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安史之乱究竟有多乱?

唐朝安史之乱究竟有多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97 更新时间:2024/2/19 17:02:12

安史之乱时长八年之久,唐朝人口直降三千万,偌大的皇朝因此由盛转衰走向灭亡。

开元后期,唐朝安定繁荣的日子久了,唐玄宗此前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皇帝,立下了不少的功绩,开创了唐朝盛世,唐王朝达到了子建国以来又一个巅峰。

史料记载唐朝人口当时更是膨胀至八千万之多,这个数字放到现在可能没什么,但是要知道,当时的世界人口也不过两亿之多,如此之多的人口,粮食的问题呢?

当时唐朝粮食的人均产量高达七百斤,这个数字放在如今科技发达的现在依旧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我国直至一九八二年的时候,粮食的人均产量才勉强追赶上了唐朝当时的产量。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几个朝代之一,人口密度大,疆土也是无边辽阔,世界交流也是极为平常。

最繁华的就属京城长安,唐玄宗开始满足自己的丰功伟绩,自改元天宝之后便沉溺于纸醉金迷、纵情享乐之中,信任当朝宦官高力士,还将朝权全权都交于宰相李林甫之手。

李林甫表面事事逢迎,背地里却是滥用职权为己谋利,独断朝纲,李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忠国接替了宰相一职,比李林甫更是张狂,行污受贿,败坏唐王朝朝纲。

外加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差距日见昔比,政治经济社会日渐衰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唐玄宗对外开拓,加重边疆兵力,还设立了十大兵镇,立节度使为最高军事指挥,李林甫为加固自身权位,堵塞边疆将领入京争相位的途径,便谎称胡人忠勇无异心。

建议准许胡人为节度使镇守边疆,并放任其拥兵自重,而籍口文官不懂军兵之道,频繁任胡人为节度使,这就给了胡人安禄山以节度使的权利起兵谋反创造了机会。

安禄山:混血胡人,表面忠诚,为人却是生性狡诈,由于深得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信任。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手握十八万三千九百之余兵力,安禄山见唐王皇室日渐低迷腐败,便心生造反之意。

要知道当时的中央兵力才堪堪接近八万。

公园七五四年,安禄山奉命入京面圣,唐玄宗不听高力士的说法,外加唐玄宗义子汉人名将王忠嗣忤逆自己。

因此,唐玄宗更崇信与安禄山,罢免了王忠嗣的职位,这也使得朝廷失去了制衡安禄山的重要力量。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起兵范阳,打着讨伐当朝宰相杨忠国为号,一路南下攻打各个城池,很多地方县令为了苟活,大开城门不战而降。

有些甚至,直接弃城而逃,置满城百姓于不顾,待到安禄山打破城门后,其部下叛军大肆屠杀城中黎民百姓。

而在安禄山将要叛变之前,便已经有人将此事上报朝廷,但是唐玄宗极为信任安禄山,觉得是有人恶意污蔑安禄山,直接无视了奏折。

而唐玄宗直至得知安禄山已经起兵攻打洛阳城的消息之后,方才醒悟,唐玄宗也是火快烧到自己身上了才知道救火,急忙招来丞相杨忠国,商讨对抗安禄山的办法。

但是当时唐朝的军队都在边疆驻守,安禄山的叛乱来的触不及防,现在下令调令援军回京增援已经是为时已晚。

于是在朝大将封常清与高仙芝到城内外,召集普通百姓强行充军,让这些过惯了安稳日子的百姓直面安禄山的叛乱大军。

结果可想而知,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在叛军眼中与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无疑,分分钟碾压,之后很快便攻占了洛阳。

自立大燕皇帝,镇守洛阳的高仙芝兵败退守至长安城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潼关易守难攻,也是长安城的家门,潼关一破叛军便可直指长安城,高仙芝只要死守潼关,支撑到便将援军赶来,便可一转局势。

但是唐玄宗却轻信小人谗言,甚至没有求证事实,便将镇守潼关的高仙芝及所有将领全部处死,随后匆匆找名将哥舒翰镇守潼关。

哥舒翰接到军令后坚持高仙芝先前的战略决策,在潼关的城防基础之上再次加固,打算将安禄山的叛军拖死在潼关之外。

安禄山多次进攻潼关,但是都被死守在潼关的哥舒翰给挡了回去,叛军十万精兵对潼关久攻不下,士气开始陷入低迷。

在安禄山为之苦恼之际,哥舒翰同样遭到了朝廷的背刺,唐玄宗听信宰相杨国忠的谗言,说哥舒翰手握重大兵权,这是在为他自己之后谋利。

安禄山自朝中间谍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故意放出伤残士兵在潼关城外出没,企图令朝廷相信叛军已经无力攻伐,强令哥舒翰出关与之一战。

这明眼人一看都知道的计谋却是让唐玄宗和杨国忠深信不疑,执意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关与安禄山的“残军”直面抗击。

哥舒翰无奈,君令压身,不接就是欺君谋逆,只能是接下君令率军出战,二十万唐军不敌安禄山叛军。

安禄山于潼关大败唐军,将领哥舒翰被俘,潼关城告破,安禄山大震军威,挥剑直指唐都长安城。

唐玄宗见大势已去,眼看安禄山的叛军逼近长安,已无力抵抗,便带着太子李亨、贵妃杨玉环、宰相杨国忠等人于三千禁军护送连夜出逃长安,一路南下。

逃走的时候匆忙粮食分毫没有携带,次日晚,三千禁军在马嵬坡下驻扎,日夜兼程赶路的士兵又累又饿又困,军中怨声弥漫。

禁军将领陈玄礼突然兵起,将这一切的事件源头指向宰相杨国忠,禁军群起直接将杨国忠乱刀砍死,剁成了肉泥。

但是军士们还是难平心中怨气,还要求唐玄宗杀死贵妃杨玉环,最后无可奈何,即使心中万般不舍,还是只能看着杨贵妃被高力士在梨树下绞。

至此禁军将士们才罢休,现在长安城一片混乱,皇帝逃走了,百姓们也都纷纷逃离了长安城,繁华的唐都长安顷刻间变为一座恐慌之城。

安禄山叛军在破城之后屠杀了整整四个日夜,唐朝的国库转眼间一扫而空,留在京城的宗室全都无一幸免,就此唐都长安沦陷。

马嵬坡兵变之后,唐玄宗向着西南四川蜀地逃亡,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今宁夏境内)与边疆援军会合,至此唐玄宗失去了唐朝的控制权。

而安史之乱的叛军则认为两支军队,一支为安禄山率领军队,另一队则是唐朝突厥大将史思明,安禄山这边攻下长安便迫不及待的座上了皇位,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

而史思明那边却是不断溃败,因为史思明对上了唐朝大将郭子仪,但是长安城已破,这些意义已经不大了。

而安禄山坐上皇位之后身体因患有痢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设计所杀,随后安庆绪继位成为了大燕皇帝,年号载出,并名史思明回守范阳。

北上的太子李亨在于朔方军会合之后与叛军多次大战皆以大胜告终,士气大振,拥李亨为帝,称唐肃宗,之后唐肃宗联合将领朔方军与李光义,带军继续南下讨伐叛军。

同年,唐军同回援唐军联合反攻,同年夺回长安城,安庆绪兵败自洛阳逃至邺城,其部下李归仁率精锐以及胡兵数万逃至范阳,归入史思明的部下。

至德二年(757年),唐军出兵收复洛阳,收复河南、河东郡县,安庆绪退至邺城修养,招兵买马欲卷土重来。

但又忌讳范阳史思明,所以便派遣逝者前往范阳,不料史思明囚禁了安庆绪的逝者,令十三郡即八万兵马归降于唐,被授范阳节度使,忙不过史思明半年后再次叛变。

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令将出征收复邺城,但是遭到史思明的背刺,九路兵马

溃败,郭子仪退守何阳桥,

李光弼整备败军退至太原,史思明重新占据了洛阳城。

元年九月唐肃宗再次令各个节度使出征收复邺城,与邺城西南愁思冈大败安军。

邺城被唐军包围,安庆绪向史思明请援,并许诺事成将帝位让与史思明。

史思明收到请援后出兵十三万南下援助邺城,之后唐军此战溃败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于以洛阳为都自称燕王,设立年号,之后将安庆绪诱至史思明军营,将安庆绪以及他的四个弟弟绞刑处死。

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史军内部军心不聚,与唐军屡屡战败。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继位,任仆固怀恩为帅出征洛阳,数次大败叛军,最后唐军众将士合力攻下洛阳,而史朝义则率残部逃离洛阳,仆固怀恩率朔方军主动追击,此战唐军大胜!使得史朝义逼至范阳。

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部下叛离降唐。

田承嗣将史朝义的家眷送于唐军,后部下李怀仙献出范阳归降,史朝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于林中自缢而亡,部下纷纷归降,自此大燕政权覆灭。

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两月,结束。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身边的红人,上官婉儿的一生有过多少男人?从墓葬中可端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与上官婉儿故事,武则天陵墓有上官婉儿吗,上官婉儿历史上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遵从伦理道德,大多数朝代都是以男尊为主,而在历史上,存在着唯一一个女尊朝代,那便是武则天掌权时期。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大肆推举自身的改革政策,在传统伦理道德中做到了颠覆性变化,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大大提升。因为女性地位的提升,不可避免的后宫问题便出现了,武则天作

  • 唐代后期为何“排胡”之风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胡服盛行的意义,唐朝胡化的特点,唐朝是汉化胡人建立的吗

    众所周知,唐朝以其独特的开放包容,允许不同的民族共同生活,这为中华文化的融合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唐代开放包容的传统,一部分原因来自李氏本身就有着胡人的血统,还有就是,五胡乱华后,民族逐渐走向融合,对于胡人的态度社会上也是逐渐走向开放,胡化的风气在唐朝生活和社会上无处不在。唐代后期“排胡”的现象

  • 受外来势力影响深刻的阿富汗为什么没有突厥化或者波斯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阿富汗人是波斯后裔吗,波斯帝国与阿富汗,古代阿富汗属于波斯吗

    普什图人(Pushtuns,亦作Pushtun或Pakhtun)是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西部的主要民族,亦称“阿富汗人”(Afghan)、“帕坦族”(Pathans)。人口据估算约4500-6000万(19年数据)。其中约三分之一居住在阿富汗,约占阿富汗总人口的44%,为该国主体民族;约三分之二居住在

  • 唐朝异姓王系列之魏博罗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异姓封王的有多少,唐朝异姓郡王都有哪些,唐朝到五代十国都有哪些异姓藩王

    自812年田弘正率魏博归附朝廷后,魏博又经历了李愬、田布,到史宪诚又重新割据。之后经历何氏祖孙三代、韩氏父子、乐彦祯。到888年罗弘信成为节度使,当时已经是黄巢起义后大唐日薄西山,进入了真正的藩镇割据。898年罗弘信死后儿子罗绍威继立为节度使,罗绍威完全投靠朱温,最后在907年成为后梁的开国功臣。因

  • 只当了三年官的李白辞官后哪来的钱可以整日游山玩水和吟诗作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辞官,李白游山玩水钱从哪来,李白当时的官职

    看到这些很多人都会问李白整日游山玩水,踏遍祖国山河,要知道这么外出游玩是需要强大的金钱当后盾,而李白仅仅只当了三年的翰林供奉,哪里来的钱供他这么挥霍?其实李白能如此有实力游山玩水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中一点那就是李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赘婿,早在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就已经想明白了吃软饭的好处,最关键的是李白

  • 李世民: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与袁天罡密谈,袁天罡怎么评价李世民,李世民手下有袁天罡吗

    可是,到了唐朝末期,各地的农民起义频发,藩镇也相继拥兵自重,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形成了“无藩不反”的局面。最终,朱全忠拔得头筹,废唐建梁,结束了大唐王朝长达三百年的统治。其实,关于唐朝的灭亡还有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唐朝初期的袁天罡。袁天罡因为看相精准而名声大噪,被太宗召见时问及“大唐何时亡?

  • 房遗爱谋反案:李世民留下一群“熊孩子”,掀起高宗时代的大波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房遗爱谋反案,李世民和房玄龄趣事,李世民谋反事件

    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公然造反,李世民派大将李勣平定齐王之乱,之后,李世民在祖庙内赐死了齐王李祐。没想到,拔出萝卜带出泥,太子府卫士纥干承基也牵连进来此案中,纥干承基为了立功赎罪,举报了另一桩谋逆案——李承乾谋反案。李承乾是当朝太子,李承乾因为畏惧亲弟弟李泰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

  •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看到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后,女孩们扎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杨贵妃是胖还是瘦,唐朝杨贵妃真的很胖吗,历史上的杨贵妃多胖多高

    大唐盛世不仅仅为我们留下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美好幻想,并且还为后代留下了非常独特的审美方式。从整体上来说,整个唐朝给后世人们的印象就是气势磅礴,所有的东西都是恢弘和伟大的,当时唐朝的发达和繁荣甚至惊动了海外世界。而从审美上来说,中国人自古以来身子骨都比西方人要弱小一些,而在很多的朝代当中都是以瘦为美的,

  • 唐朝与突厥之战,相较西汉与匈奴之战,为何更多呈现出碾压态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与突厥的战争,唐朝是怎么打败突厥的,唐朝与匈奴谁厉害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两个王朝,汉朝与唐朝对于中国的影响可谓是达到了方方面面的程度。无论是现如今疆域上的奠基,抑或是对中华民族品格的形成,都对中国造成了相当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在这两个朝代存在之时,它们也都分别迎来了自己的大敌——匈奴与突厥。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相比于西汉剿灭匈奴时候的艰险费力,似乎

  •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其中一个字暴露李世民的真实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李建成的墓志,西安出土李建成墓,李建成李世民历史记录

    贞观二年,已去世的李世民的长兄、助李渊建国的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正式落葬入土。1300多年后,当人们开掘了李建成位于西安市市郊的墓地时,却惊讶地发现了这位大唐开国太子的墓志铭仅有寥寥的55字而已。一般说来,帝王将相的墓志都会详细地叙述逝者生前的功绩和评价等内容,为什么李建成的墓志铭就只有短短的55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