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横?宰相想结亲都难如登天,黄巢:不信这邪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横?宰相想结亲都难如登天,黄巢:不信这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81 更新时间:2024/1/16 4:25:17

五姓七望也叫五姓七家,他们分别是来自陇西的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阳的卢氏、荥阳的郑氏和太原的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只要是姓这尊贵的五个姓氏,就享有了顶级豪门的特权。哪怕没有学识,依旧能入朝为官。

五姓七望的地位十分高,当时所谈论的豪门,非五姓七望士族不可,连皇族都得让位。五姓七望到底是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底气可以这样豪横?在当时流传一句话:“宁娶五姓女,不如皇家门”。就是说当时的男子宁愿娶这个五个大姓的女儿都不愿意做驸马爷。

唐朝读书人盛行的最高愿望有三个:考上进士、迎娶五姓女、入土北邙山。五姓七望大士族为了让家族财产与地位世代保存下去,就规定五姓女不能与外人通婚,皇族也不例外。内部联姻观念深入人心,士庶高寒之间的鸿沟极深,靠着彼此之间互通婚姻,关系盘根错节。

因为亲上加亲和血缘关系,五姓七望的地位愈加稳固,久而久之变成了社会的顶峰。五姓七望家族普遍认为士族豪门子弟的学问、修养是经年累积的,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而皇族只不过是暴发户罢了,并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所以不屑入宫。

虽然李唐家族出身于陇西李氏,但是与鲜卑人通过婚,所以皇族李氏非纯正五姓七望血统,被视为外族的后代,因此拒绝与其联姻。李世民被拒后相当生气,开始了打压五姓七望的步伐。

自古以来,从秦朝到唐朝,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朝代的轮回是一个循环,兴久必衰,皇位轮流转。反观世家大族,地位一直稳固,即便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世家大族凭借着家底财力总能将自己置身事外。士族中的弟子不管是在哪个朝代,总能在朝堂上有着一席之地。

可以说五姓七望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资本沼泽,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姓七望的权利开始影响皇族的选择,左右帝王。隋朝的时候,五姓七望的权利更是达到顶峰,杨坚的堕落或多或少有士族控制政权的原因。所以到了唐朝,五姓七望开始被压制

五姓七望的根本底气源自于人才,他们自认为出身世家名门,垄断教育资源,就能稳固自己的地位。不管谁做皇帝,都是需要臣子来辅佐的,天下分裂,局势动荡。为了人才,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以前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都被世家大族把持着。

五姓七望大族有着“占田荫客制”的特权,就是官位庇护三代亲属,在古代寻常百姓家只要能吃饱肚子就已经万事大吉了,所以寒门难出贵子。在官僚群体中,为政做决定的几乎都是来自各个世家士族子弟,拿捏了朝堂大权等于架空了皇帝,这就是五姓七望的资本。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但是大力推行是在唐朝。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完善,渐渐地成为了士人主流的晋身渠道,尤其是普通底层寒门有了晋升机会,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世家大族子弟为了保持家族地位,只能也出来科举为官,五姓七望靠着自身强大的背景为家中子弟提供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世家大族依旧能突出重围闯入政治中心,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位,据史书记载唐时出任宰相的,出身于士族大家的有79人。

唐朝有个著名的宰相薛元超,是河东薛氏出身,也是唐朝的豪门了,而且他还是盛唐时期的宰相。到晚年因为他娶不了五姓七望出身的女子为妻而耿耿于怀,可见五姓女的火热程度。

太过张扬挑战皇权的事情,注定是要没落的。李世民着手让文官编写《氏族志》,目的就是告诉天下人李唐的地位。手下人随即按照李世民的要求将天下士族重新做了个排序:皇族李氏当然排名第一,长孙皇后他们家族排到第二,崔氏第三。

此后唐朝皇帝连续4次修改《氏族志》,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重点打击五姓七望家族。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天子不悦,手下大臣依旧以与五姓七望家族联姻为荣,屡次挑战天威。

到了唐高宗时期,明令禁止五姓七望联姻,七姓出身的子女,不能互相通婚。这七姓包括了:陇西李氏家族、太原王氏家族、荥阳郑氏家族、范阳卢氏家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

这七大家族彼此互相通婚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今圣上居然颁布圣旨禁止通婚,其实这么做反而适得其反,让已经衰败的士族开始团结起来想方设法的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五姓七望的打压不仅是禁止通婚而已。唐朝皇帝大力推广科举,甚至有了武状元,目的就是利用科举,将寒门子弟选拔出来,与士族相对抗。五姓七望的起源来自于汉朝,经过了几百年的沉淀,唐朝的举动还是对士族大家无法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晚唐时期,五姓七望士族又开始恢复往日的张扬。在黄巢发动起义以后,想要五姓七望家族为自己所用。士族大家自带的优越感认为黄巢是一个农民领队罢了,不愿帮其谋划。黄巢大怒,既然不配合,那就杀鸡儆猴把五姓七望的核心成员抓起来一起处理。

养尊处优惯的士家大族彻底慌乱,他们没想到黄巢这个土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皇帝得罪士族,就没人愿意辅佐。很显然,黄巢已经受够了五姓七望几百年的自以为是,打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

五姓七望的衰落是必然的,自诩甚高的世家大族凌驾于皇权之上,拉帮结派壮大势力终究要被消亡。为什么会败在黄巢手上,大概就是出生以来的优越感给的自信,没想到一介农民会有如此胆识。直到宋朝以后,世间才无寒门贵族之分,底层人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魏运气爆棚的皇帝,一次上位一次被废,最后平安活到西晋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魏死后最惨的皇帝,曹魏皇帝一览表,曹魏王朝历史评价

    曹芳即位的原因与作为曹芳即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在魏明帝曹睿的时候,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的魏明帝曹睿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是从自己的亲戚曹氏家族之中挑选出来那些听话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养子来继承皇帝大位,当时的曹芳和秦王曹询两个人同为备胎太子,但最后曹芳的运气也是足够的好,成功的

  • 四千字看懂淝水之战!苻坚坐拥百万大军,为何会被八万晋军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淝水战役后的苻坚,淝水是哪条河,淝水一战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淝水之战的全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场战争打得其实很离奇!前秦输得很冤枉,东晋赢得也很莫名其妙。西晋末年,随着司马家皇族迁往南方,建立东晋政权。北方则是群雄并起,出现了一大堆的政权。在此期间,占据了关中地区的前秦政权,逐渐壮大,成了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尤其是到了前秦第三位掌权者

  • 隋朝百万大军征讨高句丽,最后为何会惨败而回?还把隋朝拖垮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征战高句丽失利对隋朝影响,隋朝两代皇帝征讨高句丽始末,唐朝征讨高句丽路线

    对于隋炀帝当时到底征调了多少军队,千年以来,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不过,据史学家们推算,杨广当时调集的主力军队,数量不会低于120万。如果再加上负责后勤补给的运输人员,这场战争当中,隋朝征调的人力总数,不会低于500万!然而,隋朝倾尽国力,发动的这场战争,最后非但没能灭掉高句丽,反倒是把自己给拖垮了

  • 诗鬼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接上,直到宋朝才现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诗鬼李贺经典诗词十首,诗鬼李贺最有名的四句诗,爱情诗李贺

    这句诗彼时只有这上半句,唐朝一些诗人都未能接上后半句,直到宋朝才出现一个能接上下半句的酒鬼诗人!李贺天赋异禀而自幼佳作频出这个能对出佳句的宋代人是谁?他就是著名的大才子石延年!一日,他与一众诗友聚会饮酒而在半醉半醒中听闻他人正议论李贺的诗句,性格豪放的石延年遂脱口而出对其下半句:“月如无恨月长圆”。

  • 李世民驾崩前,问武则天:我死了你怎么办?武则天回8字救下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对武则天说的8个字,武则天继承了唐太宗的哪些政策,武则天对唐太宗的看法

    武则天出生的时候,有道士为其算命,说她是天下之主。碍于她是个女孩子,家人也没怎么在意,觉得这个道士是胡说八道。但其实这个道士就是著名的预言家袁天罡,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几千年后的事情都能推算出来,更别说是小小的算卦相面了。但当时的人都以为他只是个路过的江湖骗子,也就没有太在意他的话。毕竟女子在当时的

  • 隋朝在历史上只存在了38年,却留下4个有名的建筑,至今仍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有隋朝建筑吗,隋朝十大雄伟建筑,隋朝的现存遗迹

    这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是我们中华文化最明显的标志。建筑是会说话的,从它身上,不仅仅能看出来这个地方在几千年前的地理特点,也是这个地区文明的象征。纵观我国这些历史朝代,要说哪一个朝代留下的建筑最为著名,那一定是隋朝。我们提到隋朝,想必想到的都是隋朝统治者的统治十分暴虐,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

  • 由托孤重臣沦为被杀权臣的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孙无忌是权臣还是忠臣,李世民托孤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死亡真相

    李世民病逝后,其女高阳公主犹如一批脱缰的野马,再也没有束缚,她继续大搞婚外恋,而且姘夫全是清一色的和尚道士。高阳公主是房玄龄次子房遗爱的妻子,她在房家制造事端,闹着分家,还想从兄长房遗直手中为丈夫房遗爱夺取梁国公爵位。更为无聊的是,高阳公主还告发兄长房遗直对她无礼。《资治通鉴》记载:高阳公主谋黜遗直

  • 五代十国战火纷飞,他却能保境安民造福一方,功绩至今为人所传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纪实,五代十国最牛将领,五代十国历史人物大全

    钱镠自幼习武,擅长射箭、武槊,对图谶(chèn)、纬书也有所涉猎,可以说得上是文武双全。乾符二年,二十四岁的钱镠接受招募加入董昌军,或许是他的形象过于霸气,刚从军便被任命为偏将军。后来,他不负所托,先后带兵讨伐王邺、朱直管、曹师雄等势力,并都大获全胜,被朝廷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和镇海军右职。他惊人

  • 单雄信该不该杀?5年后才知,李世民杀的对,李渊李建成都输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单雄信为啥宁死不降唐,李渊对单雄信的评价,李世民对单雄信的看法

    从一定原因上讲,李世民杀单雄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无关乎他的仁心或是冷酷。首先李世民是一位政治家,他的仁厚或是冷酷都是基于自己切身利益考量后所表现出来的。但在李世民杀单雄信的五年后,世人看着他做出的另一件惊天大事,不得不感慨当年杀单雄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当年不杀单雄信的话,可能最后的赢家会是李渊、

  • 唐朝一地痞为父下葬,棺材却摆不正,道士:这是龙穴,30年后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县主墓葬,唐朝恶霸,唐代镇墓武士

    不过,朱元璋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草头天子,在他之前,曾经还有一位君王的出身与朱元璋非常相似,只是在凄惨的程度上来说,朱元璋还是远不如他,此人就是王建。他有多么贫苦呢?父亲死后无人愿意帮忙照拂安葬,无奈之下,他只能随手挖了一个洞穴,将自己的父亲安葬其中,以表对父亲的最后孝心。似乎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