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经过许多文学作品渲染以后,杨家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小说之中的故事,和真实历史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仅如此,通过许多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描述,不少人心中都已经将杨家将认定为宋朝时期的第一将门。
可事实上,相较于真正的宋朝第一将门来说,杨家将根本无法比较。
仅以一族之力镇守西北边陲,让西夏、辽国不敢有丝毫妄动。
大宋大半江山,也全仰仗这个家族的保护。
虽功高盖主,最终却能够善终,而它便是北宋第一武将世家——折家将,是杨家将不能比的存在。
八代英烈折家将
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中,能够连续出现足以保家卫国的大将的家族,其实并不多见。
绝大多数将门顶多传承一两代或者两三代之后,便逐渐没落、销声匿迹。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父辈已经将仗打完了,子孙后辈感受不到那种压力,没有办法锻炼。
另外一方面原因则是父辈打了一辈子的仗,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子孙能够生活得好一些。
在这样的想法下,许多将军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舞刀弄剑。
这样一来,将门的声势自然也就衰弱了。
然而折家却不一样,家族之中八代英烈的美名,即便在整个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之中,也很少能够见到。
在宋太祖统一天下之前,折家的将军们便一直承担抗击契丹、西夏以及羌族骚扰中原的重任。
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折家的守护,就不可能有北宋内部安稳发展的场面。
辽国当年为什么会答应北宋的澶渊之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折家将给与的军事压力太大了。
如果不是西夏与羌族牵制着折家将,辽国是否能够正面攻破折家将的防守,一切还犹未可知。
而了解宋太祖相关故事的人都知道,为了防备手下武将如同自己一样弄出第二个“陈桥兵变”。
宋太祖特意安排酒宴,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可对待折家的时候,宋太祖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亲自下旨“折家世袭官爵”。
功高盖主还是能够深受皇帝信任的家族,试问除去折家之外,又还有多少呢?
折家将的强悍
那么折家将究竟有多强悍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史书记载的相关情节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宋史》中记载,宋太宗在登基之后不久,为了给自己树立威望,曾连续挑起两次北伐。
只不过在两次北伐之中,除去折家将保持完胜记录之外,其他地区的将领以及军队,都堪堪只是保全了自己没被打散而已。
由此可见,折家将的军事实力,的确强于宋辽两国的军队。
更夸张的是,到了公元995年,辽国大将韩德威亲自联合西夏军队进攻折家将镇守的州府。
可在折御勋和折御卿二将的联合反击下,韩德威最终被打得换了衣服、轻装逃走,其场面与当年曹操割袍断须,简直如出一辙。
为了给自己找回场子,韩德威再一次整军进攻折家军。
可等到军队前行至河汊一带,听闻又是折御勋和折御卿两兄弟来迎战,韩德威十分理智地选择了“向北进攻”,从此以后契丹人再也不敢去招惹折家军。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或许不少人会比较好奇,既然折家将如此强悍,为何在历史上面,折家将的名声不仅不如杨家将,甚至还不如同样在西北边境驻守的种家将。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折家只负责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在其他事情上面。
而相较于杨家以及种家,折家将们更懂得什么叫明哲保身。
我能打但我不说,皇帝知道应该怎么用我,朝臣们不会针对我,这便是折家将的魅力。
反观杨家将和种家将,虽然在许多小说之中的凄惨落幕都和己方将军的陷害有一定关系,可如果他们能够向折家将学习一定的政治头脑,或许这些事情也不会发生。
当然,也有人认为,折家和杨家将最大的区别在于,折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根基。
北宋西北一带,折家将的话甚至比皇帝还好使,这也让折家将和北宋更像“合作关系”。
可转念一想,合作关系能够维持如此之久,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这个家族的强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