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宰相崔胤力图挽救大唐,为何没能挽救唐朝,反而加速了其灭亡

唐朝宰相崔胤力图挽救大唐,为何没能挽救唐朝,反而加速了其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85 更新时间:2024/3/26 1:54:18

天复四年(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还胁迫长安全城百姓相随。百姓们扶老携幼,一路痛哭不止,大骂说:“国贼崔胤引导朱温出卖社稷,才使我们沦落到了这个地步。”崔胤是唐朝宰相,力图拯救唐朝,为何未能使唐朝复兴,反而加速其灭亡,还背上千古骂名了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名门

崔胤出身清河崔氏,为唐朝宰相崔慎由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接近唐朝的权力中心。晚唐时期,朝政混乱,崔慎由受到同僚排挤。崔胤由此认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所以为人城府很深,外表忠厚而内心奸诈。此后崔胤进入仕途,担任员外郎、郎中、给事中等职。宰相崔昭纬因为崔胤与他同宗,对他大力提拔。景福二年(893年),御史中丞崔胤因为崔昭纬的帮助而升任宰相。

晚唐时宦官专权,与文官集团争权夺利,双方为了巩固权势,于是各自结交藩镇,作为自己的外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拥兵自重,靠近京师,屡次要挟朝廷。崔昭纬于是同王行瑜结交,倚仗他立足朝廷。

乾宁二年(895年),王行瑜因为朝廷不肯封他为尚书令而起兵作乱,唐昭宗于是逃出长安,崔胤则在旁护卫。随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兵勤王,杀王行瑜平乱。接着唐昭宗返回长安,封崔胤为礼部尚书,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随后宰相徐彦若、王抟向唐昭宗揭发崔昭纬和王行瑜勾结之事,唐昭宗因此将崔昭纬贬往外地,崔胤也被罢免。

二,结好朱温

乾宁三年(896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华州节度使韩建担心朝廷追究他们勾结王行瑜而起兵作乱,攻入长安。唐昭宗逃往华州,追究崔昭纬余党而把崔胤降职,贬他为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使。崔胤见宣武节度使朱温兵强马壮,称霸关东,于是向他求助。朱温正想要在朝廷有个内应,于是上书唐昭宗,陈述崔胤有功,力保他担任宰相。唐昭宗畏惧朱温,只得召回崔胤,让他复任宰相。

光化元年(898年),李茂贞与韩建畏惧朱温而退兵,唐昭宗得以返回长安。随后崔胤仗着朱温为靠山而争权夺利,打压异己。接着崔胤为了替崔昭纬报仇,便联合朱温诬陷徐彦若、王抟,将二人排挤出朝廷而独掌大权。就连宦官集团也畏惧朱温而不敢同崔胤争斗,只得忍气吞声。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神策军左中尉刘季述以唐昭宗酒后失德为由而将其囚禁,立皇太子李祐为帝。刘季述本想杀掉崔胤,但又害怕朱温兴师问罪,所以只将崔胤免职。崔胤于是向朱温求援,叫他起兵勤王。朱温于是派兵攻打河中,以打通前往长安的道路并断绝李克用同长安的联系。

三,诛杀宦官

初,天复反正之后,宦官尤畏胤,事无大小咸禀之。每内殿奏对,夜则继之以烛。常说昭宗请尽诛内官,但以宫人掌内司事。中尉韩全诲、张弘彦、袁易简等伺知之,于帝前求哀请命,乃诏胤密事进囊封,勿更口奏。宦官无由知其谋,乃求知书美妇人进内,以侦阴事。由是胤谋颇泄。宦官每相聚流涕,愈不自安。故全诲等为劫幸之谋,由胤忌嫉之太过也。(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

光化四年(901年),崔胤看出神策军巡使孙德昭不满刘季述专权,便派判官石戬前去联络孙德昭,劝他反正。随后崔胤与孙德昭发动兵变,杀刘季述,拥立唐昭宗复位。事后崔胤官复原职,得以继续担任宰相。宦官则更加畏惧崔胤,事无大小都要将其汇报。崔胤则决心彻底铲除宦官集团,便劝唐昭宗将宦官全部杀死。但事机不密,为宦官韩全诲得知,有了挟持皇帝的意图。

不久后朱温打通前往长安的道路,逼近京师。韩全诲担心朱温此来是与崔胤合谋杀尽宦官,于是先挟持唐昭宗罢免崔胤,然后逃往凤翔投靠李茂贞。崔胤担心韩全诲害自己而没有跟随皇帝前往凤翔,而是派人迎朱温入长安,共同商议救出唐昭宗,还为他称霸天下出谋划策。

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因为弹尽粮绝而杀韩全诲,交出唐昭宗给朱温。随后崔胤官复原职,联合朱温免除大小宦官的一切职务,将其尽数诛杀。接着崔胤罢免唐昭宗任命的宰相及大小官员,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要职,继续掌控朝廷。崔胤为了拉拢朱温,还逼迫唐昭宗封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四,身死族灭

初,朱全忠虽窃有河南方镇,惮河朔、河东,未萌问鼎之志。及得胤为乡导,乃电击潼关,始谋移国。自古与盗合从,覆亡宗社,无如胤之甚也。(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

朱温在救出唐昭宗后返回汴梁,留侄子朱友伦驻守长安,监视崔胤的一举一动。崔胤担心朱温图谋篡位,自己早晚会大祸临头,便与心腹京兆尹郑元规招兵买马,名为提防李茂贞,实则防备朱温。朱温知道崔胤的意图,便派数百名部下前往长安应募,混入崔胤军中。

不久朱友伦在打马球中不慎落马摔死,朱温以为是崔胤干的,于是处死那些与朱友伦一起打马球的人,派侄子朱友谅代替朱友伦。随后朱友谅在内应的配合下发动突袭,逮捕了崔胤与郑元规。天复四年(904年),朱温先免去崔胤之职,然后将其处死。

总的来说宰相崔胤力图挽救唐朝,消灭宦官集团,所以不惜引狼入室,在朱温的帮助下铲除了宦官。但崔胤为人奸诈,没有宰相的度量,为了掌权而排斥异己,任用奸邪,导致朝政更加混乱。朱温则借崔胤之助得以干预朝廷事务,控制了唐昭宗,因此野心大增,有了篡唐之心,加速了唐朝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书:八王之乱中最倒霉的王爷,都快打赢了,却被自己的愚蠢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书中描写八王之乱的片段,八王之乱是哪八王,八王实力排行

    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经过,基本上已经被史学家们研究透了,现在公认的,“八王之乱”从可控到变得不可控,主要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唯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都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被谁逼退位,武则天登基之前发生过哪些大事情,武则天退位是哪一年哪一天

    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开创了独属自我的时代。可惜的是,她的退位并非同其他皇帝一般光明体面。在其82岁的高龄之时,群臣围攻于她,逼她将皇位禅让于太子李显。看着一众跪地不起的大臣,武则天心生凄,而在她退位之后,也只有一名大臣低头痛哭。可是,令人意外的是,1年后,除去这一人以外,哭的人全死了。01

  • 李世民临终前,问武则天:我走了,你咋办?武则天8个字救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对武则天说的8个字,武则天继承了唐太宗的哪些政策,李世民对武则天说过的话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当时那个男权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是没有资格走入朝堂,无法掌握权力的。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最后还能成功登基,可想而知她经历了无数的惊险和困境。武则天最开始是以李世民的才人身份入宫,但她并不是很受宠,李世民对她十分戒备。而后在李

  •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问袁天罡能活多久,唐朝李世民袁天罡,袁天罡怎么评价李世民

    其实要说袁天罡的有名,跟李世民这个人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夺得皇位的经历并不算多么光彩,他本身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照常理来说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毕竟中国一直是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法行事,但是因为李世民在整个唐朝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了非常大的功劳,所以他手中就拥有了相当一部分势力,尤其是军事

  • 李世民临终前叮嘱太子李治:这个人太厉害,你压不住,杀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对李治有多好,李世民驾崩前如何交代李治,李世民和太子李治是什么关系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功绩,在历史《新唐书.太宗本纪.卷六》中是这样总结得:“不计前嫌招揽前朝官员为己用。”历史上著名的将领秦叔宝、程咬金等等都是瓦岗寨起义,后被李世民招致麾下的将领。这些将领当中有的是真心折服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有的却是时势所趋另有图谋,李勣就是其中一位态度不明朗者。对此,李世民临终时反复

  • 李世民打了胜仗,李渊让妃子去慰问,埋下玄武门之变的引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几个皇子

    李世民的皇帝生涯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夺取皇位的方式。玄武门之变杀死两个哥哥,逼得父亲退位。对于严苛的封建制度而言,已经算得上是不忠不孝之人。征战四方许太子之位,事后反悔兄弟嫌隙渐生李世民出生于隋朝时期,隋朝末年皇帝劳民伤财致使民间怨声载道。在这个时侯李渊看到了自己登上皇帝之位的机会。于是在李世民的帮

  •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横?宰相想结亲都难如登天,黄巢:不信这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五姓七望也叫五姓七家,他们分别是来自陇西的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阳的卢氏、荥阳的郑氏和太原的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只要是姓这尊贵的五个姓氏,就享有了顶级豪门的特权。哪怕没有学识,依旧能入朝为官。五姓七望的地位十分高,当时所谈论的豪门,非五姓七望士族不可,连皇族都得让位。

  • 曹魏运气爆棚的皇帝,一次上位一次被废,最后平安活到西晋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魏死后最惨的皇帝,曹魏皇帝一览表,曹魏王朝历史评价

    曹芳即位的原因与作为曹芳即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在魏明帝曹睿的时候,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的魏明帝曹睿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是从自己的亲戚曹氏家族之中挑选出来那些听话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养子来继承皇帝大位,当时的曹芳和秦王曹询两个人同为备胎太子,但最后曹芳的运气也是足够的好,成功的

  • 四千字看懂淝水之战!苻坚坐拥百万大军,为何会被八万晋军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淝水战役后的苻坚,淝水是哪条河,淝水一战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淝水之战的全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场战争打得其实很离奇!前秦输得很冤枉,东晋赢得也很莫名其妙。西晋末年,随着司马家皇族迁往南方,建立东晋政权。北方则是群雄并起,出现了一大堆的政权。在此期间,占据了关中地区的前秦政权,逐渐壮大,成了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尤其是到了前秦第三位掌权者

  • 隋朝百万大军征讨高句丽,最后为何会惨败而回?还把隋朝拖垮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征战高句丽失利对隋朝影响,隋朝两代皇帝征讨高句丽始末,唐朝征讨高句丽路线

    对于隋炀帝当时到底征调了多少军队,千年以来,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不过,据史学家们推算,杨广当时调集的主力军队,数量不会低于120万。如果再加上负责后勤补给的运输人员,这场战争当中,隋朝征调的人力总数,不会低于500万!然而,隋朝倾尽国力,发动的这场战争,最后非但没能灭掉高句丽,反倒是把自己给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