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杀神白起坑杀赵国45万降兵,赵括“纸上谈兵”是否真的无能

杀神白起坑杀赵国45万降兵,赵括“纸上谈兵”是否真的无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85 更新时间:2024/1/15 20:15:16

在早期我们谈嬴政实行“大一统”的时候,提到过赵国,战国七雄里虽然赵国不是最熊的,但是他是让秦国感情最复杂的一个地方,大概就是双向奔赴的“死仇”。

如果不是因为“长平之战”大伤元气,赵国不会亡的这么速度。

四十万是什么概念?当年嬴政要攻打楚国,王翦向嬴政要了60万人,差点没要了嬴政的老命,那几乎是秦国全部的兵力。可以说白起这么一下子,差点给赵国干成女儿国。

[var1]

那么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262年,秦国出兵攻伐韩国的野王古地名),韩恒惠王害怕啊,就想主动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但是朝堂里有个叫冯亭的人他就死活不同意。冯亭这个人在史记里没啥建树,人这辈子不用做多少大事,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就足够了。冯亭最出色的战绩就是引发了长平之战。

冯亭认为与其将上党郡拱手让给秦国,不如来了借刀杀人,咱把城池献给隔壁的赵国。赵秦关系破裂,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韩赵联盟阻挡秦军还是有胜算的!

这个想法就非常好,但凡赵国的君王长个脑子也不至于被这么拙劣的离间计挑唆了。

但是,赵国是怎么耻辱亡国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吧?嬴政用了一招反间计,让宠臣郭开告诉赵迁李牧要反,于是唯一能抗秦的李牧留下一句“李牧死、赵国亡”后就领了盒饭。赵迁的这个脑子就是祖传的,他的祖宗当时是赵孝成王

冯亭说:“韩国守不住上党郡,但是那里的官吏百姓都不愿意臣服秦国,愿意归降赵国,请大王裁决!”

[var1]

孝成王一听,这白捡得便宜啊。于是他就把平阳君赵豹叫到身边一起商量:“冯亭献十七城邑,接受它怎么样?”赵豹连连摆手表示这个提议不怎么样:“圣人把无缘无故的利益看做最大的祸害。”

孝成王咦了一声皱着眉头表示不敢苟同:“这怎么算无缘无故,分明是我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赵豹一眼就识破了冯亭的诡计,但是大王已经沉迷在自己的个人魅力中,死活听不进去。

赵豹退出去后,孝称王说:“我就是出动百万大军,一年半载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人家十七座城拱手让给我,这大便宜不捡是傻子!”

公元前261年4月,秦国派王龁领兵进攻上党,赵秦大战一触即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龁当时把廉颇打的节节后退,赵国首次意识到秦军的战斗力非同小可,于是廉颇果断换了战术——消耗战。

廉颇带着几十万赵军在长平这个地方盖起了防御塔,就是不出兵,秦军攻战数月毫无进展,因补给线漫长后勤压力太大,但是廉颇这个战术有bug,因为很快赵军也耗不下去了。中间的小插曲是赵王求和,秦军趁机粉饰秦赵关系,阻挡其他国对赵国的援助,将赵军彻底孤立。

[var1]

秦军也意识到这名老将实在难对付,为扭转局势,谣言制造机秦国又使出了杀手锏,在邯郸散布谣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这事得从十年以前说起,当时赵国有个人才叫赵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在秦军不可一世的时候给了他们沉重一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台词出自赵奢之口,很是勇猛。

他的儿子就是赵括,自幼饱读兵法,就连老爹都甘拜下风,于是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大意就是用兵生死一线之隔,赵括说的轻而易举,将来不做将军还行,但凡他领兵,就完蛋了。

虎父有犬子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孝成王本来就对廉颇的战术很不满,如今又听到传言,立刻将廉颇免职把赵括换了上去。赵括母亲听说后立刻跑去阻止:“始妾事其父,他爹当将军的时候,王所赐金帛,都赏给士兵,赵括就归藏于家;父子异志,愿王勿遣。”简单来讲,就是我儿子不像我老公,你别用他。

孝成王一意孤行,赵母只好退而求其次:“你坚持用也行,你答应我,他兵败,你别牵连我!”赵王答应了。

听说赵括走马上任后,杀神白起登场,迎来了他这一生最波澜壮阔的一战。白起打败赵括只用两步“三段论,八字形。”

第一步,糖衣炮弹迷惑赵括。让秦军不断后退让地,让赵括感觉自己勇猛无敌。于是,赵括一声令下,全部精锐都用来追“穷寇”上,一路跟到了秦军大本营。

第二步,白起派出两只骑兵,一只两万五千人绕到百里长城后,突袭,攻下了长平关。另外一只5000人,切断了赵括的补给线。(如图)

[var1]

白起这一招有多绝?《孙子兵法》说必须要十倍于敌军才能包围成功,但是白起的兵力和赵括是不相上下的,想要鲸吞赵军,必须要十分精准的切割才行。秦军包围赵军四十六天,最终赵括在最后一次突围中战死沙场。

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将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后,其他降兵全部坑杀,四十多万人殒命长平。

《史记》中说赵括“率兵而降”,并非带领士兵投降,而是赵括战死后,士兵们没有主心骨,他的兵才纷纷投降白起。

但是,话说回来赵括真的无能吗?

其实不尽然,这赵括也不像纸上谈兵故事里那么不堪。赵括统兵反复突围,顽强抵抗,誓死不降。换句话说,一个人统兵40多万,兵不乱,有阵法,有谋略,这不容易,而且和杀神困斗了四十多天,战死只能说白起太强,也不能说赵括是草包。

更多文章

  • 扁鹊为何被踢出教科书?原因让你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扁鹊为啥被移出教科书,扁鹊历史资料,扁鹊踢出教科书原因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对长生不老心存幻想,也有人一生都在寻找方法,可是除了神话故事好像从没有人能够成功。[var1]虽然目前最长寿命有记录的是141岁,但我相信在不被记载的历史长河中,一定还有更神奇的存在。而当我们回顾中国历史的时候,也能印证这一想法。有野史记载,在轩辕黄帝时期,人类的寿命竟然有800多

  • 秦国灭亡后,六国都有人想复国,为什么秦国人却失声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灭亡后如何复国,秦国复国,秦灭六国后还会复国吗

    [var1]第一楚国,楚国复国的国君叫做熊心,她的身份就是楚怀王熊槐之后,而楚国灭亡后他就一直流落民间,并且从皇亲国戚成了放牛娃,天下大乱她采用项梁军师范增的建议,直接他拉来当一个傀儡,从而实现号令天下的目的,而这个项梁本就是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儿子。并且让熊心不当放牛的,他自然也是很开心。第二赵国,秦

  • 楚庄王朱孟烷:一个十分安分的藩王,但王府三护卫依旧被削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楚庄王的晚年现状,楚庄王朱孟烷,楚庄王多大岁数

    太祖皇帝得天下至难,吾保有楚国至今日亦不易。汝勉图忠孝,以无忝祖、父。”朱桢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朱孟烷好好地管辖好楚地,为大明的千秋万代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var1]对于自己父王的遗训,朱孟烷在当了楚王之后一直都有在尽力地做着,早在他还是世子的时候,便频繁地进京朝觐,向朝廷表忠心,这一点在朱棣

  • 春秋五霸中的憋屈霸主,在自家地盘被俘,死后妻子还与孙子苟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五霸十大霸主,春秋五霸中谁最强,春秋五霸最后的下场

    尤其是晋国和楚国,双方争霸数十年,连年征战,中原诸侯可谓是苦不堪言,宋、齐等多国在中间调和,让两国罢兵言和,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var1]至于其他的如秦穆公、越王勾践等虽然也曾称霸,但也仅仅是一地之霸主,例如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仅仅是在东南一带相继称霸。而今天要说的是春秋之中最憋屈的霸主,宋襄公

  • 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越国最后又是怎么消失的?三千字看懂越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勾践灭了吴国后越国的领土,勾践之后越国怎样了,勾践消灭吴国后越国怎么样了

    先是因为储位之争,爆发了一场长达多年的内乱,导致国力大幅衰退;然后好不容易恢复稳定,又企图通过战争来重振国威。结果开战之后,又没选好对手,直接被人家打崩了![var1]所以最后,春秋时期曾显赫一时的越国,到了战国时代,就只能被楚国吞并了。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之后,最终干掉吴

  • 周襄王时,周王畿面积已经十分狭小,为何还要将一半土地送给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王畿,西周王畿在中原吗,周王室与晋国的关系

    [var1]东周时周天子权威尽丧,只能以土地奖励有功诸侯周天子作为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其维护自身统治的权威,主要来自于武力震慑、宗法约束和天赋神权,然而到了东周时期,在武力丧失、礼乐崩坏、神权尽失的情况下,周天子已是权威尽丧。[var1]1、武力丧失。周朝建立之初,明确规定“天子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二

  • 李斯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为何最后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丞相李斯为何被腰斩,李斯和秦始皇的关系,李斯在秦国功绩

    [var1]李斯作为秦始皇身边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对他的事业帮助良多,不仅提供了吞并六国的计划,还在立朝后帮助秦始皇建设天下。可以说,他是秦朝开国功臣中最有分量的一个。然而让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位肱骨重臣为何最终会落得腰斩的下场呢?胸怀大志寻明君春秋时期,各国学者谋士皆以找到明主为终身目标,生于战国末年

  • 赵国是唯一有实力和秦国竞争的国家,但却贪小利导致长平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国和秦国谁厉害,赵国和秦国哪个更强大,赵国能和秦国单独抗衡吗

    [var1]战国后期,秦国打遍天下无敌手。秦国派战神白起削弱韩魏,打残楚国,降服燕齐,山东六国中除赵国外,再也没有谁是秦国的对手。赵国是战国后期崛起的一个强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变得异常强大起来,特别是赵国的铁骑,是天下无敌的存在。赵国攻灭了境内的中山国,拓地几百余里,这时的赵国国力达

  • 为何战国的武安君的下场都不好?四个武安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四大武安君,战国武安君有多厉害,战国时期武安君的下场

    武安君的结局不是很好,可能也是和当时天下干戈不断,生死存亡的竞争有很大关系。这四个武安君的结局详细说一下。[var1]一、燕国间谍苏秦,密谋灭齐,五马分尸而亡。苏秦是鬼谷子的徒弟,有名的纵横家,早年贫寒交迫,爱读书但被家人嫌弃,认为是不务正业。后来苏秦悟出纵横的真谛所在,流浪多国寻求机会 ,均不得志

  • 春秋第一妖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九个男人因其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十大女将,春秋第一妖姬,春秋第一位杀君夺位的人

    [var1]夏姬出身诸侯之家,却因家丑远嫁陈国周襄王十二年(前640年),郑穆公与少妃姚子之女夏姬出生,相传其容貌极为出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夏姬虽然出身高贵,然而或许是受到郑卫之地风气较为开放的影响,夏姬对待男女之事也是极为开放,《列女传·孽嬖传》称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var1]少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