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蜀汉不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势力,但却是最令人难忘的一个势力,像刘备、诸葛亮、五虎上将等人,如今早已家喻户晓,在关羽失掉荆州之前,蜀汉的发展一度如日中天,甚至是看到了超越曹魏的希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荆州之失以后,蜀汉接着便遭遇了夷陵之败,导致数万精兵损失严重,结果刘备命丧白帝城,很快国内又出现南中叛乱,而此时,其与东吴之间的矛盾也尚未平息,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万幸的是,好在蜀汉还有一位杰出人物,他可以说是三国中知名度最高的人了,没错,此人就是被世人誉为“千古一相”的诸葛亮,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东吴修好,没多久,两家又变得和睦起来,共同抗拒曹魏。
接着,诸葛亮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发展蜀汉的经济上,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是为北伐在做准备,第一次北伐,虽然说街亭之失,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客观地说,关键还是因为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不过还好,第一次北伐损失不算太大。
第二次北伐,主要输在了“陈仓之战”上,话说在这一战中,诸葛亮二十日攻克不下,结果粮尽退军,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次的北伐诸葛亮很是失败,甚至以此断定他并没有军事才能,其实不然,陈仓之战,诸葛亮的目的,是要声东击西,声 援东吴。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三国时期一个比较特别的情况,就是一个准备充分的重镇,短时间内很难攻克,比如邺城曹操用了数年,江陵周瑜用了一年,孙权攻打合肥、陆抗攻打永安,则是以绝对兵力优势但最终无果。
由此可见,二十天想要攻下一个事先有防御的重镇,难比登天,况且诸葛亮目的不在于克城,粮食之类的准备不充分,最终无果也是可以理解的,说起来,这一次北伐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斩杀了敌将王双,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第三次北伐,可以说是诸葛亮非常成功的一次北伐,也是极大开疆拓土的一次北伐,而他与司马懿之间的对决,是最为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小说中有诸葛妆神、火烧上方谷等精彩好戏,一些野史中也有空城计,后来还被《三国演义》给收纳了,不过,诸葛妆神、火烧上方谷终归不是历史,而空城计的可能性也颇低。
至于第四次北伐,用“甲首三千”便可以概括,而第五次北伐,也就是诸葛亮最终升天的这一次北伐,有人说,如果诸葛亮不死,蜀汉最终必定能够一统三国,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可能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早就一语道破天机,“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虽然不能把诸葛亮的失败完全归咎于人命天定,但是天下大势,真的是很难违背的。
口说无凭,咱们用数据说话,先看三国人口,蜀汉九十四万,东吴二百四十万,加起来都没有曹魏四百四十万人多,再看疆土,曹魏坐拥中原,囊括九州,可谓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蜀汉仅仅一州左右,东吴两州半,加起来还不够曹魏的一半。
论人才,曹魏前有荀彧、荀攸、钟繇,中期有司马懿、郭淮,后来又有邓艾、钟会、陈泰等人,蜀汉武将还罢了,至于谋士,除去诸葛亮本人,谁还特别优秀?此外,曹魏占据了主要的产马地区,骑兵量更是远胜于蜀汉。
说句实在话,其实三国从二二零年曹丕称帝开始,就已经宣告结束了,即便诸葛亮没有死在五丈原,蜀汉也无法完成一统大业,毕竟诸葛亮是人不是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又如何能够逆天而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