,女子才能”母以子贵“,这种情况在高门大户以及皇宫之中尤为突出。儿子优秀,母亲才会被人尊敬,身份也会有巨大的提升。然而,在历史上的北魏时期,却不是“母凭子贵”,而是”子贵母死“,这就是北魏赫赫有名的”立子杀母“制度。为什么会有这种制度呢?简单点来讲这是皇家为了保证皇位的顺利交接而参照

  • 同样是换阵营,为什么隋唐秦琼被赞扬,三国吕布却要挨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唐秦琼简介,隋唐历史上的秦琼,隋唐时期秦琼是天下第一吗

    吕布在三国时期多次改换门庭,被骂“三姓家奴”,而秦琼也不遑多让,曾经“六易其主”,却在演义中被誉为忠义无双。同样是多次换老板,为何评价差距如此之大?本文简单说道说道,根本原因其实是吕布和秦琼在不断换主公的过程时,所采取的行为和性质截然不同。先来说吕布,他早先是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而丁原对他非常好,史

  • 唐朝长安的国际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首都长安,唐代长安的国际地位,唐朝时期长安现状

    ——李白这是李白得闻友人晁卿衡回日本途中沉船,误传晁衡已溺死后,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唐朝,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时期的黄金时代。在国际上拥有无与伦比的美好形象,直到今天,海外华人仍被称为华人。长安,唐帝国的首都,人口超过100万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作为整个帝国经济、政治、文化

  • 古代的“天竺”有多贱?非要挑衅唐王朝,结果被打得灭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使者灭下天竺,天竺简介,历史上的天竺国

    同样在历史上极为强盛的唐王朝,虽然如今流传着唐朝对外是如何的和善,是如何以德服人,是如何以德报怨等等,其实这些都不知道是谁胡诌出来的;唐王朝的一切,都是奠定在自己的强权之上,对于唐王朝而言,只要势力所及,就必须臣服,否则就等着被灭国;隋朝巅峰时期国土面积约467万平方公里,而唐朝巅峰时期的国土面积达

  • 隋朝9岁女孩墓碑上刻着“开棺即死”,石棺里藏了什么?是谁的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朝9岁公主墓,隋朝墓葬石棺石椁,历史上谁的墓没被发现

    探索历史有很多的手段,但是相关专家们更喜欢去发掘历史遗留下来的足迹。比如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古墓的出土,这对历史研究是很重要的。曾经还有考古专家发现,隋朝九岁女孩的墓碑。墓碑上还刻着一个咒语,上面写着开棺即死。考古专家发掘古墓近年来我国的考古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我国

  • 唐宋名人-徐茂公,世人称“半仙”,李世民临终前却执意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徐茂公简介,李世民临死前为何杀死徐茂公,唐朝徐茂公哪年死的

    徐茂公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他是瓦岗寨的一员,而当李密向李渊投降之后,他就成了李世民的手下,在他的一生中一共经历了三个皇帝,对于李氏一族来说,他的功劳非常大,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在李世民快过世的时候,他却对徐茂公动了杀意!历史上大部分皇帝都诛杀功臣的罪行,比较典型的两位就是朱元璋和刘邦

  • 唐朝女子常用的发饰有哪些,很多都在影视中见过但不知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发饰样式图片,唐朝发饰经典,唐朝女性的发饰和衣服

    义髻唐朝繁盛时期盛装打扮的女性发式往往喜爱梳高髻,为了打造这种高耸的发髻,义髻这种古代人的“假发”承担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义髻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唐朝阿斯卡纳张雄墓出土了大量佩戴木漆制作的义髻,同是出土的还有纸糊的单刀翻髻,木头为底麻布为衬上覆丝线的螺髻。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很多女供养人梳的回

  • 古代一传奇陪嫁丫鬟,扶正后帮助夫君称帝,差点成翻版“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山东村妇效仿武则天称帝,古代宫女传奇故事,传奇故事武则天

    而小时候的她出生在一个书生的家庭,虽然并不是非常富裕的人士,但是经济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不过由于战争,所以后来不幸与家人走散,因而过了一段凄苦的日子,一直在各种地方找机会生存。后来,有一姓王的人家发现了她,看她模样周整便把她带回去当丫鬟。虽然只是丫鬟,但是生活却有很大的改善,也无需为自己担心太多。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