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提起董卓人人切齿愤恨,那么都有哪些人想要董卓的老命呢?

提起董卓人人切齿愤恨,那么都有哪些人想要董卓的老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78 更新时间:2024/2/8 21:21:52

权倾朝野的董太师就这样命丧在未央宫宫门之内。

在小说中,刘关张曾经要杀董卓,丁管伍俘曾经要杀董卓,丁原袁绍曾经要杀董卓,孙坚曹操也要杀董卓,十八路诸侯结盟起兵亦是为了要董卓的命。而在历史记载中,更是有很多人都想要董卓的命。

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第一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孙坚。

公元186年,即中平三年,车骑将军张温奉命西讨边章韩遂,以孙坚为参军。当时董卓作战失利,张温以诏书的形式召见董卓,董卓许久才来,而且口出狂语,拒不认罪。孙坚以耳语的形式密对张温说道:“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可是张温一心想要利用董卓在西凉的威望而拒绝孙坚的建议,张温说道:“卓素著威名於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孙坚继续劝张温说道:“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可是张温依然“不忍发举”害怕董卓起疑心,而令孙坚暂且退下。

后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孙坚所部以袁术部属的身份参加联军,他的部队是当时与董卓交战最猛烈的部队。

第二个要杀董卓的人应该是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

中平五年,皇甫嵩平定凉州贼王国之乱以后,朝廷调任董卓为并州刺史,让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可是董卓非但不交兵权,还上书朝廷要求将自己的部队带到并州去。皇甫郦就对皇甫嵩说道:“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可是厚道的皇甫嵩却说道:“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可是朝廷也拿拥兵自重的董卓没有办法,最后董卓擅自带着亲随子弟兵三千前往并州上任,可是他刚走到河东郡却停了下来,因为他似乎嗅到了时局骤变的气息。

第三个要杀董卓的是济北相鲍信。

公元189年,即中平六年八月,何进召藩镇入京以谋诛宦竖,做事不密,终被十常侍所杀。袁绍等发动政变尽诛宦官,董卓趁乱入京主持朝政。当时自泰山募兵而回的济北相鲍信对袁绍说道:“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可是袁绍惧怕董卓不敢行动。于是鲍信带兵回泰山去了。

第四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执金吾丁原。

丁原本是并州刺史,后迁荆州刺史,还未就任的时候,何进就征召藩镇入京向太后施压以谋诛宦竖,丁原也是藩镇之一。他火烧孟津,震慑京师,却比董卓晚了一步,被封为执金吾。当时丁原所统御入京的兵马本是并州军,而董卓之前已经被任命为并州刺史,董卓以此要求丁原交出兵权,而丁原拒不奉命。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个人揣测这样的事应该是有的。而两人以此为隙,正如小说中所写的那样互相攻伐,应该也是有的。最后董卓发现丁原部将吕布与丁原有矛盾,于是诱吕布杀丁原,而并其兵。

第五个要杀董卓的是袁绍。

董卓入主朝政以后,没多久就与众大臣商议废帝另立,当时袁绍在侧公然反对,与董卓拔刀相向。董卓怒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拔出佩刀勃然说道:“天下刀锋利的,难道只有董公一个人吗?”说着横刀于胸前退出宫门,悬节于上东门,投奔冀州去了。虽然这一段记载于《献帝春秋》,与《三国志》稍有出入,但是袁绍横刀而去是肯定的,在他的心里已经对董卓起了杀心是没有错的。

第六个要杀董卓的是越骑校尉伍孚。伍孚的故事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

董卓擅行废立以后,得罪了朝中公卿,伍孚常怀愤恨,常常于朝服内穿小凯藏利刃,伺机刺杀董卓。可惜最后因为董卓力气强大而行刺失败被杀。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考证这场行刺事件,很可能并不是伍孚的个人行为,是朝中几位公卿大臣的合谋事件。

第七个要杀董卓的人是曹操。

孟德献刀刺董卓的故事,借着《三国演义》为世人所熟知。虽然并没有史实证据证明,曹操行刺过董卓,但是他弃官改易姓名逃离京城的行为,和董卓对他的通缉,都说明他对董卓一定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行为,曹操逃到陈留以后“散家财,合义兵”并与张邈联合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在董卓被孙坚打败逃奔长安的时候,又是曹操率轻骑追击董卓。却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被董卓大将徐荣打败。

第八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关东义军,即小说中的十八路诸侯诸侯。

公元190年,即汉献帝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城,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各数万。

虽然实际历史上并没有小说中说的十八路诸侯诸侯那么多,各路诸侯之间也是各怀鬼胎,而且真正打仗的只有孙坚和曹操以及张邈属下卫兹所部,但是至少在名义上关东义军,这些人是要讨伐董卓的。

第九个要杀董卓的是司徒王允

第十个要杀董卓的是仆射士孙瑞

第十一个要杀董卓的是尚书杨瓒。

在小说中王允巧使连环计,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王允与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诛杀董卓,并且邀请吕布参与其中。

第十二个要杀董卓的正是吕布。

吕布本是董卓亲信,时常负责董卓的护卫工作。两个人本来誓如父子,可是不知道董卓发了什么神经,竟然因为小事掷戟投射吕布,吕布拳捷遮挡方以避开。而这件小事或许正是由于吕布与董卓的一个婢女私通而引起的吧。史书中没有直说,但是这个婢女正是小说中貂蝉的原型。

当时王允颇与吕布交好,吕布把董卓掷戟投射几乎见杀之事告诉了王允,正被预谋诛杀董卓的王允洞察到了契机,于是以言语挑拨吕布,希望吕布能做内应。吕布游移不定,说道:“奈如父子何!”王允说道:“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邪!”吕布这才恍然大悟,遂与王允等共谋诛杀董卓。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场事变。

董卓死了,可是他的死并没有平息人们的愤怒。

第十三个要杀死董卓的是——天下百姓。

吕布即杀董卓,从怀中捧出诏书,令人宣读,说道:“诏讨卓耳,馀皆不问。”在场众士卒高呼万岁!长安百姓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就连城中士人、妇女也将自己的珠宝首饰衣服拿出来卖掉,买酒买肉共同庆祝。庆祝的人群挤满了长安城中所有的街道。

王允下令将董卓暴尸于市,夷其三族。当时天气日渐炎热,董卓身体肥胖,暴晒之下油脂流了一地。看守尸体的官员做了一个大灯柱(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灯火一直烧到天亮,如此燃烧了数日之久。

第十四个要杀董卓的是——诸袁门生。

当时皇甫嵩奉命攻杀躲在郿坞的董氏宗族家属,“杀得母妻男女”,尽灭其三族。董卓老母年已九十,逃到郿坞门口向人求饶说道“乞脱我死!”亦被士卒杀死。袁氏门生故吏尽收董氏族人尸身焚烧于市,挫骨扬灰。

第十五个要杀董卓的是——天!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攻破长安城,为董卓报仇,尸王允于市。又搜罗董卓及其家属骨灰合敛一棺而葬之。安葬的那天,天降大雨,雷霆闪电击破董卓坟墓,大水灌入墓穴浮其棺椁。如此三日反复如此,不得下葬。小说中,作者罗贯中感慨地写到:“天之怒卓,可谓甚矣!”

欲杀董卓而后快之人大体如此。从公卿士大夫,到市井百姓,无人不恨董卓,完全可以用天怒人怨来形容了。那么到底董卓做了什么事,让这么多人痛恨不已,甚至他死了都要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萧何为何帮吕后杀韩信?吕后为何说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何为什么帮吕后杀韩信,萧何为何会帮助吕后杀死韩信,吕后和萧何关系好吗

    韩信成名之前,生计难以保障,甚至只有依靠他人寄食存活,而韩信在河边时,遇到的老妇人见其可怜,每天给他送饭才帮助他活了下来,这便是使其"存"的妇人。"成也萧何败萧何",韩信走向封王拜侯之路就是萧何引路,而葬身皇宫也是萧何的计谋。萧何韩信乃是知己,而韩信的生死也全在这个知己的一念之间,但萧何为何帮助吕后

  • 此人是曹操的克星,他若不死,诸葛亮只需一次北伐就可平定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能擒杀曹操吗,诸葛亮北伐曹魏,诸葛亮对曹魏发动了几次北伐

    但是即使曹操拥有这么多的力量,也是会有克星的,可惜的是这位克星却英年早逝,要不是这样的话,诸葛亮就不会进行五次北伐战争,只需要有他带领的一次就可以成功,在公元211年的时候,刘璋派遣法正去请刘备帮助自己,但他没想到的是,法正已经暗暗的投靠了刘备,他想让刘备成为这乱世之王,以前的刘备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

  • 东方朔的脑洞有多大?为了得到汉武帝召见,撒下一个弥天大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武帝继位之初,征召全国贤良和文学之士,“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1)”,各地士人纷纷上书,东方朔来到长安后,写了三千片竹简上书,史书上称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勉强抬得动。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些竹简后,认为东方朔有才能,但是却不肯接见他,仅仅是令其待诏公车,领取一份朝廷的俸禄。

  • 用兵如神的韩信,为什么难逃被杀的厄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被杀的七大原因,韩信为什么容易被杀,正史中韩信有多强

    韩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本来只是个落魄贵族,没有什么资本,后来投靠项羽,但是在刘邦那里,韩信并未得到重用,万不得以投奔了刘邦,刘邦对他是绝对信任,任为大将军,授予兵权,地位都高于那些随刘邦起事的铁哥们,正如韩信自己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刘邦对韩信可以说有知遇之恩

  • 蒙恬临终留下遗言,曹操看后痛哭流涕:这一点咱俩太像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恬临终遗言,蒙恬,曹操为什么不杀蒙恬

    可是曹操偏偏就哭过,读了秦将蒙恬的临终两句话,痛哭流涕,这一点尽管被多方质疑,确实事实。在《述志令》中记载:“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蒙恬究竟说了什么糟心的话,让这位面临千军万马面不曾改色的时代“奸雄”痛哭呢?蒙恬昔日,我国历史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纵横天下,扫荡八荒,统一中国,最终归无法超

  • 诸葛亮留下的神秘石碑,史万岁、曹彬、刘伯温都见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常用的预测方法就是将未来发生的事情刻在石碑上,埋在或者立在将来会被人们发现的地方。隋朝四大名将之一的史万岁领军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的路上,发现一块诸葛亮立的石碑,石碑上刻有“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1)”铭文,史万岁推到石碑后,又在碑脚上又发现一行字“史万岁不应推倒吾碑”。诸葛亮的石碑不仅预言几

  • 百姓挖井无意间挖到关羽坟墓,解开关羽千年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墓揭秘,关羽的墓挖出来没,关于关羽的墓地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得知:关羽,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父祖妻室不详,有二子关平、关兴。关平和关羽一起在荆州被杀。之后关兴的长子便继承了他的爵位,一直到邓艾入蜀之后庞会将关氏后人赶尽杀绝。正是由于史料的缺乏,人们对关羽的认知多来源于演义和民间传说,因而关于他的事迹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 沙丘之变,胡亥屠尽兄弟姐妹,被项羽杀的秦三世是什么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大统一之后,便觉天下再无他做不到的事了,因此他开始想寻求长生,然而在寻求长生的过程中,正值壮年的秦始皇却突然暴毙,秦皇嬴政的死亡,带给了后世许多谜题。但是当时在秦始皇身边的大臣没有心思去查证秦始皇是怎么死的,他们想的是,接下来谁当皇帝才对他们有利。秦始皇身边的两大权臣

  • 难道真是天意?秦始皇驾崩前发生3件“怪事”,至今科学难以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15大未解之谜,秦始皇时期发生的奇怪事件,秦始皇死前三大警告

    随着秦始皇的年龄越来越大,这位自称始皇帝的伟大君王,竟然开始痴心于求仙问药,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长生不老、永享富贵。但这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情,就是无论帝王将相都有死的那一天。秦始皇驾崩前的同年发生3 件怪事,千年来无人能解,难道真是天意?第一、荧惑守心《汉书·天文志》曾记载:“始皇之时……荧惑守心

  • 为何历代皇帝大多穿黄龙袍,只有秦始皇穿黑龙袍?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不但有着辽阔的疆域,庞大的人口,更是有着浩浩荡荡5000年的文明。在这5000年当中,我国由一个奴隶制国家,发展到封建制国家,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直到今天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昂首挺胸,再也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再也不需要遭受列强的欺凌。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