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子牙投奔周文王的原因,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敢打黎国

姜子牙投奔周文王的原因,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敢打黎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4/1/20 22:34:34

《周本纪》:“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黎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

根据史记记载,姬昌首先以理服人,化解了虞芮之争,于是诸侯都说“西伯盖受命之君”,似乎表达的是虞芮投靠了周人;接下来两年,姬昌攻打北方的犬戎,甘肃的密须;之后,姬昌突然攻打远在山西东部的黎国,与河南西北部的邘国,这两国都很靠近殷商都城属于商朝铁杆同盟,说明姬昌已经明确造反;最后,姬昌灭掉了崇国,并将都城迁徙到了丰地(西安一带),后来周武王在丰地河对岸建立了镐京。

以上述记载来看,姬昌通过崇国北部出兵,征服虞国、芮国,再通过这两国进攻黎国与邘国。然而,从军事战略上看,如果没有征服黎国西部的区域,包括上图画问号的区域,那么姬昌攻打黎国与邘国时,问号区域一旦重兵出击,他将面临后路被切断的风险,乃至由此导致全军覆没。显然,历史现实与军事规律相矛盾,史记却没有给予明确的解答。

攻打黎国与邘国,纵兵殷商准核心区域一带,无疑会动摇殷商的统治基础,政治效应非常大,让天下诸侯看到殷商虚弱到在准核心区域任由周人来去。但反过来,一旦周文王遭遇军事失败,那么后果不言而喻,诸侯们必然不敢轻易叛商投周,这对周文王将会是一记重击。

那么,姬昌攻打黎国与邘国,到底是属于军事冒险,还是步步为营的军事行动?其实,《周本纪》中隐藏了一个重要诸侯国,而此国还与姜子牙有关。

欲要揭开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问号区域有什么诸侯国,而根据甲骨文卜辞、考古、地望、史料来看,问号区域有一个叫“吕国”的诸侯国。

相传,大禹治水的助手伯夷,因为“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而被封在了吕地。至于其区位,古代不少学者认为是在河南南阳(下图,吕侯墓),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六》记载“当成周(洛阳)者,南有申、吕,是也”。

然而,种种证据表明,吕国是在山西一带,以下是四个重要证据。

首先,甲骨文卜辞记载“于吕,王乃田,亡灾。贞,吕不受其年。丙辰卜,谷贞曰,吉方及口方敦吕。”商王多次巡视吕国,并卜问吕国丰不丰收,说明吕国位于殷商较为核心的统治区域内,与殷商关系密切;吉国曾攻打过吕国,考证知道吉国位于山西西部,因此吕国应与其相邻,或山西西部或南部。

其次,从地望上看,山西中西部有“吕梁山”,西南部“吕乡”、“吕城”等名称,应该是吕国留下的历史遗迹。

第三,在甘肃灵台县等地,考古发现不少西周初期墓葬,其中发现一件青铜器上铭刻了“吕姜作簋”。从铭文上看,这是吕国嫁女,嫁到了古须密国,吕国与须密两国联姻。显然,从距离上来看,吕国应该在山西西部或南部,毕竟南阳距离古须密国太远了。

第四,从史料上看,西周中期的周宣王,曾将吕国的一支迁徙到了南阳,在此建立了吕国。不过,史料中没有说明原先吕国所在区域。

由此可见,商代吕国不在河南南阳,而是在如今的山西地区。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等认为吕国在山西西南部或西部,大致位于上图的问号区域。

随着周国崛起、以及殷商衰落,虞国、芮国、吕国等的位置越发关键,成为阻挡周人东进的重要防线。那么,在商周博弈的历史大潮中,这些诸侯国该如何选择呢?笔者认为,纣王释放姬昌后,虞国、芮国、吕国等国先后臣服于周国,最为符合当时的历史。

公亶父迁岐之后,通过与羌人、殷商联姻,周人迅速崛起,从一个逃难部落迅速成为西部第一诸侯,由于周人强势崛起,所以商王才会杀了季历(周文王之父)。商纣王时期,由于东夷造反,纣王需要对东夷用兵,不得已才对周国采取绥靖政策,担心激反西部诸侯引发更大的动荡,所以才会释放姬昌,至于美女珍宝贿赂而放姬昌,只是文人丑化纣王的手段罢了。

因此,当时周国犹如旭日东升,兵锋锐利。更为可怕的是,姬昌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面对挡在东进路线上的诸侯国,他会怎么做呢?毫无疑问的套路是,先威逼利诱,不行就会兵临城下。

所谓姬昌化解了虞芮之争,得到两国的臣服,其背后更关键的应该是周人的武力威慑。殷商远水救不了近火,虞芮直面周人的灭国威胁时,两国只能臣服。与此同时,吕国直面周人的威胁时,它也只能臣服于周国,否则就会像崇国一样被灭。或者,早在虞芮之前吕国就已臣服周国,在吕国的帮助下,虞芮两国更是只能臣服。至于山西中西部的“吉方”等国,可能因不愿臣服而被周人灭掉了。

由于虞国、芮国、吕国等国的臣服,让姬昌有了攻击黎国与邘国的安全通道。其实,作为一代雄主,姬昌不太可能过于冒险,他的军事行动必然有所保障,只是史记将吕国投降隐藏了,才导致本文开头的疑问。

关于吕国臣服于周人,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即是姜子牙。

根据《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是吕国之后,不过是庶出的一支,早已沦为穷苦平民,大约是在纣王释放姬昌后,投靠了周国。

但这段记载疑问颇多,比如:姜子牙作为吕国的后裔,在投靠姬昌后不久,姬昌就开始攻打黎国与邘国,那么姜子牙投周与吕国臣服于周,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两者是一体的?史书记载姜子牙是穷困平民,但当时还是“王侯将相真有种”的社会,姬昌仅仅凭借一番交谈,就认为一个穷困平民是“兴周圣人”,进而任命他为“太师”?

显然,以上两个问题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姜子牙是能左右吕国政局的大人物,背后有着足够的筹码——吕国,姬昌对吕国投诚期待已久,所以才将他称为“太公望”,才会任命他为太师,背后折射的是吕国叛商投周,导致殷商西部防线遭到战略性破坏。

可见,由于东夷的牵制,商纣王无奈地在西部采取绥靖政策,任由周人扩张,导致周人愈发强大;在此过程中,吕国与姜子牙直面周人的兵锋,或是看透天下大势而主动投靠周人,或是处境艰难迫于无奈而投靠周人;吕国、虞国、芮国等先后臣服周人后,于是姬昌才去攻打黎国与邘国,以进一步动摇殷商统治。

因此,在商周交替的历史大潮中,周文王、姜子牙、商纣王等人的行为,其实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谈不上仁不仁、恶不恶,至于周文王“仁义无双”、商纣王“恶贯满盈”的形象,不过是古代文人在政治或学术上表达的需要罢了,但为了自圆其说逻辑自洽,于是有意无意的隐藏了一些历史事实。

参考资料:《史记》等

更多文章

  • 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为何4000年前的夏朝,却始终无法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朝真实的历史,夏朝历史如何记录,夏朝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

    对于大禹我们不陌生,这位治理水患的大英雄早就深入人心,耳熟能详了。正是因为他的丰功伟绩,舜帝才把帝位禅让与大禹。而大禹却并没有继续遵循禅让制,其子启最终得到了帝位。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1世纪,大禹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依照惯例,准备把帝位禅让给伯益。可大禹的儿子启此时羽翼丰满,他不满父亲把王位让给别人,就

  • 周懿王朱子埅:亲历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城,靠划船逃命的大明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懿王简历,周懿王最后的下场,周懿王有多厉害

    英宗再仔细回忆了一下,祝氏不是已故周靖王朱子垕的王妃么?怎么头衔还是世子妃?皇帝当即让礼部去查,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朱子垕在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以周世子的身份袭封周王,但随即在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去世,由于时间仓促,当时没来得及为祝氏更换周王妃的金册和冠服。壬戌,追封周世子妃祝氏为周

  • 商汤灭夏这么大功绩,为何甲骨文没记载?考古揭示夏朝本不叫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汤和夏朝是什么关系,商汤灭掉夏朝是哪一年,夏朝末年与商汤的关系

    按照史书记载的脉络,商之前的朝代叫作夏(或夏朝),既然考古已经发现了二里头,那么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有着广域王权特征的政权就是夏朝。但问题在于,二里头考古数十年来并没有发现自证文字,所有关于“商朝前的朝代叫夏”的说法,最早都来自于周朝。这也是考古工作者仍以“二里头”而非“夏都斟鄩”称呼它的原因。自

  • 古人重身后事,为何女皇武则天死后要以皇后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乾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死后为什么葬在乾陵,武则天死后唐高宗葬在哪里,武则天为什么要和唐高宗合葬

    我想,武则天的晚年,尤其是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中宗李显上位之后,一定生活在一种深深的幻灭感之中。自己一生的功业,一辈子的努力,到头来终将是一场空。自己作为武周王朝的开创者,原本应该作为一代开国雄主,武周的太祖或高祖名留青史,然而作为女人,她的皇位传承方式却面临一个难以言说的悖论:要想武周王朝真正的得

  • 正史趣闻:曹操是张飞的姨父,李渊和杨广、李密都是亲戚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正史上的曹操,李密与李渊关系,曹操和李渊谁厉害

    我们认认真真去读三国历史,就会发现所谓的群雄逐鹿,其实就是一群亲戚在打架。我们认认真真去读《资治通鉴》和《新旧两唐书》,也会发现隋唐争霸和三足鼎立一样,也是一群亲戚在打架。笔者今天的文章,就以“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的亲戚为例,说一说隋唐时期亲戚打群架的历史。独孤信生了三个母仪天下的女儿,分别是北周

  • 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一尊大佛揭晓谜底,再现武则天48岁容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武则天统领时称武周,但实际上还是处于唐朝的历史之中,史称贞观遗风。对于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大家也是十分好奇,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有人认为她治国的能力丝毫不比称帝的男人差,甚至还比他们略胜一筹。但是武则天为了称帝,双手也是沾满鲜血的,她称帝后对于反对她的大臣们更是施以酷吏,这一点大家

  • 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如何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显为啥不杀武则天,武则天以什么理由废李显,李显比武则天厉害吗

    在这一年之前,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储君,成功解决困扰她多年的继承人问题,因此她志得意满,特意将年号改为“神龙”,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然而,仅仅只过去一个月,就在这一年正月的月末,宰相张柬之、崔玄暐联合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三人,说服了时为太子的李显,一起发动举世闻名的“神龙政变”。当时,李显等人

  • 李亨已是太子,李隆基又入晚年,他为何一定要在安史之乱中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隆基和李亨谁先死,李隆基与李亨后期关系,李隆基对李亨做了什么

    这几天在看《长安十二时辰》,对剧中的一个人物——靖安司秘书监何执正印象颇为深刻,对何执正的两句台词印象也是颇为深刻。何执正方一登场,骑着一头驴晃晃荡荡地来到沙盘前,直接一摔躺在了沙盘上,嘴中丧气地念叨着:“毁了,毁了,毁了。”后来,李必称赞何执正二十年前的诗文写尽了大唐盛景,何执正听后反问一句“写尽

  • 此人是横行乡里的恶霸,因写出一首诗被后人称颂,竟跟柳宗元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柳宗元个人资料,柳宗元十首古诗,登柳州城楼柳宗元

    千牛卫虽然是皇帝近身保镖,但并不是说里面的人都是武功高强之人,其实里面的成员大多数是官宦子弟,他们靠着关系进入,趁机捞点油水罢了,基本都是不学无术之徒,甚至还有些横行乡里的恶霸。千牛卫的成员在皇帝面前时,都表现得很"乖",但下班之后就开始目无王法,其中有个小伙子更加猖狂,每次下班之后,回到家里就变成

  •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哪个更难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五代vs十国,魏晋五代十国对比

    中国历史五千年,有许多互相攻伐的乱世。春秋战国百国争鸣,七国争霸。魏晋南北朝,汉夷相斗。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么这三大乱世,哪一个更难统一呢?小编觉得乃是春秋战国。你强,我更强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大国吞噬小国,强国吞噬弱国。人心不古,天下纷争。先有春秋五霸纷扰百年,后有七国变法。魏武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