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悼王为什么要重用毫无忠心可言的吴起?

楚悼王为什么要重用毫无忠心可言的吴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23 更新时间:2024/1/5 11:05:34

中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而如此漫长的历史,如果只能劈一刀分开的话,那这一刀就要劈在秦朝,以秦朝为分水岭,之前的历史就叫先秦。

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从秦朝开始,中国无论从政治文化,人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国家体制方面的变化,引发了里里外外所有的变化,百代皆行秦政法,秦朝在历史上开了诸多先河。

很多制度上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些就不多说了,事实摆在那里,但是有个经常被人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和后世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var1]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原点时代,爆发了大量的优秀思想,至今为止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底层思维。

但是我们读这些经典著作,总觉得和他们隔着一层什么东西,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跟今天有着本质的区别。

今天是大统一的时代,而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住在几百年的战乱时代,而且没有人知道这种局面何时会结束,未来将走向何方,这种处境之下,人的思维方式,跟今天区别是很大的。

[var1]

比如说先秦时代的人才流动,跟后世的就很不一样,先秦时代,不管你是哪国人,通常情况下,都可以到外国去服务,那个时期的很多名臣名将,都不是本国人,而君主更是特别热衷于重用从国外来的人。

这里面有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既然可以经常跳槽,那么忠心就不一定能够完全保证,毕竟不是生与斯,长于斯的,但这依然无法阻挡君主重用外来人的决定,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的战国名将吴起

吴起这个人,绝对是个不断努力奋斗的典范,是个永远都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身怀一身本事,想做大事的人。

[var1]

吴起原本是卫国人,一个典型的没有希望,内斗不止的小国,年纪轻轻的吴起,就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鲁国寻求发展。

结果在鲁国发生了著名的杀妻求将的故事,当时齐国人攻打鲁国,而吴起的妻子正好的齐国人,吴起为了能够当这个将领,就把妻子杀了,要不然总有人说他藏有私心,对抗齐国不用心。

结果仗打胜了之后,鲁国人还是不放心吴起,没办法吴起又去了魏国,在这里吴起大放异彩,成了魏文侯最信任的高级将领,最牛的战绩,就是把当时的秦国,揍得是鼻青脸肿,魏国占领着河西之地,秦国人完全被打的无法抬头。

[var1]

后来吴起又被猜忌和排挤,吴起又去了楚国,顺便说一句,魏国被排挤走的还有一个叫商鞅的人,魏国真是错失了不少顶级人才。

最后吴起去了楚国,凭借吴起的名气,吴起在楚国得到重用,并且发动了变法,但最终随着老楚王的死掉,这场变法也宣告终结,吴起也被杀死在楚悼王的葬礼之上。

吴起是战国时代的一个缩影,人才自由流动,干得不行就跳槽,而且可以看出来,君主对外来人,似乎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动不动就是委以重任,而且对于跳槽也似乎很宽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var1]

这主要是一因为,战国时代的君主,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把国内的资源整合起来,而要整合资源,就必须要变法,改变现在的利益分配格局,其中最需要割除的,就是旧贵族的利益。

战国时代,君主要变法,就只能依靠外来的人才,本国的人才,基本上都是贵族出身,自身的忠心倒是没有问题,但是立场严重有问题,根本不能用。

[var1]

而外来的,在本地根本没有根基,只能听国君的,跟国君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在国内根本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因此对付国内的旧贵族,也完全没有任何的阻力和障碍。

这就是战国时代,国君都普遍喜欢重用外来人才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外来的人才真的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他们更听话,根本利益跟国君是一致的。

[var1]

更多文章

  •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为什么被五马分尸,商鞅活了多少岁,孙膑评价商鞅

    秦惠公组织五十万大军,试图夺回河西五百里失地,尽管此前三次收复都很失败,还被魏军趁势冲进关中暴揍。秦国三代乱政以战养国,真要消停点恐怕就散架了,秦公看着扛着撅头把的队伍,寄望于这次可以靠人多取胜。寡人的底线,是以黄河为界!吴起听到这话笑出了声,回家洗洗睡觉梦里啥都有,李悝变法让魏国的实力大增,自己创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是如何对待六国的?大部分较惨,数它结局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啥不扩张边界,秦始皇一统六国,秦始皇为什么只扫了六国

    可自古便有“成王败寇”一说,秦王赢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自将被历史铭记。可那六国的亡国之君,在城破国亡之后,是兵败被杀、国破被囚,还是流放异乡、郁郁而终,亦或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结局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六国国君的结局,其实他们大部分较惨,只有一国的结局算是相对较好。[var1]齐、韩两国——活活

  • 战国时期魏国流失8大顶尖人才:1个战略家,3大名相,4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魏国最厉害的猛将,战国魏国十大名将一览表,战国魏国大将排行

    魏文侯任用贤才,变法图强,成为了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雄的国家,西击秦国,东却齐国,南霸楚地,称雄三晋,魏武卒闻名天下。[var1]魏国更是人才济济,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撑起了魏国的一片天。然而成也人才,败也人才,到了魏惠王之后,魏国的人才流失也是七国之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战略家,三大名相,四大名将,

  • 秦国并非所向无敌,战国七雄中仍有四人,把秦军打到怀疑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内乱100万秦军去哪了,秦国强大的军队秦军,秦国后期为什么秦军那么不经打

    [var1]然而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非常艰难且需要历代君王所坚持的事情,纵观秦国崛起之路可知秦国也并非所向无敌,战国时期曾有四人大败秦国,秦国损失惨重不得以休养生息,从战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吴起与匡章战国时期可谓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每个诸侯国亟需壮大自己的实力,为此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建

  • 杀神白起坑杀赵国45万降兵,赵括“纸上谈兵”是否真的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坑杀40万赵军,白起斩杀了赵国多少人

    在早期我们谈嬴政实行“大一统”的时候,提到过赵国,战国七雄里虽然赵国不是最熊的,但是他是让秦国感情最复杂的一个地方,大概就是双向奔赴的“死仇”。如果不是因为“长平之战”大伤元气,赵国不会亡的这么速度。四十万是什么概念?当年嬴政要攻打楚国,王翦向嬴政要了60万人,差点没要了嬴政的老命,那几乎是秦国全部

  • 扁鹊为何被踢出教科书?原因让你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扁鹊为啥被移出教科书,扁鹊历史资料,扁鹊踢出教科书原因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对长生不老心存幻想,也有人一生都在寻找方法,可是除了神话故事好像从没有人能够成功。[var1]虽然目前最长寿命有记录的是141岁,但我相信在不被记载的历史长河中,一定还有更神奇的存在。而当我们回顾中国历史的时候,也能印证这一想法。有野史记载,在轩辕黄帝时期,人类的寿命竟然有800多

  • 秦国灭亡后,六国都有人想复国,为什么秦国人却失声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灭亡后如何复国,秦国复国,秦灭六国后还会复国吗

    [var1]第一楚国,楚国复国的国君叫做熊心,她的身份就是楚怀王熊槐之后,而楚国灭亡后他就一直流落民间,并且从皇亲国戚成了放牛娃,天下大乱她采用项梁军师范增的建议,直接他拉来当一个傀儡,从而实现号令天下的目的,而这个项梁本就是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儿子。并且让熊心不当放牛的,他自然也是很开心。第二赵国,秦

  • 楚庄王朱孟烷:一个十分安分的藩王,但王府三护卫依旧被削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楚庄王的晚年现状,楚庄王朱孟烷,楚庄王多大岁数

    太祖皇帝得天下至难,吾保有楚国至今日亦不易。汝勉图忠孝,以无忝祖、父。”朱桢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朱孟烷好好地管辖好楚地,为大明的千秋万代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var1]对于自己父王的遗训,朱孟烷在当了楚王之后一直都有在尽力地做着,早在他还是世子的时候,便频繁地进京朝觐,向朝廷表忠心,这一点在朱棣

  • 春秋五霸中的憋屈霸主,在自家地盘被俘,死后妻子还与孙子苟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五霸十大霸主,春秋五霸中谁最强,春秋五霸最后的下场

    尤其是晋国和楚国,双方争霸数十年,连年征战,中原诸侯可谓是苦不堪言,宋、齐等多国在中间调和,让两国罢兵言和,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var1]至于其他的如秦穆公、越王勾践等虽然也曾称霸,但也仅仅是一地之霸主,例如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仅仅是在东南一带相继称霸。而今天要说的是春秋之中最憋屈的霸主,宋襄公

  • 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越国最后又是怎么消失的?三千字看懂越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勾践灭了吴国后越国的领土,勾践之后越国怎样了,勾践消灭吴国后越国怎么样了

    先是因为储位之争,爆发了一场长达多年的内乱,导致国力大幅衰退;然后好不容易恢复稳定,又企图通过战争来重振国威。结果开战之后,又没选好对手,直接被人家打崩了![var1]所以最后,春秋时期曾显赫一时的越国,到了战国时代,就只能被楚国吞并了。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之后,最终干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