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最信赖的汉族将领,为何死后被皇太极碎尸泄愤?

努尔哈赤最信赖的汉族将领,为何死后被皇太极碎尸泄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59 更新时间:2024/1/25 16:17:35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正月初三,一队明军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遭到清军前后夹攻,全军覆没,主将身中多箭而亡,皇太极咬牙切齿下令将他的尸体“于广众之前,剖胸裂肠,快泄其愤”。

这位被皇太极恨之入骨、死后都要毁坏尸体泄愤的明军将领就是刘兴祚!

刘兴祚,原名刘海,刘牛,也叫刘爱塔,辽东人,他的父亲是明朝著名将领刘綎的亲兵,所以,刘兴祚从小跟随父亲到开原居住。

大概在萨尔浒之战后,刘兴祚被后金掠走,但他“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被授予官职,隶属代善大贝勒的正红旗。

元年,努尔哈赤亲率八旗铁骑连续攻克沈阳、辽阳等地,命刘兴祚驻守金州,晋升为游击,不久因军功升为参将,八月晋副将,一年之内连升三级,这在后金的汉人官员和将领中是绝无仅有的!

刘兴祚没有辜负努尔哈赤的信任,他在金州,为后金立下一系列战功,如:

截回企图逃往海岛的辽民两千余人;击退山东登莱方面明朝水军的进攻;捕获因大风搁浅在金州湾的汉人90人、朝鲜人52人等等。

当刘兴祚亲自将这些汉人俘虏送到沈阳时,努尔哈赤下令除了会一门手艺的匠人外,其他人全部处死。

亲眼目睹屠杀,给刘兴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撼,也使他开始反思,自己帮助满人杀害汉人同胞到底对不对。

努尔哈赤并没有意识到刘兴祚的心理变化,又将复州、盖州和海州三地交给他管辖,这三个州和金州是辽东最繁华的地方,而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素有“南四卫”之称。

这样一来,刘兴祚成为在投降后金的汉人中,地位仅次于施吾里额驸佟养性、抚西额驸李永芳之后的第三号人物。

冬天来临之时,努尔哈赤还将自己的皮袍脱下来,送给刘兴祚,以表达自己对他的独一无二的恩宠和信赖。

有一年,毛文龙率200余人偷袭辽东镇江,震动后金,努尔哈赤担心在金州的刘兴祚将来也被袭击,特意命他移驻到离边境稍远的盖州。

但努尔哈赤的厚爱和信任并未能让刘兴祚继续死心塌地为后金卖命,他经过反省,最终决定不再助纣为虐,派人秘密联系上明朝登莱巡抚袁可立,提供后金的军事情报,并准备找机会带走部队,归附明朝。

袁可立在向朝廷的奏章中曾提到:“今二月内,总兵沈有容执有生员金应魁赍到奴酋伪授世袭总兵驻复州刘兴柞即刘爱塔密禀一纸,内称彼欲反正内应,以报中国,因求臣免死加衔牌胜利后

时间久了,刘兴祚与明朝的联系被复州备御王丙发现,他将截获的刘兴祚密信上交。

努尔哈赤大吃一惊,尽管心里不愿意相信刘兴祚会背叛自己,但出于万全的考虑,还是下令将刘兴祚逮捕,同时将南四卫的百姓内迁,放弃沿海一带,不愿离开的百姓被屠戮殆尽,史书记载,至少两万百姓惨遭杀害。

在审讯的过程中,刘兴祚矢口否认私通明朝一事,努尔哈赤便将告密的王丙以“诬告罪”处死,这个小人大概做梦也想不到等待自己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索命的钢刀。

当然,努尔哈赤对刘兴祚也并非没有怀疑,将他降职为参将,同时处死了他的弟弟刘兴仁。

刘兴祚逃过一劫,但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在后金的日子很不好过。

天启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之后,慧眼识人,认为刘兴祚是真心向明,派人与他联系,得到很多重要的情报。

辽东抗击后金的两位著名将领袁崇焕和毛文龙,也都和刘兴祚保持秘密联系。

袁崇焕在奏章中写道:“崇焕为宁前道时,刘爱塔屡通书崇焕,欲自拔而来,崇焕固止之,欲留间于大清,使大清之一举一动得以窥伺,大清两次入关,塔俱遣人先报得以为备。”

皇太极继位后,力排众议,恢复对刘兴祚的信任,但刘兴祚已铁下心离开后金,返回明朝。

在天聪二年九月,刘兴祚伪造放火自杀的现场,和兄弟6人以及部分家眷逃出后金控制地域,登上毛文龙的皮岛,住在耿仲明家里。

皇太极闻讯,恼羞成怒,将没有逃走的刘兴祚母亲和兄弟的妻子逮捕下狱,不久,皇太极得知刘兴祚在铁山时,立即派部队突袭铁山,企图把他抢回去,但消息不准,刘兴祚未在那里。

毛文龙被杀后,袁崇焕将他在皮岛的部下分成四部,交给四个人分别统领,其中一人就是刘兴祚。

崇祯二年,皇太极亲率八旗主力,绕过明朝辽东防线,攻入北京城附近,袁崇焕带兵回援,留下刘兴祚在山海关,自己则前往北京,但不久即被崇祯皇帝逮捕下狱。

孙承宗调给刘兴祚得到800多士兵,令他前往永平和建昌一带阻击清军,走到半路汇合了其他明军部队,共2000余人。

刘兴祚和部下伪装成清军,偷袭清军某部,斩获五百九十二人。

皇太极得知刘兴祚的消息后,认为“擒刘兴祚,胜得永平”,立即派阿巴泰、济尔哈朗率精锐追击刘兴祚。

崇祯三年正月,刘兴祚返回山海关的消息被清军得知,阿巴泰和济尔哈朗领军前后夹击,刘兴祚战死沙场,他的弟弟刘兴贤被俘。

刘兴祚在后金时期,有一位满人好友名叫巴克什库尔缠,当时随军出征,他见刘兴祚死后被碎尸,不忍心让好友曝尸荒野,遂“窃收其尸,裹以被,置树上”。

几年后,这件事被人告发,皇太极怒不可遏,下令将巴克什库尔缠处死,可见皇太极对刘兴祚的痛恨有多深。

刘兴祚阵亡后,他的弟弟刘兴治占据皮岛背叛明朝,导致刘兴祚被牵连,迟迟得不到崇祯皇帝的抚恤和嘉奖。

刘兴祚在后金身居高位,如果像李永芳等人一样继续效忠后金,等清军入关,前途将会不可限量,子孙也能享尽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当他看到同胞被屠杀后,没有像李永芳们那样熟视无睹,而是毅然决定归附明朝,抗击后金入侵,保护同胞不再被人任意杀戮!

这种精神,值得后世子孙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满文老档》、《关于刘爱璐事迹的研究》、《明季辽事丛刊·东江遗事》、《清太宗实录》

更多文章

  • 若论最爽的皇帝,谁是?刘骜?秦始皇?还是锦鲤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始于嬴政,谥号秦始皇。结束于溥仪,公历1912年,这也是最后一位的皇帝。之中有雄才大略的人,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又有顽皮暴虐的皇帝,如朱厚照。溥仪论最爽的皇帝,便有这些类人。酒肉池林,这是一个成语,是有典故的。来自《史记》。司马迁在殷本纪之中,叙述商纣王时说: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 和珅调侃军机大臣王杰的手柔软,王杰回怼一句,气得和珅差点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杰与和珅,王杰和珅经典视频,和珅王杰关系好吗

    王杰是清代乾隆和嘉庆两朝名臣,为官40余年,清正耿直,不畏强权,不趋炎附势,有清朝“陕西第一名臣”的美誉。乾隆年间,王杰身居要职,多次正面与宠臣和珅对抗,是和珅一生中最忌惮、最厌恶的人。王杰,字伟人,号惺国,是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以陕西解元(乡试第一)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考中贡

  • 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权倾朝野,几点原因让他至死都没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鳌拜真的有谋反之心吗,鳌拜究竟有没有篡位的想法呢,鳌拜的武力值如何

    日渐骄横的鳌拜,最终被少年康熙给扳倒,至此,满洲第一巴图鲁走下权力的巅峰,成为了狱中老朽,那么,鳌拜为什么手握40万大军,却不起兵造反,篡位自立呢?第一、鳌拜不是那种人你别看鳌拜平时咋咋呼呼,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但是鳌拜其实是一个思想比较保守的人,他之所以欺负康熙,是因为康熙年幼,却没有篡逆之心。这一

  • 清朝12任皇帝无一个昏君,强大王朝为何灭亡,金一南指出两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却是一个例外,在清朝的12任皇帝中,竟然没有出现一个昏君,细数清朝前期君主,从皇太极到嘉庆这六位皇帝中,虽算不上圣人,但也都是英明的君主。而且清朝在统治期间,弥补了前期王朝集中出现的外戚、宦官干政、皇位争夺引发国家动荡等问题。就皇帝这个职业来讲,清朝的皇帝都是敬业之辈,特别是

  • 清朝“慎刑司”是干什么的,为何让宫女太监心生恐惧,宁死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慎刑司是干嘛用的,历史上真实的慎刑司,清朝审讯犯人会实行宫刑吗

    为什么犯错的人一听说交由宗人府、慎刑司审理,就心生恐惧,感觉生存无望呢?要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先从清朝的司法制度开始说起。清朝健全的司法机构清朝的司法机构算是比较完整的,包括了中央的三法司、地方的省道府和州县四审的司法机关,以及会审制度,使清朝的司法制度更为完善。中央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和都察

  • 李世民的妻子回娘家,舅舅悄悄算卦,卦象显示:此女以后必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占卜,李世民占卜视频全集,李世民一共几位皇后

    在李世民迎娶长孙氏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唐国公府的二公子,连世子都不是,更不要说与皇位有什么关系。可这时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却非常看好李世民,觉得他日后必定有一番作为,原来高士廉偷偷给外甥女算卦,这卦象说:“此女以后必为皇后”。于是高士廉开始倾全族之力支持李世民,并且在日后也为李世民夺取江山,立下汗马

  • 为什么李治把亲妹妹以皇后礼下葬?千年后谜团揭开:实在是不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治为什么将妹妹以皇后之礼下葬,李治有多少个皇后,李治何时病死何时下葬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期,女性地位低下,一生都要依附男子而活。非但如此,在必要的时候,出身高贵的女性甚至还会沦为政治的牺牲品,真是令人可悲!而唐朝最受宠的新城公主也没能逃过这种命运。在新城公主短暂的一生中曾有过三次婚姻,每段婚姻都是被安排的,最后也落得个红颜薄命的下场,年仅三十岁就离开了人世。而唐高宗李

  • 玄武门之变,虽是李渊制衡之策的失败,但退位却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了吗,李渊谈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远见也是无比伦比的,他能举起“忠于隋朝”的所谓义旗获得大义,并在八个月内取得半壁江山,这并非一个普通人能取得的成绩,李世民也不行!为了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他可以摈弃被许多人都视为比生命还宝贵的尊严,“北视突厥而称臣,东尊李密为盟主”,无形中化解了当世最为强大的两股敌对势力,从而使

  • 老照片:1925年的辽宁各地景观,李世民、乾隆和溥仪曾来泡温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最好的清朝老照片,清朝胜景老照片,沈阳清朝太宗昭陵老照片

    辽宁古称“奉天省”,历史悠久。1929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名。辖内文物古迹景观众多,辽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省份之一。图为1925年的奉天驿(沈阳站)旧影。沈阳站是东北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现存最悠久的老火车站,最初叫作奉天驿。1910年10月1日奉

  • 李世民对亲人无比狠辣,为啥被视为明君?他接近了封建帝王的极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到底是不是明君,李世民为什么成为千古明君,明君李世民简介

    皇帝虽然自称上天的儿子,但也都是肉体凡胎。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犯错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做的不周到的时候。但作为帝王的他们无论做出如何的判断选择,都必然是经过了周密的考虑。也许最终结果并不如人意,但是非对错也只有后人敢于评说。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极具争议的皇帝,对他的评价后人一直有着不同的争论。有人认为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