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的命运:张仪与范睢都在隐退一年后去世,善终还是别有隐情?

同样的命运:张仪与范睢都在隐退一年后去世,善终还是别有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78 更新时间:2023/12/16 8:05:02

[var1]

对山东六国而言,秦惠王去世意味着一位强大对手就此倒下,心中难免暗自庆幸。可对有些人来说,秦惠王去世却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在这些人当中,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张仪

秦惠王虽然杀死了秦国最大的功臣商鞅,却对以权变闻名于世的张仪异常信任。继位后,正是仰仗张仪的连横之术,秦惠王成功地率秦国踏出了崤函天险;张仪担任相国后,又推动秦国称王;后来张仪还将楚怀王骗得团团转,间接令楚失去汉中之地,从此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在魏、齐出现了联合抗秦迹象之时,张仪又主动回到魏国以混乱山东六国的合纵企图……。

可以说,是秦惠王与张仪的紧密配合、彼此相得益彰,秦国才能在商鞅变法后取得如此迅猛的大发展。

然而,张仪入秦后一直都是利益当先,无视道德与义理,也替他招来了不少骂名。新继位的秦武王,就极为讨厌张仪这种作派,明显对他有些冷淡。不单是秦武王,秦国大臣很多也都看不惯张仪为人。所以秦惠王死后,有关张仪的闲言碎语就悄悄多了起来。

[var1]

得知张仪处境不妙,最为兴奋的人莫过于公孙衍。当年公孙衍在秦国斗不过张仪,被迫回到了魏国;现在秦惠王一死,公孙衍顿感机会来临,想趁机对张仪落井下石。为此,公孙衍立刻与秦国故旧联系,商讨此事。故人李仇就向公孙衍建议:“您不如从魏国召回甘茂,从韩国召回公孙显,并重新起用赋闲的樗里疾;这三个人都是张仪的仇人,您如能让他们回秦出仕,那么诸侯们自然就知道秦国无张仪容身之地了!”

最大后台一倒,张仪周边顿时全变成了敌人。以权变闻名于世的张仪,怎么会如此不受欢迎?

秦武王继位后,最大的心愿就是“通三川,窥周室”。为达成心愿,他特地任命下蔡人甘茂为右丞相。可不巧,早在十余年前,张仪就意外地与甘茂结下了梁子。当年公孙衍为赢得魏惠王信任,联手张仪陷害史举,迫使史举灰溜溜地离开了魏国。史举可不是一般人,恰好就是甘茂的老师。秦武王一上台就这么重用甘茂,张仪心里肯定是不痛快。

很快,张仪就迎来了与甘茂的第一次交锋。

[var1]

秦惠王死后,张仪一直想推动秦国把汉中还给楚国。当年张仪多次欺骗楚怀王,间接导致楚国失去了汉中之地,这让楚人对他恨之入骨。如今秦国新王明显的冷遇,这让张仪深感秦国已非久留之地。推动汉中归还给楚国,张仪就能改善与楚人的关系,自己将来也就多了条后路。

于是,张仪对秦武王说:“占有汉中,不过是个祸害。这就好比树种得不是地方,别人必定要砍伐它;家中有不合适宜的财物,必定会带来灾难。现在汉中之南明显更有利于楚国,那么它必然会是秦国的累赘。”如今秦惠王刚死,秦国大局不太稳固,张仪是想以此来劝说秦武王与楚国交好。可张仪这话明显言不由衷:当年他以商於之地六百里将楚怀王骗得团团转时,有没想过“家有不宜之财”的问题?

张仪这么说,甘茂却竭力反对:“土地广大,这类忧虑自然就多!秦国刚有祸乱,大王您就割让汉中来求和,楚国也必定会背离天下诸侯来与大王亲善。可大王今天拿出汉中向楚国求和,那么万一再有什么乱子时,大王您又拿什么去与楚国交易呢?”国家一有困难就要献土求和,秦国土地不得早晚送完了吗?

甘茂一开口,秦武王二话不说,立刻就否定了张仪的建议。眼见秦武王不再信任自己,张仪无可奈何,主动请求离开秦国,回魏国去了。

[var1]

甘茂反对张仪,有多大程度上是替老师史举出气?这确实无从考证了。但以甘茂与张仪势同水火的状态来看,不可能一点都没受到自己老师的影响。

不仅仅是甘茂、公孙衍等少数人,在秦国看不惯张仪的还大有人在。

刚到秦国时,为稳固自身地位,张仪经常玩弄各种手段,与众多秦国大臣都因此而有了过节。这其中,在秦国声望甚高的樗里疾也成了张仪攻击的对象。

樗里疾是秦惠王异母弟,母亲是韩女。在东周其他诸侯国,公子或王子多多少少都能得到块封地,足以安享一生。可在秦国,商鞅变法之时就明确提出,任何人、哪怕出身再高贵,如果没有战功都“不得为属籍”!因此,即便是“公子”,樗里疾也毅然决然地踏入了军营,走上战场以挣得军功。

[var1]

秦惠王十一年时,樗里疾以右更的爵位率兵攻占了曲沃(《史记·六国年表》);秦惠王二十五年,樗里疾率兵攻打赵国,攻占了蔺(今黄河晋陕峡谷两岸);秦惠王二十六年,樗里疾助魏章攻楚,夺取了汉中,因此而获得了封君的爵位。

虽然出身高贵,樗里疾却是凭借自身战功,一步步登上了高位。因为樗里疾滑稽多智、战功彪炳,秦人都尊称他为“智囊”。

与这么一位才能出众的公族人士共事,张仪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威胁。为此,张仪想尽办法地要陷害樗里疾。

曾有一次,张仪假装很尊重樗里疾,让他出使楚国。暗地里,张仪却让楚怀王出面,请秦惠王用樗里疾为相国。趁着樗里疾不在国内,张仪赶紧对秦惠王说:“尊重樗里疾让他出使楚国,是为了秦、楚两国交好。现在他人在楚国,楚王还为他请相国之位,我听说他曾对楚王说:‘大王想张仪在秦国举步维艰吗?请让我来帮您吧!’楚王为笼络他,所以才为他请求相国之位。如果大王听从楚王之请,那么樗里疾一定会以秦国来侍奉楚王!”

[var1]

虽然是亲兄弟,可秦惠王与樗里疾毕竟不是同母所生。樗里疾太过能干,早就让秦惠王感受到些许威胁。听到张仪这么一说,秦惠王顺势就大发雷霆,立即撤除这位弟弟的一切职位,让他回到封国赋闲去了!直到秦武王继位后,樗里疾才得以洗去冤屈,回来担任左丞相。

为了争权夺利,张仪不惜捏造是非来陷害秦国公族,秦惠王死后,知道真相的秦人还能容忍他吗?

秦惠王没死前,张仪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凡是与张仪作对之人,在秦国都难有容身之处。不过,也有一人,虽然屡次遭张仪陷害,却每次都能安然脱身。这位有些神奇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陈轸

陈轸也以纵横之术闻名于世,来秦国出仕后,自然被张仪视作潜在竞争对手,多次在秦惠王面前诋毁他。

[var1]

有次,张仪对秦惠王说:“陈轸常年奔走在秦、楚之间,现在楚、秦交恶,楚人却对陈轸个人极为友好,可见陈轸只是为了自己而不为秦国了。如今陈轸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您不应该考察一下这事吗?”

秦惠王听了,命人立即找来陈轸,当面质问他:“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事吗?”

陈轸毫不含糊,答道:“是的。”

秦惠王脸色一变,语气立即凝重起来:“张仪说的话果然是真的!”

陈轸却淡定得很,答道:“不但是张仪知道,随便一个路人都知道我要去楚国!”

稍稍停顿了会,陈轸继续说:“孝己敬爱他的父亲,以致天下父母都想让他做儿子;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以致天下国君都想让他做臣子;能卖到邻里的仆妾,是个好仆妾;被休的妻子能嫁到乡里的,是位好女子。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那楚人凭什么会认为我为人忠贞呢?忠于大王您的大臣将被抛弃,我不去楚国还能到哪里去呢?”

孝己,是商王高宗戊丁之子,以孝行闻名天下;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夫差,因尽忠而死;仆妾能卖到近邻,证明这个仆妾的勤快与忠诚得到了近邻认可;二婚女子能再嫁到乡里,证明同乡人都知道这位女子贤惠而守妇道。陈轸举出这四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忠心,这让秦惠王大为感慨,马上就阻止了陈轸离开秦国。

[var1]

多次遭到陷害后,这让陈轸也对张仪恨之入骨。后来为了报复,陈轸不惜联合在魏国的公孙衍来与张仪作对,致使张仪回魏国卧底的计划几乎一无所成。以此而言,张仪之所以没能为秦国作出更多贡献,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他树敌太多!

人生得意时,谁都想像范睢一样,快意恩仇;可轮到失意时,又有几人能像范睢一样,进退自如?在亲信郑平安与王稽先后出事后,范睢能及时激流勇退而得善终,算得上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可隐退后一年范睢就不幸去世,谁又知道他这一年间承受了多大压力?

[var1]

张仪也一样。

因为四处树敌,秦惠王一死,张仪的政治根基也就彻底动摇了。在看出秦武王明显不喜欢自己后,张仪迅速为自己找了条后路,回魏国去了。能够狡兔三窟,看来张仪也是位进退自如的识时务俊杰。可回魏才一年,张仪也不幸去世了——如此看来,退隐后张仪会过得舒心吗?这一年来诸多政敌都在秦国重新执政,而魏国又几乎听命于秦,恐怕此时张仪能睡个安稳觉就算是烧高香了!

从公,四处树敌让张仪仕途难得更进一步;从私,四处树敌又让张仪晚年难得安心之所。失意之余,张仪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呢?

更多文章

  • 春秋:鲁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亲与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隐公生平,鲁隐公是个什么样的人,鲁隐公真实照片

    [var1]惠公鲁隐公息姑的父亲是鲁惠公,鲁惠公于公元前768到公元前723年在位,做了46年国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也就是说鲁惠公经历了大周从强到弱的过程。鲁惠公继位前,所有诸侯国都仰周天子的鼻息生活。周天子是高高在上的,所有的诸侯国都不敢怠慢,因为一旦怠慢周天子的大军可不是吃素的。可

  • 秦朝实际上是拿六国当下等人对待的,这是秦速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灭六国真正原因,秦朝由强变弱的过程及原因,秦朝的灭亡最能说明什么

    嬴政手下的尉缭、李斯、王翦、王贲、蒙恬这些重臣可都没有被嬴政屠杀,那是是尉缭这种看不起嬴政的人也没有被清算,所以嬴政是没有大杀功臣的。但是六国的君主无一善终,连齐王建这种老老实实投降的也被饿死了。这只能说消灭六国君主是嬴政的既定政策。这无论如何对六国人都是极大的羞辱,并且六国的重臣没有一个得到嬴政重

  • 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孔子发明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古代的交通,中国古代交通发展过程,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交通工具

    无意中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啥时候的事。有人说唐朝的《仪制令》,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这个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交通法规,带有法规的强制性。唐太宗当了皇帝之后,治理的好啊,经济发达、人民富足、百姓幸福。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如车、船、

  • 如果蜀、吴、燕三国群殴魏国,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蜀吴能打过魏国吗,蜀吴与魏国,三国蜀吴vs魏国

    燕国很多人对燕国并不是非常了解,实际上这个国家是非常强大的!最开始的时候,东汉皇帝命令公孙度守辽东,后来东汉大乱,公孙渊便夺取了他叔父公孙恭的位置,成为了辽东太守,并以此为基础,着力发展,使得辽东的实力愈发强大,最终建立了燕国。[var1]由于中原常年战乱,人口流失严重,而辽东相对平和,所以辽东的人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春秋战国·韩国篇(前403年-前230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1.韩虔,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在位3年(前403-前400),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前400年,联合赵、魏二国攻打楚国,攻至桑丘。不久,都城阳翟遭郑军包围。谥号景侯。[var1]2.取,景侯子,在位13年(前399-前387),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

  •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吗,三大要点彻底讲透秦始皇的身世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么,历史上的秦始皇跟吕不韦关系好吗,秦始皇的身世分析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野孩子,一文一武统治中国,一个是野合而生的孔子,一个是隔壁老吕家的孩子秦始皇。关于孔子的野合而生,因为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力,基本上也没人说三道四,倒是关于秦始皇的出身,一直都有人说三道四,说得多了,很多人真的以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孩子。秦始皇的身世肯定没有问题,是妥妥的秦国王室

  • 赵武灵王本将赵国王位传给赵惠文王,为何又想扶持公子章为代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武灵王巡游赵国,赵武灵王是怎么让赵国强大起来的,赵武灵王沙丘之乱对赵国影响

    [var1]沙丘之变是赵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内乱,也使得赵国由盛转衰,国力开始走下坡路。尽管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赵国仍然是东方六国中抵抗秦军东进的主力,但已经远远没有了赵武灵王时期力压秦国的强大军力。这场政变的起因来自于赵武灵王对赵国政治态势的改造,最终不但没有完成他的构想,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搭了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和蔺相如的最终结局,令人哀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蔺相如和廉颇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后怎么样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在我们的课本中,曾经学过负荆请罪。在这堂课里面,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什么叫做大局为重?而且也正因为这堂课,所以大多数人都知道了蔺相如和廉颇。[var1]不过过去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好像看童话故事一样,公主和王子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一起幸福的生活。但悲哀的是历史从来不是童话,所以在蔺相如

  • 吴良:明代版吴起,镇守江阴十年,把张士诚完全地锁在吴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良从哪里起兵,吴良吴起,明初名将吴良

    [var1]他一路跟着朱元璋,取得了诸多的胜仗,接连拿下了滁州、和州、采石矶、姑孰、太平、溧水、溧阳、集庆等地。后来,又拿下了江阴重地。当时,张士诚占有吴中,兵精将广,地势横跨淮东、浙西两地。而他要想继续往西发展,同朱元璋势力一较高下的话,江阴是他必须要拿下的![var1]江阴北枕长江,往南距离太湖

  • 长平之战,白起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道理简单却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长平之战白起讲解,白起对长平之战的贡献

    说到白起,对战国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应该说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人的。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他熟悉兵法,善于用兵,同时足智多谋。在担任秦国主帅统兵30多年期间,为秦国攻下70多座城池,可以说几乎无一败绩,同时也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var1]白起(剧照)白起不仅仅是秦国的名将,放眼整个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