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其实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其实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96 更新时间:2024/2/6 22:02:14

很多人知道姜子牙这个人物还是从《封神演义》中得知,神话小说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姜子牙也被赋予了神仙的本领和极其尊贵的地位,作为元始天尊的徒弟,他下山代替元始天尊封神,否则以他一个弱不禁风的老叟模样,谁会轻易信服于他呢?正因为有了强大的靠山,姜子牙在人间才有了将相之福。

神话毕竟是神话,姜子牙可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在历史中记载,姜子牙确实是一个大器晚成之人,周文王姬昌重用他时,他已经七十多岁的高龄,之后他在兴周伐纣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很难想象这样高的年纪仍然能为朝廷效力,不由得让人们对他的寿命引起了好奇之心。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呢?史书中曾有明确的记载。

出身贫寒却挡不住志气

姜子牙本名叫姜尚,他的祖上曾是大禹治水时期的功臣,曾被封为“吕地”的官员,只是后来家道中落,到他这一代已经成为了贫寒的穷困人家,但因为祖上曾有过光辉的历史,姜子牙也有被称为“吕尚”一说,人只有出名时才会被追本溯源,这是后话。

姜子牙穷中贫寒,换作别人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农民,可姜子牙不是寻常的农民百姓,他人穷却志高,没事的时候就读书学习,一边务农一边钻研古籍,他涉猎的内容非常广泛,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甚至连治国安邦的知识他都非常精通,这在普通百姓的眼里,他就是个异类,不好好做自己的本分之事谋生,想什么国家大事呢。

姜子牙的前半生都在冷嘲热讽中度过,试想一个满腹经纶之人,却无人赏识,时间久了,拥有再多的学问都抵不过一顿饱饭,但姜子牙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再穷困也挡不住他的一身志气,终于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遇到了他一生中的贵人,虽然晚点,好在终于堵住了悠悠众口。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姬昌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侯,父亲那一辈时就被封为周国的“西伯候”,父亲死后,他子承父业接了父亲的班,只是他心中意不平,商纣王杀了他的父亲,他敢怒不敢言,只能屈于纣王的淫威之下,说不想反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当时的他还没有那个本事,他缺的是一个实力超强的能人。

姬昌在一次狩猎前占卜了一卦,显示“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意思很明显,他的这次出行必然会有所收获,而且是一个世外高人。果不其然,他在狩猎的途中遇到了姜子牙,之所以姜子牙能够引起他的注意,是姜子牙钓鱼时使用的鱼钩是直的,成功激起了姬昌的好奇心。

经过攀谈之后,姬昌认为“这才是高手”,于是邀请姜子牙为他做事,这也正好达到了姜子牙的目的,姜子牙被姬昌尊为“太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其实钓的不是鱼,钓的是自己送上门来的西伯候姬昌。

兴国定邦辅佐四代君王

姬昌对姜子牙表现出了完全的信任,姜子牙则是老当益壮,七十多年的才华终于在此刻展现,为了辅佐姬昌,他也是用尽了心思,先为姬昌出谋划策,拿出了很多兴国的政策,同时还给姬昌出主意,明里向纣王示弱,暗地里招兵买马吞并周边小国以扩大领土,姬昌想为父报仇的愿望也越来越近。

只是姬昌还是没有看到那一天,姬昌死后儿子姬发继位,此时的周国已经非常强大,具备了与纣王对抗的实力,当纣王屡施暴政不得人心时,姜子牙对姬发说:是时候出兵了。于是,周国的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吞并着商朝的土地,最后直逼京城,纣王眼看没有活路,只好自焚谢罪于天下,周朝自此建立,姜子牙则被封为“师尚父”,担任朝中丞相,封地为齐国。

事实证明,姜子牙治理国家确实有一套本事,齐国在他的治理下成为了诸侯国中最为强盛的一支国家,这也为后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时,齐国能够脱颖而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武王姬发死后,姜太公继续辅佐了两任君王,分别是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说明姜子牙先后辅佐了四位帝王,最后在周朝首都镐京寿终正寝。

历史上姜子牙活了多久

那么问题来了,姜子牙与周文王姬昌首次见面时,就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又先后辅佐了四位君王,那么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才寿终正寝的呢?是他寿命太长,还是几位君王寿命太短呢?答案显然是居于前者。

史料上记载:“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由此可以确定姜子牙寿终正寝的的准确时间,但是对姜子牙的出生年份却没有记载,唯一可考的就是他辅佐三任君王的在位时间。

周武王姬发子承父业到去世,他的在位时间大概为二十多年左右,周成王在位时间则是三十七年的时间,姜子牙在周康王六年寿终正寝,而他与周文王姬昌见面的时间,大概为七十多岁,由此可以推算出,姜子牙活了大概为139岁,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寿命。而在《史记》上还有进一步的验证:“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

由此可见,姜子牙确实是一位长寿之人,在那样的朝代竟然活了一百多岁,他后来辅佐的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分别是他的外孙和重外孙。这一点可能鲜为人知,姜子牙的女儿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名为“邑姜”。说来说去,姜子牙老了老了,还攀上了皇亲,成为了国戚,这都是他年老时期的造化。

小结

姜子牙是个难得的人才,从他跟随周文王姬昌之后的建树可以看出,他立下了诸多的功劳,先后辅佐了四任君王,难怪被誉为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谁能想到姜子牙七十多岁还能有为国效力的机遇呢?

不排除其中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则是他的坚持。姜子牙前半生可以说是尝尽了人间的笑话,七十多岁任是谁都会感到没了希望,可他仍然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与信念,最后终于让他等到了机遇,他的才华也得以施展。同时对他的寿命也表示佩服,竟然活了139岁而成为那个时代的奇迹。

参考资料:《史记》

更多文章

  • 后羿射日并非神话,真相就是夏启九子被杀,夏朝失去了东方统治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后羿是一国之君后羿射日是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故事之中的他用自己的射箭本事拯救了当时的天下人,让万物得以生存下去,但其实真正的历史之中,后羿是一国之君,这个国家叫做有穷国,当时的君主继承还是按照氏族的关系进行的,所以夏朝的习惯一直使用到了这个东方国家,这个有穷国的历代国君是不同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

  • 妺喜:我爱桀;妲己:我跟纣王不熟;褒姒:幽王放的火,我没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纣王与妲己爱情,幽王和褒姒,纣王褒姒的故事

    提到妺喜很多人会说,妺喜是导致夏桀亡国的祸水,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在夏桀的早期统治期间,他很宠爱妺喜,甚至自从偶然发现妺喜居然喜欢听丝绸被撕扯的声音后,他就命人不断在妺喜耳边撕扯丝绸。然后,这项就成了妺喜导致亡国的一项罪证,说明她引导夏桀生活奢侈。那么请问诸位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某一个你喜欢的歌手,刚

  • “人皇”真的存在吗?在历史记载中,夏桀王和商纣王的力量都很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纣王是人皇还是人王,纣王是最后一位人皇吗,历史上纣王是人皇吗

    三界各有气运加持,理论上来说,三界彼此相互独立,实力也是相当,这点从巫妖大战就可以看得出来;但由于天界的新任天帝是昊天,所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族崛起得比较缓慢,直至轩辕黄帝一统人族并击败巫族后裔蚩尤后,才得到天道认可,而轩辕黄帝也就成了人族的首任人皇。人皇到底有什么能力,由于某些原因,所以并没有传

  • 纣王是真的因妲己才昏庸的吗?妲己一直为商朝的灭亡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小说中曾记载纣王做了两样十分残暴的事情。第一件事情便是二人出游见一对父子在冬天行走,老人双腿正常,而年轻的双腿发抖,妲己便让纣王猜,纣王猜不到。此时妲己便说这老人是老来得子,若父母在年轻时生子,那时他们身体强健,生下的孩子气脉充足,髓满其胫,即使到了暮年,耐寒傲冷。假如父老母衰时才得子,那他们的孩子

  • 误解二千年的武字:甲骨文揭开真面目,原来不是止戈为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字甲骨文图片,武字最早是怎么写的,甲骨文中的武字怎么写

    既然武字如此重要,那么就有必要追溯武字的本义。尤为重要的是,每一个汉字的初始字形,代表当时社会对其内涵的普遍认知,因此解读出武字的本义,也有助于了解古人对“武”的定义。甲骨文出土之后,武字真面目重现天日,人们发现古人对“武”存在重大误解,甲骨文中的“武”并非“止戈为武”,实际本意完全与之相反。“止戈

  • 戎字有何本义,甲骨文揭开真面目,难怪周朝称部分外族为“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戎字解释,戎的甲骨文,戎是指事字吗

    然而,甲骨文中的“戎”,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后来引申为战争等,比如我们熟知的“戎马倥偬”、“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等。那么,周人为何用代表兵器、战争的“戎”来指代当时的外族?周人以“戎”称呼其他部族,是否含有贬低之意?甲骨文中的“戎”:没有用于族称甲骨文中的“戎”非常形象,由进攻的“戈”和防御的“甲”构

  • 山东惊现西周大墓,国家重大工程为其改道,此墓主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周芥子侯墓,西周大墓纪录片完整版,山东地区发现的西周墓

    它的主人真的是姜子牙吗?又有何特殊之处能让国家工程为其让道呢?这座神秘大墓位于山东省省高县花沟镇陈庄村,要说它的发现经历,其实是一个巧合。那是二零零八年的九月,由于陈庄村十分靠近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施工位置,因此村旁有大量工人在进行紧锣密鼓的修建工作。不过这一天,在进行工作的施工队突然从泥土里挖出了一

  • 曹操为什么要仿效周文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文王与曹操,曹操与魏武王的关系,曹操和周文王谁厉害

    内因从曹操自己的本心讲,他并不想篡位代汉,曹操虽然信奉法家思想,对儒家那套“仁政”并不感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至少曾经心向大汉,想要匡扶汉室。曹操在青年时代曾立志要当大汉的征西将军,为国家守卫边疆;董卓乱政之后,他潜逃回家乡,第一个举义兵讨伐董卓;董卓迁都长安避祸,义军逡巡不前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

  •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两个家族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朝和周朝的后人,周朝跟商朝是同族吗,商朝和周朝之间的恩怨

    在血缘上我们自然是以炎黄部落为源头,但是在文明制度上,我们更加追源于三代。所谓三代,就是指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夏朝、商朝、周朝。自大禹建立夏朝开始,华夏进入了王朝时代,三代都是早期的奴隶制王朝,象征着生产力的阶段性进步。而夏朝是华夏的第一个朝代,他开创了世袭制,使得华夏由原始社会时期的“公天下

  • 周穆王西游是假的?这功劳足以彪炳千秋,司马迁竟然故意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穆王简介,周穆王生平完整视频,周穆王历史贡献有多大

    关于周穆王西游的真实目的,可以说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周穆王本身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世界那么大,想到处走走。但仔细思量一下就是错的。周穆王继承王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早过了想出去看看的年龄了。而在五帝时期,当时的帝王有一个出游制度,每隔一段时间,一般是若干年就到天下到处走走,了解一下风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