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二十四定天下,一身戎装打下江山,他的军事水平有多高?

李世民二十四定天下,一身戎装打下江山,他的军事水平有多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1 更新时间:2023/12/18 5:03:14

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自古就有强汉盛唐之说。这就足以看出唐朝的厉害。在唐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他就是唐高祖李渊,不熟悉历史的人肯定会认为李世民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非常出色的,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现如今的人们已经认为李世民是千古一帝。这一点不可否认,李世民在位期间,创造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

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这时候的李渊万万想不到,在多年之后,自己的儿子竟然会逼宫。李渊起兵之后,李世民不断的建功立业,因为功绩卓著,导致了李世民的功绩比太子李建成多,这就造成了失衡,也就造成了之后的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之后,发生了玄武门之变,也就是这场变化中,让李世民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正因如此,才有了之后的贞观之治。在治理朝政方面,李世民有很大的成就,即使是在军事角度来说,李世民也是有卓越功绩的,只不过后人忽略了。

在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可以说是最大的,只不过人们不知道李世民的功绩到底有多大。大业十三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此时的李渊还想不到,自己以后竟然会成为一个开国皇帝。此时的隋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纵观整个隋朝领土,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叛乱。这时候的李渊就负责在太原剿灭上党一地的叛军。可是物是人非,这时候的隋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是在太原,李渊选择了起兵。起兵之后,李渊立即挥师南下剑指长安。

作为关中的核心,长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当李渊的大军进攻到霍邑(今霍州)时,遇到了隋将宋老生的顽强阻击。这时候的大将裴寂建议李渊撤兵,此时的天气也是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就是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后勤补给一时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将裴寂已经建议撤兵。此时的李世民力主拿下霍邑,他说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如果此时撤兵,那么与其他贼匪有何区别呢?也正因如此,李世民此时的军事才能发挥了出来。也就是在这次之后,李渊的大军围攻了长安城。

后来李渊拿下了长安城,不过在此之后,李渊的皇位也不稳。首先自命为秦王的薛举就派薛仁杲(gǎo)领兵攻李渊。面对薛秦大军,李世民负责前往抵抗。李世民身体不适,遂交由刘文静、司马殷主管军务。这时候的李世民嘱咐两人,''深沟坚壁,以老其师''。

可是二人没有遵守李世民的战术,结果导致了打败。巧合的是,这时候的薛举突然离世,给了李唐喘息的机会。薛举死后,薛秦大军还在。于是李世民和薛秦开始僵持。李世民下令不得出战,并严令''敢言战者斩''。僵持了六十日之后,薛举的粮草开始不足。

李世民在这时候亲率精锐骑兵从背后包抄薛秦大军。到了夜半的时候,薛秦大军选择了投降。其后李世民平定宋金刚。当时唐军八战八捷,歼敌数万人,缴获辎重车千余辆。消灭了宋金刚之后,李世民开始北定刘武周。在进攻洛阳的时候,李渊将兵权全权交给了李世民。

这时候的李渊决定进攻王世充,此时的李世民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四个月的持续交战,王世充所辖州县渐渐被唐军侵蚀。单单在邙山一战中,李世民率军斩首三千。后来王世充部下全部归降了李世民。后来窦建德前往支援王世充,结果也被打败。

这时候的李世民押着窦建德前往洛阳着想王世充。经过多次大战之后,李世民帮助李唐夺取关中、巩固关中并进军中原。这时候的李世民仅仅二十四岁。李世民在初唐时期,建立了很多功绩,这时候的李世民成为了李渊的心腹。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引来了不好的一面,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这让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三人开始不和。直接导致了问题不断出现。结果在李世民的命令下,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肯定是有的,每一次战争中,李世民必将身先士卒。

唐朝诗人杜甫写下了''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这样的诗句,不可否认的是,这句诗就是对李世民最好的写照。不过李世民最初的状态是很好的,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出现了玄武门之变,这让李世民成为了具有污点的一位皇帝。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仅用1年就稳住了形势!后患都清干净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什么,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如何取胜的,玄武门之变对李世民有什么影响

    千百年来,许多人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与民族的巅峰与象征,而李世民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作为,又可说是唐代的典范。太原初用兵,李世民踏上了政治舞台;连年征战,也让他的地位渐渐超越嫡长子;不断吸纳人才,更使他的野心日高。“玄武门之变”这场宫廷斗争,成功将李世民推上权力高峰,取得皇位。但贞观初年,百废待举,形势

  • 李世民死后,李治是如何处置15位年轻后妈的?说出来让人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如何处置李世民的15位妃子,李世民与李治的关系,唐太宗死后李治是怎么对待他的

    前任皇帝去世后都会留下大批的后宫嫔妃,李世民就留下了15位漂亮的妃子,她们也就是李治的小妈。在这些嫔妃中,有一些十分貌美,有一些则尤为年轻,他对这15位绝色后妈做了什么,说出来让人厌恶。在唐朝,风气是十分开放的,当时的是会穿抹胸的。不但在服饰上这样,在作风上更是大胆,只要看重哪家少年郎就会主动表白,

  • 故事:隋炀帝想得到一种奇宝能够镇压天下王气,它究竟是什么?千年老狐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铜镜但是,有一件奇异的宝物,就连隋炀帝都不曾拥有过!据说,这件宝物,具有通天彻地的大能,谁得到了它,就会拥有神奇的力量……奇人异宝,流传后世!汾阳一带有个姓侯的人,人们都传说他是个奇人,但是,他到底有什么本领大家却都不知道。侯先生淡薄、朴素,待人和蔼,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从哪里来,他一生都没有过敌人。好

  • 李世民去世前最不放心这个人,让儿子狠心杀死大唐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临死前的名将,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唐名将,李世民大唐第一名将

    贞观二十七年七月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病重,在临死之前他还是有很多牵挂,他很担心唐朝江山社稷接下来的发展,经过考虑以后李世民把太子叫到了身边,并让他杀死唐朝的第一名将。唐太宗要杀的这个人就是徐懋功,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唐太宗之前嘱托过徐懋功说是让他好好扶持幼主,又怎会将他杀害呢?其实李世民和徐懋功

  • 为什么说姚崇是唐代369个宰相中屈指可数的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姚崇,姚崇是宰相吗,姚崇罢相的原因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从小智商高且十分喜欢学习,在当地很有名气,成年后顺利地通过各种考试到朝廷当官,曾先后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任宰相兼兵部尚书,是唐代著名的贤相,其事迹流芳于后世。(一)在武则天面前直言武则天执政期间,曾重用酷吏周兴、来俊成、索元礼等,他们诬告风起,大兴冤狱,弄得满朝文武

  • 武则天改朝换代建立“武周”,为何最后没把皇位传给武家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武周被称为盛世,武则天与武周之治,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间

    武则天执政近五十年,并且已“改朝换代”,又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还政于唐”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助历史资料来进行深入分析,揭开谜底。图1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历史上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立储(选立皇帝接班人)问题,因为它是国之根本,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武则天也不例外,为立储之事踌

  • 隋唐时期,为何尊崇“以胖为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以胖为美吗,唐朝真的流行以胖为美吗,唐朝以胖为美是真是假

    但是我们很难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和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想象成大胖子。其实唐朝的“胖”跟我们现在所说的“肥胖”不是一个概念,那个时期的女子是丰腴的,健康的胖。白居易的诗中写道:“杨柳小蛮腰”,这就说明,唐朝的审美并不是崇尚肥胖。其实,人们对于唐朝“以胖为美”的误解,主要

  • 李白也有不如意?天生我材必有用!且看诗仙如何洒脱入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是怎样成为诗仙的,李白有何过人之处,李白的人生三大境界

    李白字太白,他的号为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李白是唐代的成就极高的浪漫主义诗人,关于李白的号---青莲居士,也是有典可循,为人所津津乐道。青莲二字源于《维摩诘经》“青莲”佛典,表明了李白尊敬憧憬佛教并且向往维摩诘的生活模式的内在心理。故青莲居士是李白内心佛教情怀的充分体现,并且这是李白对自己的身份

  • 唐朝死得最冤的武将,只因说出自己的乳名,就成了武则天的替死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是谁灭了唐朝武则天,被武则天斩下马的功臣,唐朝史上最失败的武将

    归顺唐朝之后,李君羡一直跟着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南征北战,每次出征,李君羡都十分英勇,敢于单骑出列,立下战功无数。公元620年,跟随李世民在介休作战时,李君羡攻破宋金刚,因功被提拔为骠骑将军,赏赐无数。公元621年,李君羡在洛阳俘获王世充之子王玄应运粮的军队,之后随军攻破刘黑闼、窦建德。李世民当上皇帝之

  • 隋炀帝二征高句丽时,隋朝大臣杨玄感为什么起兵造反?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玄感简介,尺素死后杨玄感怎么样了,杨玄感起兵反隋在什么地方

    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凭借父亲勋劳,授柱国、郢宋二州刺史,迁鸿胪卿、礼部尚书,袭封楚公。声名过盛,受到隋炀帝猜忌,内心不安,策划谋反。起兵反叛大业九年(613年)春天,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郡(今河南浚县)督运粮草。当时,隋末农民战争已经爆发,义军遍布各地。杨玄感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