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否定的。
首先,历史上的朱高炽不是一个庸人,也不是一个俗人,他倡导仁政但不代表他没有手段,他绝不是《尚食》里展现出来的这幅靠儿子的窝囊模样。
而且,朱高炽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然他也不会能够建立起能够制衡到朱棣的文官体系。他虽然不能上马,也是一个三百多斤的胖子,无法马上打天下,但是仅凭借仁义二字,就足以制衡军功显赫的汉王朱高煦。
既然不是庸人也不是俗人,自然走不到有失风度的那一步。
至于朱瞻基对朱高炽的态度,朱瞻基是朱棣带大的,师傅也是朱棣安排的,教育是朱棣指定的,又跟着朱棣,所以性格难免偏向朱棣风格,这和朱高炽的风格有些冲突。朱高炽尚未登基时父子尚且一体,登基之后,尽管历史上只是只言片语,但是一些矛盾还是有所体现的。
比如说,朱高炽心心念念想迁都回南京,甚至已经派遣了朱瞻基回南京准备,但是朱瞻基登基之后也没有完成朱高炽未了的心愿,他还是选择认同朱棣“天子守国门”的政策。
这种冲突不止一次,据说,朱高炽命令朱瞻基去南京,朱瞻基是托了好多天后才动身的。
朱棣刚驾崩,朱高炽让朱瞻基去办某件事情,朱瞻基就问朱高炽要信物——太子印玺。
朱棣驾崩后朱瞻基伤心地哭了,朱高炽驾崩,朱瞻基没有哭。
当然,以上不敢保是真的,就是之前看一些史书模糊记得的。不过以上都可以反应出来,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之间的感情,可能确实没有非常亲近的,朱瞻基,也不是很认同朱高炽的政治态度。
历史上朱棣的功绩被许多后代人推崇为“千古一帝”,朱高炽监国二十年,永乐盛世有三分之一的功劳在朱高炽,毕竟朱高炽做好了后方,朱棣才能无后顾之忧。谥号为“仁”,历史上的朱高炽是明君的。朱瞻基,“仁宣之治”功绩主要都在他,朱瞻基在位十年,据悉,他在位时期是大明朝最繁荣的时期。所以,三位都不是昏君,朱高炽虽然夹在朱棣、朱瞻基之间10个月略微逊色,但也是一位有能力、仁德的明君。
至于现在的古偶剧,随便看看就好了,为了主角随意削弱历史人物人设,也不是一部剧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