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一统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秦国一统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22 更新时间:2024/2/6 16:04:59

[var1]

其中记载了秦朝统一天下的传说——一个神秘的预言:“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

那么,这个预言具体是指什么呢?

荒蛮之地建王国

秦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它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var1]

秦始皇扫六合、平天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依靠的不只是他自己的文韬武略,更重要的是作为诸侯国时期的秦国一代代积累下的雄厚基础。

“周故与秦国合而别”是指周朝和秦国的渊源。

秦国处于周朝西北部,其始祖为商纣王宠信的大臣嬴来的五世孙非子,赢来的父亲飞廉更是商朝名将,其部族世世代代镇守西戎。

[var1]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昏庸无能,“烽火戏诸侯”使其不得人心,西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骊山下杀死幽王,西周灭亡。

此时的秦地,只是西周的附庸,作为周朝对抗西戎的前线,秦国世代讨伐西戎,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大封地,积累力量。

[var1]

由于他国都认为秦国是未开化之地,所以秦国得以安全地发展。经过百年的奋斗,秦人逐步适应了西北部的恶劣条件,在不毛之地建立起一个颇具规模的国家。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昏庸无能,“烽火戏诸侯”使其不得人心,西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骊山下杀死幽王,西周灭亡。

[var1]

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一起率兵营救西周,作战有力,后立幽王已被废黜的太子宜臼为天子,为周平王,以保卫江山社稷。

公元前769年,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骚扰,东迁都城,秦襄公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国建国。

[var1]

此时周朝处于风雨飘零之际,秦国已经日渐强盛,平王与秦襄公立下誓约,只要能把西周被夺走的土地抢回来,均归秦国所有。这也是“别五百岁复合”的开始。

乱世之中取霸权

晋文公称霸之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秦朝也在这一段时间内飞速发展,尤其是秦穆公执政期间,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并与晋国交恶。

[var1]

秦穆公雄心很大,自恃兵力强盛多次对晋国发难,但久攻不下,浪费了许多资源后,秦穆公果断转变策略,放弃啃这块硬骨头,而是向把目标放在西戎的游牧部落上。

于是秦国疆域迅速扩张,先后吞并了十二小国,边境向外增长千里,称霸西戎后,秦国国力鼎盛,成为春秋四大强国之一。

[var1]

但是,秦国的发展之路并不顺利,自秦厉共公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秦国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导致朝政不稳,秦国日渐衰败。

直到秦孝公即位,寻求有志之士变法改革。

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变革,在卫鞅的主持下,秦国彻底废除了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推行了郡县法,重视农产,加强军队建设,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

[var1]

甚至为了摆脱旧贵族的干扰,秦朝将都城从雍城迁至咸阳,开始了真正的称霸之路。

秦惠文王和秦昭王先后采取“连横合纵”和“远交近攻”的策略,打败韩魏和齐楚,相对较强的赵国也以长平之战惨败收场,在秦国的猛烈攻势下,只有一些小国还苟延残喘。

[var1]

周王朝面对强势的秦国,自知无力回天,但仍冒险联合六国力量做最后的反击,但被诸侯国欺骗,只剩下自己与秦军对抗,周王大败。

公元前256年,秦朝取九鼎而归,建立帝国,六年后,周王朝彻底灭亡,归于秦国,此时,距离周平王东迁正好有500余年。

[var1]

霸王临位天下合

经过六代君王的多次变法与扩张,秦国坐稳了第一强国的宝座,这时,一位传奇人物的出现带领秦国走上了巅峰,成就了第一个封建王朝,他就是“合十七岁而霸王出”的嬴政。

公元247年,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此时的嬴政年幼,由秦相吕不韦掌控朝政,但他名不正言不顺,加上后宫还有一个嫪毐作乱。

[var1]

王位不稳、奸臣当道、后宫无序,秦国内乱指日可见,六国似乎看到了希望,都蠢蠢欲动,企图逆风翻盘。

内忧外患看似难倒了年幼的嬴政,但大家都低估了这位天命之子,他历经八年的卧薪尝胆。

于公元239年平定嫪毐之乱,次年免除了吕不韦的相职,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拿过了君主的权利,在公元238年正式亲政,此时距离秦国取九鼎、建帝国正好17年。

[var1]

嬴政亲政后,开始着手统一全国。公元前230年,秦王派兵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并在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秦国终于对六国露出了他的野心,这次势必一统天下。

又一年,秦灭赵,再四年,秦灭魏,后三年,秦灭楚、燕,最后,秦国攻下齐国,前后耗时十年,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期。

[var1]

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完成了华夏大一统。而秦王嬴政,也成为了古今中外第一位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此后,秦始皇实行三公九卿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

[var1]

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明确说明到底是谁提出了这个预言,或许是周太史儋,或许是老子,或许是韩非子,没有人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书中四次提及预言,结合秦国的发展史,可以明确感知到这句话的每一段都代表秦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令人不得不相信,秦朝大一统就是天命所归。

更多文章

  • 聊聊春秋时期的晋国的族内婚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时期晋国,晋国联姻列表,晋国的形成史

    晋是唐叔虞的封国,唐叔虞是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故《左传》有:“邘、晋、应、韩,武之穆也。”那么,晋国显然属于根正苗红。就是这个根正苗红的晋国,却是不遵守“同姓不婚”制度的典型,并且在当时也是常常遭人非议的,如郑子产曾就晋平公的病发表过如下言论:“侨又闻之,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尽矣,则相生疾,

  • 吴国首任丞相孙邵,史书中为何没有他的传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邵的后人,三国孙邵简介,孙邵有没有当过东吴丞相

    [var1]北海士人,历仕孔融、刘繇孙邵是谁?恐怕许多熟悉三国的人也需要时间来想一下,因为此人在小说中从未出现过,而在正史中,这个人的记载也只有片言只语,加上裴注,一共也只有五处。可说起这人的职位来,在东吴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东吴的首任丞相。[var1]孙邵,字长绪,北海国人,早年曾担任汉末文

  • 赵括最后的荣光:断粮46天拒降,突围5次不屈,冲锋路上视死如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括是怎样死的,真实的赵括有多强,赵括的具体情况

    在梦境中,赵孝成王穿着左右两种不同颜色的衣服,乘着一条飞龙,可是这飞龙还没有起飞便落在了地上,然后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金玉。[var1]赵孝成王醒来之后,对这个梦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一定是上天要警示他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赵孝成王迷信,毕竟当时的人对玄学都比较敬畏,甚至宫中还有专门占卜的官员。于是,赵孝成

  • 乾隆最长寿的儿子,因身体缺陷无缘皇位,活到87岁,一生独爱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皇子就是乾隆的第八个儿子永璇,母亲是淑嘉皇贵妃金氏,当时淑嘉皇贵妃颇受皇帝的宠爱,连生了好几个皇子,但永璇生下就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坡脚,因而永璇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不会当皇帝的。后来又发生了两个嫡长子去世,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的事情,打消了皇帝“立嫡不立贤”的念头,在乾隆第三次决定秘密立储时,考虑到

  • 乾隆登基后,平反了诸多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为何不愿平反其大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客观来说,胤禔名声实在太差,其他几位被赦免罪名的尚且还有着一丝余党支撑,胤禔却早就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通俗来讲就是有着皇子的命,却没有其他皇子的智商。康熙太子尚未被废时胤禔便和八爷党来往过密,他的亲生母亲惠妃正是老八的养母,康熙在厌恶八爷党争的同时也顺带着厌恶起这个草包大儿子来。按照蒙古的旧

  • 《康熙王朝》中康熙召鳌拜,鳌拜明知要杀他为何还敢一个人进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是怎样擒住鳌拜的,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擒鳌拜,康熙王朝里康熙怎么智擒鳌拜的

    在我们固有印象中,鳌拜是一个武力值爆表、喜好杀戮的权臣。实际上,对于杀人这件事,他非常不干脆。当然,一开始,鳌拜杀康熙的念头,多少还是有点;无非是死在哪里的问题——鳌拜的府上,万万不可,他怕坐稳了弑君之罪。这就犯了权斗大忌。毕竟犹豫就会败北。更致命的还在后头。千钧一发之际。康熙来到鳌拜的府上“看望”

  • 她是康熙表妹,又是康熙妻妹,统领大清后宫22年,还抚育了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最疼爱的妹妹,康熙最宠爱的五个女人,康熙皇帝的表妹

    悫惠皇贵妃姓佟佳氏,父亲是一等公兼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姑姑则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姐姐则是康熙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因此,悫惠皇贵妃不仅是康熙的表妹,还是康熙的妻妹。不过,悫惠皇贵妃与姐姐孝懿仁皇后属于同父异母,孝懿仁皇后是嫡出,悫惠皇贵妃则是庶出。康熙二十八年七月,悫惠皇贵妃的姐姐佟佳氏(当时为皇

  • 嘉庆突然去世,遗诏不在身边,皇后为什么拥立道光而不立亲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嘉庆传位给道光,嘉庆和道光是父子关系吗,道光皇帝和嘉庆的关系

    孝和睿皇后听闻嘉庆去世,立刻传懿旨令绵宁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道光。当时皇后有亲生儿子,而道光只是她的继子,为何她会立道光而不立自己的亲生子呢?古代皇家的继承问题,往往都有很强的敏感性,搞不好就会小命不保。清朝在雍正之后,实行秘密建储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皇位传承问题,但当中也会有点问题,就是当皇帝去世而

  • 她二婚嫁给皇帝成宠妃,以30岁大龄入宫,去世后乾隆因她罢朝3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一生最宠爱的妃子,乾隆看上堂妹想纳她为妃

    这位受宠的妃子就是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出生在1730年,古代历史上,女孩子家家到了十四五岁,父母就会为她选择结婚对象,男子通过做媒的就可以迎娶,博尔济吉特氏也早早有了婚配对象,只是婚后一直没有怀孕。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当时十分仰仗乾隆,并想要讨好皇帝,但又没有特别好的法子,看着博尔济吉特氏生得貌美动人,令

  • 此人编成一部字典,本可利国利民,乾隆硬要找茬,把他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字典查询,乾隆字典对清朝有什么影响,乾隆时期的字典值钱吗

    乾隆为了让后人记住他,命令纪晓岚修订《四库全书》,要写书自然就需要材料,于是乾隆就跟两件总督说,要求把两江地区的藏书献出来,当成《四库全书》的参考资料,两江总督也是人精,他知道皇帝是想要找书中的问题,然后再来一个文字狱之类的东西。各个地方的官吏都不傻,他们随便找了几本书籍献上去,打算忽悠乾隆一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