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知道,赵匡胤在一个战乱年代出生,在他一步步的从一个平民走到了皇帝位置上,他见过很多的百姓都是因为战乱深受痛苦,所以下决心改变这个事实,那么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江山稳固,让百姓不用受到战乱之苦呢?赵匡胤决定削除武将的地位,在另一方面大大的提高文人的地位。
这各政策在当时使得大宋的文人大受鼓舞,人们看不到当武将的希望,所以大部分都是选择做了文官,这样一来没有人动武了,社会相对而言就会稳定了,而在赵匡胤死后,将他的想法也是刻到了石碑之上,也就是后来的“勒石三戒”,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行不上士大夫。
有人说了就是这条祖训让的宋朝的后代活的丝毫没有颜面,宋朝屹立300年怎么可能还和这个扯上关系的呢?其实我要说的恰恰相反,正是有了这样的远见,才使的当时的宋朝可以在风雨飘摇当中存活300年,这就要从宋朝这个朝代来开始说起了,在当时选拔人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偏向文武之分。
而这恰恰是宋朝能够得到延续的原因,文官当朝没有实权,即使再腐败也不会夺取宋朝江山,毕竟没有实权,武将有实权但是得不到赏识,所以说只要宋朝延续下去,是永远不会从内部就腐烂掉的,武将根本没有造反的机会,至于说是农民起义,更是不可能了,武将都没实权,何况是普通百姓,所以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之下宋朝就会一直延续下去,这才是宋朝得以延续的真正原因,而事实上的宋朝也最终被外部崛起的少数民族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