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卫鞅到商鞅:四赌三赢,一个绝世赌徒璀璨的一生

从卫鞅到商鞅:四赌三赢,一个绝世赌徒璀璨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90 更新时间:2024/1/16 15:39:46

赌在大家的眼里不是个好字眼,提起赌徒大家往往一副厌恶的表情。然而有一件事情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下过赌注,人生之路漫漫,时时处处都有人下赌注,其实有赌徒心理不是件坏事,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用这种心理,用的好,可以助你功成名就;用的不好不仅自身深受其害还会连累家人。 所谓小赌小赢,大赌大赢。有人的赌局很大,赢了之后自己便功成名就,但这种赌局只要一步迈错则会付出极其严重的后果。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著名的“赌徒”,他的一生有四大赌,前三赌都赢了,也功成名就了;最后一赌的失败却让他死无全尸。他是就是商鞅

一、生死之赌

[var1]

我们都知道,商鞅的变法让秦国从一个弱小国家逐渐强大起来,并为后世秦始皇的大一统打下基础。我们也知道商鞅并非老秦人,他是看到秦孝公的“招贤令”之后才来到的秦国。在此之前,由于其他六国对秦国的孤立,各国游学士子很少有人深入了解过秦国,商鞅也一样,就算他当时在魏国待不下去,也没有想过要去秦国发展。 在魏国时,他是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的中庶子,中庶子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就算丞相书房整理图书的。是个极小的官,商鞅这小官一当就是五年。五年之后公叔痤身体越来越差,便多次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希望日后商鞅能代替自己的位置,可惜魏惠王都没有采纳。公叔痤病危的时候最后一次向魏惠王举荐商鞅,也就是这一次公叔痤告诉魏王,如果不用商鞅,那就杀了他。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就让商鞅走,说自己刚刚让魏王杀了他。此时的商鞅倒是很淡定,他说自己不着急,也不会有性命之忧,魏惠王既然没有听从你公叔丞相的话用我,那便也不会听你的话就杀我。

[var1]

此时的商鞅做了自己人生第一场大赌:魏惠王果真不会杀他吗?就算魏惠王自己没有杀他的心,或许魏惠王身边有人看中商鞅有大才,出于嫉妒,对君王吹吹风,他商鞅就自身难保。并不是此时的商鞅只是个小小的中庶子就不会有人伤害他,他可是丞相公叔痤多次推荐的未来的丞相人选,而公叔痤的“相人之能”是出了名的,保不齐有人为了丞相之位把商鞅给害了。 二、去留之赌

商鞅来到秦国之后见了一个人,这个人也是商鞅变法的大功臣,毕竟他三次为孝公引荐商鞅,他就是秦孝公身边的宠臣景监。

[var1]

商鞅和别的游学士子不一样,他总结了之前各国变法失败的教训,认为变法若想成功,首先君主必须全力支持变法而且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变法。如何能知道君主是否能够支持自己变法?得试探一下他。所以此时不仅仅是秦孝公用不用商鞅的问题,也是商鞅愿不愿意为秦孝公所用的问题,这是一个君臣之间的双向选择。 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大谈“王道”,说要孝公遵从礼制、修身养性,把儒家那套搬来高谈阔论。孝公听的昏昏欲睡,商鞅走后孝公便怒斥景监。不过孝公的气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你说这个人是治国大才,我花时间见他,没想到是个迂腐的儒生。

[var1]

但是不久景监第二次为孝公引荐商鞅。商鞅第二次见孝公,倒是没有谈“王道”了,开始大谈“帝道”。谈五帝之常道:修养道德的同时,可以搞点法制建设,注重自身,社稷次之。这次孝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醒来之后又把景监骂了一顿,此时的景监自己也开始怀疑商鞅是否真的是个草包。然而商鞅提出他还要再见一次孝公的时候,景监抱着最后的希望,还是答应最后一次引荐商鞅。 最后一次商鞅抛开了“王道”和“帝道”,他讲了“霸道”,即变法图强,然后让秦国大出于天下。这一次孝公倒是聚精会神地听,之后与商鞅促膝长谈。最终孝公任用商鞅推行了变法,秦国开始由弱变强。

这是商鞅的第二个大赌,如果孝公对前面的“王道”、“帝道”感兴趣的话他就会离开。毕竟劣质的玉都鉴赏不了又怎么鉴赏美玉呢?所以,商鞅在赌,赌孝公是个高明的“鉴玉者”,赌自己可以留下来,赌自己可以完成志向。事实证明,他又赌赢了。

三、成败之赌

[var1]

变法是否能成功,没有人说得准,因为中途会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就像变法途中遇见太子犯法,商鞅应该怎么处理?太子毕竟是储君、年龄又小,不能对他惩罚地太过;但是变法施行之后,就不再是“刑不上大夫”了。这该怎么办呢?既然不能处罚太子,那便处罚太子的两个老师。太子的伯父、孝公的庶兄公子虔被处以齁刑;太子的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被刺字流放。这个举动虽然给了秦国上层权贵一个警钟,但太得罪人。公子虔是秦孝公信任的兄长,他在军中也有威信,秦孝公继位后也为秦孝公排除过很多问题;最主要一点,公子虔和秦孝公一样,最终目的都是希望秦国强大起来,所以一开始公子虔也是支持变法的。这次对公子虔的处罚虽然给了贵族阶层一个警钟,却也失去了公子虔这个朋友。 幸好商鞅的变法没有因为太子犯法就终止。不过,养兵千日,终有用兵之时。变法的成功必须经得起检测,只有检测通过才能证明商鞅的变法是真真正正让秦国强大起来的策略。如何检测呢?大争之世,争的是实力,一国实力最直接的证明就算战争。变法很多年之后秦国与魏国有一场战争,其实这场战争对秦国、对商鞅而言,都只能胜,不能败。

[var1]

这是商鞅第三个大赌,变法效果如何,是成是败就看这一仗。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商鞅将魏国主帅公子卬骗到秦军这边,让魏军失去统帅,从而为秦军的胜利增加了胜算。正如商鞅想看到的结果那样,战争胜利了,这就说明他的变法确实是富国强兵之法。也正是这一战之后,商鞅被封为“商君”,从此商鞅真正成为“商鞅”。 四、存亡之赌

没有长生不老的人,励精图治的秦孝公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秦孝公去世,曾经被处罚的太子继位。商鞅得罪的人太多,而自己又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一时间,“倒鞅”大旗遍布朝堂之上,而商鞅为了存活不得不选择逃亡。

商鞅想活,他确实不想死。来秦国的时候孤身一人,如今他背后还有家人,他不想家人跟着自己遭罪。是的,他逃了。

[var1]

出逃的夜里他准备投奔一家客栈,但因为匆匆出逃没有带相关凭证,商家不敢收留他,并告诉他,如果接纳了他,就触犯了商君制定的法律,要受连坐重罚。商鞅一边感慨变法深入人心,一边又无可奈何。 接着商鞅逃往魏国,希望曾经的母国接纳他,但他又失望了,魏国没有接纳他。不得已他只能逃回自己的封地去,并组织手下的士兵攻击郑国,兵败后在渑池被杀死。

最后一赌,他攻打郑国这个弱小的国家,想要以此获得一个立足之地。然而他失败了,自己在攻打郑国时战死,死后还被执行车裂酷刑,家人也被诛杀。

从卫鞅到商鞅,从一个无名小徒到大名鼎鼎的商君,他用毕生才学赌自己能够功成名就,他赢了;只是,到生死存亡之际,他的运气似乎被上天剥夺走了,最后一赌他输了。或许上天就是派商鞅这个人来救秦国于危难之时,秦国变强了,他的使命就完成了,有没有商鞅这个人都无所谓了。所幸秦惠文王并没有否定商鞅的努力,秦国后世沿用了商鞅制定的法律,最终一统天下。从商鞅自身来看,这场赌博失败了,但对秦国来说,这场豪赌是成功的。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是异人吗,秦始皇和异人的关系,秦始皇是如何继承王位的

    [var1]这段历史不叫繁琐,所以大概说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子楚夫人第一次相识,并且怀上嬴政而吕不韦却心怀大志所以当时要将其夫人(也算不上夫人,就是妓)送与异人。[var1]吕不韦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也就利用帮助异人送到咸阳,并逐步当上君王(这段历史比较多事,你自己到网上看吧)之前也因某些

  • 秦国人为什么恨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百姓痛恨商鞅吗,商鞅怎么去秦国的,商鞅在秦国经历

    这句话基本代表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人对商鞅的评价。先别惊讶,往下看文章。1、秦国的逆袭秦国,原本边陲小国,一直被中原各国瞧不起,还起了个绰号“秦夷”,诸侯开会都不通知秦国,不带它玩。秦国的逆袭过程,不再赘述,从几张地图就可以看出。[var1]公元前356年,秦国启动商鞅变法,开始一路逆袭。三次进攻魏国

  • 春秋泼来盆冷水:悬羊击鼓、饿马蹄铃,照样可以忽悠你们现代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最震撼预言,春秋故事解读,历史冷知识春秋时期

    友情提示:研究历史,建议看史书。史书也未必是真的,依旧需要自行判断。【序】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不一样;吃了一亏又一亏,亏亏都很美;[var1]大V辛弃疾讲抵抗外辱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身为网络小爬虫的俺,今夜却只能聊一聊内卷、阋墙时的那座空城——倒逼悬羊去击鼓、强制饿马来蹄铃;[var1]

  • 同样的命运:张仪与范睢都在隐退一年后去世,善终还是别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范雎张仪谁最厉害,范雎和张仪谁的贡献大,范雎可以和张仪比较吗

    [var1]对山东六国而言,秦惠王去世意味着一位强大对手就此倒下,心中难免暗自庆幸。可对有些人来说,秦惠王去世却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在这些人当中,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张仪。秦惠王虽然杀死了秦国最大的功臣商鞅,却对以权变闻名于世的张仪异常信任。继位后,正是仰仗张仪的连横之术,秦惠王成功地率秦国踏出了

  • 春秋:鲁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亲与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隐公生平,鲁隐公是个什么样的人,鲁隐公真实照片

    [var1]惠公鲁隐公息姑的父亲是鲁惠公,鲁惠公于公元前768到公元前723年在位,做了46年国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也就是说鲁惠公经历了大周从强到弱的过程。鲁惠公继位前,所有诸侯国都仰周天子的鼻息生活。周天子是高高在上的,所有的诸侯国都不敢怠慢,因为一旦怠慢周天子的大军可不是吃素的。可

  • 秦朝实际上是拿六国当下等人对待的,这是秦速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灭六国真正原因,秦朝由强变弱的过程及原因,秦朝的灭亡最能说明什么

    嬴政手下的尉缭、李斯、王翦、王贲、蒙恬这些重臣可都没有被嬴政屠杀,那是是尉缭这种看不起嬴政的人也没有被清算,所以嬴政是没有大杀功臣的。但是六国的君主无一善终,连齐王建这种老老实实投降的也被饿死了。这只能说消灭六国君主是嬴政的既定政策。这无论如何对六国人都是极大的羞辱,并且六国的重臣没有一个得到嬴政重

  • 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孔子发明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古代的交通,中国古代交通发展过程,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交通工具

    无意中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啥时候的事。有人说唐朝的《仪制令》,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这个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交通法规,带有法规的强制性。唐太宗当了皇帝之后,治理的好啊,经济发达、人民富足、百姓幸福。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如车、船、

  • 如果蜀、吴、燕三国群殴魏国,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蜀吴能打过魏国吗,蜀吴与魏国,三国蜀吴vs魏国

    燕国很多人对燕国并不是非常了解,实际上这个国家是非常强大的!最开始的时候,东汉皇帝命令公孙度守辽东,后来东汉大乱,公孙渊便夺取了他叔父公孙恭的位置,成为了辽东太守,并以此为基础,着力发展,使得辽东的实力愈发强大,最终建立了燕国。[var1]由于中原常年战乱,人口流失严重,而辽东相对平和,所以辽东的人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春秋战国·韩国篇(前403年-前230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1.韩虔,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在位3年(前403-前400),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前400年,联合赵、魏二国攻打楚国,攻至桑丘。不久,都城阳翟遭郑军包围。谥号景侯。[var1]2.取,景侯子,在位13年(前399-前387),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

  •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吗,三大要点彻底讲透秦始皇的身世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么,历史上的秦始皇跟吕不韦关系好吗,秦始皇的身世分析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野孩子,一文一武统治中国,一个是野合而生的孔子,一个是隔壁老吕家的孩子秦始皇。关于孔子的野合而生,因为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力,基本上也没人说三道四,倒是关于秦始皇的出身,一直都有人说三道四,说得多了,很多人真的以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孩子。秦始皇的身世肯定没有问题,是妥妥的秦国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