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空城计在三国演义中流传成了一段佳话,人们在赞叹诸葛亮的胆大心细,料事如神。但是,随着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大家把空城计称为司马懿的封神之作,你怎么看?
街亭失守,司马懿带大军攻打西城,当时诸葛亮驻守西城,城中人马只有2500人左右,如果弃城而逃,不一定能躲过司马懿的追击,反而其它蜀军也会追击的危险。因此诸葛亮挺险空守西城,和司马懿打了一场心理战。
当司马懿兵临城下,看见城门打开,诸葛亮在城楼上气定神闲的弹琴。琴声过半,司马懿已明白七八成了,此城不能攻。诸葛亮向来谨慎,从不冒险用兵,恐有埋伏。这种顾虑是大家一直赞赏诸葛亮智慧的。可是故事的精髓并不在这。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司马懿这么聪明的人,肯定也是知道的。司马懿明白拿下诸葛亮,自己离死期也不远了。自己一直被曹睿猜忌,一直受排斥,因为魏军帐中无人可敌诸葛亮,唯有自己尚可一用。一旦诸葛亮一死,他的兵权就被收了,自己处境也很危险。所以思前想后,攻城没有好处,反而自己处境不妙。司马懿在想,诸葛亮乃当世绝顶聪明之人,能在敌军千军万马之前,如此闲适弹琴,毕竟是看明白了这些事情,他死则自己死,他活则自己活。所以,司马懿想明白后,才下令撤兵。
诸葛亮没有想用空城计吓唬住司马懿,他只是在告诉司马懿的下场,他想要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一个除了他两个别人看不到的台阶,司马懿也是卖了一个人情给诸葛亮。这样一来保全了自己,这样的人只能说是枭雄吧。
在我看来,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关系既是天敌,也是知音。而对命在旦夕的司马懿来说,诸葛亮和他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只有诸葛亮继续北伐,司马懿才有利用价值,司马懿才不会被曹氏彻底弄死,司马懿才有掌握军权的机会。一旦诸葛亮死了,司马懿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司马懿很清楚诸葛亮对自己的作用,在他心里他比谁更明白诸葛亮存在的价值,在自己大业未成,军权还没有稳固的时候,绝对不能够让诸葛亮先死。所以说空城计是司马懿的封神之作,他向世人展示出怯懦,做了一个看上去愚蠢,但实则暗藏大智慧的决定。
但是诸葛亮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经过多次北伐,竟然没有一次是成功的,都是因为司马懿的存在。所以说,空城计保存下来的是诸葛亮和他的蜀国子民,保存下来的是司马懿的兵权,和曹魏家族对司马懿的信任。可是,笑到最后的不是诸葛亮,也不是曹魏政权,而是司马懿!
(作者:没有萝卜的兔子,本文由“历史趣谈人生”创作)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