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皇帝几乎不出宫,为何清朝皇帝总往外跑?一日本女人给出答案

明朝皇帝几乎不出宫,为何清朝皇帝总往外跑?一日本女人给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77 更新时间:2024/1/26 3:35:53

不过,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明朝的时候,皇帝基本上都比较“宅”,一个个的很少出皇宫,比如说明神宗朱翊钧,就曾30年没有出过宫门;其的像明武宗,除了1519年带兵除叛乱之外,也再没出过宫门。

明朝和清朝是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朝代,不过,整体而言,明朝的皇帝基本上都不怎么爱出宫,但是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喜欢往外边跑,这又是为呢?其实明朝的皇帝之所以不怎么爱出宫门,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还是有一位日本女人所说出来的。

原因之一:明朝是我们汉族的最后一个封建朝,在汉族人的传统当中和清朝的满族人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满族人喜欢骑马狩猎。清朝时期,在皇宫中担任官员的基本上都是八旗子弟,因此,在平日里他们也会沿袭自己民族的传统,会频繁的举行狩猎等活动。

清朝时期,皇帝对于八旗子弟也是极为重视的,不仅会带领着八旗子弟一同去狩猎,有时候还会特地举办骑射的比赛,邀请着八旗子弟们一同参加。因此,在这一习俗之下,清朝的皇帝出宫次数自然是要多一些的。

原因之二:明朝时,其皇帝对于自己大臣的建议都是会虚心纳谏的。当时,朝堂上的官员也敢于皇帝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旦遇到皇帝有什么不妥当的行为举止,官员们都行进行劝阻。为此,即便是皇帝想要出宫去,面对大臣们的反对也是无可奈何的,最后也只能将自己的想法扼杀。

比如说明武宗时期,当时虽说明武宗很想出宫去看看,但是最后也只成功过一两次,还是被大臣们阻止了,也就作罢!

不过,在清朝的时候,皇帝显得更加任性一些,有时候对于朝堂官员所说的言论,他们也是不予理会的,因此清朝的皇帝出宫基本上都是比较随心所欲的。

原因之三:这其实是由一个日本女人所提出来的,她便是嵯峨浩。

嵯峨浩是溥仪的弟弟溥杰的妻子,据她所言,自己的丈夫曾透露过,清朝的皇帝之所以喜欢出宫,还有一个原因是想要躲避早朝。

作为一国之君,早朝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而作为武百官而言,也是件是个必不可少的会议。为了及时上朝,大家每天都要早早的起床,有的大臣甚至要排队进宫,而作为皇帝也同样要有大量的准备。因此,时间久了,人也是也会觉得疲惫的,而出宫,则是放松自我的最佳时机,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不得不说,虽说是在万人之上的君主,但是,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更多文章

  • 慈禧去世一年后才下葬,出殡当天棺椁流血,臭气熏天,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出殡当天为什么臭气熏天,慈禧下葬时的情况,慈禧下葬时的真实事件

    慈禧垂帘听政整整48年,利用自身的权力随意操纵朝堂,只顾着自身的奢靡享受,为此,也受到了后世的不少诟病。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离世。不过,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在这之前身体早就有不适,饭量也是一天比一天少。因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在慈禧离世的前一日,她便命人给光绪帝送去了一碗酸奶。随后,光

  •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被编入小学教材,今成网红名句我们都背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慈禧写了哪首诗写入了教材,慈禧诗原文全文,慈禧名句100句

    这是1619年,努尔哈赤统一叶赫城之战女真后,被迫投降的叶赫部首领布扬古见到努尔哈赤却不愿意跪拜他,被努尔哈赤下令绞死,布扬古死前发出的诅咒之语。所以民间才有了“灭大清者必叶赫也”这句话,慈禧就是姓叶赫纳拉,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诅咒显灵,大清朝就是毁于慈禧手中。 慈禧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虽然她和武则

  • 康熙若将皇位传给他,清朝有机会成超级大国,八国联军也不是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最适合继承皇位吗,康熙如何坐稳皇位,康熙把皇位传到哪里了

    乾隆皇帝的一生,为国家和百姓所谋得的福祉确实是不少,不过,他也是我们国家整个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专制者。处于封建社会发展最为巅峰的时期, 在思想上也是最为固化的。乾隆皇帝所推行的“文字狱”,在当时制造出来的“文祸”达到了130多起,大大阻碍了当时的文化发展;在乾隆皇帝统治的后期,更是故固步自封,沉湎

  •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差点儿忽悠了西方的基督教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洪秀全是如何创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清朝末期,在广西金田有一名志向远大的青年农民。他从小刻苦读书,一心想要光宗耀祖,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从16岁起,这个农民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可惜由于学业不精和命运不济,他分别在1829年、1836年、1837年和1843年连续名落孙山。从此,他对于科考产生了强烈的质疑,连带对于满清政府也越来越不满,

  • 经历几段婚姻,孙中山只有孙科、孙娫、孙婉和宫川富美子四个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始终被后世所敬仰。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曾经这样表示: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至今日,每逢国家的重大节庆活动时,都要在天安门广场树立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以纪念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那么,中山先生

  • 上世纪60年代,曾国藩后人曝光李秀成供词,为何现在才敢公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后代现在谁最厉害,曾国藩李秀成知乎,曾国藩和李秀成的关系

    太平天国前期,由于有全国备受压迫的农民的支持和加入,他们发展的轰轰烈烈,势力逐渐壮大起来。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加上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联合血腥镇压,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的最后挣扎中,湘军围困天京,负责守卫天京城的军事将领忠王李秀成,不幸被捕,后遭残忍杀害。天平天国起义后,李秀成加入

  • 翁同龢被恭亲王评价“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其后裔数典忘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翁同龢简历,历史上真实的翁同龢,晚清大臣翁同龢

    作为晚清时期的大儒,翁同龢不仅是咸丰帝钦点的状元,更是同治和光绪两朝的帝师,历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等职,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历史。不过,由于他的鼠目寸光和挟私误国,终究沦为了历史的罪人,遭到了后世的诟病。翁同龢虽然长期身居要职,但血脉传承却显得非常凋零,至死都未有子嗣,只得将次

  • 这个英国士官目睹了甲午战争,声称:清军不是败给了懦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甲午战争清军的优势,甲午战争清军骑兵数量,甲午战争后期清军实力

    当时,有个英国士官全程目睹了这场战争,他声称:清军英勇过人,他们不是败给了懦弱,而是实在是没招。真实的历史上,清海军的死最根本原因是炮弹,炮弹里都是沙子,打到日军军舰上根本不爆炸!这种绝望、无力、愤慨、不甘心,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现在历史学家公认的晚清时期是从1840年开始,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 慈禧为何立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而不立成年的载沣?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是慈禧死后才登基的吗,慈禧死前对溥仪说的话,历史上的慈禧和溥仪是什么关系

    光绪皇帝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光绪被慈禧拥立为帝,而溥仪是醇亲王奕譞的孙子,溥仪的父亲是载沣,载沣是奕譞的第五个儿子,载沣与光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奕譞则是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清朝的皇帝一系就过渡到了醇亲王奕譞一族。慈禧太后光绪晚期的清朝已

  • 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死后才被乾隆恢复了这一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受到儒家传统礼制的影响,臣子们终其一生的最高殊荣当属“死后配享太庙”,再无出其右者。就以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为例,在它存续的276年间,能获得“配享太庙”的臣子只有26人。其中,满族有23人,蒙古族有2人,而汉族仅仅只有1人,这唯一的汉臣就是张廷玉。今天,文史不假带您一同还原历史,还原满清时期最著名