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其中一个字暴露李世民的真实想法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其中一个字暴露李世民的真实想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81 更新时间:2024/1/5 4:57:30

贞观二年,已去世的李世民的长兄、助李渊建国的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正式落葬入土。

1300多年后,当人们开掘了李建成位于西安市市郊的墓地时,却惊讶地发现了这位大唐开国太子的墓志铭仅有寥寥的55字而已。

一般说来,帝王将相的墓志都会详细地叙述逝者生前的功绩和评价等内容,为什么李建成的墓志铭就只有短短的55字呢?

卷入“玄武门之变”的李唐王朝父子4人

唐高祖李渊昔日建唐称帝之后,册封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3个皇子之中,李渊最为看重的是嫡长子李建成,他认为李建成能文能武、性情仁厚,再加上李建成曾随同李渊在开唐的战争中创下过不少战功,故而才将李建成钦定为大唐的储君。

然而,无论是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还是在唐朝建立之后,二皇子李世民始终都勇于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其战功以及威信皆在太子李建成之上。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亦怀有做太子的意愿,并愿意用煊赫的战功来与长兄李建成“一争高下”,然而李渊却犹豫不决,始终没有变更太子的人选,令李世民内心倍受创痛。

唐高祖李渊的优柔寡断,使得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3兄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后来,李建成便联手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使得皇子之间的嫌隙愈发深化,加速推动了皇子之间的兵戎相见的危机。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带着心腹亲信在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外发动了一场政变,挽弓射杀了太子李建成、皇弟李元吉,然后逼迫高祖李渊册立自己做太子。

玄武门之变发生2个月之后,深陷于自责和无奈之中的李渊将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则退位做了一个安享晚年的太上皇。

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与发妻窦皇后所生的3个亲兄弟。

一场手足相残的血腥政变,不但令李渊失去了2个儿子,还使其继而退位让权,最终秦王李世民坐上了大唐的皇帝宝座,开了属于他的贞观之治。

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究竟有无才能、功过几何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之君,他一生共有22个儿子,其中有5个是在他登基称帝之前所生。李渊的发妻窦皇后曾与丈夫同甘共苦、一起打拼天下。

她为李渊诞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共4个嫡子,可惜三儿子李玄霸在隋大业十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并未有幸活到大唐开国。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唐高祖李渊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3个成年的嫡皇子。

而五皇子李智云虽然也已成年,但他却是庶出的皇子,根本没有实力与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3个哥哥一较高下,更不要说有胆量觊觎皇位了。

因此,最终那场皇位争夺战便在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3个同胞兄弟之间暗暗地展开了。

李渊本是隋朝的大将,封号为“唐国公”。

当李渊决意起兵反隋的时候,自己的3个嫡子就成了最为得力的帮手,同时拥有了这3个极富才干的儿子对于李渊起兵成功还是非常重要的。

李渊当上大唐皇帝的第9个年头,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李世民借此成功夺得了皇位。

在那之后,身为胜利者的李世民便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他身边的史官也为了讨好帝王而蓄意抹黑已故的李建成、李元吉,使得他们以庸聩无道、愚鲁阴狠的形象流传于世。

然而历史上大唐的开国太子李建成真的就是一个无能之辈吗?他真的是除了有父王李渊的偏爱加持之外再也没有任何过硬的个人实力吗?

尽管《新唐书》和《旧唐书》总是将李建成描述为一个庸碌无为、一无是处之人,但历史上真实的初唐开国太子李建成却并非如此。

他军事才能突出、温厚有礼、仁厚敦贤,否则,远见卓识、富有智谋的李渊断然不会敲定李建成做大唐的储君。

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李渊始终将长子李建成带在身边,率先领兵攻破长安城的将军就是李建成。

然而因为李建成是皇储,所以有更多的文书政务需要由李建成来辅佐李渊批阅处理,因此外出征讨攻伐的任务便更多地落在了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能征善战、有勇有谋,他屡立战功,和他的长兄李建成同时成为了父亲李渊的左膀右臂。

公元617年夏,李渊任命长子李建成担任西河之战的统帅。

西河之战对于李家父子来说是起义反隋成功的重要之役,而李建成亦不负众望,与众将士甘苦与共,前后用了10天时间就赢得了胜利。

公元622年,太子李建成率军击溃了初唐民间义军势力首领、痞将刘黑闼,这是他当上太子后数度荣立的战功之一。

李建成治军打仗的能力很好,文政方面的才干也极佳,《新唐书》有载:帝(高祖李渊)欲习事,乃敕非军国大务听裁决之。

意思是说李渊极其信重太子李建成,很多不涉及军国大务的政事都要求李建成来定铎裁决。

可见,李建成处理政务甚合李渊的心意,这个太子实际上极富才干,绝非庸碌残忍之人。

李建成墓出土后,极短的墓志铭揭开了李世民对待兄弟的真实心态

2005年,考古学家在西安市市郊发现了唐开国太子李建成的墓葬。

当年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射杀而亡,其棺椁遗骸却于贞观二年才入土安葬。

当考古学家们见到墓中出土的那块石刻墓志铭的时候,上面短短的55个字并未写出李建成生平的身份、功绩和评价,可谓寒酸至极,连一个普通臣子的墓志都比不了。

而那55个字的墓志中唯一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给逝去的兄长李建成所赐下的谥号“隐”。

一个“隐”字虽无贬低之意,但却实实在在地隐去了李建成生前所有的功绩和才能,令今人读罢仍感到有一丝怅惘惋惜之情。

李建成下葬于贞观二年,他的墓志铭既简短又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我们相信这样短的一段墓志铭李世民肯定是知情的。

很显然,李世民之所以给李建成赋予这样的墓志铭和谥号,就是不愿重提旧日手足相残之事,想将过去的一切都尘封起来,隐匿而不宣。

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当年倍受唐高祖李渊的器重,但因为“成王败寇”之故,所以贞观时期的史官就蓄意抹黑其为“荒色嗜酒、畋猎无度、不治常检”。

但实际上能文能武的李建成,曾率军首先攻破了长安城、因其在建唐过程中颇有战功而在初唐的军政格局中拥有了独特的地位,文武皆能的李建成的确有仁君之风范。

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在至高的皇权面前,开唐皇族李氏一门父兄4人的亲情不堪一击,李建成成了皇位争夺战的失败方。

而在他下葬了1300多年之后,其墓志铭的出土揭开李世民对待兄弟的真实心态,令后世看清了当年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内幕。

纵然李建成是个失败者,但他的真实性情和建立的功勋都不应该被全然抹杀、更不应被蓄意丑化!

更多文章

  • 李隆基登基之后,为什么要杀上官婉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隆基为何杀婉儿,李隆基和上官婉儿的历史,李隆基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皇位的

    上官婉儿与她的娘亲被贬入皇宫上官婉儿的爷爷,乃是唐代大诗人上官仪,高宗曾召上官仪,商讨废除王妃之位,但武则天太过骄纵,让皇帝很是担忧。武则天得知她被废掉之后,高宗就将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了她的身上。高宗无奈之下,只好对上官仪进行了惩罚,连带着上官婉儿也跟着遭殃,上官婉儿跟着她的娘娘被送进了后宫。上官婉儿

  • 西晋诗坛高手,又是绝美男子,卢谌十首诗,情感百感交集,触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答卢谌诗,王褒入关对卢谌的影响,重赠卢谌拼音

    卢谌的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大儒卢毓,他的祖父是魏晋时期大臣卢珽,他的父亲是西晋时期,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谋士卢志,看看他的家庭情况,背景可谓“闪耀”。所以,卢谌的前半生还是比较潇洒的,而且他有受到家庭熏陶,能写一手好文章,据记载又是一位非常英俊的青年,备受达官贵族的青睐。据说,卢谌的才华与英俊的外表被晋

  • 李建成手中的王牌大将,李世民都忌惮不已,却被一神婆给忽悠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斗争的白热化,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如何,李建成和李世民兵力

    但是在群雄中胜出并不只需要你的勇猛和才略,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会有很多人起义了,但是还当不了皇帝。这时候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多数人都会找上一个自己认为的大势头投靠上去,这个投靠方向关乎着你以后的命运和荣华富贵。不过难免会有人选错投靠的势力,这一错以后便是步步错,由于这个也让许多有勇有谋的英雄只在历

  •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做了唐朝皇帝,唐朝会更强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唐朝是什么地位,唐朝历史有李建成吗

    李建成本是李唐王朝的嫡长子,也是太子。但却在玄武门之变中被他的二弟李世民干掉了。与李世民光芒万丈的功业相比,李建成似乎毫无建树,甚至在影视中被塑造成酒囊饭袋,甚至是迫害功臣的大奸之臣,比如在《隋唐演义》中,李世民的手下大将罗成就是被李建成害死的,并且对李世民步步紧逼,李世民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发动玄武

  • 兰陵王高长恭,是唐太宗的外公,长孙皇后是他们之间的纽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兰陵王高长恭后裔,北齐高长恭为啥叫兰陵王,兰陵王高长恭出名的一战

    是啊,毕竟对大千世界的一个小人物来说,如果能够拥有祖国的钱财,或者是触手可及的“发财机会”那可实在是人生的幸事一件呐。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不是也常见许多费尽心机的“反派”想要通过攀附豪门而成为下一代豪门的戏码的吗?虽说,这样的角色被设定为了反派,但有时候仔细想想,如果出于发展需要,或是出于当时的现

  • 李白最孤独的一首诗,仅第一句短短的五个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最孤独十首诗,李白孤独到极致的诗,李白最雅致的一首诗

    唐明皇李隆基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但是后期却同样犯了错误,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以至于原本强盛的大唐王朝,最终还是爆发了战乱,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长达数年的战乱,使得百姓颠沛流离,各地战火纷飞,虽然后来平定了战乱,可是整个帝国已经开始摇摇欲坠。李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当时李隆基很欣赏其

  •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至秦灭六国,为何一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一统六国,春秋五霸怎么发展成战国七雄的,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最强

    自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天子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然而周王室已经没有实力来镇压各路诸侯,“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天子明面上还是天下共主,但诸侯纷起,互相伐战吞并。先有春秋五霸,后出战国七雄,及至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秦,可以说统一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是为什

  • 从卫鞅到商鞅:四赌三赢,一个绝世赌徒璀璨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卫鞅真的割了赢虔的鼻子吗,大秦帝国卫鞅,卫鞅是怎么到秦国的

    赌在大家的眼里不是个好字眼,提起赌徒大家往往一副厌恶的表情。然而有一件事情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下过赌注,人生之路漫漫,时时处处都有人下赌注,其实有赌徒心理不是件坏事,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用这种心理,用的好,可以助你功成名就;用的不好不仅自身深受其害还会连累家人。 所谓小赌小赢,大赌大赢。有人的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是异人吗,秦始皇和异人的关系,秦始皇是如何继承王位的

    [var1]这段历史不叫繁琐,所以大概说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子楚夫人第一次相识,并且怀上嬴政而吕不韦却心怀大志所以当时要将其夫人(也算不上夫人,就是妓)送与异人。[var1]吕不韦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也就利用帮助异人送到咸阳,并逐步当上君王(这段历史比较多事,你自己到网上看吧)之前也因某些

  • 秦国人为什么恨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百姓痛恨商鞅吗,商鞅怎么去秦国的,商鞅在秦国经历

    这句话基本代表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人对商鞅的评价。先别惊讶,往下看文章。1、秦国的逆袭秦国,原本边陲小国,一直被中原各国瞧不起,还起了个绰号“秦夷”,诸侯开会都不通知秦国,不带它玩。秦国的逆袭过程,不再赘述,从几张地图就可以看出。[var1]公元前356年,秦国启动商鞅变法,开始一路逆袭。三次进攻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