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由托孤重臣沦为被杀权臣的长孙无忌

由托孤重臣沦为被杀权臣的长孙无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90 更新时间:2024/1/25 11:04:52

李世民病逝后,其女高阳公主犹如一批脱缰的野马,再也没有束缚,她继续大搞婚外恋,而且姘夫全是清一色的和尚道士。高阳公主是房玄龄次子房遗爱的妻子,她在房家制造事端,闹着分家,还想从兄长房遗直手中为丈夫房遗爱夺取梁国公爵位。更为无聊的是,高阳公主还告发兄长房遗直对她无礼。《资治通鉴》记载: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多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房家闹得鸡犬不宁,引起了皇帝李治的注意,于是他派长孙无忌专门负责调查此案。

我们还记得在李世民立太子之争的过程中,长孙无忌是支持外甥李治的,而房玄龄唯唐太宗李世民马首是瞻,在李泰没有暴露劣迹之前,他是同意李世民立魏王李泰为太子的,由此造成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之间的矛盾。当然,由于房玄龄功勋卓著,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房家是受不到任何威胁的。可是,如今房玄龄和李世民相继病逝,长孙无忌觉得机会来了,加上皇帝李治是对自己感恩戴德的亲外甥,李治此时才20出头,只要自己老谋深算,逐步搞掉竞争对手,以后朝廷还不是由自己说了算?

很快,长孙无忌发现高阳公主明显是在诬告房遗直。但长孙无忌为了达到搞臭房家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于是一路追查。高阳公主曾命令掖庭令陈玄运暗中查看过皇宫吉凶,长孙无忌调查后大喜,认为没有经过授权私自查看天象,居心何在?这是典型的谋反呐!

长孙无忌知道可以从房遗爱那里找到突破口,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先从李世民的另外一个女婿薛万彻入手。薛万彻能征善战,立下不少功劳,但此人由于性格原因,总喜欢辱骂同僚,搞得大家对他印象很不好,后来他的下属实在忍无可忍,逐一纸弹劾到李世民那里,薛万彻由此被贬到象州(今广西象州)。后李治把他召回到了长安,薛万彻和房遗爱都是李世民的女婿,,两人见面时可能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这都被长孙无忌暗中调查了出来。至此,高阳公主、房遗爱、薛万彻都被列入了黑名单,但他并没有就此收手。

荆王李元景是李世民的弟弟,他的女儿嫁给了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房遗爱管李元景叫叔叔,因此他们两家走得很近。长孙无忌认为,房遗爱和薛万彻肯定与李元景有过密谋,但是否真的有无密谋,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李元景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一手托着太阳,一手托着月亮,可能意思是废昏立明,而且他把这话告诉了房遗爱,由此李元景也背上了谋反的嫌疑。

柴令武是柴绍和平阳公主的儿子,他娶了李世民的女儿巴陵公主,和房遗爱、薛万彻都是连襟关系,李世民的这三个女婿,在李世民死后有些蠢蠢欲动(但都没有实际性行动),这都被长孙无忌记在心里,于是长孙无忌上的黑名单越来越长了。

现在事情回到了原点。长孙无忌立即提审房遗爱。他知道房遗爱是先皇的女婿,不能动刑,但他知道房遗爱贪生怕死。果不其然,一通审讯下来,房遗爱支持不住了,面对长孙无忌的连串追问,他又说出了一个藩王—吴王李恪!长孙无忌笑了,这正是他需要的结果!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因此,李恪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但李世民发现李恪很像自己的影子,因此心里也有过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后来经长孙无忌劝说,终于放弃了立李恪为太子。永徽初年,李恪被任命为司空,在官职上和长孙无忌已经平起平坐,长孙无忌隐隐觉得,李恪是自己未来独揽大权的绊脚石。现在房遗爱诬告李恪,这正是长孙无忌求之不得的。房遗爱为了保住自己,大喊冤枉,同时又诬告别人,真是小人呵。

毛泽东在点评二十四史时,评价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子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至此,这个谋反案成立,至少长孙无忌是这样认为的。于是依据房遗爱的供词初步拟定判决结果: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斩首!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赐自尽!一纸提案摆到了皇帝李治面前,等待李治签字画押就可执行。李治看到后泪流满面,因为这都是皇亲国戚啊!

李治向大臣们求情,希望大臣们给自己解围。可大臣都选择了沉默,因为很多大臣都是长孙无忌的手下或死党。只有兵部尚书崔敦礼开口说话,可他却说不可以饶恕!李治失望了,他感觉到自己已经被架空了。李治不甘心,他明白现在不是发作的时候,但此时心里已经买下了复仇的种子!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二日,李治下诏维持长孙无忌对房遗爱谋反案的宣判结果。

受到牵连的还有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等等,因平时和房遗爱交往频繁,都被流放到了偏远地区,同时废除房玄龄在太宗庙陪从受祭的地位。可怜房玄龄泉下有知,自己的一世英名竟毁在了自己的儿子手里!

值得一提的是,吴王李恪在自尽时,愤怒地说出了下面一段话:

“长孙无忌窃夺君威,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宗庙社稷如果有灵,不久他就会遭到灭族!”在被长孙无忌除掉的人中,李恪是最冤枉的!房遗爱没有谋反却为了保命牵连其他人,死不足惜!仅仅五年后,李恪的话就应验了!

永徽初年的朝廷政治是一种畸形的状态,那就是皇权被藐视,皇帝任人摆布,而托孤大臣长孙无忌却权倾朝野。这种陷害朝臣的先例,在李治“宽仁孝友”的理念下是坚决不允许的,看着长孙无忌的嚣张,他只能慢慢寻找机会。

武曌就是后来的武则天(624年-705年),她本是李世民封的才人,但李世民从未宠幸她。而她在李世民病重时却和当时的太子李治却产生了感情。李世民去世后,依照惯例,先帝没有子嗣的嫔妃必须出家,武曌也不得不进感业寺为尼。她在半路上感叹,希望李治早点接她回宫。可是没多久却真的实现了。事情的起因源于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矛盾。

王皇后是李世民亲自为李治挑选的,门第出身很好,是名门世家,但她没有为李治生下一男半女,这让李治逐渐疏远了她。而对萧淑妃更加喜欢,萧淑妃是开国名臣萧瑀的族孙女,这个女人为李治生下了一子二女。看到皇帝冷落自己,王皇后心里很是嫉妒,她感到自己皇后地位岌岌可危,于是就开始动脑筋如何挽回李治的心,实现打击萧淑妃的目的。

她想把武曌接到宫里,让李治喜欢上武曌,从而彻底冷落萧淑妃,然后自己利用皇后身份让武曌离开李治,达到重新赢得李治的宠爱。事实上,王皇后确实做到了,但只做到了一半。武曌被接回了宫里,可是她发现,李治现在和武曌却如胶似漆了!这只能证明一点,王皇后的情商很低,利用情感去制约情感,本身就是危险的。永徽二年,武曌被封为昭仪,比皇后只差两个等级。永徽三年(652年),武曌为李治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李弘。

武曌是个非常有心机的女人,她的目标是皇后之位。她对人非常友好,宫里人都非常喜欢她。武曌知道王皇后对自己不很待见,王皇后年轻、漂亮、出身名门世家。王皇后依仗自己的地位和出身,很是傲慢,不将六宫之人看在眼里。史载:“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曌便一边等待寻找机会一边继续与宫里人保持友好的态度。

不久她真找到了机会。

永徽五年(654年),武曌生下了一个公主。虽然王皇后和武曌一直暗地里较劲,但表面却一团和气。为了显示贵为皇后,母仪天下的风范,她决定看望武曌和小公主。可是,当她走进武曌的寝宫,却发现武曌没有在房间里,王皇后没有在意,她走到床前,抱起了小公主,触景生情地说:“如果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孩子该多好啊!”然后她把孩子放到床上,转身离去。

不久,后宫起了轩然大波,武曌新生的小公主死了!就在王皇后离开武曌寝宫之时!武曌嚎啕大哭,说是王皇后害死了小公主。李治得到消息,非常愤怒,但又不相信王皇后会这样做。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武曌采取残忍的方式杀死了自己的小公主,联想到后来武曌杀兄、逼子、大肆杀戮李唐皇室成员来看,这个推测是有理由的。但是李治本来就和王皇后不和,这下他心里有了废王皇后改立武曌为皇后的想法。

但废立皇后并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还须大臣们商议一致同意才行。唐朝制度规定,皇帝的命令,必须有宰相大臣的签署意见,而且还须经过门下、中书省审核,方能有效和颁布。这样,李治即使有了废立之心,还得通过长孙无忌那一关。李治先是自己去找长孙无忌没有成功,后又通过武曌的母亲杨氏出面游说长孙无忌还是没有成功,最后又改为许敬宗前去游说,因为他知道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和长孙无忌的叔叔长孙炽曾在隋朝同时出任过太常少卿,有了这层关系,相信长孙无忌不会不同意了。可是,许敬宗被长孙无忌骂了个狗血淋头,也是失败而归。许敬宗心想,总有一天,我会让你长孙无忌永世不得翻身。

李治三次试图说服长孙无忌,没想到全是徒劳,而且长孙无忌一次比一次严厉。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如果选择同意皇上废立皇后,等于就是把权力交到了李治的手上,这对于权力欲旺盛的长孙无忌来说,这肯定不干的。现在是皇帝要废立皇后,以后还有更多事要他这么做。如果长孙无忌都去答应,自己还能独掌权力吗?

李治想通过废王立武这件事开始,慢慢剥夺长孙无忌的权力,但长孙无忌却就是不肯放权。永徽六年(655年)六月,有人报告王皇后和她的母亲魏国夫人行“厌胜”(蛊咒皇帝)之事,立即下令禁止魏国夫人柳氏出入宫廷,并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贬到偏远地区当刺史。李治可能知道,魏国夫人可能就是长孙无忌在宫中的眼线,而柳奭可能就是长孙无忌那边的亲信。这样一来,长孙无忌对宫里的联系也就切断,这是李治尝试有效反击的开始。后来李治又尝试想给武曌宸妃称号,长孙无忌依然不许。这就意味着长孙无忌与李治之间的斗争趋向白热化了。

面对舅舅长孙无忌恋权贪权不肯还权给自己的做法,李治有些无奈甚至有些害怕。李治知道只有继续等待机会。很快一个小人物打破了这种局面。他叫李义府,贞观时期进士,一直在中书舍人这个官职上混,没有得到升迁。原因是长孙无忌不喜欢这种人。史书记载“……而阴贼褊忌著于心,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称为人猫。时任中书舍人。”长孙无忌准备把李义府贬到壁州(今四川通江)去。李义府暗中得到了消息,连忙向许敬宗的外甥王俭德问计。王俭德是老狐狸,告诉他,既然长孙无忌不喜,那就向皇帝李治靠拢。

李义府利用替王俭德在宫里当值的机会,向李治上表请求立武曌为皇后。这让李治大喜,他已经判断出和知道,朝中大臣并不是都听长孙无忌的。李治由此趁机拉拢朝廷一些非主流官员,并提拔他们,以便和长孙无忌对抗,这让李治平添了不少势力,力量逐渐向李治倾斜。

永徽六年九月,在例行的早朝之后,李治忽然召集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就是李世勣,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改名)、左仆射于志宁和右仆射褚遂良到内殿议事。

依然是废王立武之事,只有李勣感到突然。因为李勣被李世民调到外地后,还没到达封地又被李治调回。回到长安后,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哪方面都不得罪。这次内殿议事李勣借口生病赶紧走掉了,其实他知道应该属于哪个阵营,只是现在还没到表明立场的时候。

这下,只有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于志宁了。面对李治要求立武曌为皇后的要求。褚遂良认为王皇后没有过错,不能轻易废除;武昭仪曾经侍奉过先帝(名义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千百年后人们如何评价陛下呢?如果今天的言语冒犯了陛下,可以判臣死罪,让我回老家吧。就在此时,帘后的武曌火上浇油地说:“皇上为什么不仗杀这个南方佬?”其实武曌一直在帘后静静倾听。长孙无忌说褚遂良是托孤重臣,不能判处死刑。李治强压怒火,此事草草收场了。但长孙无忌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长孙无忌动用宰相韩瑗和来济劝说皇帝,而李治却单独召见李勣。李勣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再问外人呢?”许敬宗上次受到长孙无忌呵斥,这时也向李治敬言,老百姓多收了几斤麦子,还想换个媳妇呢!何况是当今天子想换皇后呢?李治听了,遂下定决心和长孙无忌斗到底。

永徽六年,李治将褚遂良贬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去当都督,接着在十月十三日,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同时立武曌为则天皇后。武则天还不死心,最终处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但武则天内心深处却感到不安,时常梦到两人前来索命,后来武则天搬到洛阳,再也没有回到长安。不久韩瑗和来济都被武则天想办法整倒台了,长孙无忌一派损失惨重。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洛阳人李奉节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结党营私。李治派许敬宗和辛茂二人进行调查。

可韦季方却马上自杀了!好在抢救及时,韦季方活了下来。许敬宗一气之下,就诬告韦季方和长孙无忌勾结企图谋反。许敬宗说,臣再一次审问了韦季方,问他长孙无忌为什么要谋反。韦季方说韩瑗曾经告诉过长孙无忌,曾经劝说立梁王李忠为太子,后来梁王被废,皇上怀疑长孙无忌,所以就将梁王流放。从那以后,长孙无忌就开始防范朝廷,再后来韩瑗、来济被贬,他觉得自己很可能也会和他们一样,所以和韦季方暗中谋反。

最终的结果,李治在没有和长孙无忌对质的情况下,下令剥夺他的官职,将其流放黔州。长孙无忌被贬到黔州后,李治并没有就此饶过他,三个月后,许敬宗派出中书舍人袁公瑜前往黔州,逼长孙无忌自杀。

从开国功臣到托孤重臣再到最后的被逼自杀,长孙无忌经历了大起大落。对国家而言,长孙无忌是功臣,但他又是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他觉得自己是被诬告,但他也不想想,当初他诬告李恪、薛万彻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些人的感受?长孙无忌的死是一个历史标志,从此,贞观功臣派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战火纷飞,他却能保境安民造福一方,功绩至今为人所传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纪实,五代十国最牛将领,五代十国历史人物大全

    钱镠自幼习武,擅长射箭、武槊,对图谶(chèn)、纬书也有所涉猎,可以说得上是文武双全。乾符二年,二十四岁的钱镠接受招募加入董昌军,或许是他的形象过于霸气,刚从军便被任命为偏将军。后来,他不负所托,先后带兵讨伐王邺、朱直管、曹师雄等势力,并都大获全胜,被朝廷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和镇海军右职。他惊人

  • 单雄信该不该杀?5年后才知,李世民杀的对,李渊李建成都输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单雄信为啥宁死不降唐,李渊对单雄信的评价,李世民对单雄信的看法

    从一定原因上讲,李世民杀单雄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无关乎他的仁心或是冷酷。首先李世民是一位政治家,他的仁厚或是冷酷都是基于自己切身利益考量后所表现出来的。但在李世民杀单雄信的五年后,世人看着他做出的另一件惊天大事,不得不感慨当年杀单雄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当年不杀单雄信的话,可能最后的赢家会是李渊、

  • 唐朝一地痞为父下葬,棺材却摆不正,道士:这是龙穴,30年后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县主墓葬,唐朝恶霸,唐代镇墓武士

    不过,朱元璋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草头天子,在他之前,曾经还有一位君王的出身与朱元璋非常相似,只是在凄惨的程度上来说,朱元璋还是远不如他,此人就是王建。他有多么贫苦呢?父亲死后无人愿意帮忙照拂安葬,无奈之下,他只能随手挖了一个洞穴,将自己的父亲安葬其中,以表对父亲的最后孝心。似乎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

  • 北宋统一进程中,南唐王最怂,后蜀皇帝骨头最硬,南汉皇帝最搞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一共经历了几代皇帝,北宋皇帝变化,北宋历代皇帝及评价

    从这首朝代歌中我们可以知道北宋这个统一的国家的建立是在五代十国之后,而这五代十国中我们最了解的莫过于南唐后主李煜了。而在北宋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南唐李煜是众多君主中最怂的,后蜀的孟昶则是最顽强的,可以说是骨头最硬的,而南汉的刘鋹却是最搞笑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北宋建立过程中发生的诸多荒诞不经之事。最怂

  • 被李渊冤杀的那些良臣良将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渊起兵的功臣,李渊杀过哪些功臣,李渊为何要杀他的第一谋士

    大一统王朝的标准不太好说具体是啥,以天下一帝周边臣服为标准的话,中国历史上能称为大一统的王朝,就只有秦、东西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八个而已。这八个王朝的开国君主一般都是王朝历史上最出名的,除了唐朝的开国君主——李渊。一般我们说起唐朝第一个想到的是,唐朝的第二任君主唐太宗李世民,其次是唐玄宗李隆

  • 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他们奇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贵族三大享受,新罗婢与中国人相结合的后代,唐朝时著名的昆仑奴

    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巅峰是什么时候?我想那应该是唐朝吧。大唐的雍容华贵,是什么笔调都描绘不出来的。盛唐气象,是李白酒后的绣口一吐,是杨贵妃舒展的霓裳羽衣,是唐太宗的万丈抱负。大唐的老百姓,都比别的时代的老百姓更加自豪,而大唐的贵族,也比其他时代的贵族更加会享受生活。唐朝贵族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特殊的东

  • 武则天发明一种刑罚,名叫玉女登梯,令女犯痛不欲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发明玉女爬梯,武则天惩罚犯人的三大酷刑,武则天发明的刑罚让人听之色变

    要说这条银河之中最为灿烂的一段,那一定是这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了,在封建社会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中国社会可以说都是站在世界前列的,比如沿用至今的郡县制度以及许多传承至今的经典文献和艺术品,可以说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谈起封建社会上的最重要人物,自然是站在当时食物链顶端运筹帷幄统筹兼顾的皇帝了,

  • 李世民驾崩前,问武则天:我死了你咋办?武则天回8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父亲曾在李渊起兵时给予钱粮资助,因而在唐朝建立后被奉为功臣,曾一度官拜工部尚书。他很宠爱武则天,这招致了武则天兄长的嫉妒。待父亲去世后,他们处处排挤武则天及其母亲,母女二人受不了屈辱,最终选择搬去长安生活。武则天十四岁那年,便因出众的样貌声名在外,李世民闻讯后召她入宫。母亲深

  • 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就是死得晚了点,做梦技术也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玄宗之死真相,唐玄宗是一位好皇帝吗,唐玄宗是个伟大的皇帝吗

    第一期讲安史之乱的时候有爱卿在评论区留言插播一条冷知识唐玄宗李隆基不仅很长寿而且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能活着见到自己玄孙的皇帝(玄孙:孙子的孙子)简称活久见上期说到安禄山带兵造反领衔主演唐朝版《狼来了》十万火急的情报传了几天马都跑死了几匹终于传到唐玄宗这爱卿们经常会在历史课本里读到XX之

  • 李隆基虽然很宠爱武惠妃和杨贵妃,可面对利益冲突时,他毫不手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惠妃与李隆基,李隆基的武惠妃为什么会得宠,唐朝李隆基宠妃武惠妃

    在李隆基的诸多妃子中,武惠妃以及杨贵妃是后人最为熟知的,两人都是李隆基的心头肉,只是究竟谁更加受宠一些,一直以来存在不同答案,今天我就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顺便深入讲解一下真实的李隆基。武惠妃对唐玄宗的重要性武惠妃的出身十分特殊,她可是典型的武家人,是武则天的后人,在当时那种唐朝皇室闻武色变的历史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