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与突厥之战,相较西汉与匈奴之战,为何更多呈现出碾压态势?

唐朝与突厥之战,相较西汉与匈奴之战,为何更多呈现出碾压态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25 更新时间:2024/1/8 13:03:20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两个王朝,汉朝与唐朝对于中国的影响可谓是达到了方方面面的程度。无论是现如今疆域上的奠基,抑或是对中华民族品格的形成,都对中国造成了相当重要的奠基作用。

而在这两个朝代存在之时,它们也都分别迎来了自己的大敌——匈奴与突厥。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相比于西汉剿灭匈奴时候的艰险费力,似乎唐朝对于突厥更多呈现出一种碾压的态势,仅仅数年就将其消灭,这一现象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汉唐两朝在当时的国情有着较大差别

1、汉朝初年处于相当虚弱的状态

在经历秦末战乱以及四年的楚汉相争之后,整个中原大地早已是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凄凉景象,社会经济发展基本陷入停滞阶段。而在政治上,当时的西汉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巨大的隐患。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刘邦不得不对包括韩信彭越等人在内的将领做出极为丰厚的承诺,尤其封侯一事更是给予了他们巨大的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上的权力,这也是汉朝初年实施郡国并行制的主要原因。

虽然后面刘邦通过一系列战争将这些异姓王一一剿灭,但这些战争在本身就给虚弱的西汉王朝造成了严重打击的同时,诸侯分权的问题也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为了维护西汉王朝的稳定,刘邦在剿灭异姓王之后,选择将刘姓宗室们封为诸侯,希望他们能够作为西汉中央政府的最佳屏障。然而,令刘邦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安排却完全可以说是与他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由于诸侯们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这导致它们在本国内几乎是说一不二,西汉中央政府对他们的控制力度也并不强。

尤其刘濞领导下的吴国,更是凭借自身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甚至展现出超越了比长安地区更加繁荣的发展态势,这自然助长了一众诸侯王们的野心。再加上刘濞与汉景帝本身就存在旧仇,这最终导致了后面“七国之乱”的发生。

诚然,西汉中央政府在“七国之乱”当中的胜利使其终于得以掌握大权,对全国的掌控力度大大加强。但另一方面,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也对西汉王朝造成了一定打击,使其好不容易恢复过来的力量遭到削弱。

同时,虽然汉武帝始一即位便展现出了试图改变西汉王朝的对外战略,但由于窦太后的存在以及一众功勋贵族集团的阻挠,最终导致这种汉武帝的尝试走向失败,赵绾、王臧等人的死亡更是给予了其深刻的教训。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从军事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西汉王朝在其初期都难以有足够的力量同匈奴抗衡,更莫说将其快速剿灭。

2、唐朝时期处于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自隋朝灭亡后,中国便再度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当中,而唐朝则在其中如异军突起般,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

虽然由于战乱的影响,唐朝初年仍然在整体国力上难以比拟突厥,甚至李世民还在突厥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被迫与其签订渭水之盟,但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唐朝却很快拥有了与突厥展开大规模战争的实力。

作为唐朝建立和完成统一大业的第一功臣,李世民不仅有着极高的治国理政的才能,大大推动了当时唐朝的社会发展,他本人极高的威望和能力也使其绝对掌握了军政大权,整个唐朝在其手下如指臂使,得以凝聚起全国的力量来进攻突厥。

另外,与唐朝相比,当时的汉朝还存在着难以突破的时代局限性。在汉朝时期,中原汉族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了解基本还处于一个相当朦胧的阶段,无论是生活在其中的民族,如东胡、楼烦、匈奴之间到底有着什么区别,还是对于北方草原及沙漠等中原汉地十分少见的地形,都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进攻匈奴之时自然难免呈现出瞎子摸象的感觉。

就连李广这样的名将都在出征匈奴之时几次迷路,最终一无所获,更多的汉朝将军和士兵则更加难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战争也就进行得更加艰难。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愈发显得霍去病封狼居胥功绩的伟大。

但当时间来到唐朝之时,情况却又变得不一样起来。一方面,当丝绸之路被打通之后,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变得愈发频繁,这种交流包含了方方面面,商业、文化、地理等被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所知晓。

另一方面,自西晋灭亡、五胡乱华事件发生之后,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便逐渐开始融合。诚然,这一融合过程极为血腥残忍,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了解却还是变得愈发深入。

因此,对于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来说,他们对于自己要面临的敌人有着相当清楚的了解,自然也就能够在战术布置、战略规划乃至具体的军队部署、将领选择等方面占据更多的优势,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是如此。

二、匈奴与突厥在当时的状态也有所不同

1、汉初的匈奴正是最为强大之时

在北方广大的地界内,其实生活着数量相当繁多的民族,只不过由于匈奴的实力最为强大、处于统治地位,这才导致汉朝将北方的无数民族统称为匈奴。也就是说,匈奴只是汉朝人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事实上,在战国以及秦朝时期,匈奴还远远没有那样的强大,李牧以及蒙恬都曾凭借与汉朝相比更为弱小的力量击退过他们。

然而,随着冒顿单于的即位,匈奴却迅速强大起来。面对当时比自己更为强大的东胡王,冒顿单于通过赠予马匹与妻子的方式极大降低了其警惕心理和对自己的防范,并最终“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将强盛一时的东胡国直接消灭。

之后,冒顿单于继续对草原上的其他国家和政权发起进攻,月氏也是在这一时期被迫西迁,远离了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匈奴也一跃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最为强大的政权。

当统一北方草原之后,冒顿单于自然开始对南方的中原地区虎视眈眈起来,“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

反观此时的中国,则仍然处于楚汉相争的混战阶段,与匈奴之间有着相当巨大的差距,难以与其抗衡。虽然之后刘邦在统一中国后也曾试图展开针对匈奴的讨伐,但在遭遇“白登之围”的失败后,他也不得不选择以和亲这一较为屈辱的方式来争取两国之间的和平。

因此,纵观整个匈奴的发展过程,他的强盛期几乎与汉朝完全一致,汉朝想要彻底消灭它自然就显得困难重重。

2、唐初时期的突厥已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虽然在现如今看来,唐朝消灭东西突厥的战争进行得极为精彩,充分展现出了包括唐朝的强大实力,但如果严格说起来,其实此时的突厥相比之前而言其实说是强弩之末都不为过。如果我们追溯突厥的历史,可以发现其实突厥最为强盛的时期其实是北魏后期,也就是唐朝建立的一百多年前。

在木杆可汗的领导下,突厥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大规模扩张,柔然、契丹、契骨等政权纷纷臣服于突厥。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则在北魏灭亡后,再度陷入了北周、北齐、南朝“三国鼎立”的时期,与突厥之间的国力差距显而易见。也因此,说此时的突厥是东亚最强国也并不为过。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突厥也开始走向衰微。一方面,中国本身在杨坚的领导下逐渐统一,隋朝的建立得以使其整合起全国的力量来对抗匈奴,这首次使中国在面对突厥时呈现出战略优势,“沙钵略率阿波、贪汗二可汗等来拒战,皆败走遁去”,对突厥造成了相当沉重的打击。

另一方面,突厥在内部发生内讧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之后,其人口大量死亡,整体国力也迎来断崖式的下降。

而在杨坚的一系列政治手段下,突厥彻底分裂为东西两个突厥国家,再也没有回归到以往鼎盛的机会。也正是在这时,杨坚拥有了圣人可汗的称号,中原汉族再次取得了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胜利。

三、总结

总的来说,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唐朝与突厥之间的战争,这两者之间之所以会呈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别,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这几个国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匈奴在汉朝尚且处于虚弱的状态下便走向强盛,并在此后获得了长达数十年的战略主导权,汉朝对匈战争自然显得异常艰难。

相比之下,唐朝面对的突厥则其实是已经陷入虚弱状态的政权,与其鼎盛时期相比远远不如,在将星如云的唐朝面前当然就显得看似不堪一击了。

更多文章

  •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其中一个字暴露李世民的真实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李建成的墓志,西安出土李建成墓,李建成李世民历史记录

    贞观二年,已去世的李世民的长兄、助李渊建国的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正式落葬入土。1300多年后,当人们开掘了李建成位于西安市市郊的墓地时,却惊讶地发现了这位大唐开国太子的墓志铭仅有寥寥的55字而已。一般说来,帝王将相的墓志都会详细地叙述逝者生前的功绩和评价等内容,为什么李建成的墓志铭就只有短短的55字呢

  • 李隆基登基之后,为什么要杀上官婉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隆基为何杀婉儿,李隆基和上官婉儿的历史,李隆基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皇位的

    上官婉儿与她的娘亲被贬入皇宫上官婉儿的爷爷,乃是唐代大诗人上官仪,高宗曾召上官仪,商讨废除王妃之位,但武则天太过骄纵,让皇帝很是担忧。武则天得知她被废掉之后,高宗就将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了她的身上。高宗无奈之下,只好对上官仪进行了惩罚,连带着上官婉儿也跟着遭殃,上官婉儿跟着她的娘娘被送进了后宫。上官婉儿

  • 西晋诗坛高手,又是绝美男子,卢谌十首诗,情感百感交集,触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答卢谌诗,王褒入关对卢谌的影响,重赠卢谌拼音

    卢谌的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大儒卢毓,他的祖父是魏晋时期大臣卢珽,他的父亲是西晋时期,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谋士卢志,看看他的家庭情况,背景可谓“闪耀”。所以,卢谌的前半生还是比较潇洒的,而且他有受到家庭熏陶,能写一手好文章,据记载又是一位非常英俊的青年,备受达官贵族的青睐。据说,卢谌的才华与英俊的外表被晋

  • 李建成手中的王牌大将,李世民都忌惮不已,却被一神婆给忽悠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斗争的白热化,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如何,李建成和李世民兵力

    但是在群雄中胜出并不只需要你的勇猛和才略,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会有很多人起义了,但是还当不了皇帝。这时候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多数人都会找上一个自己认为的大势头投靠上去,这个投靠方向关乎着你以后的命运和荣华富贵。不过难免会有人选错投靠的势力,这一错以后便是步步错,由于这个也让许多有勇有谋的英雄只在历

  •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做了唐朝皇帝,唐朝会更强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唐朝是什么地位,唐朝历史有李建成吗

    李建成本是李唐王朝的嫡长子,也是太子。但却在玄武门之变中被他的二弟李世民干掉了。与李世民光芒万丈的功业相比,李建成似乎毫无建树,甚至在影视中被塑造成酒囊饭袋,甚至是迫害功臣的大奸之臣,比如在《隋唐演义》中,李世民的手下大将罗成就是被李建成害死的,并且对李世民步步紧逼,李世民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发动玄武

  • 兰陵王高长恭,是唐太宗的外公,长孙皇后是他们之间的纽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兰陵王高长恭后裔,北齐高长恭为啥叫兰陵王,兰陵王高长恭出名的一战

    是啊,毕竟对大千世界的一个小人物来说,如果能够拥有祖国的钱财,或者是触手可及的“发财机会”那可实在是人生的幸事一件呐。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不是也常见许多费尽心机的“反派”想要通过攀附豪门而成为下一代豪门的戏码的吗?虽说,这样的角色被设定为了反派,但有时候仔细想想,如果出于发展需要,或是出于当时的现

  • 李白最孤独的一首诗,仅第一句短短的五个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最孤独十首诗,李白孤独到极致的诗,李白最雅致的一首诗

    唐明皇李隆基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但是后期却同样犯了错误,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以至于原本强盛的大唐王朝,最终还是爆发了战乱,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长达数年的战乱,使得百姓颠沛流离,各地战火纷飞,虽然后来平定了战乱,可是整个帝国已经开始摇摇欲坠。李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当时李隆基很欣赏其

  •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至秦灭六国,为何一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一统六国,春秋五霸怎么发展成战国七雄的,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最强

    自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天子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然而周王室已经没有实力来镇压各路诸侯,“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天子明面上还是天下共主,但诸侯纷起,互相伐战吞并。先有春秋五霸,后出战国七雄,及至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秦,可以说统一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是为什

  • 从卫鞅到商鞅:四赌三赢,一个绝世赌徒璀璨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卫鞅真的割了赢虔的鼻子吗,大秦帝国卫鞅,卫鞅是怎么到秦国的

    赌在大家的眼里不是个好字眼,提起赌徒大家往往一副厌恶的表情。然而有一件事情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下过赌注,人生之路漫漫,时时处处都有人下赌注,其实有赌徒心理不是件坏事,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用这种心理,用的好,可以助你功成名就;用的不好不仅自身深受其害还会连累家人。 所谓小赌小赢,大赌大赢。有人的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是异人吗,秦始皇和异人的关系,秦始皇是如何继承王位的

    [var1]这段历史不叫繁琐,所以大概说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子楚夫人第一次相识,并且怀上嬴政而吕不韦却心怀大志所以当时要将其夫人(也算不上夫人,就是妓)送与异人。[var1]吕不韦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也就利用帮助异人送到咸阳,并逐步当上君王(这段历史比较多事,你自己到网上看吧)之前也因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