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机智的范蠡:只要我跑得够快,勾践就收拾不了我

机智的范蠡:只要我跑得够快,勾践就收拾不了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66 更新时间:2024/4/16 0:44:50

[var1]

范蠡的出身是神秘的。人们只知他是楚地人,却不知他祖上有哪位名人,也不知他的出生年月。《越绝书》和《会稽典录》作为地方献,虽记载范蠡早年自称地位卑贱,还佯装癫狂,但也说不清他有什么具体经历。

[var1]

至于范蠡如何离开楚国而前往越国为官,结合以上两本古籍我们可以梳理出大致经过。一开始,范蠡的装疯卖傻确实很成功。就连他的同乡都以为这是他患有某种先天疾病。

可后来,在范蠡家附近担任县令的文种得知了范蠡的种种举动,觉得这是"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又是亲自前去拜访范蠡。

[var1]

遇见懂自己的人,范蠡也不再装,大大方方地和文种谈了自己对于天下局势的见解。且在促膝长谈之后,范蠡得出"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的结论。因而他在同文种交谈不久后,就辞别家人外出走上了从政之路。

其实范蠡先去的是吴国。但因为此时伍子胥正在吴国执掌大权,范蠡没有什么晋升机会,所以很快就从吴国去了越国。恰巧越国也正缺人才,范蠡便迅速成为勾践身边的红人。

[var1]

根据《史记》对勾践相关事件的记载,范蠡为勾践做了二十多年的谋臣。这期间,他既陪勾践一起去吴国做过奴隶,也曾趁吴北上争夺霸主之机而向勾践献出攻吴之策,后又在吴国大旱之时建议勾践出兵,并在勾践准备再度与吴和谈之时建议将其赶尽杀绝。当吴国都城姑苏被破时,范蠡也是活捉了吴王夫差的功臣。

[var1]

此外,在勾践意图称霸时,范蠡也是协助其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以威胁中原各国向越臣服的功臣。所以当勾践冠以霸主之名时,范蠡也成为了越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上将军"。

然而就在这种荣耀加身的时刻,范蠡却又"找回"了自己"装疯卖傻"的过去。他留给勾践一封信,然后就"乘舟浮海以行",飘飘然离越至齐。且为了不被勾践找回去,他还更名为"鸱夷子皮",换上了农人的身份。

放弃万贯家财,放弃声名地位,去海边做一个风吹日晒的农人。范蠡的这个选择"疯"吗?其实很理性。因为他早就看清了此后数代朝臣用生命才换来的教训——为人臣子忌讳功高震主。

[var1]

在范蠡生活的时代,即征伐不止的春秋,君主的地位和实力远不及后来的许多开国皇帝。因而当时别说是有"功高震主"的观念,就是这样的事件都难发生。毕竟一国的诸侯在别国可能还不如一个士大夫,一个权臣的危险程度很少超越虎视眈眈的外国。

可范蠡是个精明的政客啊。他在年轻时就知道人心难测,就会佯装癫狂。所以在勾践尚且对他信任,对他器重时,范蠡也感知到了将来可能改变的勾践的心思。于是他选择先发制人,在勾践还没忌惮自己的时候就主动"跑路"。

况且,当初勾践在吴国受难,范蠡作为随从反而入了吴王的眼。夫差当着勾践的面给范蠡抛过橄榄枝。虽然范蠡委婉地拒绝了,但这事着实也给范蠡的从政经历留下了一个"污点"。

[var1]

如果将来范蠡挡了谁的路,或者勾践因一些事对范蠡起了疑心,那他当时对夫差所言的:"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今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了。"全然可以被当成是自己"通奸卖国"的罪证。到时候,即便范蠡家中堆着金山银山,他恐怕也买不到生机。

[var1]

是故在当时,从越国急流勇退正是范蠡最稳妥的选择。只是在齐国安心务农后,他又积累起了数十万家产。

随着在当地声名的高涨,齐国也邀请范蠡前去担任国相。所以已经因为担心"功高震主"而放弃了越国的一切的范蠡,这次还是坚持"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拒不任职。

随后他又放弃在齐国拼搏的所有,悄无声息的去到宋国的陶地隐居,并最终在此安息。

从以上内容来看,范蠡功成名就之后的人生,也可以说是他先知先觉的"逃亡史"。且事实证明,他跑得确实是又及时又快。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朱坤明:嫪毐希望用自己和赵姬的感情取代秦王嬴政,当然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姬能歌善舞,所以得到了大商人吕不韦的欢心,吕不韦不甘心仅仅做一个商人,就把所有的宝都压在嬴异人的身上,他非常了解嬴异人的兴趣爱好,所以就把自己喜欢的人献给嬴异人。赵姬嫁给了嬴异人就应该安分守己,好好做自己的王后,太后,但是因为嬴异人的英年早逝,所以他又和吕不韦有了来往。吕不韦为了自己的

  • 李牧为何惹怒赵王被召回?赵王为何又请李牧复出?李牧是否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牧怎么被赵王发现,李牧经历几代赵王,李牧是否护送赵王会盟

    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往往受挫失利,损失伤亡惨重,使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放牧。[var1]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再次到边境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几年当中,匈奴来

  • 李牧死而赵亡,国难当头,李牧为什么会被赵王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牧怎么被赵王发现,李牧经历几代赵王,赵王杀李牧原因分析

    李牧的简介[var1]李牧是赵国柏仁人,是赵国著名的军事家,后世将他与廉颇,白起,王翦一起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而李牧也是当时赵国唯一一个可以和白起抗衡的名将了。李牧一生指挥胜利的战役那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他是如何与匈奴斗智斗勇的。与匈奴斗智斗勇李牧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守护边疆,提防匈奴的进攻。

  • 李牧为何不受赵王信任?那么能打还有外国关系能让人放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牧怎么被赵王发现,李牧经历几代赵王,李牧是否护送赵王会盟

    [var1][var1]根据一些史料,我们发现李牧家族在秦国赵国两边都很有人脉(这在当时很普遍,张仪、孟尝君等都在多国为相)。李牧的父亲李玑是秦国太傅,李牧的祖父李昙也是秦国的高官。李牧的祖父李昙早年在赵国当柏人侯,后来入秦为官,先是当御史大夫,后来当上了秦国的司徒。根据《战国志》的记载,李牧手有残

  • 管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遍寻齐国知鬼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管仲治理齐国,有关管仲的著名故事,管仲在齐国的管理措施

    天下万物多神秘之事,懂的人验之以科学,不懂的人则释之以鬼神。夏商周时代,信奉鬼神、敬畏鬼神是社会主流思想,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解释。天子诸侯们皆信鬼神之说,上善之君可操纵鬼神,如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中兴之君也可遇见鬼神,如周宣王与鬼神对话。衰亡之君则遭鬼神之侵袭,如齐襄公即遭彭生之鬼魂惊吓成疾

  • 孔子有多爱他的学生?听说学生被剁成肉酱后就再也不吃肉酱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与学生图片,孔子教育学生简短故事,孔子与学生一问一答

    [var1]其实,在翻阅《论语》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孔子也有其可爱的一面。在《论语·壅也》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孔子去见南子,当时南子作为卫灵公的夫人,名声却十分不好。孔子的学生子路误会了孔子是因为南子相貌美丽而去见她,觉得十分不高兴,并且有所埋怨,孔子却对天发誓,“如果我做了于礼不合的事情,就让

  • 石刻“昭陵六骏”中附刻了唯一一个人像,此人,曾独力闯阵救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六骏石刻,昭陵六骏石刻图片竖屏,历史课本上的昭陵六骏

    二月。620年的二月。十三日清晨,李世民率大军进驻青阳宫,进一步缩小对洛阳城的包围。[var1]王世充得到窦建德的承诺后,就像吃了壮阳大补药,胆气陡壮,豪情勃起,变得很男人很暴力起来,得到了消息后,马上点了二万精兵,倾巢出动,自己拎了把青光闪闪的刀子冲在最前面,杀气腾腾直奔青阳宫。这时的唐军刚刚建好

  • 神秘人鬼谷子先生究竟有多牛?他间接影响了秦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鬼谷子与秦国的关系,鬼谷子对秦国统一贡献,鬼谷子怎么控制秦国

    相信很多熟读史书的读者朋友们一定对于“鬼谷子”这个名字不陌生,推崇此人的历史爱好者大有人在。有人甚至将其封为“春秋第一人”,认为其是比孔子更为杰出的人物。亦有人觉得此人乃是虚构杜撰的人物,因其名字过于诡异而显得真实性不太强。今天,笔者就来谈谈此人,和大家分享一下研究心得吧!狂徒认为这是一位间接让秦国

  • 甘茂秘密送了紧急函盒回秦国都城,为什么秦武王一看就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甘茂结局,甘茂和秦武王的故事,甘茂背叛秦国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代传递消息,有所谓信使,就是专门负责传达消息的使者。一般情况下朝堂或民间,皆有所谓信使之人,庶民们没有文化,写不了字,往往传达的就是口信。而朝堂之上,传达消息则有专门秉笔者,用到的或是竹简布帛之类,装载这些竹简布帛的还有特制的盒子,称之为函。那时候重要的书信,总是会用精致的盒子装起来,是所

  • 关于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八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和战国是怎样划分的,为什么要划分春秋战国,春秋和战国划分标准

    [var1]不过,关于“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阶段,到底该以哪个历史事件来划分,或者该以哪一年为分界线,却始终没有定论。接下来,简单盘点一下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八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为合理呢?第一种: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来源:《公羊春秋》、《谷梁春秋》截止之年“春秋”这一历史时期名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