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细说三国刘备成功逆袭的三个杀手锏:仁,义,礼

细说三国刘备成功逆袭的三个杀手锏:仁,义,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20 更新时间:2024/3/19 11:39:50

第一:君臣和父子之间的义

刘备的忠君大义体现在对上体现忠君思想,对下则是位讲理的明君。他的明理爱臣,鲜明的表现在面对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场景,〈第四十二回〉: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本以为再也见不到赵云,故再聚首眼泪是止不住的,可以明显看到这对君臣的相知相惜,刘备爱臣子、担心臣子的安危是发自真诚的。刘备怒掷阿斗的动作常被视作“收买人心”之举,未免太过权谋。这是刘备真性情的展现。第一,刘备对赵云的欣赏一直以来都是强烈的,且赵云向来担任他的贴身护卫,在他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第二,刘备对将领的重视程度本高过自己的家人,在刘备心中,人民是第一位,将士是第二位,家人只是第三位,如果因为幼子的性命而丧失一员猛将,的确不划算。虽然这样的人父形象太过无情,但对臣子的情义是深重的,此种性格做到了为义疏亲,自然能笼络人心,使壮士折腰,正是成为乱世中一方霸主的必要条件。

原著中,刘备父子之间的仁义,在刘备出场时,就用“玄德幼孤,事母至孝”表示刘备本来就是重视亲情之人,孝顺更是他立身准则。他不仅自身奉行孝道,更将心比心,帮助他人化解孝道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对待刘表父子和对待徐庶母子上。刘备是相当重视人伦的人,虽然他爱百姓胜过自己家人,凡事以百姓先,但对于别人的家人,刘备却十分有同理心,决不愿他们割舍孺慕之情。

第二:对兄弟、百姓的仁

刘备对兄弟的重视从桃园三结义到夷陵之战就可以看出,桃园三兄弟的感情是生死至交,彼此有义。刘备一生的兄弟就是关、张二人,三人自桃园结义后,即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刘备对张飞的情谊,从张飞失守徐州城的事件可以看出,张俱感泣,刘备在亲人落入吕布手中时,犹能冷静思考,并且不责怪张飞,可见张飞在他心中的地位是不亚于家属,甚至是高于家属的,遂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之喻。

至于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情感,从关羽在曹营时表现的兄弟道义就能说明一切,关羽对刘备的忠义不再赘述,然而刘备对关羽的情义一直都不明显。在刘备攻打益州时,命关羽守住大后方荆州,这是军事上的考量,称不上兄弟之义,直到关羽死后,才能看见刘备对关羽的情谊之深。

兄弟遇难死亡的消息如何能忍受,刘备为了替兄弟复仇,破坏了“隆中对”的大战略:“联吴抗曹”,起兵伐吴,此时赵云、秦宓黄权甚至孔明的劝谏都听不进去,一心只为报仇雪恨,张火庆说:“他关怀的不在造福百姓的廓然大公,而是出于狭隘的私人恩义。”

温沁说得更严重:“刘备把兄弟情义放在政治利益、江山社稷之上,导致蜀汉大军从此再难立于中土。”这样的说法是对刘备的苛求,如果刘备连关羽的死都能冷静看待,将失去人物的血性,也会破坏读者对他的喜爱,唯有透过刘备“愤怒压过理智”的形象才能贴切表达他对兄弟之情重。他别无选择,只能为弟报仇,否则无法回报关羽一生对他的忠义,这就是桃园三结义的悲剧宿命。

第三:对家国、外交、贤士的礼

刘备对家国的礼体现在他服从王法和宗法两方面。刘备遵人臣之礼,对王命绝对的服从,刘备在徐州时,曹操以天子名义降旨给刘备,明知是曹操计谋,也不违逆,这是对皇上和宗法的尊重。《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写道:却说玄德在徐州,闻使命至,出郭迎接;开读诏书,却是要起兵讨袁术。玄德领命,送使者先回。糜竺曰:“此又是曹操之计。”玄德曰:“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

刘备虽是一名枭雄,但对于国家的体制与应守的礼制,都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在面对不合理事物时更能展现他对礼法的敬重,董卓被刘备救下后不知感恩,反而极不尊重刘备,张飞本想杀了董卓解气,被刘备拦下。

因剿黄巾有功,刘备授予县尉的官职,巡视的适督邮到县衙时,刘备出郭迎接,毕恭毕敬。督邮欲敲诈刘备,并诬陷他诈称皇亲,虚报功绩!刘备挂印辞官。从上述两段故事,可以看出刘备对朝廷命官的敬重,即便是对方无礼或者制度有所瑕疵,刘备都默默承受,严守人臣的本分,因为依礼,下属不可与上执拗。

在外交上,刘备则表现一国之君的雍容大度,不在外交上失礼,赤壁大战后,东吴想设鸿门宴夺回荆州。与周瑜之间开展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外交斡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刘备的胆识。在宴会中,连关、张二人都有所忌惮,但刘备身为君主却表现得毫无畏惧之意,因为不管是否危险,这是结盟的礼节。

两军结盟,按对等之礼必须由孙权邀请,刘备才需要赴会,周瑜的地位与刘备并不相称,他之所以赴会纯粹是为了表示结盟的诚意,这是外交上的礼仪,不得不从,这一行更攸关集团未来的命运,不得不去,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可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让吴国小觑。刘备亲自赴会,仍可看出他对礼节之重视,是值得肯定的。

更多文章

  • 谈三国:孙权为何久久不称帝?不是不想,而是因为这些原因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为什么是三国最后称帝的,三国孙权建国始末,三国中孙权厉害在哪里

    文|望梅求止渴在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里,这其中刘备是最早称帝的,后来就是魏国的曹丕,但是吴国的孙权为何久久不称自己为皇帝?不是他不想,而是这些原因不能让他称帝,如果称帝的话,吴国的后果会不堪设想。首先,我们先说一说曹丕和刘备为何那么早的自封为帝王,先说曹丕,他称帝的原因是因为他看清楚了这群汉臣看

  • 谈三国:他被称为白马将军,曹操为之落泪,原因令人感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白马将军是谁,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曹操,三国故事关于曹操

    文|望梅求止渴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里,有很多能文能武的英雄豪杰,这其中不乏有为国家献出自己生命的,今天小编所要给大家讲一讲这一个人,他被称为白马将军,一生征战沙场无数,死后竟然能让曹操为之落泪,原因也令人感动不已。首先,小编先个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人,他叫做庞德,这个人的一生可谓是坎坷多难,他原本是跟上马

  • 破釜沉舟再复盘:项羽真的是有勇无谋一介武夫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项羽破釜沉舟能赢,项羽破釜沉舟100字故事,项羽破釜沉舟有多厉害

    咱也不知道楚南公是如何说出这句话的,但他确实精准地预言了秦朝末年,将整个大秦帝国推向分崩离析的中坚力量——项梁、项羽军。叔父项梁死后,项羽扛起了反秦楚军的大旗。在我们后世的传评中,项羽勇猛无敌,“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却有勇无谋,气走范增,最后兵败垓下,自刎身亡。“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一生豪

  • 自汉武帝以来,儒家便是正统,为何历朝执行的却是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法家治天下为何又变成儒家治天下,历史上法家和儒家争辩的故事过程,汉武帝用儒家还是法家

    后期法家则与荀子这一派关系很深。为这两个儒家学派出了一大波法家人物,与这两派的思想主张有很大关系。其实,先秦各个学派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很多人可能同时兼有儒、法两派的特点,比如吴起,他既是法家代表人物,也是兵家代表人物,甚至儒家与他脱不干系。汉初开国功臣名相张苍,说他阴阳家也行,说他儒家也没错。儒家

  • 西汉名将,被称“飞将军”的李广,为何四十年未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飞将军李广简介资料,历史上的飞将军李广是个怎样的人,李广怎么当上将军的

    等走过去看的时候,发现弓箭已经深深的插入到石头的内部了。看到这里许多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迷惑,为什么从军四十年的李广,即使名声流传至今,却为何一生都没有被加官封爵呢?下面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其中的缘由。第一:环境的限制。当时的西汉,最主要的敌人,是边塞的少数民族,他们基本都是在马背上成长的。而李广比较擅长

  • 谈三国:刘备东征时,向大臣寻求意见,诸葛亮为何一言不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给刘备的规划,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三国中诸葛亮和刘备有没有分歧

    文|望梅求止渴今天谈三国,小编给大家讲讲在刘备东征时,向自己朝中各个大臣寻求意见,唯独诸葛亮一言不发。诸葛亮作为刘备身边一位重要的谋士,但凡刘备有任何不解之处诸葛亮都会第一时间提出意见,为何这一次诸葛亮一言不发?那今天小编就来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首先我们还得从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说起,当时关羽在麦城被人

  • 谈三国:刘备有能得天下的诸葛亮,却因这些事,让蜀国最先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文|望梅求止渴在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里,三足鼎立,这其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蜀国,蜀国之中也有让很多人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的诸葛亮。再加上蜀国大将众多。尽管如此,还是因为这些事情,让蜀国最先走衰亡。首先我们先从诸葛亮说起,他之所以被 称为能够帮助主公得到天下的人是因为这一件事情是因为司马徽,并且司

  • 深度解读曹操直属的精锐骑兵部队——虎豹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虎豹骑”名称的寓意顾名思义,虎豹骑就是以猛兽虎与豹为名的精锐骑兵。古人向来有以猛兽命名部队的传统,如周武王麾下便有一支以“虎贲”为名的部队,寓意所属士兵像猛虎一样勇猛而迅捷。虎豹骑多次出现在曹操征战四方的战斗之中,其机动灵活的特点十分显著,所以曹操以虎豹命名麾下的骑兵部队,既延续了传统,又符合骑兵

  • 陶谦三让徐州是在试探刘备?你真的想多了,其实不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助陶谦守徐州,陶谦为什么让位刘备,刘备帮陶谦

    有的人说陶谦三让徐州其实是在试探刘备,你真的想多了,其实不是这样。分析当时的形势和陶谦自己的情况,你会发现陶谦三让徐州应该都是真心相让,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恳切,否则也不至于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接连三次要把徐州让给刘备。第一,当时的形势是汉室已经衰微,地方大员已经是相当于一位独立的诸侯了。徐州四战之地,周边

  • 甄宓是一个怎样的人?得到曹丕宠爱多年,最后为何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丕什么时候抢的甄宓,甄宓比曹丕大几岁,曹丕的皇后甄宓

    甄宓的父亲是甄逸,曾为上蔡令。不过可惜的是,在甄宓三岁的时候,甄逸去世。后来有相士为甄宓相面说“此女贵不可言”。甄宓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她非常聪慧,只要看过的文章就能很快领悟内容。当时她的哥哥还笑她说“女子应学女工,读书有什么用?”,而甄宓却说“古代贤德女子,都学习前人成功失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