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真的以胖为美?看到杨玉环的真实身高体重,网友:扎心了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看到杨玉环的真实身高体重,网友:扎心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33 更新时间:2023/12/13 13:45:38

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唐朝流行的胖,真的是人们现在理解意义上的胖么?难道历史上的杨贵妃是一个臃肿的大胖子么?若当真是这样,那么三郎是怎么对她痴迷不已的呢?翻阅史料之后,看到杨玉环的身高体重,才知道误会了这个朝代审美多久。

一提到唐朝的美女,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是一个个膘肥体重的女人,都认为是以胖为美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一方面是因为唐代的经济繁荣,大家都能吃得好,经过了隋朝的辛苦打拼,经历了之前的苦日子,遇到这盛世,看到的各种稀罕食物,自然要多吃两口,自然就胖了。

一方面就是因为唐朝的皇帝都是很欣赏“胖美女”的,有着各种丰腴的女人常伴左右,上面的审美是这样,自然会从宫外大量引进这样的女人,这就会导致宫外的“胖女人”越来越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自然会把这种“胖”演变成一种审美趋势,让大众所追捧。

唐代的杨贵妃就是胖中带着柔媚的类型,再加上社会稳定,人们丰衣足食,也为这种“胖”的审美提供了相对的物质条件,有些人为了进入宫中,想方设法的将自己吃胖,好得到皇帝的驻足,当然这些想法都是后世的揣测了。

另一方面就是唐朝的陪葬,出土的一些壁画,陶俑等等文物中的女性角色。那都是体态丰腴,仔细观察台北股东博物院中的宫乐图,就能发现,图中的贵族女子围着桌案演奏着乐器,每个人的体态都是柔媚的,很有“胖感”。

唐代的胖有两个特点,健硕和丰满,是一种基于健康的自然胖,西域风情的文化和审美涌入大唐之后,唐人的思想和眼界被打开了一个开阔视野。于是乎,后世就对唐朝的审美粗略的下了一个定论,就是唐朝一定是以胖为美的,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唐朝建国初期的时候,唐代的主流审美还是属于正常的体型,并不偏爱胖姑娘。隋末唐初有一幅画作,步辇图,它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有着很强的历史意义。画中为李世民服侍的宫女们,基本上都是属于腰身纤细的骨感美女,和现在社会的审美差不多。

若是这一点不能足以证明,那么不如看看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出的“樱桃小口杨柳腰”杨柳腰这样的身姿能使一个胖子所拥有的么?当然不了,试想一个个满身赘肉的女人在皇帝眼前晃,皇帝怎么能受得了。

盛唐时期在街上确实能看到体态丰腴的美女,但是她们的脸都会被围帽子遮住,也就是在古装剧中看到的女侠头顶上带的在斗笠周围垂挂的黑色网纱或者是悬挂密集的丝线,不让别人看清自己的脸颊,毕竟古代的女人是不能在街上抛头露面的。

这种臃肿的衣服就给人视觉上会有一种很胖的感觉,盛唐时期人们大多数还是热爱丰腴的女子的,微胖界的女神杨玉环深得皇上的喜爱。这对唐朝的审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潮流就演变成了丰腴肥美,但是,这种胖也不是毫无节制的胖,都只是刚刚好。

环这个字本就代表着圆润,肥美,到了杨玉环的身上就是丰腴性感的代表,后世对杨玉环身材的推测是身高是一米六五,体重在一百三十斤左右,这在现代人的眼光中,这也不算胖,这顶多是有肉,这种有肉就更加让杨玉环显得性感。

开元盛世,家家户户吃的都很好,杜甫曾写“稻米流脂粟米白”面对这种生存条件,女孩子普遍都会变得丰满一点。李白曾写杨玉环“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也是不可能和肥胖搭边的,只会让人联想到的是华丽、富贵而已。

杜甫曾描写杨贵妃“肌理细腻骨肉匀”即使唐朝的审美存在问题,但是他也能分清楚骨肉匀的模样吧。杜甫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爱国诗人,总不能在这种问题上去昧着自己的良心撒谎,颠倒是非,将一个臃肿的女人写的这等优美。

杨玉环精通舞蹈这件事情人尽皆知,正是与李隆基的一首《霓裳羽衣曲》被众人熟识,被李白、白居易纷纷赞叹。《长恨歌》中更是写到“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原本这首舞曲描绘的正是玄宗所向往的仙界。

仙界本就是虚无缥缈的,这些虚幻的东西需要灵动,一个胖人即使她的各方面身体素质都很优秀,也是难以做到像身材匀称的人一样灵动,所以能让诗圣和诗仙写出这样的优美,直接给人代入感诗词的这位姑娘,她一定不是臃肿肥胖的。

能够有这样的舞姿,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这需要日积月累,日复一日的练习再练习,舞蹈一小时的热量和跑步一小时差不多,练得时间短了也达不到杨玉环这种水平,通过这样的训练,身材怎么能达到肥胖呢?

杨玉环即使放在现在也不是属于胖的,丰腴性感在现在也是备受人喜爱,当时的胖并不是现在认为的胖,不是像后世所猜测的二百多斤的肥胖一样,她们所谓的胖而是丰腴。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更加注重是内在涵养,反观现在的只是效仿于相貌,拘泥于外表,千人一面。道家曾经说过,没有人知道美的真正定义,可是现在来讲,多少的人都按着一个模子去整容,这就是存在着问题的。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崔胤力图挽救大唐,为何没能挽救唐朝,反而加速了其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天复四年(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还胁迫长安全城百姓相随。百姓们扶老携幼,一路痛哭不止,大骂说:“国贼崔胤引导朱温出卖社稷,才使我们沦落到了这个地步。”崔胤是唐朝宰相,力图拯救唐朝,为何未能使唐朝复兴,反而加速其灭亡,还背上千古骂名了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名门崔胤出身清河崔氏,为

  • 晋书:八王之乱中最倒霉的王爷,都快打赢了,却被自己的愚蠢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书中描写八王之乱的片段,八王之乱是哪八王,八王实力排行

    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经过,基本上已经被史学家们研究透了,现在公认的,“八王之乱”从可控到变得不可控,主要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唯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都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被谁逼退位,武则天登基之前发生过哪些大事情,武则天退位是哪一年哪一天

    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开创了独属自我的时代。可惜的是,她的退位并非同其他皇帝一般光明体面。在其82岁的高龄之时,群臣围攻于她,逼她将皇位禅让于太子李显。看着一众跪地不起的大臣,武则天心生凄,而在她退位之后,也只有一名大臣低头痛哭。可是,令人意外的是,1年后,除去这一人以外,哭的人全死了。01

  • 李世民临终前,问武则天:我走了,你咋办?武则天8个字救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对武则天说的8个字,武则天继承了唐太宗的哪些政策,李世民对武则天说过的话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当时那个男权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是没有资格走入朝堂,无法掌握权力的。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最后还能成功登基,可想而知她经历了无数的惊险和困境。武则天最开始是以李世民的才人身份入宫,但她并不是很受宠,李世民对她十分戒备。而后在李

  •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问袁天罡能活多久,唐朝李世民袁天罡,袁天罡怎么评价李世民

    其实要说袁天罡的有名,跟李世民这个人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夺得皇位的经历并不算多么光彩,他本身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照常理来说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毕竟中国一直是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法行事,但是因为李世民在整个唐朝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了非常大的功劳,所以他手中就拥有了相当一部分势力,尤其是军事

  • 李世民临终前叮嘱太子李治:这个人太厉害,你压不住,杀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对李治有多好,李世民驾崩前如何交代李治,李世民和太子李治是什么关系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功绩,在历史《新唐书.太宗本纪.卷六》中是这样总结得:“不计前嫌招揽前朝官员为己用。”历史上著名的将领秦叔宝、程咬金等等都是瓦岗寨起义,后被李世民招致麾下的将领。这些将领当中有的是真心折服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有的却是时势所趋另有图谋,李勣就是其中一位态度不明朗者。对此,李世民临终时反复

  • 李世民打了胜仗,李渊让妃子去慰问,埋下玄武门之变的引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几个皇子

    李世民的皇帝生涯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夺取皇位的方式。玄武门之变杀死两个哥哥,逼得父亲退位。对于严苛的封建制度而言,已经算得上是不忠不孝之人。征战四方许太子之位,事后反悔兄弟嫌隙渐生李世民出生于隋朝时期,隋朝末年皇帝劳民伤财致使民间怨声载道。在这个时侯李渊看到了自己登上皇帝之位的机会。于是在李世民的帮

  •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横?宰相想结亲都难如登天,黄巢:不信这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五姓七望也叫五姓七家,他们分别是来自陇西的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阳的卢氏、荥阳的郑氏和太原的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只要是姓这尊贵的五个姓氏,就享有了顶级豪门的特权。哪怕没有学识,依旧能入朝为官。五姓七望的地位十分高,当时所谈论的豪门,非五姓七望士族不可,连皇族都得让位。

  • 曹魏运气爆棚的皇帝,一次上位一次被废,最后平安活到西晋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魏死后最惨的皇帝,曹魏皇帝一览表,曹魏王朝历史评价

    曹芳即位的原因与作为曹芳即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在魏明帝曹睿的时候,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的魏明帝曹睿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是从自己的亲戚曹氏家族之中挑选出来那些听话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养子来继承皇帝大位,当时的曹芳和秦王曹询两个人同为备胎太子,但最后曹芳的运气也是足够的好,成功的

  • 四千字看懂淝水之战!苻坚坐拥百万大军,为何会被八万晋军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淝水战役后的苻坚,淝水是哪条河,淝水一战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淝水之战的全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场战争打得其实很离奇!前秦输得很冤枉,东晋赢得也很莫名其妙。西晋末年,随着司马家皇族迁往南方,建立东晋政权。北方则是群雄并起,出现了一大堆的政权。在此期间,占据了关中地区的前秦政权,逐渐壮大,成了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尤其是到了前秦第三位掌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