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而如此漫长的历史,如果只能劈一刀分开的话,那这一刀就要劈在秦朝,以秦朝为分水岭,之前的历史就叫先秦。
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从秦朝开始,中国无论从政治文化,人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国家体制方面的变化,引发了里里外外所有的变化,百代皆行秦政法,秦朝在历史上开启了诸多先河。
很多制度上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些就不多说了,事实摆在那里,但是有个经常被人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和后世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var1]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原点时代,爆发了大量的优秀思想,至今为止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底层思维。
但是我们读这些经典著作,总觉得和他们隔着一层什么东西,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跟今天有着本质的区别。
今天是大统一的时代,而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住在几百年的战乱时代,而且没有人知道这种局面何时会结束,未来将走向何方,这种处境之下,人的思维方式,跟今天区别是很大的。
[var1]
比如说先秦时代的人才流动,跟后世的就很不一样,先秦时代,不管你是哪国人,通常情况下,都可以到外国去服务,那个时期的很多名臣名将,都不是本国人,而君主更是特别热衷于重用从国外来的人。
这里面有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既然可以经常跳槽,那么忠心就不一定能够完全保证,毕竟不是生与斯,长于斯的,但这依然无法阻挡君主重用外来人的决定,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的战国名将吴起。
吴起这个人,绝对是个不断努力奋斗的典范,是个永远都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身怀一身本事,想做大事的人。
[var1]
吴起原本是卫国人,一个典型的没有希望,内斗不止的小国,年纪轻轻的吴起,就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鲁国寻求发展。
结果在鲁国发生了著名的杀妻求将的故事,当时齐国人攻打鲁国,而吴起的妻子正好的齐国人,吴起为了能够当这个将领,就把妻子杀了,要不然总有人说他藏有私心,对抗齐国不用心。
结果仗打胜了之后,鲁国人还是不放心吴起,没办法吴起又去了魏国,在这里吴起大放异彩,成了魏文侯最信任的高级将领,最牛的战绩,就是把当时的秦国,揍得是鼻青脸肿,魏国占领着河西之地,秦国人完全被打的无法抬头。
[var1]
后来吴起又被猜忌和排挤,吴起又去了楚国,顺便说一句,魏国被排挤走的还有一个叫商鞅的人,魏国真是错失了不少顶级人才。
最后吴起去了楚国,凭借吴起的名气,吴起在楚国得到重用,并且发动了变法,但最终随着老楚王的死掉,这场变法也宣告终结,吴起也被杀死在楚悼王的葬礼之上。
吴起是战国时代的一个缩影,人才自由流动,干得不行就跳槽,而且可以看出来,君主对外来人,似乎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动不动就是委以重任,而且对于跳槽也似乎很宽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var1]
这主要是一因为,战国时代的君主,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把国内的资源整合起来,而要整合资源,就必须要变法,改变现在的利益分配格局,其中最需要割除的,就是旧贵族的利益。
战国时代,君主要变法,就只能依靠外来的人才,本国的人才,基本上都是贵族出身,自身的忠心倒是没有问题,但是立场严重有问题,根本不能用。
[var1]
而外来的,在本地根本没有根基,只能听国君的,跟国君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在国内根本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因此对付国内的旧贵族,也完全没有任何的阻力和障碍。
这就是战国时代,国君都普遍喜欢重用外来人才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外来的人才真的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他们更听话,根本利益跟国君是一致的。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