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像商鞅那样,被秦国人清算?

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像商鞅那样,被秦国人清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01 更新时间:2024/3/5 8:23:18

到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已经不那么轰动一时,而合纵连横之说又成为了当时各个国家所喜爱的的外交方式。而张仪就是秦朝有名的外交官,连横一说就是张仪提出的。

[var1]

而张仪所提出的连横一说在当时并不被人们所信服,当时的人们还是认为苏秦的合纵一说更为有效。直到张仪亲自游说诸王,连横之盟才堪堪成立。

而在秦朝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人才,他主张变法最终却车裂而死,他和张仪一样都提出了非人所思的思想。但是为什么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而张仪却可以做魏国的相国呢?

所求不同

张仪本是魏国人,由于家境贫寒,张仪不得已小小年纪就和苏秦一起拜了鬼谷子为老师。鬼谷子此人收徒不多,但都是鼎鼎大名,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皆是鬼谷子的弟子。

[var1]

张仪从小就非常聪明,但是由于小时候家里穷的缘故,张仪一心想着去往国都过上好日子。怀着这种想法的张仪愈发的刻苦,他想闯出一些名堂来,这让苏秦看在眼里。

苏秦比张仪下山早很多,苏秦下山后来到了赵国,赵国的君主接见了他并奉其为座上宾。苏秦在赵国风调雨顺,他所言的合纵一说更是让苏秦配的六国相印。

而当张仪下山时,他也去往了赵国,一来是有同窗照应,二来也想凭着自己的才华去让赵王欣赏。但是张仪来到赵国后,却被苏秦讽刺和侮辱,这让张仪的自尊心非常受挫。

[var1]

因此张仪来到了秦国,那个和赵国是死敌的秦国,哪想到这些都在苏秦的意料之中。苏秦不仅派人保护张仪入秦,更是在张仪成为秦惠文王门客后,告诉张仪,在秦国的发展会更好。

张仪为此大受感激,坦言:“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所以张仪来到秦国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没想过名垂千古。

而商鞅却不同,商鞅本是卫国国君的后代,乃是名门之后,因此商鞅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想让中国大地得到统一,让自己辅佐的君主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王。

[var1]

而商鞅也因此来到了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秦国。秦孝公接见了他,商鞅当即向秦孝公说出自己的计划和图谋,让秦孝公大为震惊。

所以商鞅来到秦国是有所求的,张仪却是没有所求的。两个人的不同之处一眼就能看出,一个有所求并不计任何代价都要做到的人,他的下场一般都不是太好,商鞅就是例子。

能力不同

除了所求不同之外,张仪和商鞅的官职简直就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张仪说多了就是一个外交官,到各个国家拜访并且抒发自己的想法,以达到和秦国结盟的目的。

[var1]

但是商鞅却不是,商鞅这个人可不是单单一个张仪能够比拟的。商鞅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等等,在商鞅的带领下,秦国日益强大。

商鞅在职期间,不仅进行了土地改革制度,更是帮助秦国恢复了河西之地。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功绩,都不是张仪能够比拟的,可能张仪本人也能做到,但是张仪此人城府太深。

如果说商鞅是烈阳般高傲的存在,那么张仪则更像是照在帝王心头的一抹月光。两个人有本质上的不同,商鞅来到秦国的目的是为了让秦国迅速崛起,而张仪则是想要给秦国稳定。

[var1]

当时的秦国贵族们谁不想要稳定呢?商鞅的方法确实很好,但是确实很激进,这让很多王公贵族无法接受。因此商鞅的下场才如此凄惨,以法治国,最终也难逃一死。

而张仪则是向外寻求盟友,向内保证局面的安稳,中庸这一方面张仪做得非常好。在张仪的努力,不仅赵国、燕国、韩国纷纷向秦国示好,更是让张仪在这几个国家名声大噪。

可以说无论是使用商鞅的变法还是张仪的连横之法,都能让秦国在短时间内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帝国。但是可惜,秦孝公死后商鞅难逃一死,秦惠王死后,张仪也被驱逐出了秦国。

[var1]

对于自身太过自信

事实上相较于张仪而言,商鞅这个人实在是太过自信,秦孝公去世后他甚至认为秦国无一人能够不变法,秦国无一人能够不听他的。这样的大臣又怎么会不让皇帝欣赏呢?

况且在秦惠王还是太子时,商鞅就曾为了变法惩罚太子,还惩罚了太子的老师,这让秦惠王含恨在心。他当时暗暗发誓,如果有一天他做国君,就必然让商鞅没有好果子吃。

而张仪在面对未来储君的问题上则非常圆滑,秦惠王死后,其子秦武王继位。秦武王在少年时期就非常不喜欢张仪,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厌恶反而越来越深。

[var1]

而张仪早早地发现了这一点,在秦惠王过世后,张仪向秦武王主动请辞,告老还乡。既保住了自己的姓名,又没让秦武王落得个卸磨杀驴的口舌之争。

除此以外,商鞅和张仪对待贵族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在商鞅眼里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几个王公贵族,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商鞅此举无疑是作茧自缚。

可以说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是整个朝堂上唯一的孤家寡人。他的变法中包括土地制度、战功可换取贵族身份等律法,都是赤裸裸地挑衅贵族的地位。

[var1]

反观张仪,张仪对贵族的观感其实也不好,这群躺在前辈功劳簿上的败家子而已。但是张仪反而与他们称兄道弟,相互交好,让自己得到了贵族的喜欢。

结语

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打破了六国围秦的僵局;商鞅仅凭一己之力便将秦国打造成当世第一的国家,这两人绝对称得上是秦国的大功臣,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的天下一统。

但是相比于张仪,商鞅少了一些油滑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而张仪也缺少了一些勇猛和刚强。最终商鞅五马分尸而死,张仪死在去往魏国国都的路上,令人可悲可叹。

更多文章

  • 楚悼王为什么要重用毫无忠心可言的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悼王为什么喜欢吴起,楚悼王和吴起的关系,齐玉回吴起照片

    中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而如此漫长的历史,如果只能劈一刀分开的话,那这一刀就要劈在秦朝,以秦朝为分水岭,之前的历史就叫先秦。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从秦朝开始,中国无论从政治文化,人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国家体制方面的变化,引发了里里外外所有的变化,百代皆行秦政法,秦朝在历史上开启了诸

  •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为什么被五马分尸,商鞅活了多少岁,孙膑评价商鞅

    秦惠公组织五十万大军,试图夺回河西五百里失地,尽管此前三次收复都很失败,还被魏军趁势冲进关中暴揍。秦国三代乱政以战养国,真要消停点恐怕就散架了,秦公看着扛着撅头把的队伍,寄望于这次可以靠人多取胜。寡人的底线,是以黄河为界!吴起听到这话笑出了声,回家洗洗睡觉梦里啥都有,李悝变法让魏国的实力大增,自己创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是如何对待六国的?大部分较惨,数它结局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啥不扩张边界,秦始皇一统六国,秦始皇为什么只扫了六国

    可自古便有“成王败寇”一说,秦王赢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自将被历史铭记。可那六国的亡国之君,在城破国亡之后,是兵败被杀、国破被囚,还是流放异乡、郁郁而终,亦或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结局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六国国君的结局,其实他们大部分较惨,只有一国的结局算是相对较好。[var1]齐、韩两国——活活

  • 战国时期魏国流失8大顶尖人才:1个战略家,3大名相,4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魏国最厉害的猛将,战国魏国十大名将一览表,战国魏国大将排行

    魏文侯任用贤才,变法图强,成为了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雄的国家,西击秦国,东却齐国,南霸楚地,称雄三晋,魏武卒闻名天下。[var1]魏国更是人才济济,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撑起了魏国的一片天。然而成也人才,败也人才,到了魏惠王之后,魏国的人才流失也是七国之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战略家,三大名相,四大名将,

  • 秦国并非所向无敌,战国七雄中仍有四人,把秦军打到怀疑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内乱100万秦军去哪了,秦国强大的军队秦军,秦国后期为什么秦军那么不经打

    [var1]然而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非常艰难且需要历代君王所坚持的事情,纵观秦国崛起之路可知秦国也并非所向无敌,战国时期曾有四人大败秦国,秦国损失惨重不得以休养生息,从战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吴起与匡章战国时期可谓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每个诸侯国亟需壮大自己的实力,为此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建

  • 杀神白起坑杀赵国45万降兵,赵括“纸上谈兵”是否真的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坑杀40万赵军,白起斩杀了赵国多少人

    在早期我们谈嬴政实行“大一统”的时候,提到过赵国,战国七雄里虽然赵国不是最熊的,但是他是让秦国感情最复杂的一个地方,大概就是双向奔赴的“死仇”。如果不是因为“长平之战”大伤元气,赵国不会亡的这么速度。四十万是什么概念?当年嬴政要攻打楚国,王翦向嬴政要了60万人,差点没要了嬴政的老命,那几乎是秦国全部

  • 扁鹊为何被踢出教科书?原因让你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扁鹊为啥被移出教科书,扁鹊历史资料,扁鹊踢出教科书原因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对长生不老心存幻想,也有人一生都在寻找方法,可是除了神话故事好像从没有人能够成功。[var1]虽然目前最长寿命有记录的是141岁,但我相信在不被记载的历史长河中,一定还有更神奇的存在。而当我们回顾中国历史的时候,也能印证这一想法。有野史记载,在轩辕黄帝时期,人类的寿命竟然有800多

  • 秦国灭亡后,六国都有人想复国,为什么秦国人却失声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灭亡后如何复国,秦国复国,秦灭六国后还会复国吗

    [var1]第一楚国,楚国复国的国君叫做熊心,她的身份就是楚怀王熊槐之后,而楚国灭亡后他就一直流落民间,并且从皇亲国戚成了放牛娃,天下大乱她采用项梁军师范增的建议,直接他拉来当一个傀儡,从而实现号令天下的目的,而这个项梁本就是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儿子。并且让熊心不当放牛的,他自然也是很开心。第二赵国,秦

  • 楚庄王朱孟烷:一个十分安分的藩王,但王府三护卫依旧被削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楚庄王的晚年现状,楚庄王朱孟烷,楚庄王多大岁数

    太祖皇帝得天下至难,吾保有楚国至今日亦不易。汝勉图忠孝,以无忝祖、父。”朱桢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朱孟烷好好地管辖好楚地,为大明的千秋万代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var1]对于自己父王的遗训,朱孟烷在当了楚王之后一直都有在尽力地做着,早在他还是世子的时候,便频繁地进京朝觐,向朝廷表忠心,这一点在朱棣

  • 春秋五霸中的憋屈霸主,在自家地盘被俘,死后妻子还与孙子苟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五霸十大霸主,春秋五霸中谁最强,春秋五霸最后的下场

    尤其是晋国和楚国,双方争霸数十年,连年征战,中原诸侯可谓是苦不堪言,宋、齐等多国在中间调和,让两国罢兵言和,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var1]至于其他的如秦穆公、越王勾践等虽然也曾称霸,但也仅仅是一地之霸主,例如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仅仅是在东南一带相继称霸。而今天要说的是春秋之中最憋屈的霸主,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