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皇帝生涯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夺取皇位的方式。玄武门之变杀死两个哥哥,逼得父亲退位。对于严苛的封建制度而言,已经算得上是不忠不孝之人。
征战四方许太子之位,事后反悔兄弟嫌隙渐生
李世民出生于隋朝时期,隋朝末年皇帝劳民伤财致使民间怨声载道。在这个时侯李渊看到了自己登上皇帝之位的机会。于是在李世民的帮助下举兵起义。
在二儿子李世民的征战下,他们很快占领了长安,逼死了隋朝皇帝,不久后,李渊在长安登基为帝。曾经,他在李世民为他出生入死的时候向李世民承诺,如果有一天自己登上皇帝之位,一定会将太子之位给李世民。
骨肉亲情的联系让李世民坚信自己的父亲一定不会亏待了自己,在行军打仗上更加卖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役。可以说,李渊能攻击长安,依靠的就是李世民一往无前的冲锋。
等到李渊登上帝位,却又翻脸不认人。古代封建王朝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规矩李世民是不能当太子。但是李世民得到了李渊的承诺以为万事大吉,等着顺顺利利的封为太子,可是这时候李渊犹豫了。
刚刚即位就要面临巨大的选择,到底是顺应规矩还是遵守承诺。李渊最终还是选择立自己的大儿子为太子。李世民眼睁睁地看着册封太子的诏书下来,可是那个人却不是自己。
李世民看着父亲和哥哥就这样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走。李世民当然是绝望的,兄弟两人之间也产生了嫌隙。后来更是非要斗得你死我活的地步。
但是当时的唐朝还是不够太平,为了唐朝的发展,李世民再次踏上了东征西战的日子。
灭大敌受封赏,消疑心主动交金银
几年后,李世民终于灭掉了唐朝最大的敌人,一时之间风头无两。李渊为了嘉奖李世民的贡献,对李世民进行了大幅度的封赏。在战功的加持下,李世民的威望进一步上升。
虽然李世民在封太子之事上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乐意的,私下里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却从未放弃。当李世民为唐朝解决了当时最终的忧患时,朝中对于李世民支持的声音更加的高涨。
在李渊对李世民进行封赏之后,李世民立马上奏皇帝说自己在攻破的地方仓库里有很多的金银财宝,主动向李渊汇报以此来消除疑虑之心。
同时李世民也希望李渊可以将缴获的金银财宝用于军中犒赏,毕竟多年来一直跟着李世民的将士们东奔西走,大家虽然从未有过怨言,但是李世民还是希望可以为自己的将士们好好的进行一些封赏。
李渊知道李世民这些年来在军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李世民攻打的这些属地里的钱财本就可以不报,加上又是为了犒劳军中将士,李渊即使想要这批钱财,也是不得不批准,至少在面子上得过得去。
派妃嫔慰问战士,拿财宝寒军心
李渊其实也想要这些财宝,但是却没有办法拒绝李世民这个合理的请求。这个时候,一群后妃们围了上来。他们听说,李世民打了胜仗后得到的财宝数不胜数,就希望可以去挑选。
恰巧李世民为了嘉奖将士允许将士们进入库房挑选,李渊就动了歪心思。他让后妃们去李世民那拿些金银财宝出来,为了更加名正言顺的派后妃们出去,李渊美其名曰自己是派后妃们前去慰问前线战士的。
一群后妃们,打着前去慰问的名号,浩浩荡荡的走向了李世民的所在地。蒙在鼓里的一众将士们对于皇帝对他们的重视也是感激万分。这可是皇帝对于连年征战的他们的一种重视。
等到这些后妃们走到李世民所在地时,李渊背后的小九九就都瞒不住了。如果这些后妃们真的是去慰问将士,自然是先要去军营里见见各位征战沙场的战士们。
可是,这群后妃们并没有去,她们一直都在专门的地方等待着李世民犒劳将士大开仓库的那一天。
这些后妃们在李世民开仓库犒劳将士们的那一天,一股脑的就涌进了仓库里,将士们看着这群莺莺燕燕们奔走在各色的珠宝之间。她们贪婪的神色更是让大家对皇帝大失所望。
这群后妃们,来的时候两手空空,走的时候却拿的盆满钵满。尤其是李渊最受宠的两个妃子,更是大胆的向李世民所要封地给自己的亲戚。李世民倍感无奈,便想了办法让后妃们先行离开。
等到这群莺莺燕燕离开之后,李世民才开始了正式的封赏。对于自己的最得力的将士封赏了数十亩的良田。其他的将士们也得到了不少的好东西。
这群后妃们知道后,可是不干了。他们和李渊的其他几个儿子联合起来,去逼迫李世民。李渊的两个宠妃向李渊要李世民封赏给将士们的土地,李渊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是却没有想过将士的感受。
在几位宠妃和其他兄弟的逼迫下,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将士们受尽了委屈,这些将士可是陪他出生入死的人,现在却被别人侮辱压迫,李世民如何再能忍受下去。
李世民在李渊的不管不顾和妃子们的迫害下终于爆发了,李世民先控制住了当时的皇宫入口--玄武门,在他的两个兄弟进皇宫时,杀死他们,又逼着李渊退位,至此,李世民正式掌控了朝政,不久后就登基继位。
现在看来,玄武门之变的背后离不开这群后妃的推波助澜。倘若当时李渊没有选择让后妃们去慰问将士,他的结局会不会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