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总会有数不清的有志之士站出来,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间,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百姓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史可法生于明朝末年,从入朝为官到上战场杀敌,史可法终其一生就是为了匡扶明朝江山,史可法家境优越,本来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传闻说道:在出生时,其母亲曾梦到文天祥临世,没多久史可法就出生了。
可以与文天祥相提并论,可见在人们心中,史可法是挽救国家危机的支柱,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臣子的气节,也看到了一个读书人的铮铮铁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长久发展以来的民族精神。
按理来说,史可法的家世足够衣食无忧,然而他却放弃了安稳的生活,用功读书磨炼意志,直到他见到了左光斗这个人生导师,史可法的命运就此转变,两人相遇时,左光斗十分欣赏这个年轻人,被他的精神所打动。
初次见面那天寒风凛冽,飘着鹅毛般大小的雪花,左光斗带着部下在一座古庙休息,雪越下越大,左光斗在庙里游逛,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年轻人手里握着墨迹未干的书稿睡着了。
左光斗悄悄把身上的貂皮披在年轻人身上,转头询问庙里的和尚,这个年轻人什么来历,后来左光斗监考,正好审批到史可法的试卷,从试卷中看到了自己期待的人才,于是把他列为头名。
左光斗曾邀请史可法去家中做客,把他引荐给夫人,对夫人说道,“我们的孩子都没有远大抱负,将来我想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这个人,让他继承我的志向。”史可法大受感动,于是拜左光斗为师,虚心求教。
左光斗倾囊相授,正直东林党派与阉党斗争激烈,作为东林党人,左光斗做梦都想肃清阉党霍乱,匡扶朝政,阉党方面不断耍手段谋害左光斗,一次被他们抓到机会,左光斗被投入大牢,史可法心急如焚,不断找机会救助。
历史记载,左光斗被关押在东厂,看管十分严密,史可法整日在外面徘徊不愿离去,多方打点之后,史可法得知老师惨遭炮烙酷刑,就要没命了,史可法悲痛万分,拿出百两银子贿赂看押人员,希望在老师临死前在见上一面。
守门太监同意史可法乔装打扮后探望左光斗,史可法假扮逃荒人员,跟随太监进入天牢,隔着牢门,史可法看见老师身上血肉模糊,腿上的伤口触目惊心,甚至能看见裸露在外面的白骨。
史可法重重跪在老师面前放声痛哭,听到哭声左光斗强撑着睁开双眼,面对痛哭的学生,左光斗义正言辞的大声骂道,“没用的东西,这是你来的地方吗,如今阉党祸乱朝纲,不想着匡扶正义却委身来此地,难道你想被他们诬陷吗?马上离开这里,不然我就自尽在你面前”。
随后左光斗作势咬舌自尽,史可法没有办法,只好含泪离开,每当回想起这些场景,史可法都忍不住要流泪,对身边人说老师一生忠肝义胆,是忠臣的楷模,史可法一生都在效仿师父,以匡扶社稷为己任。
崇祯登基以后,明朝已经有了隐隐衰退之势,内部农民起义不断,外部少数民族势力虎视眈眈,为了维护统治,崇祯只好派兵镇压,史可法作为一个文人,却因为朝中没有担当重任的武将,因此被朝廷派遣去剿匪,不过史可法没有一点战争经验。
虽然从未做过武将,但是史可法饱读诗书,在军中立下严厉军规,同时又十分关怀士兵的饮食起居,每到打仗的时候,史可法总是率兵冲在最前面,久而久之,在军中积攒了极好的口碑。
史可法参考古代将军的治军策略,打造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因为平叛有功,史可法上任兵部尚书,南方叛乱停息,李自成却打进了京城,崇祯自杀殉国。
收到消息之后,史可法异常悲痛,不过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决定联合其他将领拥戴南明政权,当时福王的呼声最高,史可法却认为福王难当大任,转而推举朱由崧为皇帝。
史可法认为福王虽然是神宗孙子,按理来说肯定会由他继承皇位,不过福王贪婪好色、嗜酒如命、对待下属毫不体恤,不过危机之下,大臣们纷纷反对史可法的主张。
虽然史可法强烈反对,也没有办法,上书南明皇帝:“当今天下大乱,想要恢复统治势必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和能争善战的大将。”
不过南明以马士英为首的大臣热衷于内斗,处处排挤史可法,为了避免党派争斗,史可法主动请求远离权力中枢,前往扬州征战。
史可法奔赴前线,原本是为了内部团结,令他没想到的是出走以后,奸佞小人更加肆无忌惮,马士英等人联合起来排挤忠臣,导致南明统治下的百姓怨声载道。
福王上位之后整日沉迷酒色,任凭喜好随意赏赐大臣,为了满足私欲,下令征收百姓赋税,昏庸的皇帝与奸佞小人让南明王朝逐渐显示出颓势。
史可法远在前线,经常上书朝廷,希望皇帝多为百姓着想,可是皇帝根本不顾江山社稷,史可法多次冒死上书:“大变之初,黔黎洒泣,绅士悲哀,犹有朝气。今则兵骄饷绌,文恬武嬉,顿成暮气矣。”
史可法始终坚持在抵抗前线,满人希望史可法可以为自己效力,均被史可法严词拒绝,为了捍卫明朝尊严批判多尔衮的言论,说道:“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而已。即日奖帅三军,长驱渡河,以穷狐鼠之窟,光复神州,以报今上及大行皇帝之恩。”
史可法不为自己留后路,也见不得别人俯首称臣,当时河南总兵投降清军,史可法异常愤怒,觉得复国无望,再加上左良玉与马士英内斗,导致南明政权在内斗中不断衰落。
后来满清加紧南下,史可法被重重围困,面对敌人疯狂攻势,史可法率领士兵抵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他的影响之下,当地老百姓视死如归,愿意与史可法共进退。
城破之后,史可法决定以身殉国,幸好被部下拦了下来,部下护着史可法突围,面对如潮水一般的清军,史可法怒吼道:“我就是史阁部,史可法!”被抓之后,史可法破口大骂引来清军不满,清军一怒之下决定屠城,死伤超过80多万,史称:“扬州十日”。
尸体堆成了一座座山,史可法的遗体无法辨认,弟子只好收拾其衣物做了一个衣冠冢。
回顾史可法一生,我们能从他身上感受到数千年积攒下来的民族大义,“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死后被南明追封为“忠靖”。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左忠毅公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