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逃出南京后,朱允炆发现朱元璋留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逃出南京后,朱允炆发现朱元璋留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44 更新时间:2024/1/15 19:41:35

于是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始削藩,蓄谋已久的燕王朱棣终于举起靖难大旗,与建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结果,建文帝因失败而退出历史舞台,朱棣成功登上皇帝宝座。

一、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主要有两种说法:“焚亡”说和“逃亡”说。

“焚亡”说的支持者以明代史书为依据,因为朱棣登基后对外宣称的,就是建文帝于南京城破之日死于大火中;但在一些野史中,建文帝却并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一直活到了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朱祁镇的时代。

这些野史的记载,以《致身录》最为详细而又离奇:“建文帝见燕兵入城,知道大势已去,准备拔刀自尽。

太监王钺急忙伏地奏道:陛下万万不可轻生,从前高皇驾崩前,留下一个红色的铁皮箱子,藏在奉先殿左侧,并遗嘱道:子孙若有难,可开箱一看。建文帝便让王钺赶紧拿出来。

过一会儿,王钺抱着一个铁皮箱子进来,打开后里面有三张僧人的度牒,还有僧人用的袈裟、僧帽、僧鞋等物,以及剃刀一柄、白银十锭、书信一封。

建文于是和忠于他的杨应能、叶希贤两位大臣一起用剃刀剃去头发,换上袈裟,逃出宫去。

从皇宫逃出来后,建文一行先乘船先到京口,然后从陆路到达襄阳。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于永乐元年正月到达云南永嘉寺。建文帝从此便隐姓埋名,在这座寺庙出家为僧。

二、

一直以来,这种说法都很有市场。明朝官方的史书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暗示。

朱棣登基后,派亲信胡濙遍访民间,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胡濙找了20年,连母亲去世也没有回家奔丧。永乐二十一年的一个深夜,朱棣秘密接见了胡濙,两人长谈了一个通宵,天亮之后,朱棣“面有喜色”。

胡濙到底对朱棣说了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经过分析,大胆猜测:胡濙通过20年的寻访,最终找到了朱允炆。

这次回来见朱棣,是向朱棣转达朱允炆的想法: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不会和你争了,我只想安静地生活下去。

其实选择建文帝朱允炆接班,也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因为他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朱允炆的爹朱标死早了。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不久,即册立13岁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并挑选了人品正直、儒学功底深厚的宋濂作太子的老师。

朱标生性仁厚,为了能在自己死后让朱标掌控国家局势,朱元璋不惜对开国功臣们大开杀戒,替儿子除掉“荆棘上的刺”。可以说对于朱标,朱元璋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剧照

洪武十年,朱元璋便让22岁的朱标"日临群臣,听断诸司事,以练习国政",为将来的接班做准备。

但可惜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年纪轻轻的朱标,却不幸病死。朱元璋痛哭不已,将他祔葬在孝陵东侧,谥为"懿文太子",并在同年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和朱标的感情深厚。虽然朱标死后,朱元璋可以封其他儿子当太子,但出于对朱标的深厚感情,还是选择了自己看着长大的、精通儒学经典的朱允炆做接班人。

选择朱允炆,也不能说朱元璋目光短浅。史载建文帝“颖慧好学,天资仁厚,性至孝”,做为一个守成之君完全合格。

继位之后,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矛盾并不尖锐,应该说是个合格的皇帝。

三、

朱允炆当上皇帝后,唯一做错的一件事,就是太过于急着削藩了。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之所以施行藩封政策,是从明朝自身的内外环境考量的。

当时明朝南西北三面对敌,内部湖广、云贵、川蜀不服王化的吐司比比皆是;朱元璋和大臣们在讨论元亡教训时,也都认为元朝宗室衰微,造成权奸当道,欺凌主上,所以决定通过藩封,来巩固大明江山。

明初所封的二十余位藩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封在交通枢纽之处,保护国家经济动脉运行;另一类则是封在边境,担负着镇守帝国边疆的重任。

在建国之初,朱元璋的这种安排并无太大问题,因为这种政策能够很好的稳固新生王朝的局势。

然而随着明朝边防压力的减轻,继续保留这么多手握实权的藩王将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所以朱允炆的削藩是势在必行的。

朱元璋还在世时,曾和朱允炆有过关于封藩问题的一次对话,朱允炆也在朱元璋面前提出了削藩的想法。

他告诉朱元璋,自己准备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以德服人、以礼束行;第二步是削减藩王的属地、改迁封领;如果实在不行,就来硬的。

只是朱允炆当上皇帝之后,缺乏耐心,在齐泰、黄子澄两个书呆子的建议下,步子迈得太大、太快,只选择以皇帝权威的方式去威逼藩王就范,这才逼反了朱棣。

朱棣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枭雄。朱元璋在世时,朱棣就曾多次与蒙古人作战,多次打败对手,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

他的封地北平又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朱棣能够"拥节旄之重,握精锐之师,镇抚邦国,徼巡边陲",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反观建文帝,从小在安定的生活中成长,受儒家学说的熏陶,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再加上所重用的多是读书人,这些人只会纸上谈兵,对于形势的变化不够变通,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朱元璋为了维护朱家王朝长治久安,滥杀功臣,建文帝继位时,能征善战的元勋宿将已经被朱元璋杀得差不多了。

没有杰出的军事人才,再加上建文帝又不能知人善任,居然选择了李景隆这样的草包去平叛,导致60万大军全军覆没,彻底断送了大好局势。

四、

不管怎么说,建文帝最终在靖难之役的权力斗争中输给了朱棣,丢掉了江山,遗恨金陵。幸好他爷爷未雨绸缪,提前给他安排好了后路,这才让朱允炆得以死里逃生。

朱元璋驾崩前,给朱允炆留下了一个铁皮箱子,里面除了让他化装成和尚的道具之外,还有一封信,信上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据《致身录》记载,这封信的内容很短,其大意为:“如果朱棣造反,可派人带着信向宁王朱权求助,夹击朱棣,可保江山无。”

朱允炆看完这封信之后,内心懊恼不已,以至以头抢地,痛哭流涕。因为辽王朱植,也是他削藩的对象,他可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辽王可以是自己的援军。

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鉴于历代地方军阀割据和叛乱给皇权造成的威胁,认为只有靠自己的子孙,才能保证天下的长治久安,所以将自己除太子朱标外的的23个儿子都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同时赋予诸王一定的行政权力和军事权力。

军事上,朱元璋为诸王配备了人数不等的护卫。这些护卫少则三千人,多则上万人,皆听从藩王调遣。

洪武五年,朱元璋下令设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之后又颁布了《皇明祖训》,对藩王军事权力进行了扩充,让那些建藩于"险要之地"的边塞诸王所拥有的军事力量大大加强。

他们手中的军队,除了藩国的护卫外,甚至还包括了由中央朝廷派驻于其藩国的守镇兵,使得那些镇守边疆的藩王"拥节旌之重,握精锐之师,镇抚邦国,檄巡边垂",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度膨胀。

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是朱元璋加封的九大攘夷塞王之一,受封为宁王,建藩于大宁。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建置大宁都指挥使司及大宁中、左、右三卫,朱权就藩后,史称其"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掌握着极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大宁地处明朝与北元边境,生活很是艰苦。但以善于谋略著称的朱权却很快适应了环境,并积极训练军队,多次打败北元的进攻,朱元璋很高兴,特意将最为勇猛的“朵颜三卫”也拨给了朱权。

“朵颜三卫”是由蒙古三个部落组成的军队,极为骁勇善战。

洪武二十一年,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被蓝玉击败后,居住在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便投降了明朝,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俗称“朵颜三卫”,隶属宁王大宁都司。

朱棣对宁王手下的朵颜三卫一直垂涎三尺了。在起兵靖难之时,朱棣曾对诸将说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五、

在朱棣夺取天下的“靖难之役”中,宁王手下的朵颜三卫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朱允炆派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来北平找朱棣决战时,朱棣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事世子朱高炽坚守北平,自己则奔去了宁王朱权的驻地大宁。

朱权一下子摸不清朱棣的来意,于是假装客客气气地将朱棣迎进了王府。朱棣称自己被建文帝身边的奸臣陷害,劝朱权与自己一起造反,被朱权严辞拒绝。

朱棣见朱权不愿意造反,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但在大宁赖着不走。朱权心想:你不走,我也不赶你;但想让我和你一起造反,是不可能的。

过了半个多月,朱棣终于要告辞了。朱权一看这个瘟神肯走,长出了一口气,毕竟现在朱棣是造反的叛臣,留在这里久了,有可能会连累自己,所以巴不得朱棣快点走。

朱权也算是有心计的人,他知道朱棣一向狡猾,所以在送朱棣出城时,特意把自己的朵颜三卫带上,以免出现意外。

没想到刚走出城门,朱棣一挥手,他带来的亲兵一拥而上包围了朱权。朱权一看情况不妙,急忙向朵颜三卫呼救,朱棣却大笑着说:“你的朵颜三卫已经归顺我了!”

原来朱棣在这半个月中,用重金收买了朵颜三卫的几名统领,朵颜三卫已经站在了朱棣的一边。

朱权就这样被朱棣架上了贼船,成为了唯一一个陪着朱棣“靖难”的藩王。不过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和他平分天下。

在收编了朵颜三卫后,朱棣实力大增。这三千精锐骑兵,也成了他与朝廷对抗的绝对主力。

在郑村坝一战中,朱棣以八万燕军对阵南军五十万,虽然双方力量悬殊,但朵颜三卫冲锋在前、锐不可当,一下子将南军冲得四处溃逃,朱棣随后率大军赶到,前后夹击,南军死伤无数,全线崩溃。

郑村坝之战,燕军完胜政府军,朱棣从此转守为攻,一路高歌猛进,再也没有人阻拦他前进的脚步了。

而宁王朱权被朱棣从大宁劫走,此后再也没有能够回到大宁的宁王府。他也是个聪明人,在朱棣登上皇帝宝座后,哪里还敢再提什么平分天下的许诺?

只求朱棣能善待一下自己,将自己封到南方富庶一点的地方,好让自己过几天快活日子。

但是朱权的这点要求,朱棣也没有完全满足他。朱权想去苏州,朱棣说“苏州属于畿内,不能分封”;朱权要求去杭州,朱棣也不同意,最后将朱权封在了南昌。从此以后,朱权终日韬光养晦,醉心于山水之间,总算得到了善终。

六、

在朱棣夺取江山的过程中,朵颜三卫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当上皇帝之后,朵颜三卫的几个首领,都得到了封赏。

其中脱鲁忽察儿被封为左军都督佥事,哈兀歹为都指挥同知,安出、土不申封、忽剌班胡等人都被封为都指挥佥事,“赐诰印冠带及白金、钞币、袭衣。”

数年以后,朵颜三卫又和蒙古的瓦剌部落勾结,骚扰明朝北方边境,忍无可忍的朱棣于是在公元1422年御驾亲征,带领大军全歼朵颜三卫大部,余下的一些残兵败将逃到了瓦剌境内,再也没有能力兴风作浪了。

如果朱允炆在朱棣造反的初期,也就是朱棣还没有将宁王朱权绑上贼船的时候,便按朱元璋的密旨行动,与朱权一起夹击朱棣,历史还真的有可能改写。

只可惜朱允炆太操之过急,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到了江山易主之时,再哭又有什么用呢?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同事仗着有领导撑腰欺负你,怎么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同事欺负你该不该翻脸,同事欺负人的表现,为什么同事都欺负你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原文】更始北都洛陽,分遣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使者至上谷,上谷太守扶风耿况迎,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见使者,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

  • 陕西男子偷挖自家祖坟,挖出宋代古墓私藏许多文物,最后被判极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偷挖掉一百年以上古墓构成犯罪吗,陕西15年盗窃古墓案,陕西一男子挖自家祖坟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里,挖他人祖坟对他人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侮辱和伤害,会被人们骂得狗血淋头。如果一个人挖自家祖坟,不仅会颠覆常人的认知,还会被贴上大逆不道、不肖子孙的标签,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现实生活里,就有这样一个不肖子孙,他为了贪财,把魔爪伸向了自家祖坟,挖出了宋代古墓,许多罕见宝贝得以现

  • 拐走李自成妻子的叛徒高杰,与李自成的妻子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高杰本人相片,毛家超与高杰打官司,李自成和高杰的结局

    在姚雪垠先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震撼的崇祯末世,还有一个让人感慨不已的李自成。姚先生的作品写得很精彩,他并没有只是单纯的突出李自成是一个英雄的形象,同时也描写出了那个时代个人的无奈操作。同时我们去看其他的历史资料会发现,李自成虽然如摧枯拉朽一般灭亡的明朝,可是他自身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

  • 为何西夏皇帝画像如此逼真,同时期的宋代皇帝画像却差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代皇帝画像全集,为什么西夏皇帝画像很逼真,西夏帝王画像真实图片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里的“自知”既包括了对自己实力、资质的认知,也有对自己外貌、神态的认知。要说外貌,我们现代人有镜子、自拍软件,但是古代人有什么呢?古人也有属于自己的镜子,不过他们的都是铜镜,因此照的人像也不是很清晰,所以他们对于自己外貌的认知并不是很贴切。当然,古人也有独特的“自拍”方法,

  • 朱高炽在位不足1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四个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高炽怎么当的皇帝,朱高炽最大功绩,真实历史中的朱高炽

    作为明太宗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和自己的儿子开创了人生之志,刚好与朱棣的永乐盛世承接。应该说这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几个伟大的时代拼接到一起,相比较于后来所谓的康乾盛世来说,其含金量不知高了多少。而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朱高炽一直有着不错的名声。但有意思的是只

  • 尚食:朱瞻基登基继位,姚子衿生子封为皇后,胡善祥退居长安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尚食朱瞻基姚子衿撒糖片段,朱瞻基丞相,尚食姚子衿被毒哑朱瞻基心疼

    纵观整个明朝,朱高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皇帝,在他短暂的执政生涯中,为治国理政立下了许多基础。虽然时间有限,他也来不及完成一切,但他的儿子朱瞻基继承了这一切。朱瞻基登基继位,以宣德为年号。在位期间,宣宗先是平定叔父汉王高煦之乱,从交趾撤军,又裁撤冗员,改革官制,重用宦官,还实行惠民政策,改善民生。

  • 朱元璋去寺庙拜佛,问方丈:我要下跪吗?方丈回答8个字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拜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为啥会去当和尚,朱元璋怎样当和尚

    朱元璋的暴虐成性是远近闻名的,尤其是在他称帝之后,很多开国大臣都死在了生性多疑的他手中。百官为了保住性命都时刻小心,就连寺庙的方丈也是如此,朱元璋去庙里拜佛,问方丈自己是否用下跪,方丈用八个字回答并且逃过一劫。朱元璋从一介平民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能力很强的统治者。不仅如此,他从小的生活环境

  • 南宋惊天疑案,越接近真相越瘆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宋十大奇闻怪事,南宋泉州惨案,南宋诡事之鬼樊楼

    年头,金兵发动“搜山检海捉赵构”军事行动,宋高宗被逼得到处乱窜,吓得患上了不孕不育症。眼看一国之君如此“弱鸡”,职责本应是护驾的苗傅、刘正彦等人竟然发动兵变,挟持了宋高宗。但苗刘兵变并未得到军方实权人物的支持。在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的围剿下,兵少将寡的苗、刘等人很快败北,宋高宗又转危为安。尽管

  • 《尚食》皇太孙朱瞻基,出生就是人生赢家,最后成为“促织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瞻基是好皇帝吗,朱瞻基是怎么当的皇帝,尚食怎么吸引朱瞻基的

    朱瞻基的爷爷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一天正在睡觉,梦见父亲朱元璋给他一个大圭,并对他说“传世子孙,永世昌盛”。梦醒之后朱棣正在思索梦的寓意,感觉是一个好兆头,这时候恰巧有人来报,长子朱高炽的儿子出生。朱棣连忙去看自己的孙子,看到孙子一团英气,长的还像自己,打心里喜欢这个应梦而生的孙子,这一天是公元139

  • 他是李自成手下第一猛将,却心性狠辣无恶不作,后世将其奉为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自成的十大猛将,李自成手下最强猛将,李自成故居

    刘宗敏是一个心性非常毒辣的人,他出生于非常贫困的农民家庭之中,小的时候因为朝廷的暴政苛税导致家破人亡,所以他对对明朝的官吏充满仇恨。刘宗敏上位之后,为了逼迫官员交出银钱,他无所不用其极,使用了最严苛、最暴虐的刑法来对待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把很多人折磨致死。不仅如此,刘宗敏还是好色之徒,他抢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