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非凡;她身上的优点,却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695 更新时间:2024/1/17 19:42:55

元帝皇后、成帝生母王政君,史称“元后”。她一生经历了六位汉帝,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一般谈及王莽篡汉,定从元后说起。

元后是王莽的姑母,她虽忠于汉朝,无政治野心,但其政治见识不高,优柔寡断,西汉江山仍断之在其手。

王政君一路顺遂——“当大贵,不可言!”

王政君的父亲王禁年轻时在长安学习法律,为廷尉史。他不拘小节,胸怀大志,但好酒色,有许多妾,一共生了四女八儿,王政君、王凤及王崇皆为正妻李氏所生。

当初李氏怀王政君时,曾梦见月入其怀。政君性情温柔有妇道,曾许嫁于人,但是还未有所行动,“所许者皆亡”。

王禁觉得怪异,恐女儿为克夫命格,故请术士来看相,没想到术士竟言“当大贵,不可言”。王禁喜不自胜,于是让政君习书,学鼓琴。

王政君剧照

汉宣帝五凤年间,政君年十八入宫,在廷掖为家人子。之后,太子刘奭因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死,闷闷不乐,忧伤成疾,并将怒气发在众姬妾身上,无人能得到他的召见。

为此,汉宣帝请皇后挑选后宫中能顺应太子心意者,政君在列。等到太子前来朝请,皇后乃叫出政君等五人,让太子挑选。太子本对五人皆无意,但又怕辜负皇后的美意,及勉强说:“此中一人可。”

此时政君距离太子最近,衣服上又带有红色,于是皇后派人将政君送至太子宫中。

命中注定“当大贵”的政君,果真一幸有孕。甘露三年她生下儿子,为嫡长皇孙。汉宣帝十分喜爱这个孙子,亲自帮他取名为刘骜,常置左右。但政君并不受太子宠爱,因为史载她生下儿子后,仍“希复进见”。

黄龙元年汉宣帝崩,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他立刘骜为太子,而王政君“母以子贵”,被立为后。

太子刘骜好经书,为人宽厚、谨慎、谦恭,确实令元帝喜爱,但之后他好饮酒、喜燕乐,令元帝认为他无为帝之能;反观定陶恭王刘康,不仅有才艺,其母傅昭仪又得元帝喜爱,故元帝有意以定陶恭王为嗣。

所幸王凤及侍中史丹维护,加上皇后政君一向谨慎,刘骜又得先帝器重,故成帝得以保全帝位。

汉宣帝剧照

皇太后王政君与外戚——其势力之强,超越西汉任一外戚

竟宁元年元帝崩,刘骜即位,是为成帝,尊封皇后王政君为皇太后,任命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此后至西汉末,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职位,皆由王氏外戚专任,“王氏之兴自凤始”说的正是此事。此时,王氏外戚阵容之大,势力之强,超越西汉时期任一外戚。

王氏能如此势大,全靠成帝平庸无能,贪恋美色,不理朝政,将国政完全委托于诸舅。

建始元年,天有异象,大臣们皆认为是“阴盛侵阳之气”造成的,遂以高祖誓约“非功臣不侯”劝谏成帝“大封王氏为侯”之失。

虽然王凤上书请辞,但成帝不许,此后王氏外戚屡受成帝封赏,势力遍及中央与地方,满门荣宠。

王凤剧照

太皇太后王政君,欲急流勇退,要求王莽辞官

绥和元年,成帝已即位二十多年,却尚无子嗣,而定陶恭王刘康也早已去世。刘康之母傅昭仪私贿曲阳侯王根,希望将刘康之子刘欣立为太子。有王根的保荐,加上成帝原就属意刘欣,故刘欣征入为太子。

绥和二年成帝崩,刘欣即位,是为哀帝。哀帝尊傅昭仪为“恭皇太后”;尊丁后为“帝太后”;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尊成帝赵后为“皇太后”。

一朝四太后在位,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哀帝即位后,王政君避帝外家,不与傅、丁外戚争权,并要求当时的大司马王莽辞官。

元寿元年,大臣和儒生上书为王莽鸣不平,于是哀帝召王莽返京;次年哀帝崩,无子,王政君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共征中山王刘衎为汉平帝。

王政君剧照

王政君年事渐高,王莽暗自进行权力聚集与垄断

平帝即位时年仅九岁,于是“太后临朝,委政于莽”。王莽仗势弄权,终日欺骗王政君,言己辅政天下太平。

王莽对外控制大臣言行,令他们称颂自己的功德;对内贿赂政君身旁长御,并极力奉承政君。

因此王政君每次出行,都要大施恩惠,赏百姓钱帛酒肉,遂以为常。而王莽在讨好王政君的同时,也进行着权力聚集与垄断。王政君本就无政治野心,加上年事渐高,除封爵等事外,其余皆由王莽裁决。

元始五年平帝崩,无子,王莽为实现其野心,征汉宣帝最年幼的玄孙刘婴继位。刘婴此时仅两岁,号曰“孺子”,王莽暂居皇位摄政,代行皇权。

王政君虽认为不可,但力不能禁。初始元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王政君悲痛悔恨。当王莽指示王舜向王政君要传国玉玺时,王政君怒骂曰:

“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王政君语气愤恨悲切,可知她忠心于汉并未有非分之想,但汉朝大势已去、无力挽回,她又恐王莽欲胁己,乃拿出传国玉玺,投之于地。

王莽称制,改王政君称号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他为表示汉朝已亡,故毁元帝庙。

王政君看元帝庙被毁坏,悲愤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她在始建国五年崩世,享年八十四岁。

王政君画像

玲珑说

王政君才能平凡,命格却非凡。

她没有像吕后那样的政治野心,却在机缘巧合下,被各种力量推向政权顶端;她虽忠于汉室,却也断汉国祚。

王莽之所以能篡汉,王政君的存在与作为堪称“关键”。《汉书》记司徒掾班彪之言曰:

“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班彪的评语十分中肯。“妇人之仁”点出元后王政君治理汉廷的最大缺点:她善良宽容,以致失了正义;她姑息优柔,以致大权旁落;她软弱无主见,以致无力挽汉。

若是以一般女人的标准审视之,王政君的德行堪称“美好”。她仁善,从她对待定陶恭王的态度可知;她不与人争,哀帝即位她马上请王莽辞职,避帝外家;她重视亲情,故群弟世权。

王莽剧照

然而,这些优点放在王政君身上,却都成了西汉倾覆的主因。

仁善过于宽容,就无法分辨是非;不与人争,同时伴随着软弱;“重亲情”放在不法的兄弟身上,就是包庇。

王莽借着王政君的仁爱宽容与亲情意识,能够一步一步鲸吞蚕食、篡汉自立,也就不奇怪了。

更多文章

  • 若非此人兴风作浪,曹操与刘备或可联手终结乱世,让汉朝再次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深度分析刘备曹操,汉中之战刘备和曹操的巅峰对决,假如刘备打败曹魏会恢复汉朝吗

    公元198年,在联合曹操消灭了飞将军吕布后,刘备随曹操返回了许都。起初,曹操对刘备很是亲近,还举荐他做了左将军。刘备虽说是寄人篱下,但也算是奋斗十几年后在政治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朝廷做官,虽然不像在州郡之中当个土皇帝自由自在,不过却也能接触很多新的资源,这对于贫民出身的刘备来说,也是有巨大诱惑的

  • 老外:汉朝和罗马帝国作战的话谁会赢?一帮国外网友开始争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和罗马唯一一次战争,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的联系,汉朝和罗马的战争

    这样一来,国内外网友也就十分的乐于给两国进行一番比较,这不,在国外的一个历史社区中,一位老外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话题:Who would have won if Ancient China went to war against Ancient Rome?(如果古中国与古罗马作战,谁会赢呢?)罗马军队

  • 谁才是大汉帝国真正的战神?韩信不够格,霍去病还差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韩信历史上有多厉害,韩信和霍去病武功哪个厉害

    西汉刚建立的时候,社会形势处在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之后,人口散亡,经济凋敝,物价飞腾,社会动荡不安。这是时候匈奴帝国疆域十分广阔,东达辽河流域,西达葱岭,南达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西汉前期对匈奴采取的是“和亲”政策,主要还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可是匈奴一再难侵,曾火烧汉之回中宫,“烽火通于甘泉、长安。

  • 同样是皇帝对付权臣,康熙除掉鳌拜,汉献帝为什么不能除掉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献帝怎么对付曹操的,康熙是如何铲除鳌拜的,康熙为什么杀掉鳌拜

    如果真是如此,正是诸葛亮所说的“……天下有变”,蜀汉霸业,或许就真的可成了,可惜汉献帝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没能完成“天下有变”的任务,自然匡扶汉室也有就成为了泡影了。同样是弱帝斗权臣,为啥人家康熙就能一举干掉鳌拜,那可是满清第一“巴图鲁”啊,而汉献帝干掉曹操却做不到呢?根据我的了解,觉得他们之间的情况

  • 网友说:刘备若将错失的猛将争取到,统一大汉是必然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吗,刘备最强时期有统一可能吗,后世帝王对刘备的评价

    虽说有些帝王并不能将人才纳入自己的名下,有些人抹不开面子,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代帝王怎么能去求他归顺自己呢?这一点其实刘备是做的比较好的,从他三请诸葛亮就可以看的出来。他为了得到人才可以放下自己的面子,这样看来他也是有一双识别人才的眼睛。但是其实在他统治的时期,还是错失了很多的人才。今天小编就来说说

  • 最短命的大一统王朝,不被承认,如果延续,意义比肩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最短命的大一统王朝,大一统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吗,秦朝真的是最短命的王朝吗

    王莽出生不凡而王氏家族也不是简单的家族,王氏家族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家族中人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家族中的人大多数是将军列侯,所以家族成员大都生活侈靡,喜欢攀比,但是王莽犹如一股清流,不仅生活简朴,且非常的勤劳好学,喜欢研究《论语》。在王莽上位之前,他的名声是非常好,不仅礼贤下士,且

  • 原创有人说,空城计成就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懿封神之作,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懿空城计为什么要放走诸葛亮,老版司马懿空城计放走诸葛亮,诸葛亮空城计是真的吓退司马懿吗

    诸葛亮的空城计在三国演义中流传成了一段佳话,人们在赞叹诸葛亮的胆大心细,料事如神。但是,随着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大家把空城计称为司马懿的封神之作,你怎么看?街亭失守,司马懿带大军攻打西城,当时诸葛亮驻守西城,城中人马只有2500人左右,如果弃城而逃,不一定能躲过司马懿的追击,反而其它蜀军也会追击的危险

  • 两千多年没人敢动秦皇陵,只因秦始皇的曾经说过这些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皇陵简历,秦皇陵真的是秦始皇的吗,秦始皇陵历史及现状

    早在解放后,当地文化局的领导就向上级请示发掘秦始皇陵,郭沫若当时作为考古爱好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激动,因为进入秦皇陵是那个时代每个考古学家的心愿。但是,当时国家并不支持这个项目,于是他找到了当时的周总理,和他聊了聊关于秦始皇陵的一些事情,不过总理立马回绝了,并且告诫他短时间内不要再提。周总理如

  • 桃园三结义,为什么关羽没当大哥?却一辈子跟着刘备,直到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刘备张飞为何要桃园三结义,刘备跟张飞关羽结义,关羽跟刘备什么关系

    桃园三结义,论年龄关羽比刘备大一岁,(罗贯中把年龄弄颠倒了)武力比刘备还要高。但是,这个选大哥不是按照年龄、武艺来选择。主要是整个人的综合素质来评选的。这三个人当中,刘备虽然是卖草鞋的,但是背景最大。刘备自己号称“中山靖王之后”,这也算是汉室宗亲,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备一没兵,二没有钱粮

  • 细说三国刘备成功逆袭的三个杀手锏:仁,义,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中刘备的仁义体现在哪里,刘备有多仁义,三国时期刘备的发家史

    第一:君臣和父子之间的义刘备的忠君大义体现在对上体现忠君思想,对下则是位讲理的明君。他的明理爱臣,鲜明的表现在面对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场景,〈第四十二回〉: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