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楼梦:王熙凤与贾瑞的行为,算不算“养小叔子”?

红楼梦:王熙凤与贾瑞的行为,算不算“养小叔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39 更新时间:2023/12/26 17:05:10

王熙凤同时被婆家和娘家抛弃,是她人生的悲剧和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她咎由自取,行事不给自己留后路造成。

王熙凤聪明绝顶又能力出众,用之于正必将有一番作为。

奈何她生性霸道、淫毒,唯利是图四处受敌,惹得天怒人怨,更是夫妻反目众叛亲离……才有了最后被休的结局。

古人休妻要依据“七出之条”,虽说大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贾家、王家都是大族,利益纠葛也丢不起“休妻”的脸。奈何王熙凤罪行累累,与“七出之条”条条都能扯上关系。尤其是以下三点不能饶恕。

一,“妒忌”,王熙凤悍妒,不允许贾琏纳妾生子,对尤二姐和腹中孩子下辣手致死,不可饶恕。

二,“偷盗”,王熙凤利用管家权限,挪用公款放高利贷,以权谋私大肆受贿,都属偷盗之列。

三,“淫”,尽管王熙凤行得正坐得正,但她“毒设相思局”勾引贾瑞上套后设计害死,仍旧难逃“养小叔子”的非议。

贾琏在尤二姐死后,誓言不能饶恕王熙凤,到时王熙凤引诱贾瑞,私下约定见面的事实清楚,被翻出来根本百口莫辩。如果贾蓉贾蔷再为佐证,更是跳进黄河洗不清。

焦大醉骂“爬灰,养小叔子”并不是实证,分明是有意针对贾蓉和王熙凤咒骂他们不尊重自己。

这种“骂街”的粗话本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市井民间多的是捕风捉影造谣诟谇,不需要事实。

甚至“爬灰,养小叔子”的“事实”,也只要一方有不轨,比如公公和嫂子有意图,就可以作数。

比如,贾珍对秦可卿图谋不轨,不需要秦可卿配合,就像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那样,就算爬灰。

再比如,王熙凤设计引诱贾瑞,几次三番约会,言语挑逗,虽然两人没有实质关系,也无法自证清白,既成养小叔子事实。

王熙凤“养小叔子”事实属于变相成立,以当时的伦理规矩,她就算指证贾瑞勾引也没用。

更何况她还将贾瑞“杀之”,戕害贾家宗族血脉,断荣国公一脉,在当时都属于十恶不赦之罪,休了她这种“毒妇”是毋庸置疑的。

贾瑞是贾代儒的独孙,贾代儒则是荣国公的儿子,贾母的小叔子。他负责的学塾本是荣国公设立,贾瑞病重后他直接来荣国府求人参而不去宁国府,都能证明是荣国府一脉。

贾家原籍金陵,宁荣二公建功立业后才带着儿孙迁居京城为官。贾氏在京城的“八房”原文讲得清楚,都是宁荣二公的“亲派直系”,也就都是他们儿孙后代。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交代宁国公有四个儿子,荣国公自然也有四子。除了贾代善和贾代儒是其二,还有贾芸、贾菌之曾祖。贾璜、贾芹、贾蔷则是宁国府一脉。

闲言少叙,贾代儒子嗣单薄,三代单传只有贾瑞一个孙子。养不教父之过,贾瑞父母早丧由贾代儒教养,却人品低劣、寡廉鲜耻、无德悖论,显然是贾代儒之错。

贾瑞因勾引王熙凤而丢了性命是他咎由自取。但是,贾瑞有错却罪不至死是不争的事实。

王熙凤恨贾瑞勾引,大可以小惩大诫,无论是告到贾母还是贾代儒处,用祖宗家法惩戒都足够了。

可凤姐行事歹毒不留退路,“毒设相思局”将贾瑞害了性命就太过分了。

贾瑞是荣国公的一房血脉,有错不致死,却被王熙凤辣手戕害。脂砚斋说她不念宗庙血食,实为贾宅第一罪人。若算上尤二姐腹中贾琏的骨肉,评价并不过分。

王熙凤倒行逆施,也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尤其她因尤二姐彻底得罪了宁国府一家三口必然被“报复”。

贾蓉是“毒设相思局”的全程参与者,又常与凤姐秘密行事做一些利益交换,掌握着她的大量罪证。

尤二姐死后,贾蓉的言行已经暗示要对凤姐不利。

(第六十九回)贾琏又搂着大哭,只叫“奶奶,你死的不明,都是我坑了你!”贾蓉忙上来劝:“叔叔解着些儿,我这个姨娘自己没福。”说着,又向南指大观园的界墙,贾琏会意,只悄悄跌脚说:“我忽略了,终究对出来,我替你报仇。”

贾琏绝对容不得再受制于王熙凤,势必要一举将她扳倒重获自由。到时候贾蓉和贾珍尤氏都将是最大的助力。从偷娶尤二姐这件事也体现得出来。

王熙凤的罪证确凿,王家也保不了她。贾琏只需要请示贾母、贾赦,罗织罪状,就可水到渠成于宗祠休妻,让其“下堂”。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更多文章

  • 她与令妃同时被乾隆盛宠,三次怀上龙胎,却母子双亡于宫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宠爱令妃的原因,男主是乾隆女主是令妃的小说,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和令妃

    “尔戴佳氏、秀毓名门。早娴懿范。垂芳型于图史。着媺中闺。叶雅度于珩璜。敬修内职。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忻嫔。”这是乾隆十九年忻贵妃被册封忻嫔时的册文,从文中“秀毓名门”的记载来看,忻贵妃的家世是很不错的,据史料记载,忻贵妃为镶黄旗戴佳氏,其先祖曾是内务府包衣,在清朝初年疆场上立下战功,获得骑都尉

  •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延续多久?和尚说了14字,直到溥仪称帝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皇帝一生有多厉害,历史上的顺治真去当和尚了吗,历史上顺治皇帝是病死还是出家

    无论是在任何朝代,往往都会有某些神秘莫测的高人给后人留下几句讳莫如深的预言和谶语,这些预言谶语往往都是贯穿着整个王朝的始终,直到王朝灭亡后,人们才能明白这些预言谶语的含义。而清朝也不例外,相传顺治帝就曾问过一个高僧关于清朝存续时间的问题,而高僧回答的话语则令顺治和当时的人迷惑不解,直到清朝灭亡后,人

  • 李鸿章首见全自动机枪,不问价而是先问了这句话,洋人听后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鸿章当时有机枪吗,李鸿章首次见到马克沁机枪,李鸿章采购机枪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巅峰时期,能够让外国人感受到武力方面的威慑,百姓安居乐业,感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可是在1840年之后,这一切都变了,清朝高层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大量的钱财都用来给贵族享受迷醉的生活,百姓口袋里的钱却因为国家加赠赋税变得越来越少。恰逢此时西方列强来袭,清政府被压的抬

  • 她比乾隆小35岁,侍寝八年诞育龙女,却险些被嘉庆杀光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最惨的一个妃子,乾隆一生无子的女人,与乾隆合葬的5个妃子分别是谁

    今天笔者要讲的便是其中的惇妃。惇妃汪氏是一名来自内务府正白旗的包衣女子,生于乾隆十一年,比乾隆小35岁,其父四格曾任职员外郎兼佐领,虽然汪氏来自官僚家庭,但由于其包衣身份,因此她必须要参加宫女选秀才行。乾隆二十八年,17岁的汪氏在宫女选秀中脱颖而出,跃入紫禁,四格听到女儿被选入后宫,十分惊喜,立刻上

  • 曾国藩想要纳妾,为何全家人都一致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国藩纳妾真实照片,历史上真实的曾国藩纳妾,为什么曾国藩要纳妾

    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五十九岁,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从两江总督改任直隶总督。因处理天津教案,处理失当,全国舆论大哗,称其为曾国贼,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此事也让他忧愤成疾,身体江河日下。旧在宦海沉浮三十多年,倾尽心血和智囊,平定了太平天国,镇慑捻匪之乱,曾国藩精力日衰有些累了,于是他

  • 甄嬛大肚子的时候,为何非要去荡秋千?幸好雍正不知道,太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甄嬛一共怀了几次孕,甄嬛荡秋千完整版,甄嬛为什么要去荡秋千

    甄嬛得到盛宠甄嬛自从和雍正在御花园相遇之后,就成了雍正的宠妃了。雍正给她赐了椒房,在甄嬛的寿宴上还设计了一个满天风筝的惊喜,甚至还允许甄嬛随时进出他的御膳房。这简直就是空前的盛宠啊,有哪一个妃子这么短时间内就从一个常在升到了贵人?而且雍正的意思是让甄嬛再晋升到熹贵妃。这一消息一出,后宫的其他妃子就嫉

  • 故事:女子出嫁挡住乾隆去路,乾隆出上联,姑娘答后乾隆羞愧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上联被一才女对上,乾隆下江南路遇一百姓办事出上联,乾隆绝世上联

    对联不同于其他的艺术作品,比如唐诗宋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古代的一些读书人才赋诗,因为它讲究颇多,比如平仄、对仗,一般的小老百姓不一定会玩,因为那个时候知识学习的权利基本被上层贵族垄断。但是对联文化不一样了,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对上两句。曾经一女子出嫁挡住乾隆的去路,乾隆便想为难与她,出了

  • 清朝一张“可疑”老照片,房间出现“幽灵”,如今都没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最诡异清朝照片,十张晚清老照片,晚清老照片真实图片

    如今的我们不论谈论什么事情,都崇尚用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很多封建的看法,都因为科学的存在而被一一打破。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上现存的疑案件真的太多了,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用科学去进行解释。就比如说百慕大三角洲的那些奇案,还有很多谋杀案件的离奇作案手法,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无法推敲清楚。而在我国清朝

  • 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文武百官骂声一片,灾民却为何感恩戴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赈灾在粥里撒沙子是哪一集,和珅对灾民的评价,和珅往赈灾粥里掺沙子有什么讲究

    历史上的和珅,十分聪慧且有才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难得可贵的是和珅对官场规则和民间实情颇为了解,练就了一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生存法则。真实的和珅,绝不是像电视剧里刻画的那样,靠溜须拍马获得乾隆的宠幸,更多的时候他是以真才实干赢得的乾隆赏识。乾隆派他去办事,往往能解决很多棘手问题。比如,

  • 她是清朝皇室后裔,从不出演清宫戏,却为刘德华破例演了一次格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为刘德华破例演格格,刘德华演过哪些古装剧,刘德华最美的10张照片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三百年,最终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民众的觉醒下,被迫结束了封建统治。清朝覆灭后,爱新觉罗的皇室后人为了活命,纷纷改换姓氏,生怕受到牵连。因此只要他们不主动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一般人无法获知他们的真实身世。到了和平社会,一些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了保留自己的文化,又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