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临死前,大喊3个字,如今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了!

韩信临死前,大喊3个字,如今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84 更新时间:2024/2/6 22:59:55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是刘邦对韩信的评价,身为皇帝能够如此认同手下的将军才能实属不易,而韩信也确实是个有本事之人,从寂寂无名的小卒到统领百万兵马的大将军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成为了咸鱼翻身的经典案例,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连项羽都是他的手下败将,难怪被人誉为“兵仙”。

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韩信,刘邦也成了不气候,韩信战无不胜的军事才能为刘邦夺了天下。只是韩信也没有逃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宿命,最后死在了吕后的手里。据说韩信临死前,曾大喊三个字,如今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这是哪三个字呢?

韩信最初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民百姓,普通到他的出生年份都无人知晓,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却心怀高傲,总认为自己将来会出人头地,本来母亲去世连丧葬费都拿不出,他却为母亲选了一处高而宽敞的地方为墓地,说将来这里要“安置万家”。

也不知韩信从哪里来的自信,更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本事,乡下有位亭长见他谈吐不凡便有心收留,可亭长的妻子不愿意养这个闲人,韩信看不惯妇人的白眼转身离去。正当他饥肠辘辘之时,一个老妪同情可怜他,便施舍给了他饭食,韩信自然心怀感恩说要报答,可老妪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只不过出于同情才给他东西吃,没指望这个落魄青年能报答于她。

那时候没有科举制,是举荐为官,像韩信这样的平民无缘结识权贵,可他偏偏自命不凡,不去老老实实务农,整日街上游荡,自然被人瞧不起。一天,一个混混欺负他,韩信本不想生事绕开前行,混混挡住了他的去路说,想从这过就要从他的胯下钻过。男儿膝下有黄金,跪都不能轻易跪,但凡有点骨气都不会这么做,可韩信忍了,真的从人家的胯下爬了过去。

前有一恩、后有一辱,大概觉醒了韩信咸鱼翻身之梦,恰好此时农民军起义,各诸侯势力也纷纷造反,以韩信的眼光肯定不会投靠农民义军,他选择了根基深厚的项梁势力。在项梁麾下他只是寂寂无名的小兵,没有任何建树可言,项梁死后,韩信找到项羽表示出了自己的想法,可项羽仍然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做了自己帐前的郎中,其实就是站岗的小兵。

韩信看到在项羽这里没什么出路,想着,既然你不重视我,我就投靠到你的对手那边,让你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实力!于是,韩信转身投靠了刘邦。只是以韩信当时的情况,谁会把他放在眼里,就让他做了一个管理后勤的小官,韩信为此又心生不满,啥时候能有出头之日呢?

结果韩信不但没有出头之日,反而差点丢了性命。原来他看管的后勤出了问题,按照军法连坐的刑罚,涉及之人都要处斩,看着前面三十多个人头纷纷落地,到了韩信这里慌了神,不由得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监斩官滕公夏侯婴听到后看他是个人才,这才留他一条性命。

韩信死里逃生消停了一阵,夏侯婴觉得韩信能够一语道破刘邦的野心,心中必定有丘壑,便把他推荐给了萧何。萧何与韩信交谈几次之后,发现韩信果然是个难得的将才,提出的想法与建议表现出了一个只有大将军才会拥有的深远见识,也曾数次在刘邦面前提起,可刘邦偏偏就没当回事。

当时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明显受项羽的压制,与项羽为敌明显就是送死,很多将士都选择了逃亡,韩信一看,此时不跑更待何时,他也趁着夜色加入了逃跑大军。萧何听说后连夜追赶萧何,刘邦当时都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后来看到萧何回来,又气又喜,质问为何逃跑,结果萧何告诉刘邦,他是去追韩信去了。

刘邦还表示怀疑,一个小小的韩信值得萧何去追吗?萧何告诉刘邦:“值得!”刘邦这才引起了重视,经过萧何的一番游说之后,刘邦直接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一夜之间韩信从寂寂无名的小卒拜身为大将军,众将士都以为听错了,大多数人都怀疑韩信是否有此能力,而韩信用事实证明,他行,他可以,就连项羽都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而被誉为“兵仙”。

韩信这位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发挥出了不错的能力,成为了刘邦的得力助手,以他的能力日后必然会有个很好的出路,可他唯一坏就坏在自恃军功要挟刘邦这一点上了。当时刘邦与项羽的争夺正在关键时期,韩信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人物,当他“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之后就开始飘飘然了。

韩信直接给刘邦上书,要求做代理齐王,刘邦看到后勃然大怒,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可他一点办法没有,因为项羽也在拉拢韩信,如果刘邦得罪了韩信,他的汉王也就做到头了。后来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干脆直接封韩信为齐王,连“代理”两字都去掉了,这才换来了韩信“誓不叛汉”的承诺。

刘邦后来赢了项羽得了天下,可韩信要挟一事却被刘邦记恨在了心上,刘邦称帝之后,以韩信收留钟离眛企图谋反为由抓了韩信,后来看在他立了不少军功的份上把他贬为了淮阴侯。韩信自然闷闷不乐,这时候钜鹿郡守陈豨成为了他的知心人,二人商量好,陈豨起义,韩信在京城做内应。

后来陈豨果然造反,韩信在京城按兵不动,刘邦亲征去平反,结果韩信做内应的事被吕后知晓,吕后也不是个善类,与萧何商量之后,派萧何“请”韩信入宫,谎称刘邦得胜归来举办庆宴,韩信信以为真,结果刚入宫就被吕后拿下,细数了韩信的罪状之后,准备行刑。韩信临死前大喊三个字:“我不服!”只是他再不服终究还是死在了妇人的手里。

韩信死了,可他临死前喊的三个字却成为了如今年轻人的“口头禅”,只是变换了意味,由不甘成为了戏谑,他们无法体会到韩信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愤懑。

韩信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个传奇,难怪后人会用“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来总结他的一生,“知己”当然指的是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如此,而“两妇人”分别是指施饭的老妪和杀他的吕后,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所谓遗诏,究竟有没有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遗诏真的改了吗,秦始皇死后有遗诏吗,秦始皇遗诏是什么

    遗诏被篡改,可能并非史实。虽然《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但是要记住的是,这样一个篡改诏书的行为,如果成立的话,那也自始至终只有胡亥、李斯和赵高知道,又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胡亥网上有朋友提到的李斯泄漏,最终引发其被赵高杀死,也有些问题。李斯之死其实还是权力斗争,从史料层面没看到李斯泄漏所谓篡改一事。事实

  • 魏蜀吴征战不休,为什么司马懿会是最终赢家?司马懿有两大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以前的司马懿vs现在的司马懿,司马懿如何打过司马懿,司马懿可以灭蜀吞吴吗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出现了征战四方的局面。战争无疑是残酷的,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东汉末年,先是黄巾军起义,其次董卓之乱,到了之后经历了赤壁之战,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万万想不到的是,魏蜀吴征战不休,最终的赢家却是司马懿。曹操、孙权和刘备征战多年,以及他们的后人也是如此,

  • 此人本是明朝大臣,曾被皇帝处以杖刑,百年后曾孙带清军杀入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的杖刑,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大臣,明朝最硬气的大臣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明朝是一个很特别的朝代,明朝皇帝从不求和、割地、赔款,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与之相对的是,明朝历代皇帝基本也都性格鲜明,给后世众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曾为乞丐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只娶一位妻子的明孝宗朱祐樘,还有沉迷于木工活的明熹宗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蜡像当然,还有

  • 关羽之勇罕有敌手,却唯独被此“亡命之徒”吓退,岳飞都为他修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与岳飞,关羽的武力到底有多强,关羽真实武力有多高

    而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既有关羽之勇武,又有诸葛亮之谋略的人物,却因着墨不多而鲜为人知。他就是甘宁。少年时期的甘宁,全然就是一派绿林好汉的作风,行侠仗义,行事只问自己心中痛快不痛快。总之,是一个能夜止小儿啼哭的刺头。关键是甘宁还特别在意着装,最爱穿颜色艳丽的衣服,还挂着铃铛,由此被称为锦衣贼。走起路来

  • 蔡京高俅会报复宋江林冲秦明雷横,为何不会找鲁智深武松的麻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松杀高俅蔡京是真的吗,蔡京高俅是什么关系,蔡京和宋江谁厉害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只要接受昏君奸臣扔在地上并踩了一脚的嗟来之食,就可以将过去的罪恶一笔勾销,从此跟奸臣们并肩携手,一起过上没羞没臊的富贵生活。但是睿智的读者诸君肯定会有这样的观点:如果奸臣们不对梁山好汉展开疯狂报复,那他们就不配当奸臣了。即使是忠臣,也会知道以德报怨不是美德

  • 让人无限诟病的郑和下西洋,朱棣雄才大略,这么做有他的战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经典语录霸气十足,郑和给朱棣带来什么,朱棣怎么评价郑和的

    曾经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和平使者,他高扬着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的旗帜。这是六百多年前人类波澜壮阔的远航,他七下西洋的壮举成为世界永远的记忆;这也是六百多年来中国的光荣与梦想,他所率领的船队成为西洋永不磨灭的风景。这个人就是六百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支持他下西洋的主要皇帝便是永乐大帝朱棣。这个事情在有

  • 崇祯穷得叮当响,为什么不抄大臣的家?不是不想,是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为什么不抄大臣的家,崇祯听大臣建议吗,崇祯 大臣

    大明王朝的建立让百姓在200多年的时间中,享受了太平盛世,可是到了明朝末期,天下就乱了。明朝末年,此时的明朝是内忧外患,崇祯帝继位时,已经无力回天。说道崇祯帝,他绝对是历史上非常勤奋的皇帝。崇祯帝的勤奋程度不亚于雍正帝,但是两人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亡国之君,另一个是中兴之帝。相比较来说,崇祯帝也是历

  • 获皇帝亲笔题字“忠勇李宝”,曾是岳飞左膀右臂,击败20倍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李宝图片,岳飞唯一真迹,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

    《宋史》中记载了“向微唐岛之捷,则(完颜)亮之死未期,钱塘之危可忧也,(李)宝之功大矣!”李宝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自小就因为战争受尽了苦楚,吃不饱穿不暖,无家可归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他从小就立下宏愿,一定要成为一个保家卫国的将军。1139年金军大举侵犯山东地区,李宝的家乡也被金军占领,此时他已经是

  • 被误解千年的宋朝有多强盛?财富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军力占据亚洲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十大最强军力,宋朝军力分布图,宋朝军力有多厉害

    宋朝最强盛时疆域图人口。人口数量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古代更是如此。由于唐末五代持续百余年的战争摧残,再加上版图的严重萎缩,以至于宋朝创建20年后(980年),全国总人口仅有3200万人,还不到唐朝鼎盛时期的1/2。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到北宋灭亡前3年(1124年),全国总人

  • 跪了492年,秦桧夫妻想要站起来歇歇,那跪着的,应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桧夫妇为什么要跪了800年,秦桧最后是何下场,秦桧夫妇在历史上做了什么事

    艺术家还为这个雕像起了一个名字,叫《跪了492年,我们想站起来歇歇了》。跪了492年秦桧夫妻俩是什么人?害死岳武穆的大奸臣!这对夫妻坏事做绝,多少人痛恨?以至于后来都有“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一说了。古人都有羞耻之心,都有节气之义,我们如今的这些精英却没有!他们为了出名,不择手段,能够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