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为何帮吕后杀韩信?吕后为何说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萧何为何帮吕后杀韩信?吕后为何说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18 更新时间:2023/12/16 19:30:49

韩信成名之前,生计难以保障,甚至只有依靠他人寄食存活,而韩信在河边时,遇到的老妇人见其可怜,每天给他送饭才帮助他活了下来,这便是使其"存"的妇人。"成也萧何败萧何",韩信走向封王拜侯之路就是萧何引路,而葬身皇宫也是萧何的计谋。萧何韩信乃是知己,而韩信的生死也全在这个知己的一念之间,但萧何为何帮助吕后杀韩信?致其身亡的妇人便是吕后,既然已起杀心,下手便是。但是在吕后杀韩信时却刻意"别出心裁"说了一句:"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这是何故呢?

韩信之死与陈豨脱不了干系。陈豨早年崇拜信陵君,身边门客如云,长期在外拥兵自重。虽然没有异心,但如此情形难免受到刘邦忧虑。以最初周昌向刘邦报告陈豨包藏祸心开始,至韩王信游说陈豨起兵,刘邦对于陈豨已经完全失去了耐心。在刘邦亲征陈豨时,韩信称病并未追随,此举难免让人生疑,这也让刘邦亲征陈豨的同时将目光定到了韩信的身上。但刘邦出征前并没有任何韩信要谋反的证据,只能授意吕后执行此事。

在吕后困扰从何下手时,乐说提供了一条重要罪证,说韩信伪造诏令,释放囚徒,解除禁卫军武装,在关中响应陈豨。显而易见,乐说的言辞意在说明韩信谋反。此处对于乐说所言不作分析,因为毫无意义,而吕后也是如此,乐说所言恰好让其借题发挥,哪里会去分析真假?况且,韩信用兵战胜攻取,对于此言"宁可信其有"。现在摆在吕后面前的问题,只有如何除掉韩信,而不是乐说所言真假。

吕后面对用兵如神的韩信固然是束手无策,但是刘邦临走时留下了韩信的"生死一知己"。萧何对韩信十分了解,在天下未定时蒯通建议韩信起兵,而韩信感念刘邦知遇之恩丝毫没有忤逆之意。但吕后问计于萧何,萧何自然不能拒绝。一是从吕后角度出发,吕后为人处事干练决绝,能除韩信就能除掉自己。二是从韩信角度出发,一路走来韩信的能力毋庸置疑,如果传言为虚还好,如果传言为真,韩信的能耐足以燎原。三是从刘邦角度出发,征伐陈豨是小,加强皇权是大,出征的意义就是为了除掉后患,而韩信就是老臣中存在隐患的一个。

萧何需要将韩信引诱到皇宫中才能行动,所以对外传言刘邦御驾亲征大捷,陈豨兵败,召群臣到皇宫庆贺。但是韩信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仍是称病不前。这在韩信眼中可能推脱了,但是萧何并没有放弃,甚至亲自前往韩信居所。两个老友相见之后,韩信并无防备,萧何好言相劝,声称韩信与陈豨关系非同一般,如果皇帝大捷韩信不去恭贺,难免让人起疑。此时的韩信根本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危险处境,而是完全相信了这个亲自前来的"知己"的劝诫。但是,这也是韩信最后一次上当了。

韩信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悔不听蒯通之言,现在竟为女子所诈,岂非天意!"言语中所怨仍是"女子"而非刘邦,可见韩信的执迷不悟。吕后为了杀韩信大费周折,先是将其拿下,然后将韩信装进了布袋中吊在房梁上,最后以竹签将韩信刺死。这一切让人匪夷所思,但更让人疑惑的是吕后留下了一句:"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刘邦平定天下一路磕绊,天下初定后所作所为更是如履薄冰,而随同他一路的韩信看到刘邦的担忧之后,为自己在刘邦处请了一个"上上签"。刘邦曾与韩信约定"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而吕后将韩信装进布袋就是为了不让他看见天,吊起来就是为了低头看不见地,而竹签则是为了满足第三条。

韩信从齐王被贬为楚王,再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飞流直下"却从未对刘邦失望,而韩信是否真有过谋反的行为也尚无定论。韩信一生性格孤傲,与刘邦身边老臣也多有不合。如此"内向"的人很难想象会对解衣推食的恩公刘邦有不臣之心。不管怎样,韩信被夷三族成为事实,而吕后的地位也因此奠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下一个是谁呢?

更多文章

  • 此人是曹操的克星,他若不死,诸葛亮只需一次北伐就可平定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能擒杀曹操吗,诸葛亮北伐曹魏,诸葛亮对曹魏发动了几次北伐

    但是即使曹操拥有这么多的力量,也是会有克星的,可惜的是这位克星却英年早逝,要不是这样的话,诸葛亮就不会进行五次北伐战争,只需要有他带领的一次就可以成功,在公元211年的时候,刘璋派遣法正去请刘备帮助自己,但他没想到的是,法正已经暗暗的投靠了刘备,他想让刘备成为这乱世之王,以前的刘备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

  • 东方朔的脑洞有多大?为了得到汉武帝召见,撒下一个弥天大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武帝继位之初,征召全国贤良和文学之士,“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1)”,各地士人纷纷上书,东方朔来到长安后,写了三千片竹简上书,史书上称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勉强抬得动。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些竹简后,认为东方朔有才能,但是却不肯接见他,仅仅是令其待诏公车,领取一份朝廷的俸禄。

  • 用兵如神的韩信,为什么难逃被杀的厄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被杀的七大原因,韩信为什么容易被杀,正史中韩信有多强

    韩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本来只是个落魄贵族,没有什么资本,后来投靠项羽,但是在刘邦那里,韩信并未得到重用,万不得以投奔了刘邦,刘邦对他是绝对信任,任为大将军,授予兵权,地位都高于那些随刘邦起事的铁哥们,正如韩信自己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刘邦对韩信可以说有知遇之恩

  • 蒙恬临终留下遗言,曹操看后痛哭流涕:这一点咱俩太像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恬临终遗言,蒙恬,曹操为什么不杀蒙恬

    可是曹操偏偏就哭过,读了秦将蒙恬的临终两句话,痛哭流涕,这一点尽管被多方质疑,确实事实。在《述志令》中记载:“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蒙恬究竟说了什么糟心的话,让这位面临千军万马面不曾改色的时代“奸雄”痛哭呢?蒙恬昔日,我国历史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纵横天下,扫荡八荒,统一中国,最终归无法超

  • 诸葛亮留下的神秘石碑,史万岁、曹彬、刘伯温都见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常用的预测方法就是将未来发生的事情刻在石碑上,埋在或者立在将来会被人们发现的地方。隋朝四大名将之一的史万岁领军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的路上,发现一块诸葛亮立的石碑,石碑上刻有“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1)”铭文,史万岁推到石碑后,又在碑脚上又发现一行字“史万岁不应推倒吾碑”。诸葛亮的石碑不仅预言几

  • 百姓挖井无意间挖到关羽坟墓,解开关羽千年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墓揭秘,关羽的墓挖出来没,关于关羽的墓地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得知:关羽,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父祖妻室不详,有二子关平、关兴。关平和关羽一起在荆州被杀。之后关兴的长子便继承了他的爵位,一直到邓艾入蜀之后庞会将关氏后人赶尽杀绝。正是由于史料的缺乏,人们对关羽的认知多来源于演义和民间传说,因而关于他的事迹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 沙丘之变,胡亥屠尽兄弟姐妹,被项羽杀的秦三世是什么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大统一之后,便觉天下再无他做不到的事了,因此他开始想寻求长生,然而在寻求长生的过程中,正值壮年的秦始皇却突然暴毙,秦皇嬴政的死亡,带给了后世许多谜题。但是当时在秦始皇身边的大臣没有心思去查证秦始皇是怎么死的,他们想的是,接下来谁当皇帝才对他们有利。秦始皇身边的两大权臣

  • 难道真是天意?秦始皇驾崩前发生3件“怪事”,至今科学难以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15大未解之谜,秦始皇时期发生的奇怪事件,秦始皇死前三大警告

    随着秦始皇的年龄越来越大,这位自称始皇帝的伟大君王,竟然开始痴心于求仙问药,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长生不老、永享富贵。但这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情,就是无论帝王将相都有死的那一天。秦始皇驾崩前的同年发生3 件怪事,千年来无人能解,难道真是天意?第一、荧惑守心《汉书·天文志》曾记载:“始皇之时……荧惑守心

  • 为何历代皇帝大多穿黄龙袍,只有秦始皇穿黑龙袍?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不但有着辽阔的疆域,庞大的人口,更是有着浩浩荡荡5000年的文明。在这5000年当中,我国由一个奴隶制国家,发展到封建制国家,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直到今天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昂首挺胸,再也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再也不需要遭受列强的欺凌。现如今

  • 阿娇意图挽回汉武帝,行媚道却反被废黜,多年后一位郎官道破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阿娇汉武帝,阿娇对汉武帝有什么贡献,陈阿娇和汉武帝什么关系

    “擅宠骄贵”陈阿娇之母乃是汉景帝姐姐,长公主刘嫖。刘嫖虽然为一介女流,却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与汉景帝又是同母所生,关系密切,深得窦太后的宠爱。最重要的是,刘嫖有自己的封地,地位堪比诸侯王,因为她的封邑在馆陶县,所以她又被称为馆陶长公主。有如此地位的母亲,陈阿娇作为一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女孩儿,她“骄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