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后人被同学举报造谣,有关部门奉旨办案,因惧怕民意无罪释放

孔子后人被同学举报造谣,有关部门奉旨办案,因惧怕民意无罪释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64 更新时间:2023/12/15 4:49:23

但也有不少人讲得是真话,却被当成谣言处理。今天,大鹏就讲一个孔子后人因言获罪而后被平反的故事。

[var1]

鲁国人孔僖是孔子的十九代孙,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太学读书,专门研究他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编写的《春秋》。

年轻人嘛!没事就爱喝喝酒,聊聊天,吹吹牛,顺便指点一下江山、激扬一下文字,畅想一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有一次,孔僖刚学完《吴夫差传》,就跟好朋友崔骃感叹说:夫差如此下场,这就是所谓的画虎不成反为狗啊!”

崔骃马上搭茬说,是啊!汉武帝刚登基的时候,也曾立志做一个好皇帝的。可后来肆意放纵,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孔僖:谁说不是呢,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多着呢!不少人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var1]

话音刚落,旁边跳出来一个挑事的。邻屋的梁郁说:“照你们的意思,汉武帝也是狗吗?”孔崔二人吓得没敢说话。

梁郁早就看他俩不顺眼了,于是上书举报:“孔僖、崔骃诽谤先帝,借古讽今。”汉章帝下令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于是,有关部门就把孔僖、崔骃二人抓起来进行审讯。孔僖一看,无意中说的一句话,现在闹大了,就上书为自己辩护:

在辩护书中,他先从诽谤的词义入手,认为所谓诽谤是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事实,用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

汉武帝的为政得失,世人早就有公论。我和崔骃不过是复述了一下史书所记载的历史事实,并不能说是诽谤。

[var1]

一国之君,属于社会公众人物,对于他的施政得失,为人好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不能怪别人说三道四。

并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非但没有过失反而泽被苍生,这也是老百姓们都知道的,我们又有什么好借古讥讽的呢!

再退一步说,就算我们是借古讽今,那又怎么了?《左传》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我的老祖宗孔子也曾经这样曰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如果我们讥讽的有理,那么就应该闻过则喜,及时改正;如果我们说的与事实有出入,那也应该无则加勉,引以为戒。

哪里就犯得上被有关部门抓起来,拿大板子打屁股呢!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var1]

陛下您不从大的方面着想,寻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却逞一时之快,下令惩处那些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的人,可不行。

我们被杀头倒算不了什么,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怕只怕天下人能通过这件事窥探出陛下的胸怀。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自此以后,即便是看到了不应该做的事,恐怕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勇敢地发表意见了。

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就是因为毫不避讳谈论先君的过失,并向管仲讨教,所以群臣无不尽心尽力辅佐他。

现在陛下却要为八竿子打不着的汉武帝掩盖错误,这种做法与齐桓公一比,是不是显得差距稍微大点儿!

我并不怕死,只是担心我们被处死后,后世之人会把陛下当作反面典型。到那时候,可没人给陛下掩盖过失。

[var1]

汉章帝看完孔僖的自辩状,立即下令不再追究此事。接着又任命孔僖为兰台令史,让他掌管中央档案典籍库去了。

这还不算完,不久,汉章帝又降旨:“解除因妖言惑众、图谋不轨而被判刑的罪犯的亲属不得当官的禁令,但不得在宫内任职。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嫪毐举兵谋反,李斯设计力敌吕不韦赵姬,太后秘密暴露秦王震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秦赋》中秦王嬴政的上位是非常艰难的,不仅面对挡在面前的秦国权贵势力还要当心外敌入侵,所以在秦王嬴政上位的过程中就不得不说到其中一位关键的人物角色,这就是李斯。李斯作为嬴政继位的支持者,可以说一直是赢政的心腹,但是在一些时候李斯的一些举动让赢政感到难以琢磨,比如在嫪毐出现后,赢政一直在找机会收拾

  • 孔子为万世师表,姓氏却被错传2500多年,甚至教科书都写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真实姓什么,孔子姓氏记载,孔子是如何成为万世师表的

    [var1]就像诸葛亮,一般的人都认为他是姓诸葛的,其实诸葛亮姓葛。而他的祖上生活在一个叫诸县的地方,在诸葛亮一家搬家之后,当地已经有了葛姓。于是为了方便区分,就将他们葛姓的前面,加上了诸地名,这才有了后来的诸葛。还有花木兰其实也不姓花,因为花木兰是在北魏时候的人物,在北魏过后几百年时间,唐朝时候,

  • 怎样才能在争论中取胜?两千多年前,孟子总结出了这四大杀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子辩论最好的方法,孟子的智慧深度解析,孟子解决矛盾争执的办法是什么

    他也与孔夫子一样周游列国,不过规模差得多。孔子大概两三台车,几十个人,一路穷困潦倒,但我们的孟轲兄可是后面十几台车,带着几百人,相对风光气派。[var1]他自认肩负圣人传道的责任,于是在当时百家争鸣,善恶难辩的时刻,揭起一场又一场的辩论,无论是路上、行馆或朝堂,地位越高的人他骂得越凶,挑战者也都被他

  • 六国衰亡之齐国篇:曾是力压秦国的天下霸主,是谁使其走向覆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是如何灭掉齐国,历史上的秦国和齐国,秦国是怎么打败齐国的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姜齐的最后一任君王——齐康公之后自立为王,是为田齐太公,自此姜氏齐国灭亡,田氏齐国建立。[var1]时间来到了三十年之后,田齐太公田和的孙子田因齐继承君位,是为一代雄主齐威王。齐威王在位时期先后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几乎全歼了魏国主力大军,使得魏国国力大损,以至于跌落了战国霸

  • 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春秋与战国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周怎样划分春秋和战国的,东周为什么分春秋和战国,春秋与战国是东周吗

    [var1]我们首先来看看春秋: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年),这又是一个存在着很多的争议的地方,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各有不同,但是时间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玩闹的时代,基本就是这样,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所有诸侯国有着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当大哥,仅仅是当大哥,不是当爸爸。春

  • 战国名将凭啥名垂青史?白起全胜,李牧灭匈奴,统一大功臣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名气,秦国的白起和王翦谁厉害,战国四大名将王翦

    战国时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在那样年代里参与权力争斗的国家有很多,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发展,为了确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也为了那个一统天下的野心和理想,经常发生斗争,导致战国时期大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在战争当中,将军的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人们常常说:“千军易得,良将难求”,没有一个好的

  • 秦始皇灭六国时,为什么其他的国家不互相援助,以致六国全部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惠文王时期,公孙衍组织合纵联盟,魏国、赵国、燕国、韩国、楚国五个国家联合攻打秦国,被秦军击败,次年韩国、赵国、魏国三国联军攻打秦国,樗里疾率领秦军在修鱼大败魏国、赵国、韩国的军队,斩杀三国军队八万二千人。秦惠文王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破掉六国的合纵联盟,张仪用离间计使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和

  • 三国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瞬间被司马家族取代,甚至早于孙吴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吴vs魏国视频,司马家族与孙吴政权,司马家是怎么控制魏国的

    [var1]曹魏的灭亡原因在于家族斗争、皇帝早夭,先说家族斗争,宛城之战使得曹操长子曹昂死亡。本来按照长子继承制度,曹昂继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曹昂本人也相当有人望,将领们也都支持他。曹昂的死亡,继位问题就变成曹氏家族内争的开始。最终虽然曹丕继位,但曹丕继位后逼死曹彰,囚禁曹植。并且严加提防兄弟姐

  • 如果能给孔子一块领地,有他这三大弟子在,春秋版图必将颠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时期孔子,春秋第一强者孔子,春秋时代对孔子的影响

    [var1]不过别担心,此时孔子虽然是个落魄又被驱逐的补教名师,人生堪虑,但身边的那伙弟子的能耐却是超乎想象,笔者选取了以下三个代表人物。一、深知师心的乖学生:颜回[var1]第一位当然是孔子最爱的颜回了,小孔子三十岁,当年他跟着出去也才20出头,就被评为孔门真传,众弟子们心中的衣钵继承者。他深爱夫

  • 张仪有一项技能,令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更令秦惠文王如获至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仪与楚怀王,张仪和楚怀王是什么关系,楚怀王张仪怎么回事

    张仪从鬼谷子那边毕业后,来到楚国找工作。楚国用人很重血统,张仪出身微寒,所以楚怀王只给张仪当个小官,薪水很低,过得很清苦。[var1]张仪连自己都过得很清苦了,他手下的家臣自然更惨。面对家臣们的纷纷求去,张仪想了个计策去向楚怀王骗钱。张仪去见楚怀王,对楚王说:我在这边对大王已经没什么用了,所以想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